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沉淀法去除氨氮设计计算
氨氮去除剂的原理

氨氮去除剂的原理氨氮去除剂是一种为快速解决各类水中氨氮难去除而研发的氨氮去除剂。
氨氮去除剂是一种含有特殊架状结构的高分子无机化合物,对氨氮的去除率达96%以上。
吹脱法原理:吹脱法是利用氨气( NH3)等挥发性物质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废水pH调节至碱性,以空气或其他气体作为载气,通入汽提塔中,在气液两相中充分接触后,溶解于废水中的气体与 NH3由液相穿过气液相界面进入气相,从而达到脱除废水中氨氮的目的。
化学沉淀法原理:化学沉淀法是在含有 NH4+的废水中,投加一定比例的 Mg2+和 PO43–,使它们与 NH4+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铵镁(MgNH4PO4˙6H2O,又称 MAP)化学沉淀,通过过滤沉降等手段分离出 MAP 沉淀[9]。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式所示:利用化学沉淀法对某养猪场废水进行氨氮去除研究时发现,当进水氨氮浓度为 756mg/L、反应 pH为 9.5、n(Mg2+)∶n(NH4+)∶n(PO43–)为1.2∶1∶1、反应10min后,氨氮去除率达到 95以上。
采用化学沉淀法从人的尿液中回收营养物质的研究发现,可回收 65~80的氨。
折点氯化法原理:折点氯化法是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中常用的一种工艺,其原理是向废水中通入足量氯气或投加次氯酸钠,利用氯气 /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使水中的氨氮转化成无害的氮气。
随着氯气通入量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的氯含量昀低,此时 NH4+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的投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又会增加,因此,该点称为折点。
该状态下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该法去除氨氮的反应如化学方程式所示:采用折点氯化法处理稀土冶炼废水中 NH4+-N,结果发现进水氨氮浓286mg/L、pH为 7、Cl–与 NH4+质量浓度比为7∶1、反应时间 10~ 15min时,水中 NH4+-N去除率达 98。
生物脱氮法原理:生物脱氮法是目前实际操作中常用的处理方法,适合处理中低浓度的含氮废水。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氨 氮 废 水
纂 将 定 量 氯 化 铵 溶 于 纯 水 中 制 成
1 . 2 实验 装置及 设 备
理想 的高浓度氨 氮废水处理方 法 J 。
1 实验部 分
实验 所用 的仪 器设备 如表 2所示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0— 3 0 。
作者简介 : 刘国跃 , 男, 1 9 8 3年毕业于华 东化工学院分院化学 工程专业 , 工学学士, 工程师 。
文章 针对模 拟含 氨氮废 水 进行化 学沉 淀法 去
石 油 化 工 技 术 与 经 济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i c s i n P e t r o c h e mi c a l s
第2 9 卷
第6 期
2 0 1 3年 1 2月
表 2 仪 器 设 备
中 图分 类 号 : T X 7 0 3
高浓 度 的氨 氮废水 主要 产 自工业 生产 过程 以
除氨氮 的研 究 。在 溶解 性 磷 酸 盐 , 镁及 氨 氮 的起 始摩 尔浓 度 比为 1 : 1 : l 条件 下 , 研 究改变 p H 以及
及 垃圾 填埋场 渗 滤 液 , 其 污 染 物 氨氮 质 量 浓 度 一 般 大于 5 0 0 m g / L 【 I J 。废 水 中 的氨 氮 类 化 合 物 是 水 体富 营养 化与 环 境 污 染 的重 要 物 质 , 其 成 分 复 杂, 含有 许 多有生 物毒 性 、 难 以被 微 生物 降解 的化 合物, 处 理难 度较 大 。据 《 中 国环境 统 计 报 》 的数
并 探讨 化学 沉淀 法 去 除 氨氮 的最 佳操 作 条 件 , 以
便 为实 际废 水 中去除 氨氮摸 索适 宜的反 应条件 提
基于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基于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摘要:全球工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排放日益剧增,严重地影响到了水质营养,造成环境污染。
废水处理问题将成为全球热点关注问题,其中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工艺的研究尤为重要,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化学沉淀,分析药剂进行配制的比例值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作用,应发挥化学沉淀法的优势,改善水质污染。
关键词:氨氮废水处理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要点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23-021 前言目前水体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是氨氮废水的排放,其来源遍及很多地域,排放出来的有毒物质会给水中生物带来生病威胁。
