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红楼梦》高考真题汇编

合集下载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

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名篇名句默写一、名篇名句默写1.(2024·全国·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 ,”,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 ,”就是如此。

2.(2024·全国·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2)小慧为朋友家的农家乐餐厅写宣传横幅,直接使用了陆游《游山西村》里的“ ,”两句诗,朋友看了觉得很贴切。

(3)行至群山深处,见到一挂瀑布飞泻而下,水石激荡,轰鸣作响。

于老师回头对学生们说:“这不就是古诗中写的‘ ,’嘛!”3.(2024·全国·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 ,”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唐代诗人写时事,常常托之于汉代,如“ ,”,就是借汉喻唐,以古方今。

4.(2023·北京·高考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宋代爱国名将宗泽因朝廷掣肘,没有机会北渡黄河与金兵作战。

相传他在临终之际慨叹壮志未酬,仍在吟咏杜甫《蜀相》中的名句“ ,”。

(2)绍兴很多桥的命名都有典故。

“题扇桥”相传是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的地方,“杏卖桥”则得名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句“ ,”。

(3)古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可以达到高度审美化的境界。

202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一模试题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

202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一模试题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

202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一模试题散文阅读汇编散文阅读【2022年海淀一模】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叩神农叶梅青云梯对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那一片云朵之上的高地,我心怀神往和敬畏。

每一次走近它,无论是现实中,还是梦幻里,都忍不住屏住呼吸,久久地仰望,心里不断默念它的名字。

位于湖北省的神农架,方圆三千两百五十平方公里,奇峰险山均在海拔三千零十米以上,是华中大地上高耸的脊梁。

群山万壑、峰峦叠翠,更有一处处峡谷幽洞,瀑飞溪流。

亿万年生长至今无法穿透的原始森林,总在忽隐忽现的烟霞中,亦真亦幻,造就古来之人间仙境。

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是,炎帝神农曾在此架起云梯,攀山登崖尝遍百草,为民解痛除忧,留下了无数足迹和传说。

“神农架”的大名便由此而来。

神农不仅是三皇中的炎帝,还是雄健的太阳神。

他的光芒闪动在珍贵经典的书页里,长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他的足迹,早已深深地留在了神农架的山水间。

炎帝神农与黄帝结盟,逐渐孕育了华夏民族,繁衍了炎黄子孙。

神农仁慈而智慧,他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又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最让百姓铭记的是种五谷、尝百草。

他播下的种子,一直生长到如今,让我们每天都咀嚼着远古的味道。

那些救命的草,是他一样一样亲口尝定的。

为解救饱受病痛之人,神农跋山涉水,到高接云霄、深接地府的巍巍群山里挖草尝药。

遇到难以攀登的悬崖,他就砍树木,绑藤萝,架木梯。

山外有山,岭外有岭,神农攀越了这一带所有的高山,架起三十六座木梯。

木梯从山地最险峻的悬岩一层层伸到云朵里,伸到可以与天对话的彩云间,人们称之为青云梯。

青云梯与那片山脉的万物生灵,山、水、草木、动物、云朵、风和雨……共同感应着上天与华夏祖先的恩泽,骄傲地拥有了将它们包容为一体的名字神——农——架。

生命之源神农架境内河流纵横,瀑布、湖泊、深潭、湿地密布,山水相依,如诗如画。

她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乃天赐甘泉,中国南水北调的十滴水中就有一滴来自神农架。

《红楼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红楼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2022北京高一(下)期中语文汇编红楼梦一、名著阅读1.(2022春·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中)填空。

(1)下面两段文字描写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写人物全名)。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下列判词分别预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位女子的命运。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3)门子向贾雨村出示“护官符”,其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说的是四大家族中的_________________。

(4)下文中的甲、乙两处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就好搬进去的。

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大观园)分派收拾。

”薛宝钗住了甲……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乙……2.(2022春·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中)选择。

