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BL教学法在《药物合成》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lbl、cbl、pbl、t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lbl、cbl、pbl、t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lbl、cbl、pbl、t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在药理学教学中,lbl(Lecture-Based Learning)、cbl(Case-Based Learning)、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各有其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应用这几种教学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LBL教学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药理学的知识体系。

cbl教学法是以真实的临床病例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入典型的临床病例,介绍治疗临床病例的常用药物,讲解其中与病例有关的药理学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tbl教学法是一种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药理学教学中,综合应用这几种教学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药理学理论知识时,可以采用LBL教学法;在讲解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时,可以采用cbl教学法;在讲解复杂病例时,可以采用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时,可以采用tbl教学法。

通过综合应用这几种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药理学教学的效果。

rbl教学法

rbl教学法

rbl教学法R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RBL教学法的理念、原则、步骤以及实施效果。

一、理念:RBL教学法是基于“真实性(Reality)、合作性(Collaboration)、建构性(Construction)”三个关键词构建起来的。

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情境和合作交流来促进知识建构和创新思维。

二、原则:1. 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了引导者和协助者。

2. 真实情境: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3. 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并通过协作达到共同目标。

4. 建构式思维:通过自我发现、自我组织、自我表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多元评价:不仅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三、步骤:1. 情境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问题提出:提出一个具体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让他们互相交流、协作完成任务。

4. 结果分享:小组之间分享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5. 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下一步行动计划。

