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卒中的常见病因和治疗原则
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O :5 5 . 1 )5 — 6
【 龚 云辉 , 4 】 胡蝶 , 吕东吴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分析 l_ 等. J实 J 用妇产科 杂志 ,0 12 ( ) 1 1 1 3 2 1 , 3 : — 9. 7 9
[】 Nsi w H, t ,uu i 5 i z a ha Oa S zk M,t 1.o aav gn epes n s e a C mprt e e e x rsi i o
水感染 , 门诊 交叉感染 、 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 , 亦是造成传播 的 原因之一 。手足 口病现在 尚无特殊疫苗 , 临床上主要是抗病毒 抗感染治 疗 , 抗病 毒药物 主要为利 巴韦林 、 喜炎 平 、 昔洛 韦 更
( 慎用 ) 。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 蛋白 , 短期使用大量糖皮质激 素冲击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1 现将我院 6 3 ] 。 9例患儿的治疗情 况
p oii g f p a e ts fo p t nt r f n o lc n a r m a e s t s v r r -e l mp i a d l i wi h e e e p e c a sa n
[o 傅小 英 , 1] 蒋利红 . 不同孕周早发型重 度子痫前期期待 治疗的可行 性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 ,0 22 ( 1 :6 2 15 . ] 2 1 , 1 ) 15 — 6 3 7
程中 I 例患者 出现皮下 出血 , 例患者 出现 肉眼血尿 ,经对症 I
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分析

世 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1 5 期
・
2 0 1
临床研 究
进展性卒 中相关 因素分析
高 明光
( 宁陵县中医院 神经内科 , 河南 商 丘 4 7 6 7 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 中的临床特 点病 因及 意义。方法 将发病 2 4 h内入 院治疗的 1 1 2例脑梗死进行 分组 ,分析进 展 性卒 中患者的 临床表现 , 并将其血压 、 血糖 、 血脂纤维蛋 白原 、 梗死部位 、 脑彩超 、 颈部彩超 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 比较。 结果 进展 性卒 中神经功能缺失症加重 以 2 4 h内最 常见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 中的重要原 因。纤维蛋 白增 高梗死 部位及血管狭 窄程度是进展性卒 中发 生的一 个重要原 因。结论 针对 可引起进展性卒 中的危险 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减 少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及诊治分析

E 3 吴 在 德 , 肇 汉 .外 科 学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0 8 3 吴 M] 人 20 :
29 — 9 . 3 2 5
E 3 吴 孟 超 , 在 德 .黄 家 驷外 科 学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4 吴 M] 人
2 0 1 3 - 3 . 0 8: 1 2 1 1 3
E 3 武 正 炎 .普 通 外 科 手 术 并 发 症 预 防 与 处 理 [ .北 京 : 民 军 5 M] 人
医 出 版社 , 0 8 1 2 1 8 2 0 : 0 —0 .
防止 喉 返 神 经 损 伤 较 为 明智 的选 择 是 采 用 “ 甲状 腺 囊 内切 除 术 ” 即 甲状 腺 后 被 膜 内结 扎 切 除 , 量 保 留 甲状 腺 后 被 膜 的 , 尽
进 展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相 关 因素 及 诊 治 分 析
杨 向 方
河 南 林 州 市 人 民 医 院 林 州 4 6 5 55 0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进 展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的 病 因 及 临 床 诊 治 。 方 法
我 院 对 2 0 —6 0 90 0 60 ~2 0 —7收 治 的 进 展 性 缺 血性 脑
卒中8 3例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治 疗 组 3d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明显 逐 渐 降 低 , 照组 3d后 病 情 仍 在 进 后 对
展 ,4d后 评 分 才 逐 渐 下 降 ; 1 2组 1 4d后 和 2 1d后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下 降 率 分 别 比 较 , 疗 组 均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治 P( 0 0 ) .5 。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9 . 2 、2 5 ,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3 O 8 . O 2 P< 0 0 ) . 5 。治 疗 组 治 疗 过 程 中 出 现 皮 下 出 血 、 眼血 尿 各 1 , 对 症 处 理 或 疗 程 结 束 停 药 后 自行 消 失 。用 药 期 间肝 肾功 能 无 变 化 , 发 现其 他脏 器 出 血 。 结论 肉 例 经 未 压 、 尿 病 、 血 脂 和 高 纤 维 蛋 白原 血 症 是 进 展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 危 险疾 病 杂志 2 1 0 0年 7月 第 1 第 l 3卷 3期 C ieeJun l f rci 1 r0 s sae u.2 1 , o. 3N0 1 hn s o ra at a Nev u ess 1 0 0 V 11 . 3 oP c Di J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近年来,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disease)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一种重大疾病,因其病发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针对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论述。
