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血液净化室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应急预案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应急预案背景在血液净化中心运作过程中,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突发感染的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感染事件,制定一份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 快速识别和响应血液净化中心突发感染事件;- 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感染的扩散,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对血液净化中心正常运作的影响。
应急预案内容1. 突发感染事件识别- 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对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情况的监测和统计;- 当出现异常感染病例时,立即启动感染事件识别程序。
2. 突发感染事件响应- 确定感染事件的严重程度,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成立应急响应小组,负责协调和指导应急响应工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3. 感染扩散控制- 隔离感染病例和疑似感染病例,避免感染的扩散;- 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对血液净化设备和用具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落实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消毒、通风等。
4. 危机公关和沟通-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感染事件;- 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等进行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保持与媒体和社会大众的良好沟通,及时发布感染事件的相关信息。
应急演练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是必要的。
演练内容应包括感染事件识别、应急响应、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等环节,以检验各项措施的可行性和协同性。
应急演练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模拟实际情况,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总结本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应急预案能够帮助血液净化中心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感染事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正常运作的影响。
应急预案的内容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专业ppt课件

20
丙型病毒性肝炎
• 定义及概述: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HCVRNA),目 前可分为6个不同的基因型及亚型,如1a、2b、 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 70%以上。
23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病程:丙型肝炎在临床上可分为不同类型: 急 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
化验解读: 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
到HCV RNA。通常潜伏期2-26周,平均50天; 输血感染者潜伏期较短为7~33天,平均19天。 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抗-HCV阳性, 3个月后约90%患者抗-HCV阳转。 临床上也注意到一些血液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 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 因 此,HCV-RNA检测有助于确诊这些患者是否合并 感染HCV。
24
梅毒
• 定义及概述: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 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已经问世数百 年了,目前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是十分重要的 性传播疾病;可以分为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 妊娠梅毒等。获得性梅毒(aquired syphilis)是指 成人主要通过性行为而被感染的梅毒。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也可由输血、 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
对策
4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现状
世界各国血液透析患者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 美国0.9% 日本1.6% 巴西10% 中国香港10% 沙特阿拉伯11.8% 中国(部分调查)27.1%-55.6%,显著高于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血液净化中心新冠肺炎的应急防控预案

血液净化中心新冠肺炎的应急防控预案背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医疗机构带来了重大挑战,特别是对于血液净化中心而言。
为了有效应对和控制疫情的传播,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应急防控预案。
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保障血液净化中心的正常运转,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应急防控措施1. 感染防控培训:所有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必须接受针对新冠肺炎的感染防控培训,包括正确佩戴和脱戴个人防护装备、洗手卫生等方面的培训。
2. 个人防护装备: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佩戴防护服和隔离帽等。
3. 患者筛查和隔离:对于来院就诊的患者,必须进行新冠病毒的筛查,包括测量体温和询问相关症状。
疑似病例需要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防控措施。
4. 区域分隔和清洁消毒:血液净化中心应设立相应的区域,将新冠病毒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并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包括设备、器械和各个区域的消毒。
5. 医废处理:所有与新冠病毒有关的医疗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专门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其他人员造成传播风险。
6. 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血液净化中心应及时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的最新信息,提供医护人员和患者所需的宣传教育材料,提高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应急预案执行1. 成立应急防控工作小组:血液净化中心应成立专门的应急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应急预案,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
2. 预案演练和评估: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效率。
3. 信息报告和沟通:血液净化中心应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报告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畅通和及时响应。
