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总结
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
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种技术的简称。
其中,遥感技术是基础,地理。
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
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
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简答题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发挥作用的物质。
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产量大的药用种类。
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蕴含量)、资源更新}(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划(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的开发(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
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
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3、浙药区: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温郁金4、川药区:川芎、川附子、川牛膝、川贝母5、南药区:广藿香6、蒙药区:黄芪、甘草、知母7、维药区:肉苁蓉、甘草、锁阳、阿魏、枸杞8、藏药区:冬虫夏草、大黄、甘松9、海药区: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第三章:中药资源自然属性的构成1、药用植物种类(87%)①藻类②菌类③地衣类④苔藓类⑤蕨类⑥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药用动物种类(12%)3、药用矿物种类(不足1%)第四章:中药资源的应用种类1、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止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3、民族药:我们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3700多种)(1)藏药(2)蒙药(3)维药(4)傣药(5)壮药(6)其他民族药第五章: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三大自然区域:(1)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最为明显(东部湿润)(2)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为明显(西北干旱)(3)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为明显(青藏高寒)第六章:中药资源的垂直性分布1、植物的垂直分布受:山林的水平地带的制约、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地形、基质、局部气候等影响2、中药资源垂直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一般山体越高,垂直分布的种类越多,种类的构成也越复杂②每一个山地的药用植物垂直分布带谱的基质与该山体所在地的药用植物水平地带分布类型是一致的,在一个山体只能看到它所在的水平地带以北的植物类型③从低温山地到高温山地,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带谱有繁到简,垂直带的高度也逐渐的有高到底④从东部的湿润地区到西北的干旱地区,药用植物的垂直带谱逐渐由少到多,而垂直带的高度逐渐增高第七章+第九章:中药资源蕴藏量和中药资源调查1、①蕴藏量:是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的蕴藏量②产量:是指家种(养)的药用动植物的生产量③单体产量:指一株(只)药用动植物资源药用的平均产量④经济量:是指药用动植物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
中药资源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1.中药资源: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2.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3.传统中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上流通,以传统中药理论阐述药理药效和临床指导用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及使用形式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加工产品4.民间药: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5.民间药: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均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以指导用药6.道地药材: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比较集中,栽培历史比较悠久,再拍技术和加工技术比较独特,质量和疗效较其他产区同种药材好,且为世人所认可的药材7.中药区划: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影响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揭示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按区内相似性和国际差异性划分不同级别的中药区明确各区开发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优势及其地域性特点,提出生产发展和建设途径8.中药资源的品质:指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用于医疗保健和护理等用途的药用部位及其所含药用成分的性质与质量9.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11.中药资源总经济价值分为两个部分:①使用价值(分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无价值)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候,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②非使用价值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12.中药资源的产品开发利用:指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开发而成的中药产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及其他中药产品和保健品13.功能食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在天然食物中加入卫生部颁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可食用药材,经过特异加工而成的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14.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包括陆地和水域,采取有效措施就地保护现有状态是该区自然资源得以永久或较长时间保护,免受破坏而划定的特殊区域15.中药资源保护:指保护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植物的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动植物种16.绝灭种:一个物种在野外50年没有肯定发现,表示该类群确实已经灭绝17.濒危种:绵连绝灭危险,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它们可能就可能不能生存18.稀有种:在全世界总数量很少,但现尚不属于濒危种、易危种的类群,这些类群常分布在有限的地理区域或栖息地,或者稀疏地分布在更为广阔的范围19.盖度:植物覆盖在地面的程度,以百分数来统计20.单株产量:一株植物药用部位的平均产量21.药用植物的生物量:某一地区某种药用植物的总量,包括药用部分和非要用部分22.药材蕴藏量: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的自然蓄满量23.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药用部位(如根、根茎、全草、叶、果实或种子)的平均产量(g/株)24.年允收量: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久利用的采收量25.投影盖度:一种植物在一定的土壤表面所形成的覆盖面积的比例26.样方调查:在选取的样地内根据调查的目的、对象设置样方,对样方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27.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28.植被: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总称29.三向地带性:一方面沿纬度方向呈带状发生有规律更替称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经度地带性。
