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合集下载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

22 +2 8
50
下一步 “50+34” 口算得84。
75-27+30=78
75
-2 7 48
下一步 “48+30” 口算得78。
84-8-28= 48
第一步 “84-8” 口算得76。
76 -2 8
48
62-39+25=48
62 -3 9
23 +2 5
48
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 )里。
95
53 - 37 =16 (个)
星海小学二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如下:
32人
40人
25人
(1)参加三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2 + 40 + 25= 97 (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示例:跳绳的比游泳的多几人?
用竖式计算。
48+25+18= 91
48 +2 5
73 +1 8
91
92-34-25= 33
学校体育组原来有篮球45个,后来又买来35个。现在体育组有多少个 篮球?
45+35= 80(个) 答:现在体育组有80个篮球。
上午摘了38个西瓜,下午摘了46个西瓜。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38+46=84(个) 答:一共摘了84个西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对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运算的方法运用更加熟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说一说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无论连加、连减,还是混合运算,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可以分两步列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
4+26=30 35-7=28 45-20=25 68+9=77
35+6=41 70-8=6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经过总温习,稳固先生取得的知识,提高计算才干,使先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置复杂的实践效果,片面到达本学期规则的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法;厘米和米的看法;角的初步看法;处置复杂的加、减、乘法实践效果以及看法时间。

2.针对先生活在的不同效果,补偿知识缺漏,促进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汇贯串。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置生活中的数学效果。

【教学指点】1.温习前,应依据先生往常学习状况,制定适宜本班实践的温习方案,以使温习更有针对性。

2.充沛发扬先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员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协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育先生良好的学习习气。

3.温习时,既要片面,又要突出重点。

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先生实在掌握好。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看法〞〝观察物体〞〝搭配〞和〝看法时间〞等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温习进程中要给予足够的注重。

【课时布置】建议共分4课时:第1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课时第2课时表内乘法……………………………………1课时第3课时长度单位角的初步看法……………………1课时第4课时观察物体搭配看法时间……………………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01页的第1题,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1.使先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算计算,可以熟练地停止计算,引导先生加深看法运算规律。

2.培育先生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气。

3.培育先生协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气。

【重点难点】1.正确、熟练的计算。

2.能处置复杂的实践效果。

【情形导入】先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先生汇报、交流。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10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迅速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和借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1.黑板。

2.投影仪及教学PPT。

3.教学卡片。

4.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故事导入,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学习情境。

例如: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他买了两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每支铅笔5角钱,每块橡皮3角钱,小明给了店员1元钱,那么小明应该找回多少钱呢?通过这个故事情境,引出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课(15分钟)1.教师使用PPT展示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

同时,教师也要进行口头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学习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简单的购物清单,让学生计算总价;或者展示一个简单的工资单,让学生计算扣税后的工资等。

通过这些例题,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在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练习。

这些练习题应该由易到难,逐渐增加难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先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然后进行进位和借位的计算等。

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内容•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4. 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具卡片等。

•学生工具:练习册、钢笔/铅笔等。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知识•师生互动:–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的内容,如“请大家回忆一下前几节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有哪些?”•引入新知识:–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即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引导学生思考,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例子,如购物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等。

5.2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如:1 + 2 = 3;3 - 2 = 1。

•板书示例:–加法示例:1 + 2 = 3–减法示例:3 - 2 = 1•课堂练习:–教师出示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带领学生完成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反馈。

5.3 小组合作•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2-3人组成。

–每个小组内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并进行互相批改。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5.4 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特点?应用加法和减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检查作业的正确性。

7.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汇总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教案1 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 教案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教案1 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 教案

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1.熟练笔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以及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难点:灵活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我们都学完了。

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首先这节课主要复习“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整理和复习学过的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想一想,笔算两位数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在小组里把你想到的与同学们交流交流,看哪些同学在别人说时听得最认真。

(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从对位、计算顺序、进位、退位几方面叙述,要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多说)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汇报。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整理交流要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教师归纳并出示课件:(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自己再回想一下,都复习了哪些知识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结合具体事例,促进学生理解笔算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加深印象】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知道了笔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多思考、细心做。

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1.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整理和复习不是教师单纯的重复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自我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6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6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迁移课件出示:60-24-16= 18+27+39=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

