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资料课件 (二)
核安全2(安全系统2)完整版

2 反应堆的安全功能
• 控制(Control)反应性 • 冷却(Cooling)堆芯 • 包容(Containment)放射性产物
2.1 反应性的控制
• 控制元件总的反应性应等于剩余反应性与 停堆余量之和。 • 按运行工况,反应性控制分为: 1)紧急停堆控制:快 2)功率控制:中速 3)补偿控制:慢
1 反应堆的安全性
• 固有安全性(Inherent safety) :当反应堆 出现异常工况时,不依靠人为操作或外部 设备的强制性干预,只是由堆的自然安全 性和非能动的安全性,控制反应性或移出 堆芯热量,使反应堆趋于正常运行和安全 停闭。 • e.g. 固有安全堆:池式快堆IFR,模块式高 温气冷堆MHTGR,过程固有最终安全反应 堆PIUS
3.1 安注系统
为了保证能够根据事故引起的一回路系统压力 下降情况,在不同压力水平下介入,安注系 统分为三个子系统: • 高压安注系统 • 蓄压箱注入(中压安注)系统 • 低压安注系统
3.1 安注系统
当 P≤119 bar时,高压 安注系统投入
一回路压力 (bar)
当P ≤42.5 bar 150 时,中压安注 100 系统自动投入 50 当P<10 bar 时,低压安注 系统投入
3.3 安全壳系统
• 安全壳(containment)是包容反应堆冷却剂 系统的气密承压构筑物。
3.3 安全壳系统
主要功能: 1.在发生失水事故和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时承 受内压,容纳喷射出的汽水混合物,防止或 减少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作为放射性 物质与环境之间的第三道屏障。 2.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放射性辐射提供生物 屏蔽,并限制污染气体的泄漏。 3.防护外部事件(如飞机撞击、龙卷风)和内 部飞射物及管道甩击。
AP1000核电厂构筑物、系统和部件(SSC)的分级(讲座稿)

2010年 18日星期三 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
- 4-
2 AP1000核电厂SSC’s抗震分类(1/7) AP1000核电厂SSC’ 抗震分类(1/7) 核电厂SSC
2.1 遵循法规、 遵循法规、规范和标准
10 CFR 50 ,附录A《设计总则(GDC)》准则2《防自然 附录A 设计总则(GDC) 准则2 现象的设计基准》 现象的设计基准》 10 CFR 100.23《地质和地震的场地准则》(AP1000不用 100.23《地质和地震的场地准则》 AP1000 1000不用 100附录 附录A 地震和地质的场地准则》 10 CFR 100附录A《地震和地质的场地准则》 ) R.G 1.29《抗震设计分类》 29《抗震设计分类》 AP1000核电厂DCD AP1000核电厂DCD—3.2《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分级》 1000核电厂DCD— 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分级》 APP-GWAPP-GW-G1-003,Seismic Design Criteria,WEC,2002 003, Criteria,WEC,
2010年 18日星期三 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
- 8-
2 AP1000核电厂SSC’s抗震分类(5/7) AP1000核电厂SSC’ 抗震分类(5/7) 核电厂SSC
2.3 定义 抗震II II类 II) (2)抗震II类(C-II) 抗震II类适用于执行非安全相关有关功能, II类适用于执行非安全相关有关功能 抗震II类适用于执行非安全相关有关功能,以及不要求持续 该功能的SSC 位于安全相关SSC 附近时, 当在SSE SSC。 SSC附近时 SSE期间失效 该功能的 SSC 。 位于安全相关 SSC 附近时 , 当在 SSE 期间失效 或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安全相关SSC的功能失效, SSC的功能失效 或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安全相关SSC的功能失效,则指定为抗震 II类 II类 抗震II类适用于— 设计成在SSE地震下防止SSC 倒塌、 II类适用于 SSE地震下防止SSC’ 抗震 II 类适用于 — 设计成在 SSE 地震下防止 SSC’s 倒塌 、 跌落 或摇动 在SSE期间抗震II类构筑物失效防止与抗震I类物项的相互作 SSE期间抗震II类构筑物失效防止与抗震 期间抗震II类构筑物失效防止与抗震I 减轻某个安全相关的SSC 功能形成不可接受的水平, SSC’ 用—减轻某个安全相关的SSC’s功能形成不可接受的水平,或 者可能造成主控室人员不能承受的伤害
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概述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所谓设备的安全分级,就是从核电厂或 核设施的设备中找出履行上述安全功能的设 备,即所谓“与安全有关”或“对安全是重 要”的设备,并按其执行安全功能的重要性, 分为不同的等级,这就是“设备分级”。其 次应证实这些设备在系统要求的任何可能的 工况下都能可靠地执行其安全功能,这就是 所谓“设备鉴定”。由于核电站的安全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因此“设备 分级”和“设备鉴定”对核电站的安全是很 重要的。
02.02.2019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2
第1节 总论
1.1 目的
从这个观点出发,核电站的安全根据 纵深防御原则应包括如下三个层次,即: 第一层,电站的设计与建造质量要保 证在正常运行和正常瞬态运行工况下电站 不发生破坏。 第二层,安全系统的设计要尽可能减 少非正常瞬态工况或设备故障的影响。 第三层,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要尽可 能减少能导致放射性产物泄漏的假想事故 的影响。
02.02.2019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9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正确的设备分级是在充分地了解核电 站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作出的。在订出设 备的安全等级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规定 它的设计和制造要求,抗地震要求以及质 量保证要求,即制定出设备的设计制造等 级(即规范等级)、抗震等级和质量保证等级。 这就是“设备分级”的全过程。
02.02.2019 核电厂则推荐了安全功能和物项分级的方 法,即把基本安全功能按其重要性,详细分 解为多种安全功能条目(如k、d、c、等共20 个条目),然后再把这些条目组合成若干个 等级。该导则在其附件A中把流体包容部件 分成了安全1、2、3、4四个等级,若再加上 四级以外的物项,则共有五个等级。但一般 世界各国(如法、美)是把流体包容部件(或称 核承压设备)分为3个安全等级(即安全1级、 安全2级、安全3级)和非安全级(常规设备)。
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概述