中药资源学复习

中药资源学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的天然来源。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资源: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统称。
中药资源学: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使用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合。
中药:系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民族药:此处特指各少数民族的医生,以本民族的医药理论作为应用指导,或是依照民族传统经验所使用药物的资源。
民间药:此处特指民间医生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或地区性民间(偏方)流传使用药物的资源。
草药:中药资源开发应用的初始状态,此类药物统称为草药。
降水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雹,雨淞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聚积的水层厚度蒸发量:用20cm直径蒸发皿(离地70cm高)直接测量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层深度积温:将一个地区高于和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累值动物区系:一个地区由历史发展形成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所生有的动物群道地药材: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关药:一般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出产的药材北药:一般指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古中部地区产的药材西药:泛指“丝绸之路”之起点西安以西广大地所产的药材,一般包括陕西,甘肃,青海以及新疆等地所产药材怀药:一般指产于古怀庆府所辖的博爱,武步,孟县,沁阳等地的中药材,有时也泛指河南境内所产有道地特性的药材浙药:浙江所产道地药材川药:泛指以四川省及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的常用药材样方:是用于调查植物群落数量而随机设置的取样地块。
样地:采用抽样方法所抽取样本的实体样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单株作为精确观测对象的所定株。
中药资源学

1.简述中药资源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中药资源学是重要学科与资源学科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或可看做是中药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随着中药学、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资源学科的发展,以及现代经济管理、医药和保健事业的要求而发展起来。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动物、矿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数量和质量变化,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又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含有植物学、动物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医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某些技能,并有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方面的内容。
2.我国的中药资源共划分为几个区?其中西南区和华东区各包括哪些省市,有哪些重要的重要资源?西南区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以及海洋区九个中药资源区西南区包括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的大部分,湖北省及湖南省西部,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东部。
中药资源约5000种,其中植物类约4500种,动物类300种,矿物类80种。
例如属于川产道地药材主要有川穹、川附子、川牛膝、川麦冬、川郁金、川白芷、川黄柏、川黄连、川贝母、川大黄、独活、川木香、川枳壳、川明参。
属云南的道地药材有云木香、云南三七、云黄连、云当归、云天麻、。
属贵州产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半夏、吴茱萸等。
华东区包括浙江省、江西省、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中部及南部,湖北省中部,湖南省中部及东部,福建省中部及北部,以及河南省、广东省的小部分。
全区有中药资源3000种左右,其中植物类2500余种,动物类300余种,矿物类50余种左右.其中著名的有种植的浙八味: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以及温郁金;还有产于安徽的霍山石斛、宣州木瓜、铜陵牡丹皮,江苏的茅苍术、江西的清江枳壳、湖南的平江白术、福建的建泽泻及建莲子等。
3.简述地道药材的概念、特征和成因,写出浙江、安徽、河南、四川和江苏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中药资源学

名词解释: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作为传统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草药使用的植物、动物及矿物资源蕴藏量的总和。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时空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科学。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分为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
可再生资源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资源危机是指矿物、土地、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在世界和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逐渐显现出相对紧缺的趋势。
植被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植物构成植物界为数众多的任何有机体区系道地药材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特有的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中药资源保护中药区民族药中华各民族应用的天然药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
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判断题:民族药情况:17家中药材市场:安徽省亳州、河北省安国、四川省成都荷花池、江西省樟树、河南省禹州、湖南省邵东县廉桥、甘肃省兰州黄河、山东省鄄城县舜王城、陕西省西安万寿路湖北省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黑龙江省哈尔滨三棵树、重庆市解放西路、广东省普宁广东省广州清平、广西玉林、云南省昆明菊花园中药资源调查对象:动物,植物,矿物三大区特点:论述:中药特征:1.有限性2.地域性或道地性。
3.复杂性. 4.成分的非单一性。
中药资源研究内容:调查的技术、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发展、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检测。
中药资源研究任务:资源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定向培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科学管理中药资源的现状:保护政策法规:第十章分区原则:道地药材产区及其辐射区域。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科学,主要涉及中药材的生物学、
化学、药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中药资源学的核心概念的解释:
1.中药资源:指用于中药制药或中药研究的各种植物、动物、矿
物等资源,包括中草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预混剂等。