下列对《红楼梦》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甄士隐贫病交加时听到跛足道人念此诗,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B.贾雨村是薛宝钗的老师,薛姨妈为报答他的教女之恩,为贾雨村写了一封推荐信给贾政,贾雨村得以官复原职。

C.宝玉在大观园题对额大展才情,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袭人误以为前次为宝玉做的荷包也被送给下人,赌气回房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4.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专题15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组)-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5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组)-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5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组)试题简析一、(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

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

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

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 .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 .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答案】20.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21.①虽然身体很累(虽然身体很疲惫);②都能高强度运动。

22.C【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搭配不当,应删去“之一”;第二处,原文“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中,关联词“不但”语序不当。

高考语文-3选择题组(学生版) 2020-2022年近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版汇编

高考语文-3选择题组(学生版)  2020-2022年近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版汇编

专题07 3选择题组【2022】(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

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

【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

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

【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力更生B.穿云裂石C.无不D.谱写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2021】(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________,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家常菜”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_________。

()。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

通过______,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_______的生活作风。

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北京高考试题《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2020答案答案示例:①心比天高:晴雯撕扇/晴雯笑骂秋纹。

②灵巧:晴雯病补雀金裘。

③毁谤生:王善保家的毁谤晴雯,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

④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死后宝玉写《芙蓉女儿诔》。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

题目考查的是晴雯的判词,需要考生对应三处画线句举出相应的例子。

比如“心比天高”,可从“晴雯撕扇”等情节中体现。

端午佳节间,宝玉因金钏儿之事,心情很糟糕。

恰巧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不仅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且连来劝架的袭人也落了个灰头土脸。

最后,宝玉一定要回了太太去,至袭人一干丫鬟跪下求情才罢。

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

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

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

作为一个丫环,她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所有的事情都按着主子的意思来做,喜欢了就要,不喜欢了就扔。

她要求宝玉尊重她的人格,要求她做什么就做到底,不可凭性子来。

试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哪个丫环敢这样要求自己的主子,而晴雯就恰是这样这是一种不因为身份而妄自菲薄的“傲骨”。

“灵巧”可从“晴雯病补雀金裘”中体现。

袭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夜里受寒伤风,身上烧得烫人,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了宝玉一件俄罗斯的孔雀毛做的氅衣,宝玉穿时不小心烧了个洞,麝月忙悄悄拿出来叫人织补,谁知道东西太名贵,没有裁缝敢揽活。

睛雯心灵手巧,重病中连夜补好。

“毁谤生”可从王善保家的毁谤晴雯,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中体现。

王善保家的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

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

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这才惹出了抄捡大观园的闹剧。

“多情公子空牵念”可从晴雯死后宝玉写《芙蓉女儿诔》中体现。

他写《芙蓉女儿诔》的时候是情真意切的。

他用了晴雯所喜欢的“冰鲛縠”,备了四样晴雯喜欢吃的东西,他写小时候跟晴雯一起长大,一起洗澡玩耍,想起了曾经帮晴雯呼气暖手的某段过去,他回忆病补雀金裘,回忆她绣的女红,过去种种细节,莫不历历在目。

2021北京高考试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2021答案答案:(1)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解析】(1)这段话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香消玉殒,王熙凤大权在握”,这是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时所说的话。

“非常喜事”是指贾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元春省亲。

(2)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

例如小说写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

这句话是秦可卿临终给王熙凤的提醒,暗示贾府将走向衰败。

“盛筵必散”暗示贾府会盛极必衰的的命运。

而“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有人认为指贾家的三个女,迎春嫁的不如意,后被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这三春离开贾府,贾府已经没落不堪了,再加上唯一显赫的元春病逝,贾府更是彻底落败,这才有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说法。

“芳菲尽”也包括大观园所有女子的悲惨命运,比如黛玉泪尽而逝等。

因此秦可卿这句话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

2022北京高考试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开头,作者自道书名说:(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除了《红楼梦》外,这里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

