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卒中的临床诊疗进展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分析

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治愈 :病残程度0 级 ,可 自理生
活 ,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 ;显效:病理程度1 —3 级,功能缺损评
分 >2 1 分减少幅度,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好转:功能缺损评分 呈8 ~2 O 分减少,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 少 <8 分,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变;死亡。 1 . 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 P S S 1 3 . 0 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 ±s )表示 , 计量资料行对 佥 验,P <0 . 0 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
提 高 临床 总有 效率 ,且具较 高安 全性 ,明显 改善 患者 生存质 量 。
【 关键词l进展性;缺血性 ;脑卒中;氟吡格雷;低 分子肝素钠
中图分 类号 :R 7 4 3 . 3 3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2 - 0 2 2 4 - 0 2
或渐趋加重,即初始仅为闭塞血管内部出现部分症状 ,后向完全且双 向发展 j 。患者病发急性脑梗死后,病灶由周围缺血半暗带及中心坏
死 区组成 。缺血半 暗带存在侧 支循环 ,且有 可存活 的大量神经元 。若 恢 复血液运行 ,损伤部位仍 具可逆性 。发病初期 , 进 展性缺血 性脑卒
各5 O 例划分,组间一般资料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 ( 尸 >0 0 5 )。
பைடு நூலகம்
本组选取病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低分子肝素
钠用法 同对照组 ,另取硫酸 氢氯吡格雷 片7 5 m g 口服 ,每 天 1 次 ,共 用 1 0 d 。两组用药 期间均依据 病情 ,行脱水 、降压等对症支 持。 1 . 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 纤维蛋 白原 、血小板聚集率 、血浆黏 度等指标治疗 前后 变化 ,并准确记 录各项 比值。 1 . 4 效果评 定
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展性卒中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一段时间内呈渐进性加重。
美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减少3 分以上定义为进展性脑卒中[1]。
早期进展性脑卒中为发病2 天内症状仍逐渐进展者,迟发型进展性脑卒中为发病3-7天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仍逐渐进展者[2]。
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尽相同,从12%~42%均有报道。
[3]另外,各种缺血性卒中亚型的进展性卒中的发病率也不相同,王冬冬、高政等对2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后分析[4]发现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型进展发病率最高(38.2%),其次为腔隙性梗死型,然后是后循环梗死型,最低的为部分前循环梗死型,与Hideaki的研究结果一致[5],有关进展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可靠的早期预测指标,也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现就近年来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机制1.1 发热及感染脑卒中后24 小时内体温升高可明显加重脑损害,可视为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而72小时内出现高热也显著增加病死率[6]。
动物实验也证实,高温可加速半暗带组织发展成梗死灶,以闭塞后4小时最为明显,显著缩短了有效治疗时间窗。
感染作为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其机制是感染导致凝血功能亢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增高和促动脉粥样硬化形成[2]。
1.2 血压发病36小时内,收缩压每增高2.15kPa,脑卒中进展的风险下降0.166[7]。
早期血压下降是肢体瘫痪症状加重的重要原因。
王保爱[8]观察发现紧急降血压导致神经功能恶化,可有迅速升高血压而逆转。
缺血半暗带并不完全是一个解剖学区域额,更主要是一个血流动力学过程[9]。
1.3 血糖卒中后早期高血糖,尤其应激性血糖升高,可使半暗带组织存活减少,而加重脑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高血糖促进氧化,产生氧自由基,抑制内皮细胞DNA合成,损害内皮屏障。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近年来,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disease)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一种重大疾病,因其病发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针对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论述。
1. 病因分析脑卒中是由于大脑血流不畅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2. 临床表现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头晕、呕吐、说话不清、行走不稳、视物模糊等。
脑卒中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使得诊断过程变得复杂。
3. 诊断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脑卒中诊断方法有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4. 治疗方法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体外反搏、血流动力学改善器等物理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则是采用抗凝、降压、扩血管等药物来治疗。
5. 新型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脑卒中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介入性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新型技术。
通过介入手术,医生可以有效的清除血管内血栓,从而迅速恢复患者的血流。
6.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
康复护理包括物理康复、语言康复、职业康复等。
