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卒中的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卒中诊疗进展ppt

脑卒中诊疗进展ppt

8
7.5
7.6
7
6.5
发病5率.565/1000患者年6.2
4.5
4
1950-1977年
死亡率 1931-2008年美国10大死亡原因变化趋势
6.2 5.8
1978-1989年
女性 男性
5.3 5.1 1990-2004年
年龄调整的死亡率(每100000人)
10 JAMA, 2006, 296(24):2939-2946. Stroke, 2011, 42(8):2351-2355.
52.4%建立卒中单元 52.4%
63.8%医院急诊科有 神经专科医生
63.8%
21.5%的急性卒中患者在
发病3小时内送至急诊
21.5%
1.6%接受rt-PA溶栓
1.6%
Stroke, 2011, 42(6):1658-1664.
美国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
发病率
Framingham心脏研究随访50年 以上,显示卒中发病率不断下降
脑卒中分为: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
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5型。
(四)检查与诊断
7.诊断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5个步骤: (1)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2)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或MRI检查
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3)脑卒中严重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病 损伤和中毒
单位:1/10万
陈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8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脑血管病已经超越了恶性肿瘤,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是成人致残首要原因

《进展性脑梗塞》PPT课件

《进展性脑梗塞》PPT课件
⑤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在进一步损害。
精选课件ppt
21
病因
❖ 大血管闭塞,动脉血管基础很差。 ❖ 低灌流为进展性卒中的又一发病原因。 ❖ 糖尿病,血糖升高。 ❖ 高纤维蛋白血症 ❖ 高龄
精选课件ppt
22
预测因素
临床预测: ❖ 高龄 ❖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 糖尿病、冠心病史 ❖ 24小时内出现发热 ❖ 发病最初出现头痛症状
❖ 血糖,对BS>14 mmol/L,胰岛素4~5u/H使用;BS、 <14 mmol/L,用3-4g:1U胰岛素滴注;
❖ 纤维蛋白原升高予降纤治疗。
❖ 发热时及时处理,可以物理降温。
❖ 血管扩张药除非前列地精选尔课件,pp其t 他多会盗血
25
进展性脑卒中
精选课件ppt
1
❖ 进展性脑卒中定义: 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发病后
6h~2w内仍在逐渐加重。 要CT排除脑出血
❖ 下面看几个病例
精选课件ppt
2
病历资料1
❖ 女,84岁,主诉:左侧肢体活动障碍4小时。 ❖ 现病史:患者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
肢体活动不利,无其他不适。到我院查“头 颅CT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2.脑萎缩。 ❖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7年,不规则服 用降压药。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 ❖ 个人史、家族史等无殊。
精选课件ppt
6
病情变化
❖ 但4-7日左上肢肌力II 级变为0 级,左下肢肌 力III级变为I级,右侧肌力正常。
精选课件ppt
7
复查CT
精选课件ppt
8
❖ 病情变化:患者之后左侧肢体肌力恢复不佳。
❖ 4-28日出院时查体:意识清,口齿清,伸舌 居中,左上肢肌力I 级,左下肢肌力I级,右 侧肢体肌力V肌力,右侧巴氏征阳性,双下肢 无水肿。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进展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进展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进展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 AIS 治疗依然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已 取得一些重要进展。 • 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已获准用于一些有 选择的发病 3 小时之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试验证明, 发病3小时内应用rt-PA可显著改善预后 • 链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效,而且有增加出血的危 险,尽管没有t-PA那样进行早期应用评价。 • 将来,溶栓剂与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或者可使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 急性缺血性卒中 (AIS) 的治疗已有很多进展。本文从三 个方面论述目前急性卒中治疗的进展。其次是神经保护 剂的开发与应用。
疗效相关因素
• 新鲜阻塞动脉的血栓对溶栓剂的反应很可能比 陈旧的、机化的血栓要好。获得更多的有关不 同部位、类型、新旧、大小及起源血栓对溶栓 剂反应的信息,对急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选择是 非常重要的。 • 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后6~8小时进行血管造影, 仅75%的患者有此发现。即使没有可见的动脉 阻塞,溶栓治疗也可能有效,因为可能存在远 端微血管阻塞,后者血管造影不能发现。
扩大治疗时间窗
• 未来溶栓治疗的发展方向可能是联合使用神经保护剂, 以扩大治疗时间窗。 • 神经保护治疗 使用前提是脑缺血区仍不同程度地残存 血流以使药物到达治疗区。 • 钙通道治疗 发病后24~48小时时间窗,对9项重要试验 进行汇总分析表明,发病 12 小时内开始治疗者机能明 显改善。
神经保护治疗
• 仅有一项随机试验(PROACT),包括26例大脑 中动脉区AIS患者和14例对照组患者。结果两 组虽无差异,但治疗1小时后复查血管造影发 现,部分或完全再通者治疗组(15/26,58%)显著 高于对照组(2/14,14%)(P<0.02)。PROACT-2 试验(应用9mg尿激酶前体)仍在进行中。

