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四五六年级阅读题理解词语意思常考题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精华版)

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精华版)目录第一部分:阅读理解怎么做? (2)第二部分:常考词语类题型 (3)第三部分:常考句子类题型 (5)第四部分:常考段落类题型 (12)第五部分:常考文章解读题型 (14)第一部分:阅读理解怎么做?【先读题后读文】做任何一篇阅读理解,一定要先读题,然后带着题目去读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找到“答题关键点。
”【粗读与细读结合,思考答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具体题目涉及的段落,需要思考去回答的要反复研读。
逐条解答,认真思考,组织答案。
【检查复读材料】检查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等。
速记口诀:第一步:通读题目定向答题第二步:粗中有细解题仔细第三步:检查复读定向表述注:技巧和公式作用在于提供答题思路、方向,但是具体答案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归纳、总结哦,所以不要只是单单背,要结合平时的练习题去训练,才能高效解决答不全、答不到点子、答非所问的问题。
第二部分:常考词语类题型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字)答题思路:本义/形容义+文中义答题步骤:“”一词本义是,形容,文中指。
例题: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转过头来或侧身看着这个瘦男孩,....而后又把目光对着老师。
答:“鸦雀无声”一词本义是乌鸦和麻雀都没有了声音,形容非常安静,文中指教室里非常安静。
2、请分析句子加点词语(字)的作用。
答题思路:解释词语+事物特点+感受(情感)答题步骤:这个词(字)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的亮光,射得例题: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答:这句话中“夺目”的意思是光彩耀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升起那一瞬间带给世界的光亮,突出日出的耀眼,表达了作者对日出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3、加点字(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思路:表态(一般不能)+解释词语+删去后果答题步骤:不能,该词在文中表示的意思,表达了,如果删去,则不能体现,所以不能删除。
小学3-6年级阅读常考题型解题模板

小学3-6年级阅读常考题型解题模板◆常见问法1.这句话中的加点词××有什么意义?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解题公式明确词语本义+揣摩词语语境义+把握引申义(指代义、临时义、修辞义、象征义)+分析表达效果◆答题模板“××”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写出了……的特点(状态、情态),用这个词可以表现……。
◆常见问法1.这句诗中的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2.这个字/词能否改为另一个字/词?为什么?3.句中的加点字好在哪里?4赏析句中的加点词语。
5.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解题公式词语能否删换/删除=表态+分析原词妙处(含义、内容、效果)+删换后效果词语赏析=含义+角度(词性、感情色彩、修辞手法)+效果(内容、情感、主旨)◆答题模板不能,该词在文中表示了……意思,表达了……,如果删去,则不能体现……,所以不能删除。
不能,该字(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特征),如果换成“××”则不能写出……的效果),所以不能替换。
该字/词在句中是……的意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词性、感情色彩),写出了……的内容,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的情感。
◆常见问法1.从修辞/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2.结合语境,说说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3.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公式判断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描写内容+表达效果(特点、情感、主旨)环境描写的内容+作用◆答题模板本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写出了……,突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突出了人物……的品质)。
本句通过描写……景色,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情感等;④衬托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等;⑤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⑥推动……的情节发展;⑦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型总结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型总结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理解,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能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题型。
一、字词理解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孩子们对文中生字、生词的理解。
例如:“文中‘______’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或者“请找出文中表示‘______’的词语。
”解答这类题,孩子们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字词的含义。
有时候,文中会对生词有直接的解释;有时候,则需要根据前后文的描述进行推测。
比如,文中提到“小明今天心情特别舒畅”,要理解“舒畅”这个词,就可以从“心情特别好”这个描述中推测出它大概是轻松愉快的意思。
二、句子理解题这是阅读理解中比较常见的题型。
题目可能会问:“文中‘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或者“请说说你对‘______’这句话的理解。