康复护理的重点在于促进患者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的恢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7. 预防措施预防脑卒中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生活习惯;保持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期坐卧不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8. 其他注意事项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情况,避免口干、口渴等问题;同时,患者家庭也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照顾,使其能够更快的康复。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必须兼顾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多个方面,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社会总体负担。
进展型脑卒中临床分析

全 。6 4例 进 展 型 脑 卒 中患 者 作 为 进 展 组 , 男4 3例 , 女 2 1 例;
年龄 5 8 ~6 9岁 , 平 均( 6 1 . 0 ±1 . 0 ) 岁 。同时 随机抽 取 6 O例 非 进展 型脑 卒 中 患者 ( 对照组) 进行对 比, 男4 O例 , 女 2 O例 ;
障碍等 , 则提示有精神系统受累的可能 ; 脑膜刺 激征阳性 , 颈 强直是脑炎特异性体征 , 外周血异常 , 血糖升高 , 提 示 患 儿 短 期 内病 情 进 展 可 能 。脑 脊 液 变化 符 合 病 毒 性 脑 炎 特 点 , 细 胞
计数增高 , 以淋 巴 细 胞 为 主 , 压力稍增 高, 蛋 白轻度增 加 , 外 观 清 晰 或 微 浑 。葡 萄 糖 正 常 或 稍 高 , 氯化物正 常l _ 3 ] 。脑 脊 液 检 查 对 手 足 口病 脑 炎 诊 断 非 常 重 要 , 可 与化脓 性脑膜 炎 、 结 核性脑 膜炎 、 流 脑 等 相 鉴 别 。头 颅 C T检查 阳性率低 , 对 抽
3 参 考 文 献
[ 1 ] 林小 田, 周赤龙 , 孙 剑 主 编 .传 染 病 诊 断 新 概 念 [ M3 .北 京 : 军
事 医学 科 学 出版 社 , 2 0 1 0 : 8 0 . [ 2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卫 生 部 .手 足 口病 诊 疗 方 案 指 南 ( 2 0 0 8年 版 )
原 因、 人院时神经功能 缺损评 分 , 同 时 对 上 述 相 关 内 容 和 数
联合应用 , 需注意 电解质平衡 。出现 呼吸不 规则 、 x 片肺 部 有 渗 出改 变 时 常 提 示 脑 干 脑 炎 、 肺水 肿 , 需 及 时 转 入 重 症 监
醒后卒中进展的临床分析

醒后卒中进展的临床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中年人和老年人中发生卒中的情况有所增加。
而醒后卒中则是特指发生在清晨醒来后初次或再次出现卒中症状的一种情况。
本文旨在对醒后卒中进行临床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病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病因分析醒后卒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以下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1. 睡眠质量:长期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失眠、睡眠障碍等问题的人群,其大脑在清晨醒来后容易出现血管意外。
2. 血液粘稠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血液粘稠度高,易引发血栓形成。
3. 晨峰现象:清晨醒来后的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
4. 血压波动:早晨醒来后,大多数人的血压处于较高水平,此时若发生血管破裂则易导致卒中。
二、临床表现醒后卒中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卒中类型类似,常见症状包括:1. 特殊感觉: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
2. 肌肉活动障碍:包括运动能力减退、肢体麻木等。
3. 语言障碍:口齿不清、语言障碍等。
4. 神经系统异常:如意识障碍、偏瘫等。
三、诊断方法对于醒后卒中的诊断,医生常常会结合以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1.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对病人病史及临床表现的分析,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醒后卒中的可能。
2.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脑部是否存在血管阻塞、出血等情况。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四、治疗方法针对醒后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诊断:对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诊断,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2. 溶栓治疗:对于血栓性卒中,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恢复血液循环。
3. 止血治疗:对于出血性卒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止血,避免继续出血加重损伤。
4. 康复护理:治疗仅是卒中患者的开始,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和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与观察

进展性卒中是指缺血性脑血管病在I临床干预后
48~72
所有病例系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5月~2009 年5月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病人86例, 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 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2~74岁,平均 60岁。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40~ 73岁,平均5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 异(P>o.05)。 1.2纳人标准 ①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修订的诊断标准【21;②起病后48--72 h内神经功能 缺失症状持续进展,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candina—
an
case
of increased transaminase.Conclusion:
acute
Shuxueto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Stroke in progression.