国家对于氨氮废水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化学沉淀法因其工艺手法简易,净化水体污染效率高,反应速度快等特点而被国内外重视利用,广泛利用到氨氮废水处理当中,其原理就是在废水中投入沉淀剂,与氨氮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从而进行沉淀分离,这过程也叫做脱氧。
2 高浓度氨氮的危害废水排放中含有的高浓度氨氮,是水环境中氮的表现形态,对水体影响极大,它一旦跟水体进行接触就会给水体造成污染,我们经常会在一些江河湖泊中发现藻类的存在,特别是流动速度缓慢河流更容易被氨氮污染,造成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水体缺少氧气,危机鱼类乃至水生动植物的生命,引发水质质量的异变,其呈黑色液体,江河因此会附上恶臭,加大了自来水处理厂的工作量,难度大大提高;某些金属物质在遇到氨氮时会被大量的腐蚀,金属物质就不耐用,破坏了金属的使用寿命;在对污水进行回收利用时,用水设备与输水管道中的微生物会充分利用氨氮来进行生命的再度繁殖,大量的微生物结垢堵塞管道,致使污水处理不能完成,引发污水循环倒流;工业中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对水的消毒都要用到含有氯的消毒水,在进行消毒时,氯与氨氮相遇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氯胺,氯的消毒效果就不明显,提高了消毒时对氯物质量的需求;氧化后的氨氮有可能存在饮用水中,长期饮用可能会得高铁血红蛋白症,同样它在人体中会自动转换为亚硝胺,有致癌作用,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氨氮去除方法及原理

氨氮去除方法及原理cdpulin LV.0 2楼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的不同,可将废水分为3类: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500mg/l),中等浓度氨氮废水(NH3-N:50-500mg/l),低浓度氨氮废水(NH3-N<50mg/l)。
然而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对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制约了生化法对其的处理应用和效果,同时会降低生化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从而导致处理出水难以达到要求。
故本工程的关键之一在于氨氮的去除,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含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含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
1.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
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
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处理氨氮污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
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
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
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
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
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Cl2+H2O→HOCl+H++Cl-NH4++HOCl→NH2Cl+H++H2O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氨氮废水处理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生物脱氨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两大类。
一、生物脱氮法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硝化过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
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过程,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异养、自养微生物均有发现且种类很多)还原转化为氮气。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为电子供体被氧化而提供能量。
常见的生物脱氮流程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多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
1、多级污泥系统多级污泥系统可以得到相当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脱氮效果,其缺点是流程长、构筑物多、基建费用高、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高、出水中残留一定量甲醇等。
