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宋词《庆春宫·云接平冈》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宋词《庆春宫·云接平冈》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庆春宫·云接平冈》是由周邦彦所创作的,景物层层铺叙、渲染之后,以直抒胸臆道出,语平易而情深。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庆春宫·云接平冈》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庆春宫·云接平冈》宋朝:周邦彦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
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
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
花艳参差,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
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庆春宫·云接平冈》翻译/译文《庆春宫·云接平冈》译文舒卷秋云远接平冈,一片寒野萧疏,四面群山环绕,峰回路转,只见孤城一座。
秋季原野上的鸦啼雁唳声,仓皇一片。
经过一天旅途劳累,投宿之时,暮霭中依稀见到星光。
当此时入黄昏,人也暂得休闲。
身体休息而脑子却忙了起来,长途行旅人往往有这种体验。
精疲力竭时,沉沉暮霭中抬头远望,透过薄薄的云雾,看到空中的点点星光。
天地间行走,江湖上飘零,作者风尘仆仆,憔瘁不堪,一到黄昏,离愁别恨愈加浓重。
在华堂上,缨冠逢迎,美女如云,急管繁弦,燕舞莺嘤,曾歌舞欢宴之地有过一段难忘的艳遇。
一班令人眼花心醉的伎乐,美人的香气飘荡弥漫、无所不至。
众多吹弹歌舞、为华筵助兴添欢的乐伎中有词人独爱的一位吹笙美人。
她演奏出来的那悠扬动人的、如同凤鸣一般的笙乐。
宴席到深夜她作笙独奏,惹人注目,也得到词人的特别怜爱。
彼此于当时一晌间的眉目传情,美人与我心意相通。
《庆春宫·云接平冈》注释平冈:平坦的山脊。
惊风驱雁:指一阵徒起的寒风吹散了雁行。
语本鲍照《代白纻曲二首》之一:“穷秋九月叶落黄,北风吹雁天雨霜。
”休驾:听歌下来车马歇息。
尘埃憔悴:因旅途辛苦、风尘仆仆显得疲惫消瘦。
华堂:装饰华丽的的厅堂。
花艳:花儿一般娇艳。
指美女。
参差:这里只众多美女个子高矮不齐、穿插来往的样子。
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赏析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赏析【作品介绍】《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
此词当属李清照前期作品。
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伤春怀人的怅情怀。
伤春、怀人,相辅相成。
“崔”、“弄”两词琢炼得妙。
“弄”字写出一幅风雨戏云,阴云飘卷的动画面,表现了女主人孜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宋词名句“远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就是出自《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这首词。
【原文】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作者:宋·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注释】①题解:《草堂诗余》(杨金本无题)等题作“春景”。
《乐府雅词》等收为易安词。
《词学筌蹄》等词书误作欧阳修词,明《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等误作周邦彦词,别本又作无名氏词。
此词也误作吴文英词。
②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
带护阑的`窗子。
闲,阑也。
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③沉沉:指闺房幽暗,影子浓重。
五代·孙光宪《河渎神》:“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池。
”④远:远山。
五代·顾《更漏子》:“远参差迷眼。
”远出云,源于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
”《乐府雅词》等作“山”。
⑤薄雾:傍晚,黄昏。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韩《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
行到桥东,林竹疑无路”⑥轻阴:暗淡的轻云。
唐·张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晚自开,青春白日映楼台”。
【赏】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
而春色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
春情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深”字是上片之眼。
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
纳兰性德《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译文及赏析《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清代:纳兰性德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译文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注释虞美人:词牌名,唐教坊曲。
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
信步:随便漫步。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Iàng gà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
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红笺”二句:意思是说信笺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
向壁,李白《草书歌》:“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创作背景七月七日,七夕佳节。
天上、人间,花好月圆。
词人在庭院中信步闲逛,看到月色下深浅不一的青苔,以及被秋露打湿的苍竹,那婆娑的竹影,此时此景不禁让词人感伤,想起了妻子,内心的凄凉油然而生,提笔写下这首词。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赏析纳兰的这首词,有着他一贯的忧郁风范。
上片斟月光为茗,看林梢轻影,无须整理的心事。
随着殷殷低唤,拂去轻尘,来到眼前“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纳兰小令中的白描总是十分动人。
《泪》原文及翻译赏析

《泪》原文及翻译赏析《泪》原文及翻译赏析《泪》原文及翻译赏析1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古诗简介《泪》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前六句分写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等典故,后两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作者认为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多用典故,是此诗的最大特点。