【Key words]Stroke in progression;Edaravone;Shuxuetong injectiom
上者;③接受过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治 疗.至少24 h内症状继续恶化者;④年龄<75岁; ⑤头部CT或MRI证实颈内动脉系统分布区内有 新发的梗死灶,直径>2 cm;⑥意识清楚;⑦首次纤 维蛋白原>4.0 g/L。 1.3排除标准 ①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②严重肝肾功能损 害或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③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 向;④昏迷患者;⑤TIA患者;⑥脑栓塞;⑦腔隙性 脑梗死。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并予路 路通、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 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 d (江苏药业公司研制的依达拉奉,商品名为必存)。 两组用药期间不拒绝使用其他相关药物:如脱水药、 抗生素、降压及降糖药等。 1.5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均在治疗14 d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 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进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评分(NDS)。基本痊愈:NDS减少91%~ 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DS减少46%~ 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NDS减少18%~ 45%。病残程度恢复1级;无变化:NDS无变化或增 加17%以内,病残程度无恢复或加重;恶化:NDS增 加18%以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进步)/患者人数X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 采用Y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脑卒中诊疗进展情况汇报

脑卒中诊疗进展情况汇报脑卒中,是指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种类型。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对脑卒中的诊疗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针对脑卒中的诊断方面,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脑卒中的CT和MRI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脑卒中的类型和范围,为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方面,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的进展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高。
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介入治疗则可以直接清除血栓,有效地减少了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
另外,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康复治疗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模式,包括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全方位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脑卒中的预防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宣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早期预警信号,引导人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诊疗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的康复效果不尽如人意,预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脑卒中的科研工作,提高对脑卒中的认识,探索更有效的诊疗方法,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为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性卒中112例临床观察

通 注射 液 治 疗 , 用法用量 为: 血 栓通注射 液 1 5 0 m g , 混 合
2 5 0 m l N a C 1 溶液进行静脉滴注 , 1 次/ d , 2周为 1个疗程 。
治疗慢性 、 反 复性 、 难治性疾 病方 面表现 出出特殊 的作用 , 药 物研究及应用不 断 展开 。进展 性 卒 中 属于 中 医“ 中 风…‘ 卒
注射 , 5 0 0 0 I U / 次, 间隔 1 2小时给药 1 次, 连续治 疗 1 4 d 。
1 . 3 . 2 研究组 : 中西 医结合治疗 , 具 体方法为 : 常规 血压血糖 控 制处理 , 用法用量 同对照组 ; 在 此基础上加用 中药制剂血栓
3 讨 论
进展性卒 中是脑血 栓 的特殊 发病类 型 , 患 者症 状持 续恶 化, 同时出现失语 、 瘫痪和意识障碍等 并发症状 。中医疗 法在
[ 9 ] 任淑文 , 田瑞 云 , 邹 春华 , 等. 影 响药物流 产效 果 的相 关
因素分析 [ J ] . 实用妇产科杂志 , 2 0 o 7 , 2 3 ( 6 ) : 3 7 4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3 1 编校 : 潘宏竹 ]
中西 医 结合 治 疗 进 展 性 卒 中 1 1 2例 临床 观 察
力在 Ⅳ级 以下 。排除伴 有精神 障碍不能合作 者 ; 排除孕 妇及
哺乳期妇 女 ; 排除既往 脑梗死 后遗症 者 ; 排 除消化 道出血者 ; 排除药物过敏者。 1 . 3 方法
1 . 3 . 1 对照组 : 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 具体方法 为 : 首 先常规 控
制血糖 、 稳定血压 , 对症处理临床症 状低分子肝 素注射液皮 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展性卒中的治疗
• 1 、溶栓治疗 :在溶栓时间窗内有溶栓适应征的患者,尽可能选 择溶栓治疗,特别是灌注成像结果显示缺血半暗带存在的情况下。 对于已经出现的进展性卒中患者,没有证据显示溶栓可以改善预 后。
进展性卒中的治疗
.2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由于其安全性高,且抗凝 活性及生物利用度高,在进展性卒中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 表明,发病24h内至10d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减少早期神经功 能恶化的发生率,特别是在后循环梗死中更显著。 目前仍建议采用阿司匹林或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近年 来亦有采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报告,但 仅在小血管闭塞的进展性卒中中显示出疗效。而对于血管内治疗的 卒中患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增加出血风险,且不能改善再通率。
