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的潮流趋势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风”与“新中式”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风”与“新中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国的服装设计在国际舞台上也越来越受到瞩目。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了巧妙的融合和展现,其中“中国风”和“新中式”成为了两种备受瞩目的设计风格。
本文将从这两种设计风格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风是指服装设计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风格。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包括汉服、唐装、旗袍等传统服饰的样式、图案、色彩等。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这些传统元素的重新诠释和融合,打造出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服装。
中国风设计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也注重对当代审美和时尚趋势的把握。
中国风服装设计的特点包括:注重线条的流畅和优雅、讲究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讲究面料的选择和质感、注重细节的雕琢等。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风服装在设计感和审美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时尚人士和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风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包括: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中国风的设计将会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外国设计师和消费者。
中国风会更加注重与时尚的融合,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设计风格。
中国风也会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推出更多具有创意和时尚感的设计作品。
2. 新中式新中式是指服装设计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的风格。
相较于中国风,新中式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和创新,将中国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相融合,打造出更加具有时尚感和创意性的设计风格。
新中式服装设计的特点包括:新中式服装在设计风格上更加注重时尚感和创新性,在保留传统元素的更加注重对时尚趋势的把握和引领。
新中式服装在面料的选择和加工上更加注重现代技术的运用,使得服装在风格和实用性上都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新中式服装在设计理念上更注重与当代生活和审美观念的契合,打破传统的束缚,更具有现代人的时尚感和生活方式。
中国风和新中式是服装设计中两种备受关注的设计风格,它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为服装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
服装产业国潮风兴起消费者偏爱原因及前景分析

三、消费者偏爱的原因
1.消费者思维转变
当下,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基础功能外,对产品 精神属性的追求也越来越凸显,即产品在融入了很多时 尚元素后,消费者在体验产品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中国 文化精髓。同时,新生代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也不再一味 追求国外大牌,而是更看重性价比,国货也不再是老气、 低端的代名词,反而代表了一种潮流气质和生活态度。 摘自:“国潮”消费是文化认同也是个性表达
验
体
视
重
下
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营销策略
李宁一直是国货的代名词,但是一直是光有民族 的情怀,没有属于民族的产品。大概在过去的近 10年间,许多国产品牌将主要目标客群转向了年 轻一代,然而在产品设计上却无法实现这种转变, 这种不对称令消费者无法察觉到新的改变。
李宁这次将大家熟知的品牌颜色和历史,以 年轻人的视角呈现出来,比如唤醒我们记忆 的红与黄的中国奥运色、以及李宁本人在奥 运会上的历史性瞬间,将这些元素以时下潮 流的方式放进设计中,成为最大的亮点,做 到了找准品牌基因中的特别之处,再加以利 用。 本土品牌的优势在于比国际品牌更了解中国 消费者,款式品味偏好甚至是尺寸,这里我 们所说的“设计”,除产品本身之外的品牌 视觉形象和体验的设计,国产品牌都更加懂 得自己人的口味。
民族情怀
真国潮
从故宫 李宁 云南白药 分析
假国潮 当下假IP来分析
劣质国潮的危害
凑国潮热度 从老干妈 大白兔等品牌大胆跨界来 分析
故宫
什么是”真国潮“?就是那些设计师也罢,那些商业运 营机构也罢,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是很深厚的, 他们把中国文化元素做了创意。 要说”国潮“,最早的应该是故宫推出的文创,但中国风 的文创,也良莠不齐。主要创新不够,故宫还是做得不错的, 但是又过多集中于满清时代的文化符号,皇宫类的元素居多。 但是是很成功的,也圈了不少粉