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课件_【PPT课件】

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课件_【PPT课件】
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对于体温 >38℃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一般处理
(四)血压控制 高血压:根据2014指南报道,强化降压无明显获益,
但可能是安全的。缺血性卒中需立即治疗的适应症是收缩压 >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 MAP>130mmHg。
卒中后低血压: 1、准备溶栓者,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 2、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后血压升高患者应谨慎处理 3、卒中后病情稳定,可于起病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 用的降压药或开始降压治疗 4、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 要时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 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推荐意见: (1)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 Ⅰ级)。 (2)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检查(Ⅰ级) (3)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Ⅰ级) (4)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Ⅰ级)。 (5)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Ⅱ级)。 (6)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但在症状出现6h内, 不过分强调此类检查。 (7)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Ⅰ级)。
性增加2倍
高脂血症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高同性半胱氨酸血症
结构影像学评估
头颅CT 头颅MRI+DWI+Flair
对于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基本有良好鉴别作用!
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推荐意见: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 60 min内完成脑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 Ⅰ级推荐)。
CT早期征象
岛带征消失 灰白质界线不清 脑沟变浅 动脉高密度征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 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进展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进展ppt课件
电监测(Ⅱ级推荐)。 • 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Ⅱ级推荐)。 • 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推荐),但在起病早期,应尽量避免因此
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 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Ⅰ级推荐)。
15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评估和诊断
一般处理
特异性治疗
急性期并发症 的处理
•病史和体征 •脑病变与血管 病变检查 •实验室及影像 检查选择 •诊断 •病因分型 •诊断流程
•吸氧与呼吸 支持 •心脏监测与 心脏病变处理 •体温控制 •血压控制 •血糖控制
•营养支持
•溶栓治疗 •抗凝、抗血小 板治疗 •促进侧支血环 开放 •神经保护 •其他疗法 •中医中药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第4期 .
5
现场处理及运送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急救处理
心脏观察 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评估有无低血糖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第4期 .
6
现场处理及运送
应避免 应获取 应尽快
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过度降低血压 大量静脉输液
症状开始时间近期患病史; 既往病史;近期用药史
高血压深穿通支 闭塞,CAA, CADCIL
动脉夹层分离、血 管炎、血液病、囊 状动脉瘤、动静脉 畸形等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第4期 .
22
推荐意见
• 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Ⅰ级推荐)。 • 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排除颅内出血(Ⅰ
级推荐)。 • 应进行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Ⅰ级推荐)。 • 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Ⅰ级推荐),有条件时应持续心

进展性卒中的识别和处理课件

进展性卒中的识别和处理课件

因此,目前人们认识到:存在有 出血性卒中进展,不应再把进展性卒 中限定在缺血范围内,而是应该认识 到进展性卒中既包括缺血性卒中也包 括出血性卒中。
出血性进展性卒中是指出血早期的血肿扩 大,但在脑出血早期2次CT复查血肿增大多少 属扩大,目前尚无明确定义。
①有学者认为2次脑CT血肿体积之差>33%可确 诊。
高血糖可促进氧化,产生氧自由基,抑 制人体内皮细胞DNA合成。损害内皮屏障 这样就会引起血管壁的损害,加重脑梗死 病症。研究证实,在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胰 岛素抵抗可影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纤溶作用,进而加 重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恶化。
在超负荷血糖的条件下,机体血管内皮细胞ICAM -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的表达及血清SICAM -1 (可溶性细胞 间黏附分子-1)的含量增加,可引起广泛的微血管损伤,而导 致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而超负荷血糖的条件下,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所致的脑组织缺血反过来进一步促进 ICAM -1 的表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更 严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这可能是糖尿病导致的进展 性脑卒中发活力制之一。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
分类
进展性卒中:发病后患者神经功能缺 失病症在48小时内或更长的时间逐渐 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 缓慢进展性:起病后1—2周病症仍逐 渐加重,血栓逐渐开展使脑缺血和脑 水肿范围继续扩大,病症由轻变重, 与侧枝循环不良、血栓逐渐扩展等有 关,须与脑瘤或硬膜下血肿鉴别。
1、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原因
患糖尿病的小狗狗,失明了
高血糖是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 因素,也是进展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 素。
长期糖尿病使脑血管弥散性改变, 动脉弹性降低,血流灌注减少,同时 高血糖症又出现血浆黏度改变,纤维 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才能减退, 都可影响脑微循环灌注,使脑梗死加 重。有研究报道糖尿病使卒中进展的 危险性增加倍