2、单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交替工作系统。
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相比,A/O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基建费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质高等优点。
后置式反硝化系统,因为混合液缺乏有机物,一般还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脱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论上可接近100%的脱氮。
交替工作的生物脱氮流程主要由两个串联池子组成,通过改换进水和出水的方向,两个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运行。
该系统本质上仍是A/O系统,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脱氮效果优于一般A/O流程。
其缺点是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且一般必须配置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系统。
3、生物膜系统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
此系统中应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应器中保存了适应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应的两个污泥系统。
二、物化除氮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O&)!"-(#& "#%-3$+."-% +$&’.)+++#$,G$!#/N %$()1% $%%-&)1% *G-2*G$!#*"#,)*)!$!)-& *"-,#22
B’&’3" !f)3-.>)9*-.1’-K !^3’h369" ! "A(+663.3+F,3?)*-’?*6*-C :63?5<’?*6:-.’-33<’-." a*--’-.(+663.3F+<e+?*5’+-*6@3?)-+6+.8" a*--’-.SO###L" ()’-*%
的影响 在固定沉淀剂中一种盐的投入量"图 K 为镁盐和 磷盐在不同投入比例下垃圾渗滤液的 (XY值& 由图 K 可知$采用 ,JQ沉淀法之后"垃圾渗滤液 出水中 (XY随沉淀剂单因素投入摩尔 比的增加无 明 显变化规律"但出水 (XY数值总体有 所下降"降低 值 约 "#URK#U&
环!境!工!程
率及 (XY的影响 首先固定沉淀剂磷盐 投 入 量"控 制 4cm"#V#"反 应时间 为 O# =’-" 研 究 沉 淀 剂 镁 盐 的 投 入 摩 尔 比 7! ,.# 对垃圾渗滤液氨氮 去除率及 (XY的影 响& 在 相同实验条件下"固定沉淀剂镁盐投入量"研究磷盐 投 入 摩 尔 比 例 7 ! Q# 对 垃 圾 渗 滤 液 氨 氮 去 除 率 及
化学法去除氨氮探讨

化学法去除氨氮探讨摘要:生活、化工等污水处理厂因进水水质不稳定,生化系统出水氨氮无法平稳运行。
针对此问题,污水厂在系统末端需设保障工艺进行化学法降解氨氮,保证系统平稳运行,水质合格达标排放。
关键词:化学法;去除;氨氮1、折点氯化法(1)脱氮机理将足够量的次氯酸钠或氯气投入到废水中,当投入量达到某一点时,废水中所含的氯含量较低,而氨氮含量趋向于零,废水中的氨氮被氧化成氮气而被脱出。
(2)本实验反应方程式1.5NaClO + N 0.5 +1.5NaCl + 1.5O +(3)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84消毒液进行氧化脱氨,84消毒液NaClO的有效成分为8000-10500mg/l,本实验NaClO的有效成分以8000mg/l计、混凝沉淀池进水氨氮以90mg/l计算各加药量,实测混凝沉淀池进水氨氮为82.8mg/l、pH为7.2。
分别取混凝沉淀池进水400ml置于烧杯中,编号分别为1#、2#、3#、4#、5#,依次按一定比例向烧杯中投加84消毒液分别为18.6ml、28ml、37ml、56.2ml、93.7ml;用玻璃棒搅拌1min,静止1min,取其上清液测氨氮。
注:反应过程中pH值维持在7-8之间。
(4)实验数据表一不同比例反应数据编号n(N):n(NaClO)所加84消毒液(ml)反应后测氨氮(mg/l)1#1:118.635.252#1:1.528 3.823#1:2370.44#1:356.20.545#1:593.7 1.68(5)实验结论根据反应后测得氨氮数据结果表示当n(N):n(NaClO)以1:1.5比例投加时反应完全,以1:2投加时反应完全彻底,其氨氮值几乎为零。
得出:1g氨氮完全被氧化需7.1g次氯酸钠。
2、鸟粪石法(1)脱氮机理向废水中投加M和P使之与废水的氨氮反应形成复盐MgN P6O(俗名鸟粪石)的白色沉淀物,从而降解废水中的氨氮。
(2)本实验反应方程式M+N +P + 6O MgN P6O +2(3)实验方法本实验药剂使用六水氯化镁、十二水磷酸二氢钠,其质量分数分别以45%、98%计,再分别配置成15%的六水氯化镁溶液、十二水磷酸二氢钠溶液,混凝沉淀池进水氨氮为87.3mg/l.1)分别取混凝沉淀池进水400ml置于烧杯中,编号分别为1#、2#、3#,在不同的反应环境下(pH值不同),向烧杯中依次按n(N):n(M):n(P)为1:1:1的比例投加15%的六水氯化镁溶液、15%的磷酸二氢钠溶液各5.8ml、3.9ml,用玻璃棒搅拌30min使其充分反应后静置30min,取其上清液测氨氮。