请从中任选三个,解释这些书名和作品内容有何关联。

(2)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仙乐套曲就叫《红楼梦》。

今天的通行本也多以《红楼梦》为书名。

结合作品内容,谈谈《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

2022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以《石头记》为名,是因为全书写了石头记录的自己红尘历劫的故事。

以《情僧录》为名,是由于书中人物因情而参透世相,有助人解脱苦恼之意。

以《风月宝鉴》为名,因其是小说中出现的道具,有规劝人去淫向善之意。

以《金陵十二钗》为名,因“十二钗”是小说主要人物,凸显“为闺阁立传”之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些书名与作品内容的关联。

《石头记》:这部小说在前几个章回里详细叙述了此书由来,有一块被女娲补天弃而未用的石头,搁置在青埂峰下。

它因修炼之后已有灵性,能口吐人言,后又遇见一僧一道,求他们带它去红尘中经历了一番。

红尘梦尽,这块石头回到青埂峰,石身记满它下凡经历后的种种事情。

空空道人将这石头上记述的故事抄了下来,因此才有了这部小说。

可见以《石头记》为名,是因为全书写了石头记录的自己红尘历劫的故事。

《情僧录》:红楼梦开篇空空道人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如色,自色入空”,遂易名为《情僧录》。

贾宝玉本是最多情、博情之人,但在经历了一系列家庭变故,以及黛玉香消玉殒之后,他看透了世间种种,最后出家做了和尚。

以《情僧录》为名,是由于书中人物因情而参透世相,有助人解脱苦恼之意。

《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面镜子,出自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再看看这风月宝鉴的出处,据红楼梦第十二回:“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

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跛足道人这前半句话告诉了我们风月宝鉴的出处、制作者、功效,而后半句告诉我们他带风月宝鉴下凡的意义和禁忌,其实这段话另有深意。

风月宝鉴的“正面”指男女情爱,“背面”告诫我们不要太过痴迷。

可见以《风月宝鉴》为名,因其是小说中出现的道具,有规劝人去淫向善之意。

《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正册中的十二位女子,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这十二个女子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且《红楼梦》一篇故事,按作者自己说来,是为了替彦师语文课堂闺阁立传,作者同情闺阁女儿的薄命,感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赞间阐阁安兀的“风流”、“忠义”、“巾帼不让须眉”。

可见以《金陵十二钗》为名,因“十二钗”是小说主要人物,凸显“为闺阁立传”之意。

(2)答案要点:①“红楼”既可以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闺阁。

②“梦”象征了作家人生如梦的幻灭感。

③书名中的温柔富贵与梦幻泡影,是对全书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的整体概括。

【解析】分析《红楼梦》书名的合理性,需要将书名与书中内容关联。

首先解释“红楼”的含义。

“红”在古代代表“女儿”,即女性;“楼”是深闺大宅;“红楼”是指住在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

另外“红楼”与“朱楼”是近义词,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

而杜甫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字面上理解,“红楼”即“朱门”,都是富贵家庭的代名词。

由此,“红楼”既可以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闺阁。

而《红楼梦》写了众多美好的女性形象,她们出身高贵,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她们才华横溢,能力出众,是作者倾尽心力歌颂的对象,然而她们的结局却逃过不“悲剧”二字;另外书中所写“四大家族”更是权势遮天的富贵大家族,故事正是写他们由盛而衰的必然命运。

因此“红楼”涵盖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

“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

小说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是《红楼梦》全书的提示。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翻阅“金陵十二钗”图册,听仙女们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饮美酒,品香茗,跟“兼美”柔情缱绻,又有警幻仙姑和祖先之灵对他谆谆警戒,最后他落入万丈迷津,这正是贾宝玉一生的简要概括。

世上繁华、深情终不过大梦一场,恍然一梦,情海幻变,这是人生的真相。

“梦”象征了作家人生如梦的幻灭感。

红楼一梦,繁华终归于尽,书名中的温柔富贵与梦幻泡影,是对全书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的整体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