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与西药制剂配伍用药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分析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分析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分析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中西药的结合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由于中西药物之间的特性差异,不当的搭配可能会导致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因此,在中西药联用中,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配伍禁忌1. 中药与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在中西药联用中,存在一些特定的药物组合是禁忌的,主要包括:- 中药“三棱”类(如石决明、大黄、甘遂等)与西药利福平、卡巴拉汀等降血脂类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 中药当归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中药甘草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增加钾的排泄。

- 中药山楂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可能降低凝血作用。

这些配伍禁忌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避免不当搭配导致不良后果。

2. 西药与西药、中药与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除了中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外,西药与西药、中药与中药之间也存在一些禁忌组合,例如:- β受器拮抗剂甲硝洛尔与利福平合用,可能增加低血压的风险。

- 抗生素头孢类与头孢类降低或相同类药物合用,可能产生交叉耐药。

- 心脏病患者忌服咖啡因和类似药物,因为这类药物会刺激心脏,加重心脏负担。

二、相互作用分析1. 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现象。

常见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有:- 咖啡因与某些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合用,会影响咖啡因的代谢速度,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导致肾脏毒性反应。

2. 药物之间的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药物作用的现象。

常见的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有:- 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时,不宜同时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导致高血糖。

- 抗抑郁药物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可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三、预防和处理方法1. 合理搭配在中西药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搭配,避免禁忌组合。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药物联用一直是医学领域中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

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更是在实践中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西药联用的优势、注意事项以及配伍禁忌进行探讨。

一、中西药联用的优势中西药联用即中医药与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西药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双方的最佳效果。

中药通常以中药颗粒、药饮等形式应用,有温和疗效、副作用小的特点;而西药则有剂量准确、起效快的特点。

因此,中西药联合使用可以综合体现中西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治疗满意度。

二、中西药联用的注意事项1.专业医师指导:中西药联用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师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用药史等信息,结合中西医诊断进行合理用药。

2.明确疗效和副作用:使用中西药联用时需明确药物的疗效目标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3.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体质和病情差异较大,中西药的选择和搭配需要个体化,避免盲目跟风,尽量减少不适反应产生。

4.遵医嘱服用:患者在接受中西药联用治疗时,需严格按照医师的用药建议进行规范用药,坚持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计划,避免漏服或过量用药。

三、中西药的配伍禁忌1.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削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避免禁忌药物的搭配,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中药禁忌:有些中药成分在配伍过程中可能会与某些西药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加剧。

如某些中药禁忌与抗生素、镇静药物等西药联用。

3. 西药禁忌:有些西药在配伍中可能会与中药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中药疗效受损。

如某些西药禁忌与中药补益药物、滋补药物等联合使用。

4. 老少禁忌:老年人和儿童的身体机能较弱,耐受能力差,对于中西药的使用需要特别慎重。

应避免禁忌药物的使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结语:中西药联用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方式,在实践中需要慎重对待。

中西药使用存在的问题与配伍方法

中西药使用存在的问题与配伍方法
药 物 与药 物 之 间发 生 化学 反应 形 成难 溶 物 质 时也 必
反应的。从药物的配伍规律来看 , 中药和西药配合在 起, 既 会产 生 功 能相 加 、 作 用互 补 和毒 性 互 制 等有