2.中药材:指用于中药制剂的原料,一般是指采自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或矿物,如花、叶、根、茎、皮、果实、虫、兽等。
3.野生药材:指在自然界中自然生长并采集的中药材,具备一定
的药用价值和采药价值,包括山野、河滩、丛林等野外资源。
4.人工栽培药材:指为满足药用需求而人工种植、培养的中药材,以提高产量、品质和保护野生资源为目的。
5.优质药材:指具备高药效和品质的中药材,通常包括生长环境
适宜、正常采收时间、适当处理和存储等要求。
6.种质资源:指中药植物的遗传资源,包括不同物种、不同地理种群或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
7.药材质量标准:为保证中药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的对中药材质量的指标和要求,如外观、气味、理化性质、微生物质量、有效成分含量等。
拓展:
中药资源学的重要性在于对中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以确保中草药的供应、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研究中药资源的采集、加工、贮藏和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利用效率,同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促进人工栽培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中药资源学还涉及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一致性。
最后,中药资源学还包括对中药材药理活性和药效的研究,为中药研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资源学

名词解释中药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体系独特,用药习惯和习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同,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
样方:在对密集分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调查或药材实施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区域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划分成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其中部分单位做详细观测,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
“3”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5”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密切相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目的。
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中药资源:是一定地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广义的中药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养殖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药用植物、动物及其产生的有效物质。
2、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是在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药用矿物学、生药学、药理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
3、多度:单位面积上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即:某种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密度)求取方法:(1)记名计数法(2)目测估计法4、盖度:群落中某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
5、郁闭度:乔木郁闭天空的程度。
6、频度:某种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度。
计算:出现某种植物的样地数/设置的样地总数7、药用植物的生物量:某一地区某种药用植物的总量(包括药用和非药用部分).8、药材蓄积量:某一地区某种药材的总生物量(只包括药用部分)。
9、药材蕴藏量: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药材的总蓄积量。
10、年允收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11、定期挖掘法:在一定时间间隔挖取地下部分,测量其生长量,经过多年观察得出其更新周期。
(适用于能够准确判断年龄的植物)12、植物群落:在一定地段上具有一定种类组成,层片结构和外貌以及植物之间和植物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相互关系的植被。
13、生态效率: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量)/年实际采收收量14、中药材GAP产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中药材GAP要求制订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GAP要求和国家药典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中药材GAP产品标志的产品。
15、地道药材: 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16、民族药: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药物,称为民族药。
17、功能性食品:除营养(一次功能)和感觉(二次功能)之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三次功能)的食品,即称为功能性食品。
18、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19、中药材:中药材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20、药材蓄积量调查方法:(1)投影盖度法(2)样株法简答题一、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范畴?一级开发:以发展中药材和制药原料为主二级开发:以开发中成药和保健品为主。
还包括以中药资源为原料对天然化学药物,天然色素,香精,化妆品及其他多种产品的开发.二、分别列出下列地区至少六种地道药材:东北,华东,华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人参,辽细辛,五味子、防风、关黄柏、龙胆、刺五加、鹿茸。
华北地区:黄芪、党参、酸枣仁、黄芩、北柴胡、知母、苦杏仁、甘草。
西北地区:当归、麻黄、肉苁蓉、枸杞子、软紫草。
华东地区:杭白菊、杭白芍、杭白芷、杭麦冬、山茱萸、浙玄参、温郁金、元胡、白术、凤丹皮、宣木瓜、江枳壳、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金银花、北沙参、阿胶、薄荷、土鳖虫。
西南地区:川药、云药、贵药(川芎,川贝母,川附子、川厚朴、川黄柏、川牛膝、川楝子、黄连、独活、三七、云木香、茯苓(云苓)、黄精、天麻、杜仲、)青藏高原:冬虫夏草、大黄、甘松、雪莲、红景天、麝香、华南地区:广藿香、砂仁、巴戟天、(广)陈皮、化橘红、肉桂、蛤蚧、三、何谓样方?不同植物种类样方大小选取的一般要求?样方:资源调查的最小单位。
样方的大小根据调查的目的、对象而定,一般草本植物1~4㎡,灌木4~50㎡,乔木100~10000㎡.样方可以是方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样方数量(累计样方面积)一般不低于分布面积的1—2%.四、简述地道药材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
特征:(1)具有明确的地理性。
(2)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
(3)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4)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五、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1)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作为食品的一个种类,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使用片剂、胶囊等特殊剂型。
但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2)保健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是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但可以声称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而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六、中药资源地域性分布的主要特点。