1. 病因分析脑卒中是由于大脑血流不畅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2. 临床表现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头晕、呕吐、说话不清、行走不稳、视物模糊等。
脑卒中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使得诊断过程变得复杂。
3. 诊断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脑卒中诊断方法有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4. 治疗方法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体外反搏、血流动力学改善器等物理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则是采用抗凝、降压、扩血管等药物来治疗。
5. 新型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脑卒中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介入性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新型技术。
通过介入手术,医生可以有效的清除血管内血栓,从而迅速恢复患者的血流。
6.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
康复护理包括物理康复、语言康复、职业康复等。
康复护理的重点在于促进患者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的恢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7. 预防措施预防脑卒中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生活习惯;保持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期坐卧不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8. 其他注意事项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情况,避免口干、口渴等问题;同时,患者家庭也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照顾,使其能够更快的康复。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必须兼顾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多个方面,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社会总体负担。
进展性卒中

• 感染和脑缺血本身引起的炎症反应 在脑卒中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炎症反应标志的C-反应蛋白 (CRP)的增高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的增高与心脑管病发作的关系更 为密切,C-反应蛋白可作为进展性 脑卒中的预警指标。
高血糖症
高血糖的原因: ①既往有糖尿病 ②应激性血糖升高 ③医源性血糖升高
• 高血糖是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也是进展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 长期糖尿病使脑血管弥散性改变,动脉 弹性降低,血流灌注减少,同时高血糖 症又出现血浆黏度改变,纤维蛋白原增 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都可影响脑 微循环灌注,使脑梗死加重。
血管内治疗技术
• 单纯球囊扩张术
• 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支架 • 药物洗脱支架
• 自膨式球囊支架系统
• 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存在很多缺 陷仅在治疗一些比较稳定的病变 时是相对安全的。 • 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支架相对于 单纯球囊扩张术而言,球囊扩张 支架显著降低了血管夹层的风险 ,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血管的弹 性回缩,降低了即刻狭窄率.
感染
进展性卒中
• 近来感染在卒中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引人 注意,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其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正常人群中自然 感染率高。
• 卒中后,病人免疫功能下降,潜伏在动脉内 膜、平滑肌内的病毒被激活,致凝血功能 亢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损伤,氧自由基 增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导致动脉 进一步狭窄或闭塞。
• 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出血、血栓增大 ,导致高度狭窄血管发生闭塞。
• 脑动脉管腔狭窄可导致病变远端动脉灌 注压降低,且易受血压波动影响。尤其 以分水岭区更甚。动脉狭窄(<50%)通过 侧支循环得到代偿供血,可不出现临床 症状;当狭窄严重(>70%)或某种原因血 压过低时,狭窄远端动脉灌注压进一步 降低,导致分水岭区供血不足,形成边 缘带梗死或低灌注性梗死。而分水岭区 卒中是进展性卒中最重要的类型,是进 展性卒中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它造成了大脑供血中断或血管破裂,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恢复正常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1. 个体化治疗:每个脑卒中患者的情况独一无二,因此康复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治疗方案应考虑患者的症状、身体状况以及康复目标等因素。
2. 早期干预:脑卒中发生后越早开始康复治疗,恢复的机会就越大。
早期干预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进一步损伤以及尽早启动康复训练来实现。