四、实施效果:RBL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它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RBL教学法是一种高效而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LBL、CBL和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LBL、CBL和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探索L B L㊁C B L和P B 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张成宸,李利生ә,鲁艳柳(遵义医科大学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0)㊀㊀[提㊀要]㊀药理学是医药学的重要基础课,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医药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 B L)㊁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 B L)㊁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 B L)教学法的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临床思维和提高临床技能,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深对药理学的理解.该文从教学方法的实施㊁优点和局限性等方面分别介绍了L B L㊁C B L㊁P B L教学法,通过灵活应用这些教学法来提高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词]㊀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㊀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㊀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㊀药理学;㊀教学方法D O I:10.3969/j.i s s n.1009G5519.2019.04.044中图法分类号:R424.1文章编号:1009G5519(2019)04G0612G03文献标识码:C㊀㊀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高等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药理学课程的知识量迅速增多,教师的授课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讲授知识,教学形式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兴趣的缺乏和独立思维能力的缺失,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药理学教学的需要,药理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药理学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的特点,教师应当灵活运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 B L)㊁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 B 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 B L)教学法,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㊁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㊀L B L教学法㊀㊀L B L教学法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讲授.在教学形式方面,L B L教学按照课前预习㊁课堂讲授㊁课下复习等方式进行授课.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教师围绕课程内容,强化重点内容,解读难点内容.1.1㊀L B L教学法的实施㊀药理学课程涉及许多繁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讲授给学生.例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中的M胆碱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根据药物对眼睛等器官系统的影响,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都属于生物碱类药物.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是通过激动M胆碱受体对眼睛产生缩瞳㊁降低眼内压㊁调节痉挛;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则是通过拮抗M胆碱受体对眼睛产生扩瞳㊁升高眼内压㊁调节麻痹.在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后,结合药物的适应证,掌握其临床应用.临床上可以将缩瞳药毛果芸香碱和扩瞳药阿托品交替使用,预防虹膜与晶状体粘连,治疗虹膜炎,同时毛果芸香碱还可以解救阿托品中毒[1].1.2㊀L B L教学法的优点㊀L B L教学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课堂信息量大,知识系统化.1.3㊀L B L教学法的局限性㊀L B L教学法的局限性则表现在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2㊀C B L教学法㊀㊀C B L教学法是以真实的临床病例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入典型的临床病例,介绍治疗临床病例的常用药物,讲解其中与病例有关的药理学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临床问题.C B L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2.1㊀C B L教学法的实施㊀在实施C B L教学法时,教师选用的病例应与药理学相关章节药物的临床应用相适应,且具备临床症状典型㊁药物作用显著等特点.课堂上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临床病例,并提出与药理学理论知识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尽可能包括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时,教师引入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毒者的临床症状,指出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临床上将阿托品和氯解磷定作为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救药物.其中M胆碱受体拮抗药阿托品用于对症治疗,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定用于对因治疗[2G3].2.2㊀C B L教学法的优点㊀在C B L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典型病例,解读病例的临床症状,再引导学生思考用于治疗临床疾病的常用药物,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要结合所学的药理学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为了更加全面地理解临床病例,选用合理的临床治疗药∗基金项目:遵义医学院药理学科教改基金资助项目(2013001).ә㊀通信作者,EGm a i l:m e d l l s@s i n a.c o m.物,教师可以通过了解临床医学㊁生理学㊁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学科来拓展理论知识,提高学术水平.2.3㊀C B L教学法的局限性㊀C B L教学的优势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证实,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 B L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扎实的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课下能够结合病例查阅相关的文献和书籍,这就加重了教师的授课工作量及学生的学习任务.3㊀P B L教学法㊀㊀P B 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P B L教学主要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结合的形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理解知识,按照提出问题㊁查找资料㊁小组讨论㊁寻找答案的过程来开展教学活动[4].3.1㊀P B L教学法的实施㊀以抗菌药物为例,P B L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感染性疾病患者相关信息的解读),学生检索文献资料并展开讨论(疾病诊断),得出结论(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教师选择的临床病例应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解决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指出案例中的关键知识点.学生需要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了解临床标本的送检㊁接种㊁培养㊁分离㊁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等过程,模拟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用药时要注意预防给药㊁联合用药㊁避免药物滥用及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从案例的分析到问题的解决,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最后做总结评价,达到了临床与实验室结合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的目的[5].3.2㊀P B L教学法的优点㊀在P B L教学过程中,学生熟悉了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的过程训练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从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分析㊁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讨论的过程也会产生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深入地理解问题.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积累多学科的知识,以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与学生交流互动和管理课堂的能力.3.3㊀P B L教学法的局限性㊀在培养医药人才的过程中,P B L教学法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短时间内不适应P B L 教学,同时P B L教学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导致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P B L教学要求教师掌握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多学科知识,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资源方面,目前缺少适合药理学P B L教学的相关书籍,导致教学进度减慢.