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概述1. 引言核电厂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发电设施,其运行过程中的核安全至关重要。
核安全包括核设施的设计、运行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是确保核电厂运行安全可靠的重要工作。
在核电厂系统和部件中,根据其对核安全的重要性,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级,以确保各个层级的核设施满足相应的核安全要求。
本文将对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进行概述。
2. 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分类核电厂由多个系统和部件组成,根据其功能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大类:2.1 主系统主系统包括核反应堆系统、蒸汽发生器系统、蒸汽轮机系统等,是核电厂发电的核心部分。
这些系统对核电厂的运行稳定性和核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包括供电系统、通风系统、冷却系统等,为核电厂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各种支持服务。
这些系统对核电厂的连续运行和事故处理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3 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包括冷却系统、防护系统、控制系统等,是核电厂对核事故和突发事件做出响应和处理的重要手段。
这些系统对核电厂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4 辅助系统辅助系统包括消防系统、废物处理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等,为核电厂的运行提供额外的服务和支持。
这些系统对核电厂的环境保护和废物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核安全分级概述核安全分级是根据不同系统和部件对核安全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进行等级划分的过程。
核安全分级不仅有助于确定安全设施和设备的要求,还有助于优化核设施的设计和安全管理。
3.1 核安全分级原则核安全分级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风险评估:对核电厂系统与部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对核安全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
•安全功能:对不同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功能进行评估和划分,以保证核电厂的正常运行和响应能力。
•设备独立性:确保设备独立性,避免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故障传播。
•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不同分级的核设施符合相应的核安全要求。
3.2 核安全分级层次核安全分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3.2.1 第一级别第一级别是针对对核安全最为重要的主系统进行划分,包括核反应堆系统、蒸汽发生器系统等。
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概述

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概述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是核电厂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电厂的系统与部件在运行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其重要性和安全性也各不相同。
因此,对核电厂系统与部件进行合理的分级,有助于确定安全控制措施和优先级,保障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
首先,核电厂的系统和部件可以根据其功能、重要性和安全性分为不同的级别。
通常,核电厂的核安全分级可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安全,二级安全和三级安全。
一级安全是指对核反应堆本身的保护和控制系统,如反应堆压力容器、核燃料和控制棒等;二级安全是指对辅助系统和配套设施的保护和控制,如冷却系统、蒸汽发生器和主蒸汽管道等;三级安全是指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保护和控制,如环境监测系统和应急措施设施等。
其次,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定。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核电厂的核安全分级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需要遵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国际核电厂安全标准(INSS)等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定。
在确定核安全分级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和部件的功能特点、重要性、影响范围和可能的风险等因素,以确保对核电厂的核安全保护和控制能够全面有效地实施。
最后,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需要与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掊制措施相结合。
在核电厂的运行管理中,需要将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与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控制措施相结合,以确保对不同级别的系统和部件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实施监督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对系统与部件核安全分级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确保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是保障核电厂运行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分级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核电厂事故风险,保障公众和环境的安全,推动核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抱歉,我无法完成这个要求。
核电厂安全分级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所谓设备的安全分级,就是从核电厂或 核设施的设备中找出履行上述安全功能的设 备,即所谓“与安全有关”或“对安全是重 要”的设备,并按其执行安全功能的重要性, 分为不同的等级,这就是“设备分级”。其 次应证实这些设备在系统要求的任何可能的 工况下都能可靠地执行其安全功能,这就是 所谓“设备鉴定”。由于核电站的安全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因此“设备 分级”和“设备鉴定”对核电站的安全是很 重要的。
2017/2/12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7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核电站的安全主要取决于那些保证执 行下列安全功能的设备的可靠性。这些安全 功能是: (1) 反应堆紧急停堆和维持反应堆在安 全停堆状态; (2) 堆芯和安全壳厂房的冷却 (包括中 期和长期冷却); 放射性物质的封存和限制向环境的排 放并控制在规定的限值之内。
2017/2/12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9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正确的设备分级是在充分地了解核电 站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作出的。在订出设 备的安全等级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规定 它的设计和制造要求,抗地震要求以及质 量保证要求,即制定出设备的设计制造等 级(即规范等级)、抗震等级和质量保证等级。 这就是“设备分级”的全过程。
2017/2/12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6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建立或制定设备分级的目的是为了对 那些核电站安全起作用的系统和设备的可 靠性和可利用率提供足够的保证。 设备的等级是根据设备所履行的安全 功能决定的,合适的设备等级应保证:设 备的质量与设备在安全中所起的作用相适 应。
非能动核电厂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质保分级(讲座)