翻译/译文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
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
啊,当我在清晨时,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注释⑴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
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
”《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⑵终日:整天。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风波:风浪。
《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⑶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⑷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⑸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
此用王昭君故事。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⑹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精选五篇]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b6075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c.png)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作品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品注释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⑷鸣蝉:蝉叫声。
⑸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⑹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作品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诗歌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诗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
吟。
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艺术作品《琵琶行》为白居易《琵琶行》诗词增添了直观的画面。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诗歌,希望有所帮助!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诗歌原文《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是宋代词人欧阳修所写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被选入《宋词三百首》的闺怨词。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
宋代: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前落下的花瓣在微风中飞舞着。
重重翠柳笼罩在缕缕水雾之中,柳絮象漫天飞雪。
雨后仍感到微微的寒意,春天的愁绪加上微醉的酒意形成病中惆怅的情绪。
躺在床上从枕边看去,青山象屏风围绕着绿湖,周围点缀这点点灯光,每天晚上只能眼看这景象。
寂寞中起身来掀起窗纱,看见月亮正在花丛上缓缓移动。
注释
①褰:撩起。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纳兰《唐多令·雨夜》诗词赏析

纳兰《唐多令·雨夜》诗词赏析纳兰词·唐多令雨夜丝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是年年、肠断黄昏。
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
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为梨花、深掩重门。
梦向金微山下去,才识路,又移军。
词译暮雨又潇潇,点滴无聊,又将梨花瓣轻敲。
梨花飘落的时候,肠断黄昏。
你叹息一声,轻轻掩上了房门。
想起远方。
想起远方他的春天,他的瘦损,你只能对花泣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孤寂的夜里,你行也思君,梦也思君。
奈何从此银汉路迢迢,两地煎熬,忍待何时鹊踏桥?泪眼朦胧中,无语叹今宵。
评析这是一首拟闺怨词。
词人全从对方写来,假想雨夜黄昏时候的闺人思我之情景。
词从雨中红花写起。
“丝雨织红茵”,霏霏的雨是细细的,所以言“丝雨”。
丝雨飘飘,朦朦胧胧,落在花瓣上,像是女子用丝线编织着什么似的。
这个“织”字,联想巧妙,用笔工致,直是将春雨的迷离之美写活了。
“红茵”,本义是红色垫褥,此处形容红花开遍,犹如铺了红色的地毯。
这是写花红。
“苔阶压绣纹”,“苔阶”,是生有苔藓的石阶。
“压绣纹”,是说阶上青苔苍苍,似是织物上的花纹。
这是写阶绿。
首二句以丝雨、红花、苔藓、石阶为抒情主人公勾勒了一个冷艳凄迷的意境,为下文的女主人公的伤心断肠,寂寞相思伏了暗线。
“是年年、肠断黄昏”,此抒情之句将首二句营造的意境在时间上进行无限延伸。
“是年年”,是说红花满地、苔痕上阶的景象、黄昏悲伤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情意一出胸膛,便倍加深厚;语气一吐唇间,便愈益沉痛。
“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
”花草满园,蝶飞燕舞,如斯好景,衬人哀伤心肠,本来就“惹恨”,更何况思念的人又远行塞垣,经久未归,年年春天,年年不能相携呢!一边是伤春惹起的幽恨,一边是远人不归牵出的幽怨,一经“那更说”三字的连接、强化,遂生成如潮水般的相思苦情。
下阕夜雨萧萧,再添心中之愁。
“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窗外是萧飒的风雨,不忍听闻;窗内是伤心的闺人,泪罢妆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1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赏析这首词写失恋的悲愁,充满作者心灵深处的凄厉哀鸣。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曾有过一段自由婚恋的幸福,可是后来由父母主婚,强嫁一俗吏,志趣难合,遂愤然离去。
这棒打鸳鸯散的忧伤,这琼枝错插、忍遭摧损的隐痛,萦盘郁结于心,使她在恨、愁、悲、病、酒五字生涯中凄然以终,她的《断肠》、《断肠词》真实地铭刻着她心灵上的伤痕。
这首《江城子》算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虽然题作《赏春》,但只不过说明愁恨是因其所触发而已。
时当春日,词人独对孤樽,或许欲以解闷而已。
不想这“斜风细雨”、这料峭“春寒”,却勾起了她对许多“前欢”往事的回顾。
这“前欢”,
应当是少女时期与恋人聚会的欢乐,是花前月下的欢歌,还是兰闺之中的私语,词人没有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她只记下了欢会后的寂寞凄凉和送伊远行的惨别情景。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情人离去寂寞无欢,只有手把梨花,泪水横流而已。
这里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二句诗意,用这种啼泪愁容的形象描写烘托了悲哀之情。
聚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