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 2 单元教材分析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P11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直接说答案。

30+20= 50+26= 92+4= 61+25=

35+32= 3+45= 13+72= 44+53=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35+2= 35+32=

教学反思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出示35+37=,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5+32与35+37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

7.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8.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5题。自己先改错,然后汇报。

3.完成练习二第11题。先看图,说说数学信息,然后自己读题,完成练习。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加强笔算加法的正确算法。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37=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课时2-3

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

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

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

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练习二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2. 完成第15练习二第6题。自己先看题,说说题目意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思,教师指导完成前2个,学生自己完成全部。

3.完成第16习二第7题。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4.完成第16练习二第8题。自己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5.完成第16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6练习二第10题。

自己快速完成。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此题以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的形式笔算加法的综合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课时2-4

教学目标1.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36-23,

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

通过观察

情景图,从而使

学生自己发现

问题,激发解决

问题的兴趣。

在尝试、交

流中掌握计算

方法初步体会

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算法的多样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36-23=

教学反思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51-36=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总结笔算减法是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通过探究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退位计算的重要性,学会两位数相减的退位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1-36= 50-24=

教学反思

要求学生认真看题,弄清题意后,再填空,把得数直接填在横线上。

2.完成P21页的第10题。

以竞赛的形式,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8道

题,拿到小红旗。

3.完成P22页的第11题。

引导学生先笔算,再根据结果比较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把卡片放到合适的箱子里。

4. 完成P22页的第12题。

认真看表,说说表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解答(1)、

采用夺红旗的形式进行笔算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能力和分类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二、合作探究

1.摆一摆,分析题意。

(1)选择信息。

你能选择两个信息来计算“二班得了多少面”吗

(2)画图分析。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

法来帮助我们分析。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师巡视。汇报解题思路。

2.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你能根据图意计算出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吗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解决例4第(2)题。

学生自己探索解题思路,列式计算。

4.完成第24页做一做。

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

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

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在操作中

掌握方法,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

数学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高二英语必修五Unit2-The-United-Kingdom教学设计

高二英语必修五Unit2 The United Kingdom教学设计 乐东民族中学桂端饶Warming Up and Vocabulary----the First Period Teaching goals教学目标 I Language goals语言目标 a.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重点词汇和短语 b. Important sentences 重点句子How many countries does the UK consist of? II. Ability goals 能力目标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great scientists. III. Emotional goals 情感目标1.Stimulate students’ love and respect for great scientists. 2.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aids 教具准备the Media Teaching steps 教学过程Step1.Vocabulary Step2.Leading-in Step3. Warming up Step4. Pre—reading Step5. Language points(Look at the screen) Step6. Exercises consist vi. 组成, 一致divide vt. 分配, 分开puzzle n. 难题;谜v t.使迷惑 clarify vt. 澄清, 阐明accomplish vt. 完成;达到;实现union n. 同盟; 联盟 influence vt.影响, 改变break away挣脱;脱离construct vt.建造;构造;创立collection n.收藏品; 珍藏;收集convenience n.便利; 方便 onwide adj. 全国性的; 全国范围的legal adj.法律的;合法的 Leading-in 1)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Warming up S tudents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UK according to the QUIZ. 【学习新知】新新学案:1P19课时要点1,2,3 4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

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 地球水:海洋河流 空气阳光 地球上有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016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

高三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 5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年级: 高三 课时: 1课时 任课老师: 王爽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Ⅰ、Material analysis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the United Kingdom,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the UK and its constitution as well as some sights and historic ruins、The reading part of this unit talks about how the four countries bined into the UK, which makes students have a clear clue of its history、And it also tells us about the UK’s main sights、All of these will help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UK、 Ⅱ、Teaching objectives 1.Knowledge objective: to share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ted Kindom、 2.Ability objective: to foster s tudents’ reading ability(prediction, skimming, scanning)、 3.Emotion objective: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interest for learning more about the UK、 Ⅲ、Teaching points and teaching difficulties 1.Key vocabulary: consist of, clarify, conflict, unwilling, break away, to one’s credit,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完美版)

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 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 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 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 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 6.不同的季节》、 《7.做大自然的孩子》。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 2.不同 材料的餐具》、《 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 简单》、《6.做一顶帽子》。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 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 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 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 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 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 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

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 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 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 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描述怎样利用 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 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知道太 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 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 活着的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 现象。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能简要讲述探究过 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物质的外在特征,以 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如实讲述事实, 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英语优秀教案(人教版):必修五(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Period 2)

Period 2Reading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Period This period is the highlight of the whole unit.It lays emphasis on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by asking them to fill in the blanks of some sentences by using some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at will appear in the reading passage.This part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learn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n in Pre-reading part,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K, 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Hence, the teacher can lead to the topic of the historical some historical attractions of the UK?”, the students will 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find the answers directly in the passage. Next, the students will first listen to the tape with their textbooks closed.In order to make this step efficient, the teacher will provide them with five statements based on the passage.While listening, the students should judge whether thes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If it is false, the students should correct it. Then the students will be given several minutes to read the passage silently.They should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write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t.In order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 the teacher can provide some c of this step is to train the students’abil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skill. At last, the students will do a speaking task in pairs.One acts as a visitor to England and the geography the United Kingdom.This part not only helps the students to revise what the have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Improve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Teaching Aids a Three Dimensional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debate, clarify, legal, relation, convenience, attraction, influence, collection, construct, puzzle, break away from, l eave out, divide...into..., be linked to, to one’s surprise, as well as, be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科目数学 班级二(1)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

