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解析:效率一定牺牲平等
双方都好辩的辩题

双方都好辩的辩题
1、正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反方:总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2、正方:机遇出人才,反方:机遇未必出人才。
3、正方:效率必然牺牲平等,反方:效率未必牺牲平等。
4、正方:“一意孤行”,应当称赞,反方:“一意孤行”,应当批判。
5、正方:“杞人忧天”不该贬,反方:“杞人忧天”实该贬。
6、正方:不要“自扫门前雪”,反方:应当“自扫门前雪”。
7、正方:不以成败论英雄,反方:英雄自以成败论(应以成败论英雄)。
8、正方: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在于发挥个人专长,反方: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不在于发挥个人专长。
9、正方:不应“吹毛求疵”,反方:应当“吹毛求疵”。
10、正方:近墨者黑,反方:近墨者未必黑。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正方,效率与公平并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效率与公平并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高效率的生产和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公正不是所有人平分一块蛋糕,而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蛋糕。
”这表明了效率和公平并重的重要性。
其次,效率与公平并重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只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
而如果只追求公平而忽视了效率,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发展的停滞。
因此,只有在效率和公平并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效率与公平并重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一个追求效率和公平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为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而受到歧视和排斥。
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所表明的那样,效率和公平并重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效率与公平并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反方,效率与公平并重是不现实的,应该优先追求效率。
首先,效率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高效率的生产和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果只追求公平而忽视了效率,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发展的停滞。
因此,应该优先追求效率,以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
其次,效率和公平并不是一对对立的矛盾。
实际上,只有在效率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
只有当社会的生产和服务高效率地运转,才能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社会的公平分配。
因此,应该优先追求效率,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最后,效率和公平的平衡是非常困难的。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需要做出取舍,不能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
因此,应该优先追求效率,以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
因此,效率与公平并重是不现实的,应该优先追求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效率与公平并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实际情况下进行权衡和取舍。
效率不一定牺牲平等之反方问题

问题:
1,什么叫又好又快?(为什么对方辩友对现代法制建设中出现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诉讼结果视而不见)
2,比如在刑法里我们如果只讲效率不讲平等,那么我们就可能为了结案效率而出现大量冤狱,那我们的社会不就倒退了吗?
3,如果我们假设对方“效率必然牺牲平等”的命题是正确的,那么必然得出“如果加快刑事诉讼案件的办理速度,就必然会出现大量冤假错案”的结论,而我们可以置法律正义(平等)而不顾,只去追求效率。
那么法律是干什么的?谁还去遵守法律?谁还能崇尚法律?法律就应当是公正的象征。
法律的标识是“天平”而永远不可能“秒表、沙漏、座钟”。
不知道对方辩友想把法律的标识变成什么?
4,想请问对方辩友,难道你们不知道凡事无绝对吗?为什么你们就那么肯定效率必然牺牲平等呢?。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正方,效率与公平并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效率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效率的提高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推动社会向更加繁荣和富裕的方向发展。
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过,“只有在自由经济中,人们才能够追求效率。
”这说明效率是自由经济的重要特征,而自由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其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保障。
如果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因此,公平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正如马克思所说,“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公平就没有社会的正常运转。
”这表明公平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效率与公平并重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效率和公平并重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效率和公平并重的基础上推进的,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这表明效率与公平并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效率与公平并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在效率和公平并重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繁荣和稳定。
反方,效率与公平并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公平。
首先,效率与公平并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如果过分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就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分配和浪费。
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过分追求公平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这说明过分追求公平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其次,效率与公平并重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
如果过分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就会导致社会中出现不公平现象。
例如,法国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追求公平的结果是不公平。
”这说明过分追求公平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效率与公平并重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如果过分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例如,俄罗斯革命家列宁曾经说过,“追求公平的结果是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这说明过分追求公平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正方,效率比公平更重要。
首先,效率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现代社会,效率是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只有在追求效率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效率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其次,效率可以带来公平。
通过提高效率,可以增加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更多的人提供机会。
