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必备之政治经济学计算题计算题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第一部分计算题(一)1、假定某生产部门,工人每天劳动8小时。

原来每小时生产12.5件产品,每件商品价值25元,现在该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若商品原料价格可忽略不计,试计算:①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为多少?②每天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有何变化?答案①12.5元②不变2、今年全社会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

其中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为250亿元,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发行纸币总量为200亿元。

试计算:①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②货币的贬值程度有多高?答案①150亿②货币贬值后每元值0.75元3、设某资本家拥有10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为90万元,可变资本为10万元。

每个工人每天劳动8小时,平均月工资为80元,每小时创造价值0.4元,每月按30天计算。

试求:①资本家每月获得的m是多少?②m'?③一个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多少?答案①2万②20% ③6小时40分;1小时20分4、某企业,投入劳动资料120万元,使用年限5年,劳动对象40万元,生产周期3个月,产量1万吨,雇工100人,月工资800元。

求:①若该产品的社会价值106元/吨,该企业的m'?②若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该企业的超额m?答案①m'=150% ②33万5、某企业原有资本100万元,c:v=3/1,m′=150%。

现有资本210万元,c:v=9/1,m′=180%。

计算:①原有资本中的c、v、m各为多少?②现有资本中的c、v、m各为多少?③如果工人的工资不变,每年1200元,那么有机构成提高后雇工人数是增还是减?答案①c=75万,v=25万,m=37.5万②c=189万,v=21万,m=37.8万③-33人6、解放前某纱厂,工人每天劳动10小时,平均每个工人生产棉纱20斤,消耗原料价值40元,机器设备磨损5元,每斤纱售价3元,每个工人日工资3元。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一.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

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1、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2、这道题证明了马克思的哪一个原理?题解: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 =1/单位商品价值量∵去年劳动生产力=1/1=1∴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二.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为1元。

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币值仍然没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5,000件,而社会需要为1,0000件。

试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背离是多少?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 =1/单位商品价值量∵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00/125=0·80元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为5000件,社会需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0000件∴社会必需的价值量为10000×0·80元=8000元∴单位商品价格=0.80 ×5000/10000=1.60元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60元-0.80元=0.80元答:1、该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60元;2、价格高于价值0.80元三.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

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

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提示:1、按货币流通公式计算所需要的货币量2、按流通需要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之比求纸币每元值多少。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一)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一)

一、计算题1.设:某银行家自有资本10.5万元;吸收存款9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了用于银行业务开支各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率为5%。

银行家用获得的利润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按股息率9%向外抛售试计算:(1)银行利润是多少?(2)银行利润率是多少?(3)每张股票价格是多少?(4)银行家通过抛售股票又获取多少利润?2.设:某银行自有资本130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经营银行业务费用,120亿元用于贷款。

吸收存款800亿元用于贷款,存款利息率为2%,贷款利息率为5%,其中,用于经营存贷款业务费用20亿元。

试计算:(1)银行利润是多少?(2)银行利润率是多少?问:通过以上计算,(1)请写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2)为什么银行资本要获得平均利润?计算题答案1.解:(1)银行利润:(105000—5000)×5%+900000×(5%—3%)—5000 =18000元。

(2)银行利润率:18000÷105000=17.14%。

(3)每张股票价格:100×(9%÷3%)=300元。

(4)银行家通过抛售股票又获取:18000÷100×(300—100)=36 000元。

2.解:(1)银行利润:(130 –10)×5% + 800 ×(5% - 2%)- 20 =10亿元(2)银行利润率:10亿元÷130亿元= 7.69%答:(1)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利息之间的差额,经扣除银行职员的工资和其他经营管理费用之后的余额,还有来自承办各种中间业务的手续费、对企业投资所获得的股票红利,以及从事证券交易活动所获得的收益等。

(2)银行是独立经营的金融企业。

若银行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率,银行资本所有者就会将资本转移至工商部门,直到银行资本也获得大体相同的平均利润,资本转移的过程才会停止,所以,银行利润与产业利润、商业利润的均衡化,是平均利润率规律通过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总汇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总汇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1.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每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每个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2.某资本家工厂,雇佣工人200人,每人日工资5元,日工作时间10小时,全厂日消耗生产资料价值9000元,制造产品10000件,每件产品的社会价值1.1元,试计算:①该厂日m是多少?m’是多少?②若将工作日延长1小时,该厂日m是多少?m’是多少?③若工作日长度不变,由于采用新技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0%,该厂日超额m是多少?3.某资本家企业原预付资本为800万美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工人月平均工资为500美元。