预案修订和完善根据疫情发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血液净化中心应及时对应急防控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血液净化中心新冠肺炎的应急防控预案,希望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应对疫情,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血液透析室(中心)感染控制的基本设施二、血液透析室(中心)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三、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准备四、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五、透析结束后的消毒六、医疗污物及废物处理七、感染控制监测八、院内感染和传染病上报九、血液透析室(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手卫生规范血液透析室( ( 中心) )感染控制的基本设施(一)基本设施1.血液透析室(中心)的结构和布局血液透析室(中心)应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晰、功能流程合理,满足工作需要;区域划分应符合医源性感染控制要求。
清洁区域: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清洁库房、配液间、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及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潜在感染风险区域:透析治疗室、专用手术室/操作室、接诊室/区及患者更衣室;污染区域:透析器复用间、污物处理室及洁具间。
进入潜在感染风险区域和/或者污染区域的被污染物品,未经消毒不得返回清洁区域。
2.血液透析治疗室应合理设置供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每一个分隔透析治疗区域均应配置洗手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消毒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者设备等。
手卫生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应满足工作和感染控制的需要3.透析治疗室每一个血液透析床/椅间距不小于 1m。
每 1 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透析废液排水接口等。
4.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手套、口罩、工作服、防护面罩等。
5.透析治疗室应具备通风设施和/或者空气消毒装置,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的Ⅲ类环境。
(二)传染病隔离治疗室/区1.具有传染性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疾病患者,应在隔离透析治疗室/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也可进行居家透析治疗。
(1)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患者,应在隔离透析治疗室/区进行血液透析: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HBsAg (+)或者 HBV-DNA (+)。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1.进入本室工作人员戴帽子、口罩、穿清洁工作服、换鞋。
2.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要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3. 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穿刺部位皮肤应严格消毒,工作人员操作或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一付手套只能护理一个病人,接触另一个病人应脱去原有手套,并洗手后另换手套。
4. 对血透病人血透前应常规检测病毒全套,传染病患者血透应在隔离室进行,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5. 透析液的配置、透析机、透析器的消毒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消毒、严格检测。
6. 透析穿刺针应一次性使用,用后必须装入利器盒内。
7. 对透析中出现的发热反应,应及时进行血培养、采集正在透析中的液体,进行微生物监测。
8. 透析室每日通风两次。
9. 透析用水、透析液出入口均应每月监测一次,并符合规定标准。
10.透析室保持洁净、工作台面、机器表面、地面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抹1-2次,若有污染随时擦洗。
11.严格限制探陪人员,若病情需要,允许一人陪伴,治疗操作时,禁止探视者入内。
血液净化中心院内感染控制PPT课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 要措施之一。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定期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环境、设备等 进行卫生学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的感染源。
加强患者宣教
向患者宣传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提 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感染的 发生。
开展多学科合作
血液净化中心应与医院其他科室加强合作, 共同制定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
谢谢
THANKS
成功案例二:加强患者管理,减少交叉感染
01
02
03
04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和 筛查,确保患者没有感染传染
病。
实施患者分时段预约制,减少 患者等待时间和交叉感染机会
。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 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 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为患者
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失败案例:忽视细节,导致感染爆发
定期清洁与消毒
血液净化中心内的环境需定期清 洁与消毒,包括地面、墙面、设
备等。
空气净化
确保空气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更换过滤器,保持室内空气
清新。
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开窗换 气,避免空气污浊导致的交叉感
染。
设备与器材的清洁与消毒
1 2
设备清洁
对血液净化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去除污渍和细菌。
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卫生标准,履行医院的社会责任,也是感染控制的必要条件。
02 血液净化中心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
CHAPTER
患者自身因素
01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

2023-11-05CATALOGUE目录•引言•监测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异常情况处理•检查与评估•相关文件与附件01引言目的确保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透室)的感染控制工作符合规范要求,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的风险。
背景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内的重要科室,患者往往患有慢性疾病且免疫能力较弱,易发生交叉感染。
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背景血透室内的空气质量、表面清洁消毒情况、医务人员手卫生、患者使用的透析器等相关物品的消毒情况等。
监测范围还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如佩戴口罩、手套,遵循隔离措施等。
