采石矶原文-翻译及赏析
张孝祥《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注释】《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雪洗虏尘净,风约楚云留。
②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③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④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⑤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⑥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⑦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⑧【注释】①采石战胜: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虞允文击溃金主完颜亮的南侵军于采石矶。
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处。
②风约楚云留:楚云为风所阻而留住,比喻作者羁留楚地,未能到抗金前线。
当时作者知抚州(今属江西),抚州旧属楚地。
③关塞如今风景: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载,西晋末年,五胡作乱,中原人士过江避难,常相聚新亭(今属南京)。
一次周顗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众皆相视流泪。
唯王导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里用此典,是说关塞风景依旧,而河山易主,当力图恢复。
吴钩:宝刀名,相传为吴王命人制作。
④剩喜:极喜,燃犀处:指牛渚矶,即采石矶。
《晋书·温峤传》载,温峤奏命平乱,至牛渚矶,人云水下多怪物,于是温峤点燃犀角而照之,见水中怪物奇形怪状。
此处以妖怪比金兵,以燃犀照妖比喻对金作战的胜利。
⑤周与谢:指三国时吴国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
周瑜三十四岁时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的军队,谢玄四十一岁时在淝水之战中击溃前秦的大军。
富春秋:年富力强。
⑥小乔:三国时乔公的次女,嫁给周瑜。
香囊未解:《晋书·谢玄传》载,谢玄少年时好佩紫罗香囊,谢安因戏赌取而焚之。
勋业故优游:从容不迫地建立了功业。
优游,闲暇自得貌。
⑦赤壁矶: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在今湖北省嘉鱼县长江南岸。
肥水:即淝水,此指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在今安徽寿县一带。
⑧击楫誓中流:《晋书·祖逖传》载,东晋祖逖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楫,划船的短桨。
水调歌头_闻采石矶战胜_张孝祥阅读附答案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张孝祥阅读附答案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张孝祥①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英气,关塞如今景色,剪烛看吴钩。
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
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
②剩喜:甚喜,无比喜。
③然犀处:指采石矶。
④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戴紫色香囊。
8.“剪烛看吴钩”一句包括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阙扼要分析。
(5分)9.用典是古诗经常使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阙是怎么借典抒怀的。
(6分)试题答案:8.①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在后方(楚地)赋闲,愿意亲身介入军事,恢复疆土,报效国家的热望。
(2分)②此句意思是,诗人在晚上反复剪去灯花查看自己锐利的弯刀。
(1分)③前方传来喜讯,宋军大败湖人,无奈“风约楚云留”,风和云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
(1分)放眼山河,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没法发挥,他手握钢刀,想象采石矶掀起惊涛骇浪,壮阔的战役场面让诗人情不自已。
(1分)(思想感情2分,对“剪烛看吴钩”的理解正确1分;结合上下文其他句子理解分析2分,共5分)9.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憧憬。
(2分)②接下来,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泛博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登高一呼、光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诗人哀伤。
(2分)③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诗人激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
(宗悫和祖逖说出一人便可)。
(2分)(共三处用典,每处2分。
第一、第三处,典故和思想感情各占1分;第二处,典故承前,不作请求,两个思想要点各占1分,共6分。
)。
旧游采石记(明)王思任

予补令当涂,翰编孙淇澳邂逅称贺[2],予曰:“冲途牛马也[3],何贺?”淇澳曰:“贺年兄得采石。”言曾泛舟其下,长江于此清,明月于此正。异哉玄珠,象罔得之乎[4]!