在教学效果方面,P B L教学可能出现讨论不深入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医药学基础知识.4㊀L B L、C B L和P B L在药理学教学中的综合运用㊀㊀药理学理论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㊁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章节,采用L B L教学讲解总论部分的基本概念,通过P B L教学引入常用药物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综合运用L B L和P B L教学模式.各论部分为机体各系统的用药,包括神经系统㊁心血管系统和其他系统药理学等章节,其主要采用C B L教学,对用于治疗不同生理系统疾病的药物分别引入1个临床病例.药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中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在离体细胞㊁细菌或病毒上开展的实验是体外实验,主要是进行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在整体动物上进行的实验是体内实验.教师引入最新的药物研究实例,将药物研究的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分析研究过程运用的药理学理论知识,并将最新的药物与教材中的常用药物对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适当地讨论,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6G8].教师将L B L㊁C B L㊁P B L教学运用到药理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药理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9].在我国,药理学课程的L B L㊁C B L和P B L教学对象涉及多专业的学生.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掌握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疾病的防治,可结合C B L㊁P B L教学解读临床病例和训练临床思维[10].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应注重理解药物的性质㊁药代动力学特征和药效作用等,可结合C B L㊁P B L教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1].L B L教学法注重教师对知识的讲解,C B L教学法注重阐明与临床病例有关的药理学知识,P B L教学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L B L教学利于学生掌握全面㊁系统的知识,尤其是记忆型的知识点.C B L 教学以解决临床病例为主,提高了学生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P B L教学要求学生查阅图书㊁期刊和医药学文献,更新知识,然后展开讨论,最后汇总资料,分析和解决提出的探索性问题.将L B L㊁C B L㊁P B L教学法综合运用到药理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C B L㊁P B L教学比L B L教学更能调动学生对课程内容重点㊁难点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药理学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2G13].近年来,C B L㊁P B L等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引入推动着我国药理学教学的改革,有效地弥补了L B L教学模式的不足.C B L㊁P B L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训练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但是由于目前C B L㊁P B L教学还难以适应以传统教学为主的教育环境,将C B L㊁P B L引入药理学教学的改革遇到了一些挑战.不过,随着C B L㊁P B L教学的普及,相信未来我国的药理学教学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参考文献[1]杨春光,胡学军,高清波,等.C B 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8):1237G1239.[2]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 B L和C B 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G110.[3]张勇,胡莹莹.C B L与P B L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5,31(3):40G43.[4]梁涛,周玲玲,袁冬平,等.药理学P B L教学法的效果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3):14G15.[5]鲁艳柳,何芋岐.从药理学角度探索学科整合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120G122.[6]张奇,宋娟,苑家鑫,等.药理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科研思维形成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159G161.[7]唐映红,王志琪,龚永珍.药理学教学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238G239.[8]崔红霞,韩翠艳,郭丽娜,等.药学创新人才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44G146.[9]罗琳,吴锋,张伟.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5):354G356.[10]姚立,陆红,王一奇,等.P B L与L B 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69G170.[11]李烨.多维教学法在药学专业药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医学教育管理,2017,3(增2):40G42.[12]宋艳玲,赵嘉,孟艳秋.P B L+L B L教学法在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767G2768.[13]潘龙瑞,于龙顺,龚新荣,等.P B 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137G138.(收稿日期:2018G06G25㊀修回日期:2018G11G19)教学探索海南省年轻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分析及评价∗胡爱华,吴㊀玲,吴㊀英,李书卫,朱㊀燕,何琪懿,林英姿ә(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1199)㊀㊀[摘㊀要]㊀目的㊀对海南省年轻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性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㊀采用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对海南省的临床医生㊁行政管理人员㊁护士和患者进行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性调查.结果㊀海南省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重要性排前3位的是临床基本能力㊁医生职业精神与素质㊁医患沟通能力,排在后3位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㊁信息与管理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结论㊀在今后临床医生培养中要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重视对临床医生各种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关键词]㊀临床医生;㊀岗位胜任力;㊀数据收集;㊀年龄因素;㊀海南D O I:10.3969/j.i s s n.1009G5519.2019.04.045中图法分类号:R197.32文章编号:1009G5519(2019)04G0614G03文献标识码:C㊀㊀2002年,E P S T E I N和HU N D E R T为临床医生的胜任力做出了定义: 胜任能力是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㊁学术知识㊁技术手段㊁临床思维㊁情感表达㊁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1] .21世纪随着人口老龄化㊁慢性病与传染病并存,人们对医疗服务期望增加,期待 好 医生为其就诊. 好 医生的定义,英国医学总会(GM C)在2006年出版了«良好医疗实践»一书,指出 好 医生是胜任的医生,应能保持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人际关系,是诚实可信和行为公正的[2].针对临床医生这一角色所需要的岗位胜任力,中国医科大学项目组在2012年对全国7省市抽样调查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该项目组指出了从事该职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2014年最终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通用模型,该模型由8大核心组成[3].本文对海南省年轻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对今后年轻临床医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㊀对象与方法1.1㊀调查对象㊀抽样调查了2家省级医院㊁2家市级医院㊁2家县级医院及3家社区医院共341人,其中临床医生241人,均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并完成3年住院医师通科培训(或同等资历);行政人员㊁护士㊁患者共100人.被调查的临床医生中,科主任占15%,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占20%,主治医师占20%(以上各级临床医生均涵盖内科㊁外科㊁妇产科㊁儿科及其他临床科室),住院医师(或同等资历医师)占15%.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1份,有效率85.25%.1.2㊀调查问卷㊀问卷采用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3],内容包括调查者一般情况和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情况.在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情况这部分内容中包含年轻医生(从事工作年限低于3年)胜任力重要性判定㊁本院年轻医生胜任力现状判定2个内容.调查项目主要包括临床基本能力㊁医生职业精神∗基金项目:海南医学院校级专项研究课题(H Y Z X201202).㊀ә㊀通信作者,EGm a i l:29686588@q q.c o m.。