试析“中国风”——当今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 民族化” 趋势也可把这类 流行音乐称之 为“ 中国风” , 其音乐创作 主要来 源于 中华 民族 的优秀文化 , 主要彰显 民族化的发展特色 , 体现 出本 民族特有 的音乐风格 , 可谓是流行音乐发展 的一大创新 , 并为后来的流 行音乐的创作与发展 提供有力 的支撑 。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以王 力宏 、 周杰伦 、 陶 等实力派歌手为代 表 , 中国流 行音乐 在 民族化 的趋势发展 中走 向兴盛 。 “ 中国风 ” 定义 从“ 中国风” 表面字意可 以理解是具有 中国特色的音乐风 格, 具体 的说 “ 中国风” 是把 流行音乐的创作结合 了中 国民族 音乐元素和 中国古典元素 , 是流行音 乐个性化 的魅力表达。 除 题材 、 内容方 面具有 中国文化的 内涵 , 其旋律方面还具有深受 大喜爱 、 含蓄优美 的民族 民间音乐风格。其节 奏时有欢 快 、 时 有优雅 ,更为贴近受众对 世俗 音乐 的审美享受 。如周杰伦 的 《 东风破 》正 是以古色古香 的中国文化为基础 的现行 流行音 乐, 一度被受众广为传 唱。 “ 中国风” 成为 了中国中国当代流行 音乐 的发展趋势 ,同时它还以这种特有 的中国式 的民族风格 实现 了流行音乐 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 “ 中国风” 式的流行音乐与以往 流行歌 曲演 唱风格是 大相 径庭 的 , “ 中国风”流行音乐在曲风 上是 多样化 的 ,可 以借 用 R B唱法 , 在乐 曲旋 律中增加 了中国民族 因素 , 创新 了转音 的 方式方法 , 是“ 中国风” 流行音乐一种新的艺术表达 。同时“ 中 国风 ” 还可以把中西方 的唱功唱法相结合 , 为流行音乐增添 一 份现代感 、 国际化 。 ■、 “ 中国风” 流行 音乐的特点 ( 一) “ 中国风” 传承古代诗词歌赋 中国古代 文化渊源流长 ,并给现代人 的生活带来 一定 的 影响 , 同时“ 中国风” 流行 音乐在取材上也参 考到 了古代 的诗 词歌赋 , 如王菲 的《 明月几时有 》 中的歌词 正是完整 的运用 了 宋代著名 诗人苏轼 的《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把远古的诗词 赋予 现代化 的音乐创作技巧 , 使 曲风更为古朴 , 意境深 远。还 有的“ 中国风” 流行音乐 中古今相参 , 如周杰伦 的《 东风破》 “ 我 在 门后假装你人 还没走 , 旧地 如重游月 圆更 寂寞 …. ” 中就是 写出 了现代人对古典辞赋的韵味 ,使中国风流行音乐富有古 人对精神世界的艺术追求 , 更好 的传 承了古代诗词歌赋。 ( 二) “ 中国风” 渗透 中古 文化 中国的古代文化包括经典 的艺术形式 、 古 代典 故等等 , 很 多有意义的古代文化都会对现代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对 于“ 中国风” 的流行 音乐 正是利用 了中古文化 的优势 , 使“ 中国 风” 更具有渗透中古文化 的艺术表现形式 。 如京剧是 中国经典 的艺术形式 , 作 为 国粹也被运 用到流行音乐里 , 谢津 的《 说 唱 脸谱 》 一句“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 马 ,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 黄脸的
我眼中的中国风

2
交响音乐(这里指的是用交响乐队演奏的各种形式和体裁的器乐音乐)是伴 随欧洲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的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伟大创造, 它已经成为西方音乐中表现力最丰富,适应性最广泛的音乐艺术形式。在同世界 各民族独特的传统音乐相融合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一大批反映不同民族社会生活, 表现不同民族心理素质的风格多样的交响音乐作品,并成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组 成部分。但是,我们所说的包括交响音乐在内的欧洲专业音乐,是在特定历史时 期和特定地理疆域产生的人类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涵盖地球上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极其丰富的音乐遗产。欧洲专业音乐是从 西方宗教音乐发端而以严格的节拍记谱法和统一的和声理论为基础的,它一方面 拓展了音乐的多声部张力,完善了音乐的逻辑性结构,另一方面却使旋律、音色 和节奏的发展以及音乐的个体表现力受到了制约。而这些方面,我们中国的传统 音乐则有着西方专业音乐难以望其项背的独特神韵和丰富积淀。这些未被现代文 明异化的,古老而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灿烂音乐遗产向我们展示了无比广阔的艺术 创造天地。“中国风”的宗旨,就是以交响音乐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作为联结 东方同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空间差的桥梁,作为联结古代与现代不同时代审美需求 时间差的桥梁,使中国传统音乐打开同世界文化隔绝,同现实生活隔绝的封闭状 态,从而在去粗取精,消化融汇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取得开放性 发展
一些纯中国风歌曲 1
周杰伦 : 2003.7 专辑《叶惠美》 《东风破 》:中国风的分水岭!这首歌奠定了中国风的标准! 《东风破》是中国风歌曲类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首标准的中国小调歌曲,是最标准最完整的中国风歌曲 代表作,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仿佛真有首宋朝传世的词牌叫《东风破》!中国 风在周杰伦和方文山诠释下已独具特色!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 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 2005.11 专辑《十一月的萧邦》 《发如雪 》 用许多诗词组合的词,加上哀怨婉约的曲调,听起来有一种忧伤,不知不觉中陷进去~~~~~~ 2006.9 专辑《依然范特西》 《千里之外 》 词细腻描写对已逝爱的感触与感伤,文字的描述勾勒不少的的画面。 2006.9 专辑《依然范特西》 《菊花台》 凄凉婉转的意境,而感伤却不颓废的淡淡忧伤更是绝妙,一曲终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2007.11 专辑《我很忙》 《青花瓷 》 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於在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 2008.10 专辑《魔杰座》 《兰亭序 》 因典于书圣王羲之的名作,很细腻,曲中透露更多的是沧桑与无奈。 2010.5 专辑《跨时代》 《 烟花易冷 》 描述的是皇家将领与其所倾慕之女子间的爱情,很凄美。 许嵩: 2007.12 《断桥残雪》