”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再思考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比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这句话表面是在说雨有颜料,实际上是在形容秋天的色彩丰富。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孩子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问法有:“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回答时,要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比如,一篇写“周末小明和家人去公园游玩”的文章,概括时可以说“周末,小明和家人在公园游玩,他们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四、提取信息题此类题目会让孩子们从文中找出特定的信息,比如:“文中提到了______有几种颜色?”“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做这类题,孩子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准确找到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提炼和总结。
五、细节理解题这类题会考查孩子们对文章细节的把握。
例如:“小明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文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特点?”解答细节题,一定要认真阅读文章,不能粗心大意,确保回答的准确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三四五六年级阅读题重点考试方向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答题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答题公式一、词语意思答题公式:原指.....,在文中指..... ( 找到该词语近/同义词,用该词扩充成一句话来解释,再结合文章说文中具体含义)。
二、词语替换答题公式:表明态度(一般不能)+解释原来词语表达了什么的意思+替换后不能表达什么的意思,不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三、词语删减答题公式:表明态度(不能删掉)+解释这个词语表达了什么的意思+如果删掉会怎样(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四、语句的作用答题公式:1.对上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情节发展。
此外,还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的作用。
五、划分层次及概括层意答题公式:总分、分总、总分总找出中心句,用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题型。
六、段落的作用答题公式:1. 第一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落笔点题、点明主旨,为下文埋下伏笔,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中间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启发下文.....(或为下文埋下伏笔)。
3.最后一段: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首尾呼应、点题。
七、主要内容答题公式:时间+地点+人物+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八、中心思想答题公式:通过......的故事,歌颂了(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九、关键语句及其作用答题公式:1.开头: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句。
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引人深思、升华主题。
十、标题的作用答题公式:标题提纲领,使文章层次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或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一、描写及修辞方法的作用答题公式: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事物的特征。
2.拟人:把某事物当作人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来某事物......的特征。
3.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联想。
4.排比: 强调了事物......的特征,增加了气势,加强了语气。
小学教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

小学理解常考型1、理解加点字、,领会句子的含;2、归纳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揭露文章的中心思想;4、文章主要人物的价以及系生活感觉;考形式及解技巧一、理解加点字、。
考形式:1、系上下文,解加点字()意思。
答技巧:(1)文中找(2)(3)逐字解(4)想引申答格式:文中指(什么),怎么(干什么⋯⋯)例子:①在文顶用“______”划出有关句,解的点。
他有工笔描,把金的每一个部位一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花那致;有又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的,忧如金在上游。
②用找近的方法解下边的。
京路不四年就全完工了,比本来的划提前两年。
件事了藐中国的帝国主者一个有力的回。
()③先理解下边点的字,再写出整个的意思。
目很出色,内座无空席。
坐在前几排的,所有是来自异国的旅行者,美的方技,使他入了迷,他和中国众一同,每一个目喝采鼓掌。
“座”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
“虚”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无空席”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从的本,想到的引申。
老,我《水》不囫吞地看一遍,只注意人的情;那些好的个性,那些复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候把一个人做的事情何在另一个人身上。
伯父我的候,我就冠李戴地乱一气。
理解成分三步:①逐字解。
:________冠:__________戴:___________②解本:“冠李戴”本来指:__________________③解比或引伸:“冠李戴”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接理解加点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答技巧:合文章中心,解字、在文章中的意思。
答格式:个采纳了⋯⋯手法,生形象地写出了⋯⋯的特色,表了⋯⋯的感情(或心理、情状)。
例:当日夜晚,大刀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又静静地向沟。
《沟战火》答:表现了我国守军的智谋过人、勇敢善战,含有夸奖赞成之意。
3、加点字、成此外的字、,好不好?答技巧:表,一般答不好。
小学语文测试题词语解释与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测试题词语解释与阅读理解一、词语解释1. 流传(liú chuán)解释:信息、事物等在各处传递、传扬。
示例:这个故事流传了很多年,现在大家都知道。
2. 线索(xiàn suǒ)解释:引导思路,帮助理解或者追求事物真相的提示或者暗示。
示例:他根据受到的线索,找到了丢失的钱包。