2 AP1000核电厂SSC’s抗震分类(2/7)
2.2 抗震分类 AP1000核电厂SSC划分为: 抗震I类(C-I) 抗震II类(C-II) 抗震III类(C-III) 非抗震类(NS)
2 AP1000核电厂SSC’s抗震分类(3/7)
(1)抗震I(C-I) 与R.G 1.29中所阐述的定义是相一致的 抗震I类适用于是与安全相关的SSC,也适用于要求用来
1 AP1000核电厂SSC分级目的与特点(1/2)
分级目的 △ 核电厂SSC’s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识别SSC与安全
有 关和抗震等不同要求的鉴别方法 △ SSC’s分级便于提供识别与ANS核安全分级、NRC质量
分 组、抗震分类、ASME规范第III卷等级以及其它适用 的工业标准等方面有关的详细信息
其 主要目的是: 对于非安全相关的SSC划分为多种级别是为了与不 同的工业标准相对应 对同一种SSC或不同部分可以执行不同功能可被划 分为不同级别加以区别
2 AP1000核电厂SSC’s抗震分类(1/7)
2.1 遵循法规、规范和标准 10 CFR 50 ,附录A《设计总则(GDC)》准则2《防自然
注:R.G 1.26、ANSI 18.2和ANS 51.1不适用AP1000的非能动安全系统
3 AP1000核电厂SSC’s安全分级(2/27)
3.2 术语定义
安全相关(Safety-Related)是一种适用于在设计基准事件
期间或在其后提供与安全有关功能的物项,同时适用于影响 安全相关物项的文件和使用
持结构完整性外,还应保持其应有的安全功能。 抗震I类构筑物要防止与邻近的非抗震类构筑物的相互作
用。 抗震I类SSC满足10CFR附录B的质量保证要求。
核电厂安全分级课件

人员培训与素质
具备合格的运行、维修和管理人员 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员工培训计划涵盖核安全法规、应急响应、安全设施操 作等方面
对员工进行健康和职业病监测,保证员工身体健康
04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实践
安全分级的方法与流程
01
确定核电厂安全分级的标准和依据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相关安全标准和国内核安全法规,明
03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依据
核安全法规与标准
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的安全标 准
执行安全许可证制度 ,确保核电厂运行符 合相关要求
遵守国家核安全法规 和政策
安全设施与条件
01
02
03
04
具备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和设 备
安全壳设施完备,满足防辐射 、防泄漏等要求
设有安全分析、控制和监督系 统
配备性能良好的核安全监测设 备
核电厂安全分级课件
目录
• 核电厂概述 • 核电厂安全的重要性 •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依据 •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实践 • 安全分级的监管与要求 • 安全分级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核电厂概述
核电厂的定义与特点
核电厂定义
核电厂是一种利用核能发电的工 厂,它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 所释放的能量转换成电能。
强化安全分级的实践和应用
03
加强安全分级的实践和应用,提高安全分级的科学性
和有效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核电厂特点
核电厂具有高效、清洁、可再生 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的电力 需求。
核电厂的组成与运行
核电厂组成
核电厂主要由反应堆、蒸汽发生器、 汽轮机、发电机等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资料课件
(二)
- 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资料课件
1. 什么是核安全分级?
核安全分级是指根据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安全重要性,将其划分为不
同的等级,以便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
2.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安全等级有哪些?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安全等级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和四级。
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四级为最低级别。
3. 一级安全等级的系统和部件有哪些?
一级安全等级的系统和部件包括核反应堆、主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蒸汽涡轮机等重要设备。
4. 二级安全等级的系统和部件有哪些?
二级安全等级的系统和部件包括辅助系统、冷却系统、安全控制系统、通风系统等。
5. 三级安全等级的系统和部件有哪些?
三级安全等级的系统和部件包括电气系统、仪表和控制系统、辅助泵
等。
6. 四级安全等级的系统和部件有哪些?
四级安全等级的系统和部件包括建筑物、设备支架、管道、阀门等。
7. 核安全分级的目的是什么?
核安全分级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8. 核安全分级的意义是什么?
核安全分级的意义在于为核电厂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使得核电厂能够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能。
9. 核安全分级的实施要求是什么?
核安全分级的实施要求包括分级标准、分级方法、分级结果的确认和监督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核安全分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0. 核安全分级的实施对核电厂的安全管理有何帮助?
核安全分级的实施有助于核电厂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