中国风服饰新闻稿

中国风服饰新闻稿在长沙洋湖水街,一些时尚的年轻人从一栋绿色墙漆徽派建筑的新中式潮流服装店里进进出出,27岁身材高挑的杜文欣和朋友也正在店内试穿。
“看中了立领盘扣套装和一件改良刺绣旗袍,既有国风元素,还适合上班通勤、朋友聚会等多个场景,穿搭日常。
”盘好中式发簪的杜文欣告诉记者,新中式穿搭是年轻人当下最火的穿搭潮流之一,社交平台随处可见穿搭博主的新中式穿搭视频。
“新中式”,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国传统服饰进行改良,保留原有中式元素,再加入当代设计,变成民众日常可以穿出门的衣服。
“新中式穿搭”正在被中国“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和国潮爱好者追捧,催生“新中式女孩”“新中式青年”新名词,更是掀起了一波“新中式穿搭”风潮和“新中式”消费潮流。
“新中式穿搭”风格趋势已入选小红书(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平台)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之一。
在该平台上,“新中式”笔记数量达到空前高度,成为百万级别搜索关键词,更加具体一点的“新中式穿搭”笔记数量逼近十万。
“‘新中式穿搭’关键词包括典雅、个性、水墨写意、盘扣、梅兰竹菊织锦、旗袍等。
小吊带、透视薄纱裙、抹胸等流行元素的改良旗袍是新中式穿搭中最火、最流行的单品。
”在社交媒体教“新中式穿搭”,“新中式”高级定制设计师艾菲成为百万粉丝时尚博主。
她说,年轻女性会选择耳环、项链、戒指等具有现代感的金属配饰搭配优雅、古典的新中式服饰,集端庄感与潮流感于一身,呈现现代女性柔美且飒爽的一面。
新中式造型想要摩登一点,很多“新中式青年”会用手袋、皮衣、皮靴等皮革单品搭配。
“‘新中式穿搭’的火爆,实际上是中国年轻消费者民族文化自信和‘东方式’审美旨趣的回归。
”学服装设计的“90后”罗一和两个伙伴创立了一个以新中式等为主要视觉风格的原创设计服装品牌--OFFDAHOOK(脱身),网店上偏新中式的款有30款,包括新中式呢子长(短)外套、国风盘扣发夹、国风斜挎包和原创国风印花吊带裙等。
室内设计 风格—— 中式风格

古香古色的木质座椅和屏风
红木质感 的梳妆台以 及摆放柜体 现出了中国 风格的典雅 大气。
床后的背景墙设计成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拱形门的造 型,与实木地板形成良好的相应相称。
中国传统的 书房里自然少 不了书柜、书 案以及文房四 宝,并且墙上 挂一幅中国山 水画等。
兴起发展
20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复苏,在建 筑界涌现出了各种设计理念,简直可以说是把 欧美的各种设计风潮再次重演了个遍,稍候国学 的兴起,也使得国人开始用中国文化的角度审 视周身的事物,随之而起的中式风格设计也被 众多的设计师溶入其设计理念,可以说二十纪 初的中国建筑有了中式风格设计复兴的趋势。 中国国内逐渐风行的中式风格是中国古代以 明代家居文化为典型代表的简单临摹,造就了 中式风格的完美展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 留存于人们的精神之中无法被忽略的,艺术设计 作为一种文化,它和民族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 互融洽,又相互体现。 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可以看出, 艺术本身是个开放的系统,断地受到新的技术意 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精神则是民 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 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 。
中式风格逐渐风行的原因
1)国人在欧美文化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里,会自然产 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在核心元素的心理需求,中式风 格就是其中的一种依托,当然其也并不是传统文化元素 的简单叠加,在设计师的眼中,中式风格不再和古老死 板之间画等号,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 内涵丰富。 2)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之二,各种建筑每天 都在各方升起,新的时代条件需要一种设计理念来表达, 于是中式风格也就应运而生。在物欲横流各种矛盾层出 不穷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泰然重新 被人们所重视起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传统的建 筑风格再次获得了新生。
新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及趋势

新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及趋势20世纪下半叶是一个风云骤变的时代,新中国的建立,这是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相同的。
5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遭遇了一些挫折和磨难,这种时代变迁的印记必然在表现力极强的服饰文化中有所反映。
中国人的衣着装饰作为社会生活领域中最为直观的物质文化现象,从来没有超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外而独立存在,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干预支配。
因此,总结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以及趋势,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社会变革,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来的服饰变迁,是一个变动非常大、非常剧烈的时期,新中国50年来的服饰变迁呈现出以下特点。
l中国服饰泛政治化服饰是最直观的物质文化现象。
在政治变革、或局势不稳定的社会里,政治对服饰的影响力更大,决定着服饰的种种表现。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政治变革。