2024版脑卒中PPT课件最新完整版

2024版脑卒中PPT课件最新完整版

2024/1/27
21
家属参与和社会资源整合
家属参与康复训练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 助,如陪伴患者进行日常训练、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等。
2024/1/27
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康复机构、志愿者组织等,为患者提供 多元化的康复服务和支持。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 通,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福利待遇。
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
01
02
03
CT平扫
首选检查方法,可快速鉴 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 脑卒中。
2024/1/27
MRI
对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 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 高。
DSA/CTA/MRA
评估血管狭窄、闭塞等病 变,指导治疗决策。
9
实验室检查指标解读
01
02
03
04
血常规
了解患者一般状况,排除感染 等潜在病因。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7
个性化治疗策略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脑卒中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根据患者的 基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预测未来脑卒中的诊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科、心血管 科、康复科等的综合治疗。
远程医疗与智能辅助
随着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脑卒中的诊疗将更加便捷 和高效,患者可以获得更及时的救治和康复指导。
凝血功能
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指导抗凝 治疗。
血糖、血脂
了解患者代谢状况,评估卒中 风险。
心电图
排查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等, 作为卒中的潜在病因。
2024/1/27
10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PPT课件

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PPT课件
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澡 、如厕等。常用方法包括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量 。
感觉功能评定
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等。常用 方法包括触觉测试、痛觉测试和温度觉测试。
认知功能评定
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 语言能力等。常用方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和蒙特利尔 认知评估。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定期评估
定期进行康复评定,了解 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康 复计划和目标。
预防并发症
关注脑卒中并发症的预防, 如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等,采取相应措 施降低风险。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 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 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情 绪障碍。
05 脑卒中康复的未来展望
脑卒中具有突发、进展迅速的特点, 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 碍等。
脑卒中的康复目标
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 能力,如自理、工作、 学习等。
通过康复训练,促进 脑部神经再生和功能 重组,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
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社 会适应能力,减少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
脑卒中康复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回 归家庭和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
早期康复介入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介入康复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
将康复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康复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ppt课件
目录
• 脑卒中康复概述 • 脑卒中康复评定 • 脑卒中康复治疗 • 脑卒中康复的护理与支持 • 脑卒中康复的未来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P危险因素
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的感染以肺部感染居 多,而且有研究显示进展性脑卒中与肺部 感染有明显关系。急性肺部感染可引起的 患者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增加,造成脑组织 损伤加重,使脑卒中病情恶化,导致恶性 循环的形成。
SIP危险因素
另有研究表明白细胞行为特征(如变形、 聚集、粘附等)强于红细胞,在微血管内 白细胞轻度的流变学改变即可引起微循环 障碍;此外,在白细胞粘附、聚集过程中 可伴随释放自由基,水解酶等有害物质, 并且与血管内皮损伤过程、血小板聚集过 程密切相关,造成进行性脑损伤。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进展性卒中的治疗
SIP概念
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 是指发病后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 的卒中,表现为原有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 或出现同一血管供血区受损的新症状,可 持续数天至 2 周以上,属于难治性脑血管 病。
SIP发生率
在不同的研究中 SIP 的发生频率各不相同, 国外的研究认为其发病率在 9.8 %~ 37 %;国 内的资料则显示前循环 SIP 约为 28 %,后循环 SIP约为54%。 另外, SIP 最常见于腔隙性脑梗死和大动脉 闭塞性脑梗塞,少见于栓塞性脑梗死;但也有 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加重并非是 腔梗,而是再次梗塞。并且,在发生病情恶化 的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中,有50%以上的 病人是在发病后最初24h内出现的。
SIP危险因素
2、缺血区的脑血流量降低 临床上脑梗死患者早期血压下降是进 展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引起血压下降的 原因可能为:①不适当的降压治疗;② 发病后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SIP危险因素
血压下降所致脑梗死加重的机制可能是脑动 脉硬化病变(尤其是大血管的病变)可导致狭 窄远端血流灌注减低,从而使侧支循环不良的 部位易发生梗死,故有些患者尽管血压很高, 但血压略有下降症状即可加重;特别是脉压差 小的患者血液动力学机制可加重半暗区的缺血, 从而进一步发展为进展性卒中,由此认为大血 管狭窄或闭塞可能是SIP的主要病因之一。