比至,则镇有绅,拂尘于太白祠[5]。肃后[6],心谓先生着宫锦袍,骑鲸捉月,翰编所羡拟者,此间哉。是时腊望[7],霜空九天,练澄碧杳,渔火孤寒。予此来为先生洗明月也,而先已得采江之月。新令体严,从者不语,且别去。才服官而屯使者至[8],未几上江使者至矣[9],未几督抚予宁至矣[10],未几吏垣长至矣[11],人人督邮[12],时时负弩[13],翰编贺我者耶?支吾四应讫,二三友生觞我于燃犀亭上[14],是温峤心动处也[15]。頫首一窥[16],惴惴慄慄,老鹘悲鸣[17],而予识采江之险。上之则冈矣,云常开平首登此[18],,战鼓轰接,开平大呼,从舟头一跃,透起二丈,予于此得采江之壮。又上之望东西二梁,若文君黛者,蛾眉亭也,而予于此受采江之秀。他日郁孤黄仪部庭箤至[19],饮游憩于老松之下,清风徐徐,俱千百年物,一松一斝[20],而予于此得采江之松。弱侯焦太史以丈洲之役,劳我于牛渚之间[21],值明霞宝绮,秋水长天,倒映蛟龙之窟,煜煜然[22],而予于此得采江之霞。兵使者来,迎之不至,滂沱晦塞,几于县官无火,而予于此知采江之烟雨。某子甲争山争甽界争命[23],公事信宿,辄向李先生对饮,明晨凭槛,一鱼跳掷,首尾卷然,银晃雪团,仇巡简勅渔且待价,庖子得之,生平鲜旨,而予于此得采江之鲥鱼。送直指出江[24],暴风突起,惊涛拍岸,予寄命一箬舠,直搦以手麾谢,其所乘馀皇[26],颠播亦失色。一物腾入予舟,匪()匪豖,匪鹿匪鲟,俨然渥洼驹也[27]。舟人胆碎,予且矫情镇之,侥幸至祠下,焚一楮别之[28]。而予得采江之[马孛]马[29]。逾三十五年再起榷于湖[30],事竣,返棹至矶下,则山皜松黑[31],李思训辈画琼岛雪峰[32],定不见此,而予于此得采江之雪。此又皆翰编之所不及见者也。
念奴娇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念奴娇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念奴娇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念奴娇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7篇)念奴娇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念奴娇·风帆更起宋代:张孝祥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
古诗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翻译赏析《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张孝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翻译】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大江已很平静,寒风阻住了楚天的白云,自己却在后方羁留。
什么人来替这次胜利战绩谱写凯歌的悲壮,吹响进军的号角在古老的城楼?放眼河山自己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面对关河要塞的战云未靖的风景,禁不住剪亮烛光,看一看锋利的吴钩。
更加令人高兴的是采石矶之处,掀起的惊涛骇浪连天涌浮。
回忆历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小谢,年轻力壮谱写春秋。
小乔刚刚出嫁,紫罗香囊犹未焚解,不朽的功业已经建立,的确从容优游,赤壁的巉岩上落日映照,肥水处的桥边一派衰草,悠远缥缈地唤起人们的烦愁。
我一定要乘长风破万里浪而去,效祖逖击楫发誓在渡江的中流。
【赏析】在古典诗词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写“喜”的作品远远少于写“愁”的作品,而在公认之佳作中,“喜”作则更少于“愁”作。
在诗中,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算得上是一首“快诗”;而在词中,则张孝祥的此篇也可以算上一首。
——之所以说是“大致”,这是因为,它尽管从总体气氛上看可属“快词”,但其中也多少夹杂了一点悲绪。
喜中有愁,壮中含悲,这就是读者通读此词后的整体印象。
可惜“风约楚云留”,风儿和云儿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
其中一个“楚”字,即侧面交代了自己身滞“楚地”后方的无奈。
当时作者正往来于宣城、芜湖间(据宛敏灏《张孝祥年谱》),不得亲自参战。
这不能不使他引为憾事。
所以下两句即借闻听军号之声而抒其悲壮激烈的情怀:“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写”通泻,意为:不知谁在城头吹角,倾泻下来这一片悲壮的从军乐?一个“写”字既写出了鼓角声的雄壮,同时也写出了自自己胸次的沉郁。
世传陈执中作相文言文翻译

《宋史陈执中传》文言文翻译一、原文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翌日,帝以他疏示辅臣,皆赞曰“善”。
帝指其袖中曰:“又有善于此者。
”出之,乃《演要》也。
因召对便殿,劳问久之,擢右正言。
逾月,遂立皇太子。
曹利用婿卢士伦除福建运使,惮远不行,利用为请,乃改京东。
执中尝劾奏之,利用挟私忿,出执中知汉阳军。
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边事多异同,诏令互出巡边,乃屯泾州,令诸部曰:“寇籍吾水草,钞边图利,不除,且复至。
”命悉焚之。
表解兵柄,以为兵尚神密,千里禀命,非所以制胜,宜属四路各保疆圉。
朝议善之,就知陕州,复徙青州。
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
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明年,沂卒王伦叛,趣淮南,执中遣巡检傅永吉追至采石矶,捕杀之。
召拜参知政事。
谏官孙甫、蔡襄极论不可,帝遣使驰赐敕告。
久之,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
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
执中乘年丰调丁夫增筑二十里,以障横溃。
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每朝退,闭中书东便门,以防漏泄。
三司勾当公事及监场务官,权势所引者,皆奏罢之,内外为之肃然。
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及议谥,礼官韩维请谥曰荣灵。
后改谥恭襄,诏谥曰恭。