PBL、LBL综合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BL、LBL综合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BL、LBL综合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的研究PBL、LBL综合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对云南中医学院2012级中药3班的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PBL-LBL 综合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PBL-LBL综合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结果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PBL、LBL综合教学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PBL教学法;LBL教学法;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打下基础[2]。

有机化学实验对于中药现代化、研制新药、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所产生的影响力是其他基础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培养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必然。

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传统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通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与LBL 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建立属于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特色。

1 PBL、LBL综合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LBL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比较差。

PBL教学法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3]。

PBL教学法与传统LBL教学法存在很大的差异,PBL教学法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学习活动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4]。

进行PBL教学法要基于以下几点:①通过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存疑中学习,带着疑问去研究,主动找到正确答案,并且要注重转换学生的思维模式;②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③注重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基于书本又要超越书本;④在实验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地位,精心设计一些自主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P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精品文档5页

P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精品文档5页

P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规律(构效关系、代谢等)的综合性学科。

既是一门专业课,又是一门专业基础课[2]。

课程中涉及到的药物品种繁多,结构复杂难记,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起来很困难,有畏惧情绪。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毕业仍笔记”的消极学习转向带着问题钻研的学习。

PBL 教学法应用于药物化学教学就是我在这方面进行的初步尝试。

1教学对象我校2009级药剂专业四个教学班,即药剂22~25班。

随机抽取其中药剂22、23班各50人做为对照组,药剂24、25班各50人做为实验组。

四个班的学生在入学成绩、年龄和性别组成等方面情况相近,均为学校教务处按入校时自然顺序分班,实验组与对照组由同一教师授课。

2教学方法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按原教案讲授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性、临床用途等内容。

即以讲授型教学为主。

2.2 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PBL的基本模式为:案例→问题→自学→讨论解答→归纳总结。

本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课前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章节的系统性,找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整理后,交给学生。

学生结合问题,预习相关知识点,查阅资料,自觉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

在PBL教学课中,围绕每次课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推荐一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纠正。

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自己解决不了,老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rbl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rbl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推荐采用的教学模式有 LBL(lec turebasedlearning,LBL)是 以 教 师 讲 授 为 主 的 传 统 教 学 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 种自主学习模式、CBL(casebasedlearing,CBL)以案例为基础 的教学法教学法〔1〕。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认识过程,表 现为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的重要性,目前常采用的是以 “学 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 PBL、CBL等。RBL(Resourcebased learning,RBL)是以资源为导向的、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 时代的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 资源,使其在运用丰富的资源对课程学习所需的学科材料进 行调研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科素养和信息素 养〔2〕。因此,本文基于 RBL教学方法探讨 非 高 职 高 专 学 生 《药物制剂技术》的 教 学 方 法 的 应 用 与 探 讨。 《药 物 制 剂 技 术》是高职高专 药 学 专 业 的 必 修 专 业 课 之 一,是 一 门 综 合 性 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同时又是一门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相 结合的课程。该课程面向药学类专业,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 学习,掌握现代制药企业药物制剂生产岗位的岗位技能,特别 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熟悉药物制剂常用辅 料和工艺,熟悉常用制剂设备的使用与养护、各种制剂的质量 控制等内容,了解各种剂型药物制剂的特点,缩短在校学习与 真实工作岗位的距离,更好的适应顶岗实习和毕业后的工作。 本研究以药品生 物 技 术 专 业 学 生 为 研 究 对 象,在 《药 物 制 剂 技术》实践教学中比较了 RBL教学法与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
学中实施 R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加深职业形象的认同感。 采用 RBL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形象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性学科的认识。