SIP诊断标准
① 脑 缺血 所 致的 局 限性 神 经系 统症状和 体征在发病后6h至2w内仍在逐渐加重 ②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 ③除外TIA、RIND及脑栓塞。
SIP预测因素
1、神经功能的变化 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病情进展 有一定影响,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发 展为SIP的机会越大,尤其是发病晚期病 情进展多与神经功能缺损有关,其机制 多与水肿、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及全身状 态有关。
SIP危险因素
再者,长期糖尿病可使脑血管发生弥 散性病理改变,动脉弹性降低,血流灌 注减少,同时高血糖症易出现血粘度改 变,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减退,从而影响脑微循灌注,使脑梗死 加重。
SIP危险因素
另外,近年来的国内外有关研究还发现,在 超负荷血糖的条件下,机体血管内皮细胞间粘 附分子(ICAM)的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 附分子( SICAM)的含量增加,这将造成广泛 的微血管损伤,导致糖尿病性“腔梗”的发生, 而糖尿病性“腔梗”所致的脑组织缺血反过来 会进一步促进ICAM的表达,这将形成一个恶性 循环,最终导致更严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这可能是糖尿病导致SIP的一个重要机制。
SIP危险因素
3、感染 卒中发病后最初 24h 内的高热,即使体温轻 度增高,也是预后不良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 重要预测因素。有研究证实,高温可加重脑梗 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造成梗死面积的扩大、 影响病人的预后,体温每升高 1℃,早期神经 功能恶化的相对危险度就会增高82倍。另外, 动物实验亦表明,若体温达40℃,脑梗死体积 将增大3倍。
SIP危险因素
另外,动态血压监测证实,急性脑卒 中后开始24小时血压波动明显,1周左右 大部分患者的血压能够自然回落到正常 范围。故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即使不作降 血压处理,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也会自然 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
SIP危险因素
在一定动脉压范围内,脑血流量可自动调节,主 要与动脉灌注压即动脉平均压有关,正常人脑血流 量自动调节的上线为平均动脉压 140mmHg ,下线 为平均动脉压60mmHg。而长期高血压患者脑血流 量 的 自 动 调 节 上 限 则 上 移 到 平 均 动 脉 压 180 ~ 200mmHg,有时甚至可达250mmHg以上;下线可 上移到平均动脉压 80 ~ 100mmHg。长期高血压 与明显动脉硬化者最低耐受压常常与自动调节下限 一致,所以对这些患者血压的控制要特别注意,因 为血压只要较平时降低30%,有时是血压快速降至 正常水平,脑血管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以至引起脑血流量减少,进而导致脑梗死加重。
SIP危险因素
有关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发 现SIP组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主要为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或颈内 动脉末端狭窄。目前认为SIP患者颅内外 血管狭窄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压、糖尿 病有关;并且现已有证据表明高血压或 糖尿病以及两种病变共存的患者合 并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比率远较正常人 为高。
SIP危险因素
SIP的危险因素和发生发展过程较为复 杂,目前认为SIP可能是多种因素在不同 时间和空间上发挥不同作用所产生的多 样状态的组合。
SIP危险因素
1、糖尿病 高血糖作为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 因素,能够导致或加重脑梗死已为多数 学者所接受。首先,高血糖能够促进氧 化应激反应,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抑 制血管内皮细胞 DNA 合成,损害内皮屏 障,进而导致血管壁的破坏,加重脑梗 死症状。
SIP发病机制
SIP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如下环节: ①原发动脉部位血栓蔓延加大产生新的狭窄或使 原有狭窄的血管产生闭塞,或侧支循环消失; ②原发梗塞区脑水肿扩散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③血压降低,引起低灌注压致梗塞面积扩大;
SIP发病机制
④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感染、水 电解质或酸碱平衡改变均可干扰脑代谢 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 ⑤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兴奋性氨基酸、氧 自由基在后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方面均 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