帝篆其墓碑曰“褒忠之碑”。
二、翻译陈执中字昭誉,因父亲陈恕在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梧州知州。
上呈《复古要道》三篇,真宗感到惊异而召见他。
真宗患病,年岁已高,大臣没人敢说立太子,执中进献《演要》三篇,以早早决定天下根本为论点。
第二天,真宗把其他奏疏出示给辅佐大臣,都称赞说“好”。
真宗指着衣袖中说:“还有比这更好的。
”取出《演要》。
因而召执中在便殿应对,真宗垂问了很长时间,提升他为右正言。
过了一个月,就立皇太子。
李白采石矶诗句

李白采石矶诗句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围绕李白的名篇《采石矶》展开讨论,从多个角度分析该诗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
《采石矶》的背景《采石矶》是李白的一首短诗,诗中描绘了一个青年诗人在夜间去采石矶的景象。
据考证,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大约在他三十岁左右。
诗句解读1.“矶头飞白日”:这句诗用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意象,将矶头的阳光比喻为飞舞的白色。
这不仅展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敏感,也折射出他的浪漫主义思想。
2.“青泥何盘盘”:这句诗直接描绘了矶头的景象,青泥盘盘形容了矶头上层层堆积的石头。
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李白展现了采石矶的雄浑与壮观。
3.“百步九折萦岩峦”:诗人用形容复杂的语言描绘了矶头的险峻地形,百步九折形容了岩石起伏的曲线,萦岩峦则形容了岩石的侧面。
这些形容词使诗中的景象更为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4.“分明怪石何年造”: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矶头神奇景观的惊叹。
他对这些奇特的岩石的形成时间感到好奇,也表现了他对矶头地质的钦佩之情。
诗歌的主题与意境《采石矶》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采石矶的自然景观,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奇特的岩石形态。
诗人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描绘精细的细节,展现矶头的壮丽与神奇。
诗中采用了大量的形象手法,通过形象的对比和夸张,使诗歌更加饱满。
诗的意境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诗歌的艺术特点1.生动的描写:诗中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通过细腻的文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矶头的景象之中,感受到了壮美的自然风光。
2.唯美的意境: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意境,通过诗人独特的审美观点,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美不胜收。
通过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3.豪情壮志: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得以展现。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鉴赏宋词《天门谣·牛渚天门险》译文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鉴赏宋词《天门谣·牛渚天门险》译文《天门谣·牛渚天门险》是一首怀古之作。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这里一开篇即开门见山,写牛渚、天门的地理形势之险,历史地位之重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天门谣·牛渚天门险》作者:贺铸(登采石蛾眉亭)牛渚天门险。
限南北、七雄豪占。
清雾敛。
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
塞管轻吹新阿滥。
风满槛。
历历数、西州更点。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注释①天门谣:贺铸这首词咏牛渚天门,故拟名《天门谣》。
②蛾眉亭:宋神宗熙宁间,太平州(今属安徽)知州张瑰在牛渚山上筑亭,名“蛾眉亭”。
③采石:采石矶,又名牛渚,在今安徽省马鞍市江东岸,为牛渚山突出长江而成。
形势险要,古代为江防要地。
④牛渚:山名。
又名牛渚圻。
在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
其山脚煅入长江部分,叫采石矶。
古时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孙策渡江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即此。
《太平御览》卷四六引《舆地志》:“牛渚山首有人潜行,云此处连洞庭,傍达无底,见有金牛状,乃惊怪而出。
牛渚山北谓之采石,按今对采石渡口上有谢将军祠。
”《元和郡县志.江南道》:“牛渚山,在县(当涂)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掉渚圻,津渡处也。
始皇二十七年,东巡会稽,道由丹阳至钱塘,即从此渡也。
晋左卫将军谢尚镇于此。
温峤至牛渚,燃犀照渚灵怪,亦在于此。
”唐杜牧《和州绝句》:“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
”宋王安石《牛渚》诗:“历阳之南有牛渚,一风微吹万舟阻。
”宋黄庭坚《康寅乙末犹泊大雷口》诗:“冶城谢公墩,牛渚荡子妇。
”⑤七雄豪占:牛渚矶历来为战略要地。
吴、东晋、宋、齐、梁、陈及南唐七代均建都于金陵。
⑥ 滟滟:曲名,即《阿滥堆》。
⑦塞管:即羌笛。
阿滥:笛曲,即《阿滥堆》。
⑧历历:清晰。
⑨《阿滥》:曲牌名,⑩西州:西州城,在金陵西。
更点:晚上报时的更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