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与一位数、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奠定基础。
本课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对这类计算有过尝试,但对于算理的理解比较模糊。
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借助学具,直观操作,建立对减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为学习下一课时退位减法最好准备。
教学目标:1、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一)拨一拨。
(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2、45和403、82和2(二)口算。
“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90-70=80-40=70+5=34+4=5+32=4+()=6660+()=68【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苏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进位与退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是掌握100以内的进退位计算,教学难点是进退位计算与加减法的结合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加法1.学生联系10以内的加法,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讲授100以内的加法及进位计算。
3.学生练习100以内的加法,掌握进位计算。
2. 减法1.学生联系10以内的减法,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讲授100以内的减法及退位计算。
3.学生练习100以内的减法,掌握退位计算。
3. 综合练习1.学生通过综合练习,掌握加减法的结合运用。
2.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巩固进退位的运用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10以内的加法题目,让学生联系。
2.学生回答加法题目,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 讲授环节1.教师出示100以内的加法题目,讲解进位。
2.学生练习加法题目并练习进位计算。
3.教师出示100以内的减法题目,讲解退位。
4.学生练习减法题目并练习退位计算。
3. 练习环节1.学生练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题目,掌握计算技能。
2.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巩固进退位的运用技能。
4. 讲评环节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练习中的难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四、教学评价本课时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成绩和掌握程度来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目的分析和学生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同时可以进行小测验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加减法的计算技能和进退位的运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减法的练习和进退位的计算,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交互和反馈,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组,我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进行学习和探讨。
我的主题是《探寻数字秘密感受生活之美》,给大家一起分享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备课。
我从6个方面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编排体例、教学建议、单元练习和实践性作业。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单元的教材分析。
1、内容结构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退位);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列表、连加或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2、立体整合及作用首先看纵向整合,从纵向整合上可以看到已学内容: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后续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编排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维规律。
其次是横向整合,从横向整合上可以看到要学习的内容:(1)主题图—教室场景图,为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3)“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从写字的情境图引出两个实际问题,列出有关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采用左右对比的编排方式,将直观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相对照,突出算理。
(5)“问题解决”—同数连加和减去相同数,两个例题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列算式.倒着减等),为今后学习乘法和除法作铺垫;3、教材编排特点教材的编排特点突出三点:(1)重视口算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标准(2011)》将“运算能力”作为10个核心概念之一,给出了明确的描述,并将其写入总目标的“数学思考”中。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100以内的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
2.能够掌握进位不进位的加法计算方法。
3.能够灵活应用借位不借位的减法计算方法。
4.能够通过实际例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
2.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进位不进位的加法计算方法。
2.灵活应用借位不借位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介绍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以及其作用。
2.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进位不进位的加法计算方法和借位不借位的减法计算方法。
三、操练环节(20分钟)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设置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讲评与总结(10分钟)1.针对练习册上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澄清学生的疑惑。
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和借位不借位的减法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6 + 27 = ?–58 - 29 =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展开,通过讲解和实际操练,让学生掌握进位不进位和借位不借位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设置有趣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后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朋友您能够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加法和减法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运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等。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3.学具: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老师拿了一个苹果,又拿了一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操作,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容易犯的错误,老师要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PPT课件

(2) 92
90
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60=90 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2=92
4.快乐算一算。
30+20= 50
45+10= 55 40+23= 63 15+70= 85
60+24= 84
80+17= 97 63+2= 65 34+40= 74
35+3= 38 2+86= 88 43+50= 93
探究点 2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你还能提出什
小林和小红已经 写了多少个字?
么数学问题?
25+20=?
25+20=
先算20加20是40。
25+20= 45
再算40+5是45。
25+20= 45
20 40
提示: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加整十 数,结果再与一位数相加,也是运用了拆分法呦!
17
3.看谁能全算对。 90 60 10 20 40 60 30 80
40 0
60
30
18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第3题、第4题、第5题。
业题。
19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 2 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
R 一年级下册
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 你有什么发现?