例如,通过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率,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到优质教育,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再者,效率是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追求效率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公平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的分配,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效率比公平更重要,因为效率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可以带来公平,同时也是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反方,公平比效率更重要。
首先,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中,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会不断加剧,最终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甚至革命。
因此,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其次,公平是社会正义的体现。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会因为出身、财富或权力而受到歧视或压迫。
这样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
再者,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有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而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中,许多人的潜能都无法得到发挥,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因为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正义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名人名句:“公平是社会的基石,没有公平就没有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马克思。
“效率是成功的基础,但公平才是成功的保障。
”——罗斯福。
经典案例: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因为不公平的社会制度而导致社会动荡和革命,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这些都是不公平导致的社会动荡的案例。
而在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例如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就是以公平为基础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效率必然牺牲平等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辩题是:效率必然牺牲平等。
首先让我们明确以下几个定义:效率是指合理优化资源以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平等是指在排除自然差异的情况下,将社会资源进行的分配。
并不能将平等理解作一种态度,它是客观的、理性的并且是可衡量的。
特此强调,平等不是公平必然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今天我们讨论此辩题的意义就在于: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辩题:1、从效率与平等的关系看,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要求效率必然牺牲平等。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够创造出最大效率的生产者手中,以此来带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虽然必定会造成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但是,这种不平等所换取的最大化的效率是为了更好的发展2、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收入有差距。
因为工作个体的高低效率之差所体现出来的收入不平等就是促使其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动力。
从一些国家的发展实践看,初次分配占居民收入的80到90%,而再次分配只占10~20%。
初次分配决定了人们收入的高低,即使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福利政策较完善的美国,在2000年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得到初次分配的收入的3.16,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得到收入的49.17,这说明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情况下,规范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情况下,效率必然牺牲平等3、从客观发展规律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发展到现今的信息技术型社会,其发展历程都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即效率的提高。
其每一次的提高都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政治制度的完善。
即使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平等,如人们的收入不同、社会地位有高低等,但是人类依旧朝着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说明这是符合我们追朔历史,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平等与效率大多表现出分离乃至对立的性质。
原始社会是平等社会,但却是低效的,私有制是不平等的起源,但原始社会向私有制的过渡又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使平等得以实现,却为效率问题所困绕。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正方,效率与公平并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效率与公平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社会发展中,效率是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而公平则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因此,效率与公平并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效率与公平并重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效率的追求能够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公平的追求能够使资源得到公平分配,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思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减少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者,效率与公平并重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效率的追求能够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而公平的追求能够激发人们的公平正义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的,“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效率与公平并重能够激发人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效率与公平并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思路,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反方,效率与公平并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公平。
首先,效率与公平并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
而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源的过度分配,导致资源的浪费。
例如,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大肆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浪费;而在追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会出现贪污腐败现象,导致资源的过度分配。
其次,效率与公平并重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
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贫富差距的扩大现象,导致社会的不公平;而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现象,导致社会的不公平。
例如,美国社会在追求经济效率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加剧现象;而在追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会出现对少数族裔的歧视现象。
效率不一定牺牲平等

效率不一定牺牲平等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效率是指: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以满足人类的愿望与需要。