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

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
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件
目 录
• 百以内的加法 • 百以内的减法 • 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 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
contents
01
百以内的加法
十位数的加法
总结词:理解进位
详细描述:在十位数的加法中,学生需要理解进位的概念。例如,当个位数相加 超过10时,需要将超出的部分加到下一位数上。例如,27+38=65,个位数7和8 相加超过10,将超出的10加到十位数上,得到65。
感谢观看
十位数的减法ຫໍສະໝຸດ 个位数的减法01掌握个位数减法的方法
02
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个位数减法的方法,理解个位数减法 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03
理解个位数减法的实际应用
04
通过实际情境和问题,让学生理解个位数减法的实际应用,如购物找 零、计算时间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两位数的减法
详细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统计物品数量、点数等,例 如统计水果数量、点数人数等,这需要运用加法和减法来 进行计算。
总结词
比较数量多少、排序等
详细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数量多少、排序等,例 如比较哪个组的人比较多、对物品进行排序等,这也需要 运用加法和减法来进行计算。
THANKS
十位数的加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个位数的加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两位数的加法
总结词
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的原则
详细描述
两位数的加法需要将十位数和个位数分别相加,并根据进位情况调整结果。例如,45+68=113,将4和6相加得 到10,将5和8相加得到13,再将10进位到百位数上得到1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解决问题
(1)校园里有33 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 棵。柳树有多少棵?
解答正确吗? 你是怎样解答的? 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我先画图表示题目的 意思,再列出算式。 33+17=50(棵)
(2)校园里有33 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 棵。松树有多少棵?
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是怎样解答的? 解答正确吗? 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我先画图表示题目的意 思,再列出算式。 33-17=16(棵)
一、复习导入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72+6=78 41-7=34 38+27=65 36+19=55 82-40=42 14+50=64 30-16=14 59-46=13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将上面的 8 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72+6=78 82-40=42 41-7=34 14+50=64 38+27=65 30-16=14 分类整理算式 36+19=55 59-46=13 方法一: 加法: 72+6、14+50、38+27、36+19 减法: 82-40、41-7、30-16、59-46
声 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69-42
95-68
51-34
3. 8 1
想一想,算一算。
9 3
-1 7
- 4 9 3 2
1 6 + 1 9 3 5
7 6
4. 南瓜有几个?冬瓜比南瓜多5 个,冬瓜 有几个?
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是怎样解答的? 解答正确吗?
每筐2 个南 瓜,有4 筐。 冬瓜比南瓜 多5 个。
我是这样做的: 2×4=8(个) 口答:南瓜有8 个。 8+5=13(个) 口答:冬瓜有13个。三、巩固提高ຫໍສະໝຸດ 1.排队。想一想,排一排。
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37+28 > 42-10 > 11+18 > 83-67 > 24-19
2.小白兔拿着27 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 27 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
86-49 54-27 69-48
73-66
82-45
72+6=78 82-40=42 我们来研 41-7=34 14+50=64 究下方法 38+27=65 30-16=14 二的分法。 36+19=55 59-46=13 方法二: 不进位加: 72+6 、 14+50 加法 进位加:38+27、36+19 减法 不退位减:82-40、59-46 退位减:41-7、30-16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我是这样做的:
2 8 1 9 - 9 +1 5 1 9 3 4
我是这样做的:
2 8 - 9 1 9 +1 5 3 4
说说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 36+29+16= 81 3 6 6 5 + 2 9 + 1 6 6 5 8 1 96-28-36= 32 9 6 6 8 - 2 8 - 3 6 6 8 3 2 100-(38+29)= 33 有小括号的要 3 8 1 0 0 先算小括号里 + 2 9 - 6 7 的运算。 6 7 3 3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 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 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复习课,重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 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在 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 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在整 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 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 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 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 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直观算 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 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
二、归纳整理
一、笔算加法
你能看图列竖式计算吗? 计算时,是从哪位加起的? 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3 6 +2 2 5 8
相同数位要对齐。
3 6 +2 6 6 2
从个位加起。
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3 6 3 6 +2 2 +2 6 第一题不需要进位,第 5 8 二题需要进位,个位相 6 2
加满十,向十位进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 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 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 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二、笔算减法
76-42= 34 7 6 -4 2 3 4
这两道题有 竖式计算,要 用竖式计算。 什么不同? 注意什么?
76-49= 27 7 6 -4 9 2 7
相同数位要对齐, 第一题不需要退位,第 算对了,别忘了 从个位减起。二题需要退位,个位不 横式写答案呦! 够减,从十位退1。
你是怎样 读题你知道 公交车上原来有乘客28人,用竖式计算。 解答的? 了什么? 到站后下来9人,又上去15人。 现在公交车上有多少人? 28-9+15= 34(人)
总复习
第1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R· 二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 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 的认知结构。 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 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