利的效应 , 也会 出现作用相反 、 能抵消及毒性加剧 等不 良后果 。 前者我们可充分加以利用 , 而后者则应
药 。如 麻 黄是 中药 , 从麻 黄 中提取 的麻 黄素 就成 了西 药。 黄 连是 中药 , 黄 连素 则被 当成 西药 。 常 山是 中药 , 常 山酮就 是 西 药 。现 在所 谓 的西 药 大 多数 都 来 源 于
西兽药合方制剂时不标明成分 , 或只标出中药而隐瞒
西 药造 成严重 后果 。 这 些年 常见 的使 用 中药 出现 的喹 乙醇或 者 乙酰 甲喹 、 马杜 霉素 中毒等 。
合都不能被大家接受 , 而广泛使用 。包装上更不敢标
注, 导致 用 药 困难 , 以至 于 中药 里面 加西 药 成 为真 正 的洪 水猛 兽 。兽 药生 产厂 家 出于利益 目的 , 在生 产 中
成分分离 提取 出来 , 形成单一的化学物质或称单体 , 甚至人工合成或进行化学结构的改造 ,就变成 了西
然会影响吸收 ,如四环素然会对药物的吸收产生一 定 的影响 , 与含有钙 、 镁、 铝、 铁等金属离子的天然 中
草 药 易形 成 溶解 度 小 , 不 易被 胃肠 吸 收 的络 和 物 , 从 而 使含 金 属 的离 子 的药 物失 效 而 降低 疗 效 。 四环 素
与含鞣质 中草药虎杖、 石榴皮 、 五倍子 、 乌梅等配伍 , 可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 的沉淀物而影 响吸收。以及 药 物 连用 后 对其 吸 收分 布 、转 化 、排 泄 等 方 面 的影 响。如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时, 因枳实 能 松 弛胆 道 的总 管 括 约肌 , 从 而 降低 胆道 内 的压力 ,

中西药药性以及联用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中西药药性以及联用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中西药药性以及联用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中医药与西医药各有其独特的药性与药效,联合应用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中西药物性质、原因分析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药物性质中药通常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其性味归经都有具体的分类,如寒热温凉、辛甘苦涩等,中药一般以辛温、苦寒为主,多以临床综合症候辨证为治疗依据,常常需要辨证施治。

西药是化学合成药物,其成分明确、剂量准确,西药的药效通常由其化学成分决定。

西药一般遵循病因病机,以病理诊断为基础。

二、联用不良反应原因1. 药性不符中西医药性质有辛温、苦寒、寒热等区别,如果中西药物之间药性相反,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2. 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在体内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加重毒副作用。

3. 肝肾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出现中西药物代谢不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4. 个体差异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吸收,导致不良反应。

三、对策措施1. 个体化用药医生在用药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情况,避免对症不对病的用药。

2. 调整用药方案在联合用药时,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和频次,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定期监测患者情况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中西药物之间发生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联用药物。

综上所述,中西药物性质不同,联合应用时需要谨慎选择,合理搭配,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的副作用。

中西药合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中西药合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支持正版,从我做起,一切是在为了方便大家!知识就是力量!绝密文件,核心资料,拒绝盗版,支持正版,从我做起,一切是在为了方便大家!知识就是力量!绝密文件,核心资料,拒绝盗版,目录摘要 (1)引言 (2)1 药物相互作用 (2)1.1合理用药 (2)2 不合理用药 (2)2.1产生化学反应 (3)2.2产生毒副作用………………………………………………………………3 存在问题与对策 (4)4 结论 (6)注释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摘要内容简要:通过分析中西药合用时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阐明不恰当的中西药物合用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其毒性反应。

且由于用药不当造成不良反应或产生配伍禁忌,使其药物无法发挥疗效。

建议应对其相互作用充分了解,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用药现象。

关键词:中药;西药;相互作用引言药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使用的其他药物、内源性化学物质、附加剂或食物等影响而使药散发生变化的现象,还包括合用药物在体内影响临床检查结果。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增强,以致出现毒性反应;也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

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因此,重点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时所发生的药效变化,即产生协同、相加、拮抗作用。

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反之可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干扰治疗,加重病情。

1.1合理用药1.1.1 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1]有其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的办法和研究

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的办法和研究

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的办法和研究随着中药应用的普及和中药制剂品种的日益增加,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品种增多及临床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

目前,临床上中药注射剂与其它注射剂的配伍应用越来越多,取得了颇大的疗效。

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可变因素,长期以来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经常反复困扰生产部门的大问题。

因此,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措施是医务工作者的又要问题,同时为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1分析中药注射剂联合配伍使用易发生的问题1.1微粒的变化:近年来,关于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报道甚多,不溶性微粒因不能在体内代谢,微粒进人血管可能引起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产生静脉。

经研究发现[1],一些中药注射剂加入到常用输液中,检查后表明,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不符合药典规定。