RBL教学法在大专药理学教学中的构建探讨

RBL教学法在大专药理学教学中的构建探讨

书籍;中国临床药理学、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医药数据 库等医学资源、小木虫等资料全面和科学性高的网站。
3. 人力资源可向临床专业教师、临床医生等咨询。 教授学生检索文献,把握文献核心内容,筛查课题所需信息。 使学生具备文献检索和筛查信息的基本能力,为 RBL 教学法的 应用打下基础。同时,在管理上,对班内学生进行分组,任务分配, 组建群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问题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 效率完成任务。 三、研读分析,综合归纳 学生对已筛选出的文献信息进行研读分析,方法上可泛读摘 要,与主题相关的进行精读研究,并做好记录,最后,对有用信 息进行综合归纳。教师应实时跟进进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 时指导学生遇到的困难。 四、课堂讨论,共获新知 顺着主线展开课堂,通过讨论达到对相关主题的剖析。师生 平等、畅言的课堂讨论环境,往往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发发散思维。在主线中设置讨论“根据机制探讨可开发药物的作 用靶点”这一环节,启发学生从机制入手可以设计哪些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临床上存在哪些以此设计原理 发挥作用的药物等”,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疾病与药物的关系。 此讨论还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其自信心。教师应引导学 生思考和表达,在共同讨论中,获得知识。 五、课堂反馈,完善评价 RBL 教学法重在课前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分析、归 纳,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仅通过课堂的表现,而应该反映整个 RBL 教学过程。为了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评价体系 分为课前评价和课堂评价。课前评价包括信息资料查找整理情况、 对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信息的分析归纳挖掘思辨能力、团队 协作等;课堂评价包括汇报和答疑表现、课堂讨论等。教师应及 时将评价反馈给学生,促进 RBL 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六、讨论 RBL 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众多学科中得到应 用和发展。其优势在于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主 动学习的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 思维、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巩固了学生团结协作和沟通交流能 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指导作用。非常适合用于专

PBL

PBL

S o o c h o w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a n g s u S u z h o u 2 1 5 1 2 3 ,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P r o b l e m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i s a n e w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ba s e d o n p r o b l e ms . Th i s me t h o d c a n d e v e l o p t he
相 比,《 药 物合 成》 中的化学反应采用更加现 代和科学 的手段 , 研究更加 细致 深人 。也就是 说 《 药物 合成 》 授课 内容更 加详 细 ,化学反应繁杂 、影响 因素众多 ,使 得学生记 忆和理 解更加 引导分析并解决 。最后教 师对学 生 的发言 进行 点评 ,对 难点 、 重点进行点拨式讲解 和归纳总 结。本文 总结 了在 《 药物 合成 》
AO Gu i - z h e n, WEN Ho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d i c i n a l C h e mi s t r y , C o l l e g e o f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
关 键 词 :药物合成;教学方法;P B L教学 中 图分 类号 :R 9 文献 标志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5 ) 0 2 0 — 0 2 2 0 — 0 2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PBL i n t h e Dr ug Sy n t h e s i s Co u r s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RBL教学法在《药物合成》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傅榕赓,盛文兵,彭彩云,杨辰枝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3期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数据的获取方式、分析处理方法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各个行业对于信息的获得、处理及利用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该行业的发展是否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学领域的研究对信息数据资源的依赖度尤为明显,信息数据有效地获得以及处理得当,将为药
学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且能大幅提高研究效率。

在此社会发展要求下,随着各种
专业数据资源的兴起与普及,中医药院校中与现代科学紧密相关的课程教育应当跟上社会发展
的步伐,结合《药物合成》课程的特点,“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 learning,RBL)”日趋成熟,将相关资源的运用融入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已成趋势。

一、RBL教学模式RBL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执行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

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
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等方面。

在丰富学习资源环境中教学,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就《药物合成》课程的教学资源而言,传统的以教材、教学PPT、教学视频、习题集为主。