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生对地球家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分析】 学生本就生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另外,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自己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学生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人造的,有可能是有生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教师在学生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一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是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大白纸(大白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比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神秘的信”------引入新课 展示一封来自宇宙的信,从“介绍地球家园”这个任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好,请看大屏幕!(ppt展示内容。) 师:你愿意帮助多多吗? 生:愿意! 师:一个优秀的导游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那老师要问问同学们了,你们了解地球吗?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 全 册 教 案 2020年秋期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最新必修五第二单元单词教学案

高一英语第五模块第一单元单词教学案 制作人:刘善辉审核人:李洪燕使用时间:2014-9-10 年级签字:编号:4 —课前预习案—— Ⅰ单词拼写 请根据汉语提示或首字母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 1.We have ________________(完成) all we set out to do. 2.Please come at your ___________________ (方便). 3.The old man has a large _________ (收集) of old china. 4.What he wrote is not ___________(一致) with what he told us 5.F________ the paper along the dotted line.. 6.She was t_____________ with terror when she saw the scene of the murder. 7.I was d___________ to be invited to her party. 8.We are going to Mount Tai for s______________. ——课中探究案—— 一、检查反馈,导入新课。 Check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二、目标定位,确定重点。 1. 会读本单元单词,力求读得更流利。 2. 记住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并能用其造句。 3. 能运用这些词汇解决相关练习题。 三、自主探究,教师点拨。 【单词学习】

1.consist v i.组成,一致consistent adj. 协调的,一致的 consist of 由……组成,包括(无进行时态和被动语态) consist in 在于,存在于consist with 符合,一致 be consistent with...和……一致;相符 be made up of 由……组成be composed of 由……组成 【拓展练习】 (1)This club _________ more than 200 members.这个俱乐部由200多个会员组成。 (2)The beauty of the plan __________ its simplicity. 这个计划妙就妙在简明扼要。 (3)Theory should ____________ practice. 理论应与实践相一致。 (4)What you say ______ not ______________ what you do. 你言行不一。2.attract vt.吸引;引诱attraction n.吸引;吸引力;吸引人的事物 attractive adj.有魅力的;吸引人的;引人注目的 attract sb./sth. to...把某人/物吸引到……be attracted to 对……有兴趣/好感attract sb.‘s attention/interest/criticism 吸引某人的注意/兴趣/招致某人的批评 have attraction for 对……有吸引力be an attraction to sb.对……来说很吸引人【拓展练习】 (1)What do you think __________ people ______ big cities? 你认为把人吸引到大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2)Babies _________________ bright colors. 婴儿喜欢鲜艳的颜色。 (3)The new play has __________ a good deal of criticism. 这出新剧招致很多批评。 (4)One of the main ____________ of the job is the high salary.这份工作最吸引人的是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简单的数据整理,数学广角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全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 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 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课标版高中英语必修五 Unit2 Language Points 优秀教案-新版

Unit2 Language Points教案Teaching Aims: Learn expressions & phrases Learn language point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Language point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ave /get sth. Done Teaching Methods: Presentation & Practice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Revision Retell the passage. Step II. Expressions & phrases Expressions & phrases (1) consist of 由…组成 divided into 分开 There is no need (for sb.) to do… debate about sth. 为…争辩(争论) refer to 提及,谈到 connect to /link to 连接 as well (as ) 也,还有 to one’s (great) surprise 使…吃惊 find sb./ sth. done (doing) 发现某人(物)处于某种状态下get sb. / sth. done 11. break away (from) 挣脱 12. break down (机器、车辆)坏 13. for convenience 为了方便 14. be known as/ for /to /by

15.keep one’s eyes open 睁大眼睛 16.make sth. worthwhile 使… 值得 17.leave out 省去;遗漏;不考虑 18. find out 发现 19. on the phone 在电话里 20. be on holiday 在度假 21. in memory of 为了纪念 22. leave for 动身去某地 23. ring out 发出响声,响起 24. make a list of 列出…的清单 25. pass through 通过 26. be on show 在展出 27. take the place of 代替,取代 28. remain doing 仍然在做… 29. on (special) occasions 在(特殊)场合 30. feel / be proud of 为…而自豪 31. fall asleep 睡觉 Step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0271451.html,nguage Points consist of =be made up of 由….组成(没有进行时)eg: The UK cons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make up the UK. The soup consists of tomatoes, meat and peas. consist in = lie in 存在与;在于(无被动形式) eg: The beauty of air travel consists in its speed and ease. consist with: 一致 The report consists with facts. 2. 区别: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部分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地球【板书】: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水: (海洋河流)空气阳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