3. 综合治疗:脑卒中康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理疗、言语疗法、职业疗法等多种康复手段。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协同作用,帮助患者在身体、语言和认知方面实现全面康复。
4. 渐进性训练:康复治疗应该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开始时,治疗强度可能较低,随着患者康复的进展,治疗的强度和难度应逐渐增加,以促使患者逐步恢复功能。
5. 周期性评估:康复治疗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治疗的各个阶段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效果。
6. 持续性护理: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持续参与和支持。
医生和康复团队应该提供定期的跟踪和支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帮助他们克服康复期间的困难。
脑卒中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生、康复师和患者及其家人共同合作。
遵循个体化治疗、早期干预、综合治疗、渐进性训练、周期性评估和持续性护理等基本原则,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好地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进展性卒中的常见病因和治疗原则

测 因素 . 温 每升 高 1 , 期 神 经功 能恶 化 的 相对 危 险度 增 体 ℃ 早 高 82倍 。 临床 以肺 部 感 染 居 多 , 部 感 染 的 原 因是 由于 颅 . 肺 内压 力 增高 ,脑 缺 氧损 害下 丘脑 使 内脏 自主神 经 功 能紊 乱 。 肺动 脉 高压 , 毛 细血 管结 构 被破 坏 。 肺 血浆 渗 入 肺 间质 。 后 随 进入 肺 内影 响气 体交 换 , 引起肺 水 肿 、 淤血 。 官 内淤 积 大 肺 器 量分 泌 物 , 细菌 易在 其 中繁殖 而 引起肺 炎 。 另外 。 血管 病 患 脑
是 预 后不 良和 与 其病 因无 关 的早 期 神 经 功 能 恶 化 的重 要 预
( ) 水 肿 、 疝 : 面积 脑 梗死 在 发 病后 几 小 时 内即可 1脑 脑 大 发生 细胞 毒 性水 肿 和血 管 源性 水肿 . 水 肿扩 散 加重 神 经缺 脑 损 程 度 ; 可使 颅 内压 逐 渐升 高 。 至 引 起脑 疝 , 并 甚 致病 情 恶化
维普资讯
27 6 第 卷 1 0年 月 4第7 0 卒 中的常见病 因和治 疗原则
高 凤 岩
f 坊市 第 四人 民医 院神 经 内科 , 北 廊坊 廊 河
05 0) 6 7 0
【 键 词】进展 性 卒 中 ; 因 ; 疗 关 病 治
血糖 作 为脑 血 管病 的一个 重 要 因素 . 不仅 引起 微血 管 它 病 变 . 可 以引起 大血 管病 变 。这 些 病变 导 致 动脉 粥 样硬 化 也 和 微循 环 障碍 , 而 促 发缺 血 性脑 卒 中[ 糖尿 病 能够 导致 或 从 6 1 。 加重 脑 梗死 已被 多数 学者 所 接受 。 血糖 升 高尤 其 是高 渗状 态 对脑 梗 死影 响更 大 。 血糖 患 者 , 糖促 进 氧化 , 生 氧 自由 高 高 产 基 , 抑 制人 体 内皮 细 胞 D A合 成 , 害 内皮屏 障 。这样 就 可 N 损 会 引起 血 管壁 的 损害 , 加重 脑梗 死 的症 状 。目前 的研 究 证实 , 在 2型糖 尿 病患 者 出现 胰 岛 素抵 抗 。 能影 响 tP 组 织 型 可 — A(
急性进展性卒中

(4)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组(European Progressing Stroke Study Group,EPSS)定义法 采用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系统,基于上肢运动、下肢运动、眼球运动、意识 水平、语言功能5个关键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评估,并将进展性卒中分 为发病最初3小时内的早期进展性卒中(early progressive stroke, EPS)和发病3小时到7小时的晚期进展性卒中(late progressive stroke,LPS)。
(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依据
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发病后4.5小时神经功能缺 损呈阶梯式或进行性加重的缺血性卒中,加重时间多为 7天内。
对于进展性卒中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尚存有 争议,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提法:
(1)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在发病 一周内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卒中。
1. 血压下降后可引起硬化狭窄的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压下降,在侧支循
环不良的部位供血量明显减少而发生梗死,并可使缺血灶周围及缺 血半暗带幸存的脑细胞死亡,梗死灶扩大。紧急血压降低引起的神 经功能恶化可由迅速升高血压逆转。脑卒中早期血压代偿性升高, 是机体一种应激性自我保护。而脑卒中后血压过高(200\120 mmHg ~180\100mmHg)会导致缺血组织水肿,引起病情恶化。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性卒中与脑卒中再(复)发 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进展性卒中是指责任病灶在同一 血管支配区;脑卒中再(复)发是指不同血管支配区出 现新病灶而引起新的临床事件,通常在前次发病1周或1 周以后发生。
二、进展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 病因(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展性卒中的常见病因和治疗原则标签:进展性卒中;病因;治疗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ve,SIP)又称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1周内经治疗后仍呈进行性加重的脑梗死,临床上有26%~43%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1],从而导致致残率和死亡率较一般卒中明显升高[2],所以受到临床医生广泛关注。