1.2热原反应增加:注射剂均有一定量的热原质,在与其它药射剂或大输液配伍后造成热原质的叠加。

据报道含麻黄碱制剂与氨茶碱注射液并用想获得协同作用,但两药联用后效果反而不及单独应用氨茶碱效果好,严重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增加[2]。

1.3产生过敏原: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抗原,易与丹参等形成络合物,因此,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不宜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导致过敏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

1.4有效成分含量下降:据仲氏等[3]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配伍后,其混合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显著降低。

谢氏等[4]也报道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维生素C、林可霉素配伍8h外观无变化,但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据报道茵栀黄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含量下降[5]。

1.5混合液pH值改变、产生沉淀:据报道[6]茵栀黄注射液与注射用水,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20%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后pH 值逐渐降低。

基层中医院须注意的中西药联合应用

基层中医院须注意的中西药联合应用

基层中医院须注意的中西药联合应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和西医药并存,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西医药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就基层中医院须注意的中西药联合应用进行探讨。

一、辨证施治,个体化用药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注重个体化用药。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地选用中西药物,避免一刀切的用药方式。

中医药和西医药的配伍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等因素来选择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二、避免同类药物重复使用中药和西药中有一些药物可能具有相同的功效成分,或者有类似的药理作用,如果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中西药联合应用中,需要避免使用同类药物,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

三、掌握用药的时间和剂量中西药物在时间上的搭配也是需要重视的。

一些药物在不同时间点服用,可能会影响其药效。

另外,中西药物在剂量上也需要仔细控制,过高或过低的剂量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产生药物中毒的风险。

因此,医生在中西药联合应用时应该掌握好用药的时间和剂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四、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中西药物在搭配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有些中西药物搭配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致命。

比如一些具有剧毒的中药与某些西药同时使用,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在中西药结合治疗时,医生应该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属性,避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五、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医生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如果发现药效不佳,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延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主动报告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但也需要医生严格掌握用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中西药的不合理联用分析

中西药的不合理联用分析

中西药的不合理联用分析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指的是同时或连续使用中药和西药,引起了
不良反应、药效降低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

以下分析其不合理之处。

1. 药物相互作用:中医和西医在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
等方面有差异,因此不同的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
降低或者增强。

例如,中药黄芪和西药青霉素同时使用会降低青霉
素的效果、影响治疗效果;中药黄芪和西药硝苯地平联用会减弱硝
苯地平的降压效果,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

2. 药效降低:中药和西药的使用时间、途径、劑量等也有差异,因此不合理的联用可能会导致药效降低。

例如,中药黄芪和西药肾
上腺素同时使用会互相抵消,使治疗效果减弱,甚至反效果;中药
当归和西药维生素K抗凝药联用也可能降低维生素K的有效性,使
药物疗效减弱。

3. 不良反应:一些中草藥和西药在选择或使用方法不当时,可
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当归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会增加胃肠道
出血的发生率;甘草与利福平联用可引起血压升高等。

4. 过度用药: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也可能导致药物过度使用。

中药多采用慢性服用的方法,而西药通常使用短程疗法,联用可能
增加病人对药物的依赖,况且对症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西药
和中药对身体的副作用互异,过多的使用可能导致身体不可逆的损害。

总之,中西药并用需要慎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药品、剂量、用法、用时等。

如果需要节约药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合理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制剂配伍用药的问题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间的配伍使用,目的是想充分发挥各药药效,起到协同作用。

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后混合液热原与不溶性微粒递增、稳定性下降,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收集部分临床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其联合应用产生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措施,是解决中药注射剂合并用药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标签:中药注射剂;稳定性;问题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的灭菌制剂。

中药注射剂型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且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因其不良反应严重而备受关注。

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可变因素,长期以来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经常反复困扰生产部门的大问题。

因此,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措施是医务工作者的又要问题,同时为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1 问题分析
1.1本身因素
1.1.1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每种中药材中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多者可达50种以上。

如鱼腥草注射液至少含48种化学成分,哪些是有效成分,哪些是无效成分尚不十分清楚,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甚多,尤其以药疹,喉头水肿为常见,其中较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1]。