3. 特征(tè zhēng)解释:事物的独特属性或标志。
示例:这个地方的特征是四季如春,温暖宜人。
4. 奇特(qí tè)解释:特别怪异,与众不同。
示例:他的颜色斑斓、形状奇特的衣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5. 缘故(yuán gù)解释:原因,起因。
示例:因为不小心踩到了一根香蕉皮,他摔倒了,这就是他摔倒的缘故。
二、阅读理解曹冲称象按照古代中国的传统,身为高官的父亲曹操,经常给儿子曹冲出一些题目来考察他的智慧和才能。
一次,曹操让曹冲画一个象,要求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现象的真实特征。
曹冲拿到纸笔后,思考了一会儿。
随后,他拿起毛笔,画了一个大大的眼睛,笔触清晰生动。
接着,他用粗线勾勒出宽大的耳朵,仿佛能听见象一迈步发出的声音。
最后,曹冲画出一条粗粗的鼻子,一眼就能看出是大象。
曹操看了曹冲的作品,赞叹不已。
他深深明白曹冲的答案所蕴含的智慧和独到见解。
他意识到,曹冲并没有画象的全身,却通过关键的特征,让观者立即联想到了大象。
这个简洁而准确的表达方式,正是他所期望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的人善于运用关键信息,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意图和想法。
无论是在困难的考试中,还是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学习曹冲的智慧,善于捕捉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及用简洁而准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通过这次阅读理解,我们不仅了解了词语的解释,更通过故事中的曹冲引发了对于智慧和表达方式的思考。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不同场合下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也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表达。
小学语文字词解释专项练习题

小学语文字词解释专项练习题一、基础字词1、“大”字的意思有:①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②指大小的对比;③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④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⑤年长,排行第一;⑥敬辞。
请根据以上解释,为下列句子中的“大”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这棵树真大。
()(2)他是大哥。
()(3)大风刮得呼呼响。
()(4)不大一会儿,他就回来了。
()2、“白”字的意思有:①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②清楚;③亮;④没有效果,徒然;⑤无代价,无报偿;⑥陈述,说明。
以下句子中的“白”字分别是什么意思?(1)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2)今天的作业不能白做。
()(3)东方发白了。
()(4)他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白了出来。
()二、词语理解1、下列词语中,“光”字的意思与“阳光”中“光”字意思相同的是()A 灯光B 火光C 光荣D 光临2、“花朵”一词中“花”和“朵”的意思分别是()A 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或成团的东西B 用掉;量词C 形状像花的东西;植物的繁殖器官D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植物的繁殖器官三、成语中的字词1、“亡羊补牢”中的“亡”意思是()A 死亡B 丢失C 逃走D 灭亡2、“狐假虎威”中的“假”意思是()A 不真实的B 假如C 借用D 凭借四、多义词1、“新鲜”这个词有多种意思,请根据不同的意思造句。
(1)(没有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普遍,少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2、“骄傲”这个词也有不同的含义,请分别用“骄傲”的自满和自豪这两种意思来造句。
(1)(自满)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五、古今异义词1、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是()A 妻子B 交通C 感激D 以上都是2、“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是“行走”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三四五六年级阅读题理解词语意思常考题型
答题技巧方法和举例练习
一、考题形式: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答题技巧:(1)文中找(2)换词语(3)逐字解(4)想引申义
答题格式:先答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再答文中指谁(什么),怎么样(干什么……)
例子:解释文中加______的词语
①解释的带点词语。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②请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解释下面的词语。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竣工:
③先理解下面带点的字,再写出整个词语的意思。
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
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了迷,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
个节目喝彩鼓掌。
“座”在文中指:座位。
“虚”在文中指:空余,剩余。
座无虚席:
④从词语的本义,想到词语的引申义。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理解成语分三步:
①逐字解。
张:姓张冠:帽子李:姓李戴:佩戴
②解本义:
③解比喻或引伸义:
二、随堂练习:
1.完了,一切都完了,辛辛苦苦画的作品让它毁了。
爸爸妈妈闻声走过来,一看都傻眼了。
我真是一筹(chóu)莫展。
重画一张吧,时间太晚了,来不及了,不画吧,沾屎的画又怎么能参赛呢?
一筹莫展:
没想到,我这举动早被苏老师看在眼里,她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完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知道。
明天再说吧!”苏老师严肃地说:“马上改,不要让一道错题过夜!
漫不经心:
2.中关村每到盛夏,八十二楼门口总有个大号的西瓜摊,摊主是个歪脖子大兴人,姓魏,挑西瓜不用敲,用耳朵贴上听,十拿九稳。
因为这个绝活儿,这位在中关村的小摊贩里位列八大怪。
十拿九稳:
绝活儿:
4.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
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昭示:
颓然如泥:
5.我怔住,继而热泪盈眶。
还有什么比如此充满人性、充满希望的答案更正确的呢?
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