1 常见原因1.1 缺血区的脑血流量下降1.1.1 脑血管本身的原因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因素很多,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动脉狭窄被认为是常见病因之一[3]。
大多数SIP患者中,闭塞的动脉位于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
动脉干闭塞而侧支循环不良或根本无侧支循环,更会导致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影像学发现SIP组颅内外血管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为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或颈内动脉末端狭窄。
大血管病变可导致狭窄远端血流灌注减低,在侧支循环不良的部位发生梗死。
溃疡性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入血可以反复发生,导致动脉栓塞,血流中断,临床上也可表现为卒中的进展。
1.1.2 血压下降有学者观察到进展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血压降低会减少供应脑缺血半暗带的血压依赖性血供[4],而卒中急性期适当升高血压可减轻神经损伤[5]。
引起血压下降的原因可能为:①发病后血管调节功能障碍;②不适当的降压治疗。
血压下降后致脑血流量下降的机制可能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尤其是大血管病变导致狭窄远端血流灌注下降,在侧支循环不良的部位发生梗死,所以有些患者尽管血压很高,但血压略有下降症状即加重。
1.2 发热性疾病卒中发病后最初24 h内的高热,即使体温轻度增高,也是预后不良和与其病因无关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预测因素,体温每升高1℃,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对危险度增高8.2倍。
临床以肺部感染居多,肺部感染的原因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脑缺氧损害下丘脑使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肺动脉高压,肺毛细血管结构被破坏,血浆渗入肺间质,随后进入肺内影响气体交换,引起肺水肿、肺淤血,器官内淤积大量分泌物,细菌易在其中繁殖而引起肺炎。
另外,脑血管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防御机能低下,有的发病前存在肺部基础疾患,发病后在住院期间交叉感染,且脑卒中患者往往有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导致发病后极易并发急性肺部感染而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增加,增加缺血区脑组织的损伤和细胞死亡。
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行为特征:变形、聚集、黏附强于红细胞,在微血管内白细胞轻度的流变改变可引起微循环障碍,在黏附、聚集过程中可伴随释放自由基、水解酶等有害物质,并且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过程密切相关,造成进展性脑卒中。
1.3 糖尿病和高血糖血糖作为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引起微血管病变,也可以引起大血管病变。
这些病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障碍,从而促发缺血性脑卒中[6]。
糖尿病能够导致或加重脑梗死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
血糖升高尤其是高渗状态对脑梗死影响更大。
高血糖患者,高糖促进氧化,产生氧自由基,可抑制人体内皮细胞DNA合成,损害内皮屏障。
这样就会引起血管壁的损害,加重脑梗死的症状。
目前的研究证实,在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可能影响t-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纤溶作用,进而加重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恶化[7]。
1.4 血液动力学改变脑灌注研究发现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较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差[8]。
大血管闭塞患者在影像学上往往表现为侧脑室体旁梗死或分水岭梗死[9],也提示两者有关。
1.5 其他(1)脑水肿、脑疝:大面积脑梗死在发病后几小时内即可发生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脑水肿扩散加重神经缺损程度;并可使颅内压逐渐升高,甚至引起脑疝,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2)血容量不足或心搏量减少:由于许多患者不能经口进食水,加之高热等,血容量不足是一个很常见的潜在问题;另外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的心脏搏出量减少,都将影响血压和灌注而促进卒中进展。
(3)癫痫:早发癫痫是急性缺血、缺氧、水肿,使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结果。
若以此为首发症状,多在偏瘫出现后自行停止。
癫痫特别是癫痫持续状态又可加重缺血、缺氧、水肿,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恶化。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癫痫发作更多见于病情严重的病例,死亡率和残疾率增高。
(4)病人的一般状态包括:心肺功能异常,水、电解质调节或酸碱平衡改变均干扰脑代谢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
2 治疗原则SIP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有条件应尽早行头部CT、TCD或DSA等相关检查。
2.1 抗凝或降纤为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一些患者可给予抗凝或降纤药物治疗。
如应用肝素,立即给5 000 U,此后700~1 000 U/h静滴维持;或选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 腹部皮下注射,1次/12 h。