对服饰变化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服饰的泛政治化是20世纪50一70年代中国服饰变迁最大的特点。
首先,服饰的变迁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而明显呈现出阶段特色:第一阶段:1949一1965年,国家意识通过舆论引导的方式发生着作用,并没有采取强制力。
服饰以朴素、实用为主。
第二阶段:1966一1976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在社会生活方式上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暴力摧毁有象征意味的服饰,如旗袍、布拉吉、西装等。
中国服装舞台上成了军便服的天下,服饰发展走向极端。
第三阶段:1978一2000年,思想上的束缚得到解放。
服饰发展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不再依附于政治,中国服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其次,服饰变革与社会政治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政治运动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服饰习俗的急剧变革。
例如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作为社会变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服饰变革,需要找出代表旧制度的革命对象:旗袍、中山装、布拉吉、西装、长袍、马褂:同时也树立了作为革命和新时代象征的新的服饰样板,军便服伴随着红卫兵运动而登上了服饰舞台的中心。
“国风”:一个媒介社会学的概念

声屏世界2022/1争鸣与探讨第三只眼2022年1月7日,《中国古诗词动漫》(原名《中国唱诗班》)的第六部,也是收官之作《咏梅》,时隔三年在哔哩哔哩网站上线,该系列动画在豆瓣上收获了9.3的高分,不难看出“国风”对于中国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
从2000年兴起的周杰伦的古风歌曲,到近些年的国漫电影,再到现下最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对“国风”的宣传,“国风”似乎离人们很近。
2018年末,爱奇艺自制的“国风”网络综艺节目《国风美少年》开播之后,随着故宫IP 大热,故宫口红热度居高不下,“国风”愈发活跃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国风”迅速崛起并获得大众认可,已不再局限于小众文化。
这背后实为广阔的媒介社会学图景:不仅缘于国人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增强,亦得益于文化影视圈的助力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国风”概念界定“国风”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源头———《诗经》。
从音乐体制上来看,《诗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风”“雅”“颂”三部分。
这三部分中,“风”主要指的是从周南、邵南、唐、卫、陈、豳等十五国地区采集而来的土风歌谣。
因为这些地方都属于当时周朝封建制度下的分封国家,所以“风诗”也被称为“国风”,统称为“十五国风”。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又分为《小雅》和《大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国风”还有“国家的风俗”之意。
《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
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
”这是在说,帝武丁在位时想要重新振兴殷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助手。
他第三年发布政令,政事都由冢宰决断,他借此机会观察国内情况。
而在当下的语境中,“国风”显然演化出了以上两种意义以外的新的意涵,从手游到综艺,从线上到线下,“国风”在如今的文娱圈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的潮流趋势
中国风的潮流趋势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
以下是一些中国风潮流趋势:
1. 传统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品牌开始将传统的中国元素融入到时尚设计中,如中式图案、刺绣、织物、服饰剪裁等。
这些元素给服装、配饰和家居用品带来了独特的韵味和浓厚的中国味道。
2. 中国色彩的流行:中国的传统颜色,如红色、金色、蓝色等,在潮流中的运用越来越多。
这些鲜艳的颜色能够给服装、配饰和家居用品带来亮丽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3. 中国风时尚品牌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时尚品牌开始推出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设计,这些品牌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营销手法,成功地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
这些品牌的崛起为中国风的潮流趋势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4. 中国风音乐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人推出以中国传统音乐和元素为主题的歌曲和专辑。
这些音乐作品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吸引了年轻人的兴趣和喜爱。
5. 中国传统服饰的复兴:穿着传统的中国服饰,如旗袍、唐装等,成为了一种时尚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并将其作
为自己的着装选择。
总的来说,中国风的潮流趋势体现了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