从南到北反映了中药资源的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
从东到西,由于距海远近而出现的干湿条件差异,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等不同地区,各地分布的中药资源种类又有明显不同,反映了经向地带性分布规律。
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中药资源种类也有不同,又反映了中药资源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差异。
七、地道药材的成因主要有哪些因素。
地道药材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系统的中医药学理论以及长期的商贸活动推崇。
(1)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在因素。
(2)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外在条件。
(3)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可靠保证。
(4)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是形成地道药材的思想基础。
八、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宜地区发展地道药材(2)、加强种质资源研究,选育优良品种(3)、规范栽培管理技术,提高药材质量(4)、规范采收技术,稳定药材质量九、如何理解中药资源的可解体性?中药资源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中药资源的种质存在于每个生物种的种群中,由于人类干扰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种群中的个体减少到一定数量时,某些药用种类的种质就有丧失的危险,从而导致某些再生性中药资源种类的解体,这就是中药资源的解体性。
种类的解体即资源的解体,种类绝灭之后,资源就不可能再生。
十、简要列出中药资源保护的方法。
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一般分为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和离体保护三种方法。
就地保护包括:1、建立中药资源保护区2、采用有效的生产性保护手段,如就地抚育。
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濒危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苗圃、种植园内,变野生种类为家种家养种类。
通过引种、饲养,动物园和植物园不仅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而且扩大了种源.离体保护是目前生物种质保护的较先进手段。
离体保护的主要方法有:建立中药资源种质基因库和组织培养等。
十一、何谓多度?并写出其两种求取方法.多度:单位面积上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即:某种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密度)求取方法:(1)记名计数法(2)目测估计法十二、民间草药的特点有哪些?(1)、民间草药的应用局限于一定的区域,没有实现跨地区的或全国性的广泛流通。
(2)、药理、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还未达到药材所具备的标准.(3)、民间药是以实践所产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缺少比较系统的医药学理论。
(4)、我国民间药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十三、中药资源的主要特征?1、可再生资源是中药资源的主体2、中药资源与多种生物资源共生存3、中药资源有明显的地域性4、中药资源的多用性5、中药资源具有可解体性十四、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
在于合理地、充分地应用和发展中药资源,使之更有利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加强在畜牧业、农业、食品及化工等各方面的综合利用,以进一步造福人类。
简述题一、中药材GAP产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应注意的问题?简要列出其SOP要点。
中药材GAP产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中药材GAP要求制订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GAP要求和国家药典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中药材GAP产品标志的产品。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注意的问题1、选择适宜地区发展地道药材2、加强种质资源研究,选育优良品种3、规范栽培管理技术,提高药材质量4、规范采收技术,稳定药材质量SOP要点1、种子、种苗:种子种苗是优质药材生产的先决条件,SOP标准的制订应首先考虑优良种子、种苗的生产,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药材种子生产基地。
2、种植方法: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同一品种栽培方法和密度不同。
造成质量差异. SOP 操作规程的制定要针对不同品种细化到科学的种植方法上。
3、采收时间,种植年限:采收时间不同,药材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
最佳的收获时间,即要考虑当地传统的收获时期,又要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摸清其活性成分的积累变化规律,并根据产量的增长曲线,在含量、产量综合最优时,确定采收最佳期.4、施肥浇水:对不同的药用植物通过分析检测,掌握其营养需求规律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建立营养需求模式图,并试验掌握参与药用成分合成或对提高含量起主要作用的元素,为科学配比肥料种类、确定使用时期、使用方法提供依据,同时根据不同药材肥料吸收规律和某些元素对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特殊作用,研制药材专用肥,避免完全依靠经验或主观想象确定标准.5、重金属、农残污染:控制重金属和农残污染,是SOP规程制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生产绿色药材的关键。
6、采收与产地加工(一)确定采收期的原则。
应坚持适时适度,以获取优质高产的药材和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原则。
(二)各类药材的采收期及采收方法:栽培的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入药部位达到成熟,符合药用要求时,就要从田间采回,采回的入药部位,经过加工干燥就称为“药材”。
二、民间草药的特点,并列举两种民间草药.(1)、民间草药的应用局限于一定的区域,没有实现跨地区的或全国性的广泛流通.(2)、药理、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还未达到药材所具备的标准。
(3)、民间药是以实践所产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缺少比较系统的医药学理论。
(4)、我国民间药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狼把草、鬼针草、黄精、车前、穿心莲。
三、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
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一般分为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和离体保护三种方法。
1、中药资源就地保护,简单来说就是将中药资源及其自然环境就地维护起来。
通过建立保护我国珍、稀、濒危和遭受严重破坏的中药资源的区域和研究、开发基地。
这种方法可以使药用动、植物在己适应的环境中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1)建立中药资源保护区:根据中药资源保护的性质和目的,可将中药资源保护区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中药资源综合研究保护区,中药资源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和中药资源生产性保护区.(2)采用有效的生产性保护手段:采用有效的生产性保护手段,处理好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在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对中药资源也会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2、中药资源异地保护: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濒危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苗圃、种植园内,变野生种类为家种家养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