用降纤药物可降低血黏度,改善缺血区血流,也可减少其他栓子的沉积。
临床常用的降纤药有降纤酶、巴曲酶、蚓激酶等。
2.2 增加脑血流量血流量的改善可通过两大途径实现,即开放动脉或通过全身治疗等方法来增加侧支循环血流。
开放动脉可以通过机械方法,如手术和血管成形术和(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或溶栓实现。
然而,许多动脉不能开放或由于闭塞时间过长,以致重新开放而导致再灌注出血和水肿等并发症的高发生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处理全身循环增加脑血流可能更有治疗价值,能够限制脑缺血的发展。
研究证明,用药物升高血压,扩充实验动物和人的血容量,可限制脑梗死体积,尤其对进展性腔隙性梗死患者。
静脉注射白蛋白可能对脑缺血患者有益,推测其作用机制是扩充脑血容量和稀释血液,同时可能对血管内皮也有作用。
静脉内输注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增加血流量,可改善病情恶化。
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神经保护药都可能有用,但如灌注持续不足,它们的作用就可能很有限。
2.3 重视血压管理有研究表明,脑卒中14 d内的早期病死率以及远期预后与患者血压呈“u”形曲线关系,即当收缩压在140~180 mmHg,病死率最低,预后最佳,血压过高(>180 mmHg)、过低(<140 mmHg)均明显增加病死率,预后较差。
多数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使血压维持比原来血压稍高,对于原有高血压病患者,一般主张血压如果不是过高,可暂缓降压治疗。
若收缩压>22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130 mmHg则需采用抗高血压药物。
药物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常用药物包括硫酸镁肌注,口服藥可选用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但强烈扩张血管的药物应慎用或不用。
而且降血压不可过速、过低,第一个24 h降压幅度10%~20%,使血压维持在160/100 mmHg左右为宜。
对大面积脑梗死,一旦有明显意识障碍提示颅压过高、脑水肿,这时血压升高是机体为维持有效脑灌流的一种生理性代偿。
可通过脱水降颅压治疗,在颅内压下降的同时血压也会反射性下降。
2.4 良好控制血糖进展性脑卒中高血糖的治疗,可使用胰岛素静注或皮下注射。
临床多采用血糖监测进行胰岛素使用剂量的调整。
一般应把血糖控制在空腹7.0 mmol/L左右,餐后2 h 9.0 mmol/L左右为宜。
2.5 防治发热性疾病如有感染存在或怀疑有吸入性肺炎,可选择敏感抗生素早期治疗。
肺部感染多为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故应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变形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高热者可予亚低温脑保护以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基础代谢率,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降温过程切勿忽高忽低,尽可能保持恒定,再升温时应缓慢(每小时升0.5℃)被动进行。
2.6 治疗脑水肿进展性脑卒中的脑水肿一般出现在发病后1 d,2~3 d加重,逐渐达高峰,可持续7~10 d左右。
因此,在多数情况发病24 h应用脱水剂是适宜的,应及时使用降颅内压药物,如20%甘露醇125~250 ml,2~4次/d,甘油果糖250 ml,2次/d;如肾功能受损可改用利尿剂应用,同时可降低心脏负荷,呋塞米较常用,40 mg/次,2~4次/d,静脉注射,常与甘露醇合用可增加脱水效果。
还可交替应用人體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减轻脑水肿。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七叶皂苷钠能稳定细胞膜,减轻间质性脑水肿,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2.7 其他维持心肺功能正常,控制癫痫发作,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参考文献][1]Gastillo J.Deteriorating stroke:diagnostic,predictors,mechanisms and treatment[J].Cerebrowascvasc Dis,1999,9(3):1-8.[2]Davalos A,Toni D,Iweins F,et al.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cute ischemis stroke:potential 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I[J].Stroke,1999,30(12):2613-2616.[3]Gastillo J,Leira R,Garcia MM,et al.Blood pressure decrease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scheme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brain injury and poor stroke outcome[J].Stroke,2004,35(2):520-526.[4]Toni D,Fiorellim,De Michele,et al.Progressing neturological dificit secondary to acute ischemic stroke.A study on predictability,pathogenesis,and prognosis[J].Arch Neuorl,1995,52(7):670-675.[5]刘汉兴,章军建.慢性脑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8-281.[6]孙瑞红,段淑荣,董莉芹.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9):548.[7]王黎萍,吴承龙.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4):293-294.[8]童绥君,苏志强,康江河,等.侧脑室体旁放射冠梗死表现为进展性卒中的CT与临床特征[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4):212-2l3.[9]张祥建,李春岩.脑血管病的血压调控[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293-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