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无差异态度,是在精神上的一种追求,是社会的最高理想之一。
而牺牲是指:为了事物的发展,舍弃、放弃、或损害。
必然是指事物确切不移,无例外性。
那么,对方辩友所说的效率必然牺牲平等意思就是效率必然导致不平等,而不能说效率可能牺牲平等就等同于必然牺牲平等,而我方不一定是指有些状况下牺牲平等,有些状况下不牺牲平等。
因此,今天我方只需论证存在效率不牺牲平等的一种情况即我方观点成立。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论证我方观点:第一:从两者的本质来看:效率是检测社会资源、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量的衡定关系,与资源量的转化方式有关。
而平等则是一个意识,是一种一直以来社会之间所追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社会资源无差距的使用权力。
并不是说是物质的均等化,就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说犯罪的人与没有犯罪的人受相同的惩罚,而是执法者用法律这种工具对人的限定与惩罚力度是相同的。
所以,我们说两者无直接的联系,因此,效率不一定牺牲平等。
第二:从效率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不一定牺牲平等上来说:平等与效率没有实质的捆绑关系,也就是说不一定非要牺牲平等来使效率发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啊。
在效率推进过程中,我们不能被主观意识所蒙蔽,而应该仔细分析在效率推进过程中是否涉及到平等。
事物效率的发展不一定要牺牲平等去推进,如技术的改进、细节的完善、管理模式的更换,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等种种方法都可推进效率发展,这很好说明平等没有在效率发展过程中体现,因此,平等与效率没有实质上的捆绑关系,即效率不一定牺牲平等。
第三: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效率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效率和平等都是体现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人们为了效率的发展不惜牺牲平等来提升效率,从而引发了许许多多不敬人意的事情,导致社会长期不能平稳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加重,因此,只有使效率与平等同步发展,才能很好的使社会的发展更好,更稳定,以致更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率一定牺牲平等
效率不一定牺牲平等
立场:反方
一、关键词解释
必然: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
效率:是指的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因此,所谓效率高,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多。
牺牲:放弃;舍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平等: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
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
以上是“百度百科”里面的一些解释,我觉得挺合适的。
尤其是“平等”的定义,它将辩题从物质拉到精神上,使得物质无法直接影响平等,这就为你方的辩论留下了一个较大的空间,给对方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对于“平等”,你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人们心里的一种感受,只要人们感受到他们与周围的人是平等的,那他与别人就是平等的。
你在来信中提到想把“平等”偷换成“公平”,其实我不太赞成这种做法。
因为我的电脑没有联网,所以这几天一直用别人的电脑,没有足够的时间,“公平”的定义我没有查到。
不过我总觉得用“公平”是一种离题的行为,而且公平主要指物质方面,平等主要指精神方面,效率主要调节的是物质方面,如果用“公平”代替“平等”应该对对方比较有利,所以应该是对方用得更多。
你们如果用公平代替平等的话,对方大半不会提出异议,不过也不排除对方突然纠正你方离题的可能,所以我觉得还是不用偷换了,直接用“平等”会比较好。
二、对方可能观点
1,效率的提高必然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异,收入的差异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发生变化,从而使部分人产生优越心理,影响平等。
有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相当低,甚至连孩子都上不起学,这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2,马克思主义的老观点:物质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既然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异,就必然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精神上的差异,进而造成不平等。
3,社会地位之间的不平等。
由于物质基础的不同,人们之间会产生各种差异,社会地位也就会相应地不同。
反驳观点
1,要抓住“必然”与“不一定”,你们可以找几个发了财不忘本,又为家乡作出巨大贡献,带动乡亲们致富的例子,来说明收入的差异不会使所有的人都产生优越心理。
这个在百度上随便一搜就会有很多,我就不去找了,你们自己努力一下吧。
2,如果基础能够决定所有的上层建筑的话,那是不是打好了地基,我房里要挂一幅什么样的画,摆放一台什么牌子的电视机,也是早已决定好了的?这个观点的反驳要尽量幽默一些,把它轻描淡写地带过去。
如果对方仍然以马克思的观点追问,你们可以再把这个回答给重复一遍。
3人与人之间的地位不平等,主要看生产资料集中在谁手中。
地位是由国家的制度所决定的,不是由人手中掌握的财富决定的。
在你们的辩论过程中,由于下面我所提的几个建议都与社会地位有关,所以对方可能会多次提到社会地位的问题,你们要防着这一点。
三、你们的主要观点
1,效率的提高不一定影响人们在精神方面的平等。
关于这一点,对方可能会以物质决定上层建筑为理由反驳。
可以举一个企业的老板与一个普通工人,这两种人一种赚钱多,一种赚钱少,是不是因为钱的多少,两种人之间就肯定是不平等的呢?如果普通工人向老板问好,或者老板向普通工人问好,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普通工人与老板的心目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大家并不会因为谁的钱少就觉得谁比较低下。
2,在我国,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效率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的产出,题目中的“效率必然或不一定牺牲平等”,可以理解成提高效率会不会牺牲平等。
提高效率为的是获得更高的产出,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金钱,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舒适一点。
由此,你们可以使个阴招,问对方社会主义是不是追求平等的社会,然后再抛出邓小平他老人家的名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由此可见提高效率是为了追求社会主义理想,进而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在资本主义中,由于工人与资本家之间根本就存在着平等,所以也就无所谓“牺牲平等”了,这个在辅助观点中会作详细的介绍。
3,效率不仅不会牺牲平等,而且会促进平等。
在改革开放前是不讲生产效率的,田地里有多少产出大家平分,吃饭的时候一起吃大锅饭,谁也别想多占。
这使得相当多的劳动能手丧失了劳动的积极性。
试问:一个人做了很多的活儿,结果他与那些偷懒的人拿一样的报酬,这算是平等吗?要提高效率,必然要提高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使多劳者多得,这会大大地促进平等。
四、你们的辅助观点
要想牺牲掉平等,就必须确定平等是存在的。
如果平等本来就不存在,那么效率的提升如何能够牺牲平等?在政治理论课上,我想大家都学过封建社会的生产模式,地主靠剥削农民而存活,地主与农民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平等。
如果有人发明了一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农具,并将这种农具用在了实际的生产之中,是不是说平等就被牺牲掉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地主与农民之间根本就没有平等,又谈何“牺牲平等”呢?
五、一些可能无关的意见
其实这个辩题有个很不严密的词语:“平等”。
如果将平等改为“公平”的话,这个辩题或许会更均衡一些,因为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一个百万富翁可以尊重一个穷光蛋,一个总统也可以尊敬一个政敌,只要他们把自己与别人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那么他们之间就是平等的。
而效率主要影响的主要就是人们的收入水平,既然钱无法决定人们的态度,那追求效率也就未必能够牺牲平等了。
对方在这场辩论中一定会多次提到公平,这实际上已经是离题了。
但除公平与物质决定论之外,对方似乎已经无话可说。
你们完全可以陪着对方玩一阵子,用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讨论一下公平的问题,但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提出对方已经离题,把“平等”偷换成了“公平”,这样就可以在评委那里争到更多的分数。
当然,陪他们玩的时间不能长,有三四个回合就可以了,时间再长会把你们自己也给拖进去,保不准对方还在哪个地方等着你们,突然纠正你们离题也不一定。
另外还要注意你们所持的是“不一定”,而不是“不会”,所以在辩论中要强调几遍让对方论证所有的提高效率的方法都会牺牲公平,不过不能过多,否则会让观众和评委厌烦,大概强调个三四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