1.1.2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有的制剂由10种以上中药材组成,其化学成分远远多于单味制剂,成分更加复杂,致敏物质远比化药注射剂复杂,大多中药注射剂因工艺落后而含有过敏性杂质如蛋白质、鞣质[2]、不溶性微粒等,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频率最高的是变态反应,主要是由于中药材所含的植物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等具有抗原性或半抗原性。

如中药提取物中的鞣質,可使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头疼皮下出血,甚至黄疸和肝坏死等临床症状。

1.2产生过敏原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抗原,易与丹参等形成络合物,因此,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不宜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导致过敏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

1.3有效成分含量下降据仲氏等[3]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配伍后,其混合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显著降低。

谢氏等[4]也报道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维生素C、林可霉素配伍8h外观无变化,但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据报道茵栀黄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含量下降[5]。

1.4混合液pH值改变、产生沉淀据报道[6]茵栀黄注射液与注射用水,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20%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后pH值逐渐降低。

1.5降低药物疗效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时,不宜与地塞米松注射剂配伍,会影响疗效,使治疗病程延长。

茵栀黄注射液不宜与氯霉素注射液配伍,因茵陈色原酮成分能够拮抗氯霉素的抗菌作用。

1.6医源因素每种药品都有一定的适应症,中药注射剂应按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否则易发生不良反应。

如双黄莲注射液使用于外感风热,邪在肺卫,热毒内盛者,如果用于风寒性感冒,则效果不佳。

在用药问题上,能口服用药就不注射用药,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的基本用药原则已被医生淡化,且不注意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要求,给药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盲目超量用药等均可憎加不良反应发生。

另外,患者输液时的液体温度过低,输液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均易引起发热反应[7]。

2 防范对策
2.1询问过敏史中药注射剂出现配伍问题与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广大医务人员在联合应用配伍注射剂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

王晓瑜等[8]统计在中药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报告后得出结论,既往有ADR或家族ADR史占9%,说明这部分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更易发生ADR。

因此,对这部分患者应避免盲目多种药物混合静滴,即使在临床和实验中有一定的可行性的联合配伍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应仔细观察。

2.2注意给药途径大部分中药注射液用于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但也有个别例外:如七叶皂苷钠只供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长春两汀注射液不可肌内注射和静脉推注,如果把上述注射剂的给药途径给错,将后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3注意配伍溶剂,配伍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使用规定的溶剂进行稀释。

有些注射剂由于用错稀释溶剂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例如丹参酮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不宜与生理盐水或含氯离子溶液配伍;双黄连注射液不可与复方氯化钠、平衡液配伍[9]。

2.5掌握用药剂量及稀释浓度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及配伍后输液的浓度,都有其安全范围,临床医生有时因患者病情危重或主观地认为中药制剂ADR少,随意加大剂量,这会造成不良后果。

2.6其它:给药之前,仔细观察配伍注射剂有无沉淀,颜色变化;注意不同配方和功效中药注射液的差别;注意加药顺序及放置时间;规范输液配制和操作,密切观察和护理。

3 结语
加强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才能提高临床的整体医疗水平,为发展民族中药注射剂做出贡献。

中药注射液品种不断上市,一些注射剂间的不良反应和配伍问题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引起业界重视。

因此,需要药学人员及时了解新动态,要求医护人员按药品说明书科学合理用药。

并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临床医师、护师、药师三位一体密切协作,各尽其能,相互沟通,充分发挥专业和技能优势,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使医疗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书杰,王丽萍.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126例文献分析[J].中国医药,2005,10.
[2]廖学品,马贺伟,陈患兵,等.中草药提取物中单宁鞣质的选择性脱除[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6(1):10215.
[3]仲昆,林杉,李海蜀,等.双黄连粉针与4种抗生素伍用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研究[J].中药学,1999,21(3):137-138.
[4]谢苯械.红花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7):550-551.
[5]孟永钦,朱增燕,周沛碾.穿琥宁注射液在输液中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1):21-23.
[6]张志伟.茵栀黄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变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10):454-455.
[7]王丽华,袁耀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11.
[8]王晓瑜,王宏敏,杜文民,等.中药静脉滴注引发不良反应的探析及防范[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4):732-733.
[9]李立安.静脉输液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267-2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