本月按20:1的比例追加资本42万美元,同时还对原预付资本420万美元按20:1的比例进行技术改造,其余部分有机构成不变。

请计算:该企业增加或是减少了多少工人?4.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

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

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

请计算:(1) m’是多少?(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3)M’是多少?5.下面是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基本数据:设固定资本价值一次转移,请计算社会平均利润率和各部门生产价格6.如果整个社会由三个部门构成,相应的资本有机构成为:工业为80C+20V,服务业为70C +30V,农业为60C +40 V,假定每个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均为100%。

(1)如果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计算社会平均利润率。

(2)在农业部门中,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

现有不同的农业资本家,租种面积相等而肥沃程度不同的优、中、劣三块土地,均投入资本100元,产出的农产品数量分别为19担、16担、13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计算题例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计算题例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某企业有机器设备9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15年:厂房建筑物3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15年;其它工具60000,平均使用年限6年。

该企业生产周期为3个月。

一个生产周期中,消耗原材料30000元,燃料15000 元,辅助材料10000元。

该企业雇佣工人200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50元,一个生产周期支付一次。

试计算: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为多少次?解: 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 (年预付资本总值+年流动资本周转总值)/年预付资本总值年固定资本周转总值=90000*1/15+30000*1/15 +60000*1/6=6000+2000+10000 =18000(元) 年流动资本周转总值=(30000+15000 +10000+50*200*3 )*12/3=(55000+30000)*4=340000(元)年预付资本总值=(90000+30000+60000+30000+15000 +10000+30000)=265000(元)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8000+34000)/265000=1.350次)某企业年产9.8万商品。

投资固定资本价值2000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费本50万元,周转时间为2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为1000元;每件商品社会价值100元。

试计算:(1)剩余价值率为多少?(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为多少次?(3)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解:(1)m'=生产周期的剩余价值量/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年剩余价值量M=100*9.8-2000*1/10-50*12/2=480(万元)年实际可变资本V=1000*200*12=240(万元)m’=M/V=480/24*100%=200%(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2000*1/10+50*12/2)/2000+50=0.24(次)(3)年剩余价值率M'=m'*n=200%*12/2=1200%今年年终,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如下:I(4840c+1210v+1210m)=7260II(1760c+880v+880m)=3520如果第I部类的积累率为50%,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利余价值都不变,则明年年终,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如何?解: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I(c/v)=4840/1210=4;I(c/v)=1760/880=2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为:1(m/v)=1210/1210*100%=100%;I(m/v)=880/880*100%=100%第一部类今年累积量为1210*50%=605;则有:Ic增加605*4/5=484,Iv增加为605*1/5=121; 调整后:I:4840c+484c+1210v+121v+605m/x=7260由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I (V+△ V+m/x)=IIC+II△c)可知,II△C=I(V+∆V+m/x)-IIc =1210+121+605-1760=176因为:II(c/v)=2:1,则有:(176Oc+176c):(880v+∆v)=2:1调整后:II:1760c+176c+880v+88v+616m/x=3520所以,剩余价值率为100%时,明年两大部类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如下:I:5324c+1331v+1331m=7986II:1936c+968v+968m=3872假设社会两大部类预付资本情况如下:I(24000c+3000v), II(6000c+1500v),两大部类c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年限均为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m"为100%。

政治经济学 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  计算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1年周转4次,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A.25%B.50%C.200%D.400% 答案:D【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 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

在本题中,m '=100%,n=4;二者的乘积为400%。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收益率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A.100B.120C.160D.200 答案:160【答题思路】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预计股息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所需要的货币投放量是A.4200B.2400C.42000D.420000 答案:A【答题思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42000/10==4200(亿)4.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该年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问货币的流通速度应当是A.6次B.8次C.10次D.12次答案:B【答题思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42000/5250=8。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1)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

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1、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2、这道题证明了马克思的哪一个原理?答案: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1/单位商品价值量∵去年劳动生产力=1/1=1∴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2)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为1元。

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币值仍然没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5,000件,而社会需要为1,0000件。

试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背离是多少?答案: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1/单位商品价值量∵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00/125=0·80元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为5000件,社会需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0000件∴社会必需的价值量为10000×0·80元=8000元∴单位商品价格=0·80 ×5000/10000=1·60元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60元-0·80元=0·80元答:1、该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60元;2、价格高于价值0·80元3)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

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

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提示:1、按货币流通公式计算所需要的货币量2、按流通需要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之比求纸币每元值多少。

政治经济学的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的计算题

常见公式中的字母含义:c--不变资本(机器+原材料)v--可变资本(工资)m--剩余价值(利润)p--利润(剩余价值)固定资本--机器、厂房、设备流动资本--原材料、辅材料、燃料+工资不变资本=固定资本+原材料、辅材料、燃料生产成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k(成本价格)生产成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所以数值上成本肯定是一样的,只不过分类方式不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题目没有明显说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多少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算出生产成本。