随着专业数据资源及网络数据资源等“现代资源”的迅速发展,《药物合成》课程的教学资源
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充,如各种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网络专业数据库、微信公众号等。

此外,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广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多维度地接受学科方向的专
家的经验介绍以及专业知识的拓展,学术报告也已成为当代专业课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
资源。

二、课堂教学以传统教学资源为主在现阶段的地方性中医药院校,课堂教学仍是专业知识
传授的重要形式。

《药物合成》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专业且烦琐,教师一味地灌输式教学,
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帮助不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何将教材、教学PPT、教学视频、习题集等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合成”、“再升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
重要的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内容具体生动,课前告知学生一些与反应相关的
学术专家,让学生自行根据兴趣去进行各种“人肉”搜索,一方面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
兴趣。

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数据信息检索能力。

在课堂讲课之前,利用简短的几分钟让学生
通过他们制作的PPT介绍相关的信息,利用这样的反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进一步通过点
评学生的PPT,并加以适当地介绍与所要反应相关的故事,过渡到教材所要介绍的、反应的重
点和难点上,期间适当地辅以习题强化相关知识点,最后提供“大牛”们的课题组网页,为学
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提供渠道和信息。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得到
一定的提高,让药物合成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化、具体化、人性化。

不少同学课后会浏览相关专
家的网页,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

三、充分利用“现代资源”作为
课后的教学手段大数据时代也是资源爆炸的时代,网络数据资源以及专业数据资源等“现代资源”的兴起和迅速扩展,为学生《药物合成》课程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学习资源。


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应把握“现代资源”的延展性和辐射性,帮助学生利用好
课后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

RBL教学法在《药物合成》课程中的教学手段是否运用得当将很大程度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基本掌握相关知识,然而课后就不再进行相关知识的再吸
收和强化。

时间上多半浪费在智能手机里装载的娱乐类软件中,对学生课程的自主学习无任何
帮助。

引导智能手机的正确使用能很好地辅助课程教学,例如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给学生,让学生从多种资源中进一步学习,一方面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短未
能深入讲解的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同一知识点。

微信朋友圈是目前学生
手机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手机软件之一,利用微信朋友圈这一现代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
反馈课堂尚未解决的相关问题,同时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增加交流的机会。

此外,一些专业领域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如X-MOL资讯)和学科专家的成果报告,也提供了新
的获取专业知识以及行业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

资源爆炸的时代,能够从海量资源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为己所用是个人信息素质的体现。

由于《药物合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专业数据库资源的应用应该作为课后教学的另一
重要的辅助手段。

要求学生掌握SciFinder(美国化学学会(ACS)旗下的化学文摘服务社CAS
所出版的《Chemical Abstract》化学文摘的在线版数据库学术版)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高效获取专业数据,该资源为学生课外获取教材以外的研究实例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对专业数据库非常感兴趣,部分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运用该数据库开展所学反应的数据
搜寻,通过这一锻炼,学到了教材外很多感兴趣的知识,也体会到同一个产物的合成可以用不
同的反应底物和条件来实现,这一点从课后作业的反馈上得到证实。

此外,部分学生通过数据
库的使用,对部分文献方法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
也间接地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四、RBL教学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药物合成属于实验性科学,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
为了服务于实践,因此,利用海量的资源开展相关实践的锻炼是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关键。

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教师设计相关实验项目,结合学生
已学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相关专业数据库首先进行文献调研,通过文献的阅读,提
出实验项目的实施方案,经导师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最后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

该模式经过几
年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较大
提升。

一些继续研究生深造的学生表示,经过导师制下的科研实验训练,培养了基本的科学研
究素养,使他们顺利地通过研究入学的复试,为将来的研究生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小结专业数据库资源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RBL教学法在
专业性很强的《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对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利
用和开发传统的学习资源使之再升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浩
瀚的学习资源中选择最适当的学习资源来支持自己的学习。

该项改革也将随着数据资源的进一
步更新而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