监测范围02监测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透析室空气患者血液净化前后的体液标本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血液净化设备对患者血液净化前后的体液标本进行定期的生物学监测。
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进行定期的微生物学监测。
对透析室空气进行定期的微生物学监测。
采用重量法、容量法等常规监测方法,以及快速、便携式的检测仪器。
对血液净化设备、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进行定期的生物学监测,以及化学和物理学监测。
监测频率每月对血液净化设备、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进行监测。
每次操作前后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进行监测。
每季度对透析室空气进行监测。
每个患者血液净化前后的体液标本进行监测。
03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为防止患者之间交叉感染,血液净化中心应设立独立的透析室、水处理室、储存室、治疗室等区域,并确保各区域之间的空气流通。
隔离措施血液净化中心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并使用专用的清洁用品进行擦拭和消毒。
消毒措施隔离与消毒措施血液净化中心应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将感染性废弃物与其他废弃物分开处理。
废弃物处理感染性废弃物应进行高温或化学消毒处理,以确保病毒和细菌被彻底灭活。
废弃物分类医疗废弃物处理措施VS医院感染宣传教育措施宣传教育血液净化中心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控制

布局与设施管理
合理布局
定期维护
血液净化室应合理布局,划分为清洁 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以降低交叉 感染的风险。
对血液净化室的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 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设施配置
血液净化室应配置必要的设施,如空 气净化设备、通风设施、消毒设备等, 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
清洁与消毒制度
感染控制策略与法规
策略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空气净化与消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与维护、加 强患者管理等是常见的感染控制策略。
法规
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都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等,以确保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得到有效 控制。
02
血液净化室环境管理
规范排放流程
建立规范的排放流程,确保废液、废水等体液在经过严格处理后才能排放,并定期对排放设施进行检 查和维护。
患者随访与监测
定期随访患者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其在血液净化室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及感染情况,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监测感染指标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监测感染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风险。 同时对血液净化室内的空气、环境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符合医院感染控制标准。
监测项目
对血液净化室的空气质量、 物体表面卫生、医务人员 手卫生等进行监测,以确 保环境卫生达标。
监测频次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 次,一般应每周进行一次 监测,并做好记录。
监测结果处理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 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 施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 监测。
03
血液净化机及附件管理
血液净化机操作与维护
对于非一次性的附件,应定期进 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清洁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血液净化室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建筑布局:布局合理,设有普通病人血液透析间(区)、隔离病人血液透析间(区)。
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候诊室、处置间、污洗间等分开设置。
二、人员管理:
(一)医护人员的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血液净化室时应穿工作服、工作鞋、操作时戴口罩、戴帽子。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4、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HBV、HVC、HIV等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和免疫注射。
⑤加强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个人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二)患者的管理
1、患者应更换清洁拖鞋后方能进入透析室,非患者必须用品不得带入透析室内。
2、在进行首次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病毒标志物的检查,每半年复查乙肝、丙肝、梅毒和HIV感染指标。
3、乙肝患者透析应在隔离透析间内进行,固定床位,急诊患者应专机透析。
4、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血培养和透析液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三、工作环境及质量控制管理
(一)环境管理
1、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每日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限制人员流动,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探视。
2、透析室地面、桌面、透析机表面等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单、被套及枕套一人一用一更换。
3、透析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并有记录。
(二)透析设备的使用管理
1、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控制。
定期监测消毒剂有效浓度;消毒剂配制和保存方法适当,有效含量准确。
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定期消毒或灭菌。
2、每透析一人次应根据透析机的型号和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3、禁止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管路重复使用;急诊透析患者、HBV、HIV阳性患者使用的透析器不可复用。
(三)水处理系统的维护与消毒
1、水处理系统必须进行日常维护。
在细菌超过50CFU/ml或内毒素超过0、25EU/ml应提前进行干预并监测水质。
2、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登记,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ⅰ沙滤器每周两次进行反冲,防止沙滤器阻塞,影响出水压力和
过滤器。
ⅱ水处理系统消毒应该包括反渗机本身和供水系统,消毒有记录(四)血液透析系统监测
1、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等进行细菌学监测,每季度对透析液内毒素进行检测
2、标本采集:单通道透析系统——采集点为透析液进口和出口,疑有透析液污染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及逆渗透水出口及透析液配液出口。
透析液细菌总数≤100cf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