1.剩余价值量(m)、剩余价值率(m′)m′=m/v×100%(v表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工人工资=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题目中,通常描述为,投入100万,经过一轮生产后,有120万。

已知,支付工人工资10万,求问剩余价值率。

那经过一轮生产后多出的20万,对于资本家来说是利润,但是对于马克思(我们)来说,这就是资本家从我们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

所以m'=20/10=200%2.年剩余价值量(M)、年剩余价值率(M′)(属于超纲,但是有个别卷子有,所以了解一下)年剩余价值:M=mn=m′.v.n(v表示可变资本,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 年剩余价值率:M′=m′.n(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3.利润率(p′)、平均利润p′=m/(c+v)×100%(m表示剩余价值量;c表示不变资本;v表示可变资本)所以p'小于m'=m/v。

平均利润=成本×平均利润率随着资本家不断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社会逐渐形成了平均利润。

一般来说,题目中会给出平均利润率,让同学们计算平均利润。

4.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生产成本(c+v)+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平均利润=生产资料的价值+购买劳动力的钱+平均利润5.垄断价格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垄断利润6.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c/v测试题:1.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原有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需会做的十五道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政治经济学第二章1、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分析] 掌握上面的两个概念,此题就可以了。

[难度] *[概念] 社会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2、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万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1+20%)/5=0.72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分析] 实际上考的是通货膨胀的表现[难度] **[概念] 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贬值通货膨胀3、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

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

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分析] 考的是货币的两个职能流通和支付手段 {赊-、到+、抵-(口诀:说到底,减加减)}[难度] ** [概念]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抵消支付总额、流通次数、流通货币的总额、流通手段、支付第三章4、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分析]股份资本和股息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难度] ** [概念] 股票、股息、存款利率、股票价格、资本、剩余价值5、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答案:P’=m/c+v=200/(200+800)=20%[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七大转化之一}[难度] *** [概念]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注:流通资本和固定资本,一个是小c;一个是大C,一个是预付;一个是生产,一个是价值构成;一个是有机构成,有阶级性}、利润率、七大转化:略。

6、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

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分析]资本的有机构成 {分析资本主义的剥削性}[难度] *** [概念]资本的有机构成、工资、劳动生产率计算题(后补充)7、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3)m=2×4×50=400(元);m’=400/400=100%(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总双数=8/4×50=100(双)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分析] 资本与剩余价值[难度] **** [概念]略8、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

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

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分析]同上[难度] ***** [概念]略[说明]在序列二中有一道题,看不懂就难,看懂了就易了!第四章计算题(后补充)9、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

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解:(1)n=U/u=12/3=4(次)n=U/u=12/0.5=24(个月)=2(年)答:(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为4次。

(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为2年。

[分析]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难度] * [概念]略10、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答案:M’=m’×n=100%×1/4=0.25×100%=25%[分析]资本的周转速度对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难度] * [概念]剩余价值等11、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

求(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解:(1)年剩余价值量: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M乙=v×m’×n=100/(9+1)×100%×15=150(万元)(2)年剩余价值率M甲'=M/v=100/10=1000%M乙'=M/v=150/10=1500%(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n甲 ====2.08(次)n乙= = =9.08(次)[分析]个别的资本运动最鲜明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难度] **** [概念]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12、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

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答案: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生产模式为: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则第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c:v应是7:1[分析]资本的宏观运行[难度] **** [概念]资本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第一部类、第二部类[说明]大C和小c的问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从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关系来反映的,书上用大C表示它反映的是一种物质形态,详见序列一p127。

在从宏观上分析资本的运行时就忽略成有小c。

(最后一句是自己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留个悬念吧!)综合题13、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

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

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

请计算:(1)、m’是多少?(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3)、M’是多少?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

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

M’=90000元/18000元=500%。

计算方法2:M’=m’×n=125%×12/3=500%。

[分析]综合题就是跨章考试,在政治中一般不会考,这里只不过为了同学整体记忆方便而选的。

[难度] ** [概念]略计算题(后补充)14.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

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剩余价值总额?(3)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6)生产价格?解:(1) 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 =8+10+10=28(亿元)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6+20+20=46(亿元)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4+30+30=64(亿元)(2) m甲=v甲?m'=10×100%=10(亿元)m乙=v乙?m'=20×100%=20(亿元)m丙=v丙?m'=30×100%=30(亿元)(3) P'甲= m甲/C甲=10/100=10%P'乙= m乙/C乙=10/100=10%P'丙= m丙/C丙=10/100=10%(4)'= =60/300=20%(5)P'=100×20%=20(亿元)(6)生产价格甲= K甲+ =28+20=48(亿元)生产价格乙= K乙 + =46+20=66(亿元)生产价格丙= K丙+ =64+20=84(亿元)[分析]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此题只作为参考可以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