化学沉淀法与液膜法联用处理氨氮废水

M +NH +P 4 4 03 + -+6 O— Mg 4 O ・ H2 H2 NH P 46 O
生存和发展, 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与
Po ht hs a p e简称 M P , A ) 从而经济有效地 控制污染 , 到 达 预处理和资源化 的效果; 再用液膜法对经过预处理的工 业废水进行脱氨氮处理, 液膜 内所包裹住 的氨氮 可以通
来, 就在试剂 中富集起来 。 在膜 内外两侧 N H 浓度差 的 推动下 , H 不断通过膜表面吸 附渗透扩散迁移至膜相 N 内侧 解吸成 N 并富集 从而达 到从废水 中去 除氨氮 H
排 的形 势 下 , 如何 降低 废 水 中的 氨 氮 含 量 关 系到 企业 的
l 氨氮脱除机 理
1 化学沉淀法脱氨氮机理 . 1
向高浓度 的氨氮废水 中加入 Md和 P 4 ,使之与 0
废水 中的氨氮 生成难溶 的复盐 Mg HP 46 2 N 4O "H0沉淀物 ( 俗称 鸟 粪石 ,溶 度 积 为 25 l , ̄ 时溶 解度 仅 为 .x O , C O 0 2 g10 o ,从而达到净化废水 中的氨氮的 目的; . 3/0m 1 0 ) 其
泊灭亡 。 氨氮还使给 水消毒和工业循环水杀菌处理过 程中增大 了用氯量_ 对某些金属, 3 J ; 特别是对铜具有腐蚀 性。当污水回用时, 再生水中微生物可 以促进输 水管和 用水设备中微生物 的繁殖 , 形成生物垢 , 堵塞管道和用 水设备 , 并影响换热效率 因此在 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 。
化的条件下 , 使氨 氮去 除率达到 9. % 8 1 ,然后联 用液膜 法进一 步处理使其氨 氮浓度 降低 到 0 O 5 / , . 0g L 达到 国家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沉淀法去除氨氮设计计算
氨氮是指水中溶解性氨(NH3)和铵盐(NH4+)的总和,是水体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
氨氮的高浓度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去除氨氮。
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氨氮去除方法,通过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使氨氮与药剂发生反应并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在设计化学沉淀法去除氨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适合的药剂。
常用的药剂包括石灰、氯化铁、硫酸铝等。
这些药剂在水中溶解后会产生金属羟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与氨氮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
选择合适的药剂要考虑其去除效率、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在确定药剂后,需要进行药剂投加量的计算。
药剂投加量的确定与水样中氨氮的浓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药剂投加量与氨氮的摩尔比是1:1或更高。
具体的投加量可以根据试验数据或经验确定,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获得。
以石灰为例,假设水样中氨氮的浓度为100 mg/L,需要计算出石灰的投加量。
首先需要知道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与氨氮的反应方程式。
然后根据反应方程式的摩尔比,计算出所需的石灰摩尔量。
最后根据石灰的摩尔质量,将摩尔量转换为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通过试验来确定药剂投加量。
可以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调整药剂投加量,然后再进行大规模的处理。
除了药剂投加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沉淀物的处理。
沉淀物可以通过沉淀池或沉淀池来收集,然后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进行固液分离。
固体沉淀物可以进行干化处理,如晾干、烘干等,以减少体积和处理成本。
化学沉淀法去除氨氮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药剂的选择和投加量要合理,过量投加可能会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沉淀物的处理也是一个问题,需要合理设计和操作。
此外,化学沉淀法对于氨氮浓度较低的水体效果可能不太显著,可以考虑与其他处理方法结合使用。
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去除氨氮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药剂和计算药剂投加量,可以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药剂选择、投加量的计算以及沉淀物的处理等问题。
化学沉淀法在氨氮去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技术优化和经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