2.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整十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用整十数加整十数,结果再与一位数相加。
夯实基础
1.想一想,填一填。
(1)
36
30
2
6
先算个位的2+4=( 6 ),再算30+( 6 )=( 36 )。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案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案Unit 4Adding and Subtracting XXXXXX: Pages 42-43 of XXX.XXX:1.XXX。
students will XXX.2.Through n。
n。
and n。
students will gradually develop a sense of initiative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XXX.3.XXX.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Key Points: XXX.Difficulties: XXX.XXX:I。
Review before Class1.XXX: 3+2 2+5 6-3 9-42.Oral Response: How many tens are there in 30.How many tens are there in 60.40 is ()。
90 is ().II。
XXX Interest1.Children。
look。
the Smart Bus is here。
and it's taking us on a trip to the "Animal Kingdom"。
Do you want to go?2.What mathematical n do you know from the bus。
How did you know?XXX New Knowledge1.Pose XXX.1) n: What mathematical problems can you come up with from looking at these two buses?Students suggest: How many seats are there in total?2) How to calculate the total number of seats。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目标(一)知识数学点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出示口算卡)3+2= 7+5= 9-4=8-2= 5+5= 3+5=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2+7=X k b1. Com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1、设疑导入: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
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1中“20+1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
⑵反馈练习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习。
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教学板书:新课标第一网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一)口算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P56-80](共15课时)横街小学卢银萍当我一拿到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时,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第六单元的教学相对本册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样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不愿意学和厌学的现象。
同时,这块知识也没有其他单元更让学生感兴趣。
如:图形的拼组、认识人民币、找规律、统计等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本单元的计算不仅是全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而且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三、本单元的内容是本册中课时安排最长的一个单元。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根据本册教材说明的要求,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要达到以下的目标:(如表格)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以上的目标,对我们学生平时的口算训练要求来说是低了的,因为口算达标是要求学生5分钟完成80道,也就是每分钟完成16道。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为了教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时安排为四个方面,谈谈本人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编排上有几个特点值得说明一下:(1)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
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
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笔算时,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减的道理。
(4)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
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
因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结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在练习中出现的。
(5)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四、课时安排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分为15课时进行教学,我设想还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课时数,毕竟这单元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56~60页) 分3课时进行教学教材分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
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
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
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P56-57)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初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教学例1: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做计数单位算出结果,还可以根据组成想出得数,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
虽然计算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是例1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在注重多样化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优化。
让学生比较那种计算方法简便、迅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良好的口算习惯。
我个人认为例1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这幅情景图还可以充分地挖掘一下其中的资源信息。
教学时,提供的情景图不要太多,但要充分的利用,这是老教师的经验之谈,特别是“充分利用”四个字,很有探讨的价值。
如例1的情景图,一定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信息。
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这幅情景图提问:师“根据这幅情景图还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呢?”如: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几朵?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几朵?如果搬走了20盆呢?等问题。
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展示平台。
做到活用教材,用好教材。
同时在此过程中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练习。
“做一做”:安排了2道相应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式题,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意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整十数的加减可以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
这里,加减对照出现,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便于学生掌握。
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成10以内加减的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如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
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
接着,让学生借助摆的小棒说出算的过程:30+40是3个十加4个十是7个十,就是70。
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头脑里形成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减)的表象,可以加深对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
练习十第2题: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法对比练习,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第3题: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前面用40的个位0+3,而后面为什么用40的十位4+3?第二课时(P58-59)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练习十4-8题[我这样安排的原因是我认为这几题都是关于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因此把这几题作为第2课时。
仅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建议:第4题:连加、减式题。
注意让学生比一比上下算式计算有什么不同?第5题,是情境题。
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用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解决“还剩多少个花生?”的问题。
注意点:1.让学生有读题的习惯。
明白图意,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法,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尝成功的快乐。
3.如果发现学生把算式写成50-10+20或50+10+20时,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还剩多少个花生?”这个问题的想法。
如果学生说,先算出分给两只小猴多少个花生,再算还剩多少个花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第6题:注意点:1.注意各种球的认识(因为有一部分的学生对各种球并不能很清楚的识别)以及价格的多少。
2.注意引导学生问题1与问题2是有联系的。
3.注意问题3开放“度”的把握。
不仅可以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篮球比足球多几元?篮球和足球一共有几元?),还可以进行连加连减。
第7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到小熊的家里去做客,答对了题目才能进去。
注意反馈。
第三课时[P60]内容:练习十9-11题以及聪明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解决“用数学”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建议:第9题:注意点:此题与前面的“用数学”呈现形式不同。
要解决问题的数据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均用文字表达。
关键要弄清题意。
第10题:比多少,为下面P72-73的例3、例4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可点一下“桃比梨多几个?”能用减法计算,算式:9-5=4(个)。
“桃比梨多几个”与“梨比桃少几个”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换了一种说法。
第60页下面是一道思考题。
题中答案不止一个,解答时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用,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注意点:1.提供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这节课的安排时间还比较的充分,应该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
2.注意答案的不唯一性。
学生想出方法以后让他们小组交流,满足他们资源共享的需求。
第二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第61~66页)分4课时教学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第一课时[P61、P62]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及加整十数例1、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