(3)、发病时的血生化免疫指标及影像学改变情况与卒中进展相 关。卒中早期炎症反应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IL-6、TNF等的升高 与卒中进展有关
诊断
2、神经影像学在早期评估及治疗中的价值:相对于血生化指标结果,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更直观、更及时, 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评估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影像学结果可以明确判读梗死部位、大小及演变情况,均可预示进展性卒中的发生。发病12h内头颅CT 扫描显示局部低密度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是END的独立预测因子。DWI可超早期明确脑梗死病灶部位及大 小,有助于识别卒中进展的潜在高危患者。脑梗死部位是进展性卒中独立危险因素。一般来说,皮质下及放 射冠区梗死进展性卒中发病率更高。分水岭梗死常为多发性梗死,伴有严重的大动脉狭窄,在发病早期病情 常进展,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微栓子形成可能是其进展的机制,这在分水岭梗死患者中最常见,因此,早期DWI 成像显示分水岭区散在病灶,有助于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对于皮质下或脑干梗死,梗死面积大小是卒中 进展独立危险因素。
第三,特殊的影像学成像技术可以预示卒中病理生理过程,为超早期治疗奠定基础。弥散-灌注的不匹配(DPM) 可明确提示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可以为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客观依据,DPM亦可预测再灌注治疗后的疗效。
进展性卒中的预防
• 进展性卒中的出现多数时候不可避免,但在诊治的过程中,及时 准确的评估病情,预测可能出现的疾病进展,并且超早期治疗能 起到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进展性卒中预后的作用。首先,要避免 医源性加重因素,主要在于疾病的超早期必须保持脑灌注,避免 过度降血压、脱水、扩血管治疗;其次,预防后积极处理并发症, 特别是卒中后肺炎的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规范卒中诊治流程, 对于急性卒中患者,尽早完成相关检查,采取合适治疗,对病情 变化的及时评估,根据病情尽早调整治疗;第三,对于颈内动脉 严重狭窄的患者,导致恶性卒中或进展性卒中可能性大,可在卒 中发病前选择性采用颈内动脉剥脱术或颅内支架植入术,可有效 预防卒中的复发。
进展性卒中的治疗
4 、血管内治疗 :对于大动脉闭塞的急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技术 的发展给重症卒中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一直以来,血管内治疗相 对于静脉溶栓的优势价值一直未得到证实。对于大动脉闭塞的重症 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无时间窗之 外的血管内治疗获益的证据。
进展性卒中的治疗
性卒中的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进展。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学习,高 度重视,及时观察病情,结合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及 时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方式,降低死亡率及改善远期预后。
进展性卒中的治疗
3 、神经保护药物 :2013年,Stroke杂志上一篇大型荟萃分析结果 表明,在急性卒中起病时的他汀治疗可改善卒中预后。同年,美国 卒中指南中明确推荐他汀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他汀的神经 保护作用得到公认。目前在应用的神经保护药物还包括氧自由基清 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及神经生长因子,但均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 验的支持。
其次,影像学动脉硬化斑块及血管成像诊断,可以在预示疾病演变及为早期血管再通提供帮助。随着血管成 像技术的进步,包括颈部血管彩超、TCD、CTA、MRA及DSA的应用,可以在发病前后清晰的显示颅内外血管狭 窄情况及探测微栓子形成情况,发现周围血管代偿情况,对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提示意义。研究表 明,血管超声检测到的颈内动脉或近端大脑中动脉闭塞是进展性卒中独立危险因素。TCD、血管超声可床旁检 查,具有方便及无创性的优点,而CTA、DSA 可提供更为精确的大血管病变信息,为早期血管内干预提供支持。
5 、其他治疗 :低灌注引起的分水岭梗死应给予扩容治疗,增加脑 血流量,维持血压水平。对于大面积脑梗死,严重脑水肿往往是导 致卒中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发病24h后使用脱水剂,并持 续使用7-10d。对于严重脑水肿、中线偏移或脑疝形成的患者,根 据病情可采用去骨瓣减压手术,可降低死亡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展性卒中是急性脑梗死中较常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进展
进展性卒中的临床诊疗进 展
进展性卒中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影响临床预后的一类脑卒中,
是脑梗死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对该 类疾病的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诊断及治疗的延迟。
概念
1、目前进展性卒中尚无国内外统一的定义或诊断标准。 2、在国内外的研究及报道中,采用的相关概念包括进展性卒中、 卒中进展、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恶化(END)、早期复发缺血性卒中 (ERIS)等。主要的分歧在于进展时间窗及病情进展严重度的界定。 3、建议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评分(SSS)对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估,对 于意识水平、上下肢活动、眼球运动连续评分改变>2分或语言评分 改变>3分的患者认为存在进展性卒中,3d内进展的称为早发进展性 卒中,3-7d内进展的称为晚发进展性卒中。
诊断
1、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1)、所有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均 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灌注状态等, 且发病时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与卒中进展相关。
(2)、发病时NIHSS评分高、感染、发热、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 均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肺炎、分水岭梗死、基底动脉狭窄或 闭锁是进展性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