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国际环境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知识拓展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外联系
材料一: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的如火如荼。它提高了生产力,更加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 全球扩张。而此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 策,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 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 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实业救国精神推动; 一战列强放松侵略 业和卷烟业迅 速;重工业和 化学工业有所 发展;
继昌隆缫丝厂
阶级
迅速萧条 较快发展
19191927 19271936
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列强卷土重来,加强经济侵略 纷纷倒闭,难 碍 以为继 (根源),三座大山压迫。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工业产值年增 因 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 长率1936年达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稳定的社会环境。 素 最高水平;面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3)举措:民族工业的内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
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一定程度上保存了 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巩固训练】
1.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 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 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 ,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二-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链 接
侵夺 南洋 兄弟
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 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 亏损的局面。官僚资本于1937年强迫
烟草 低价收买公司股票,控制股权,进行掠
公司
夺。这是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本的一个 典型例子。
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 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 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大量财富购消不耗录在 战场上,军费激增,赤字惊人。日用于得不是了国又
加紧搜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品另携外统滥
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情
带 大
区 货
景捆币
。大急
捆剧
知 官僚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由 华侨资本经营的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
识 资本 1927年资本扩大到2000万元,全盛时
2、抗日战争期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的原因是
()
B
A 西方列强对官僚资本的支持
B 国家权力强制实行经济垄断
C 战争需要强化经济高度集中
D 民族工业在战争中损失巨大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字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 好通商航海条约》,让美国攫取了在华政 治、经济等特权。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 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以天津为例, 1946年天津进口的货物中,美国货占到 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算在内。 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外国商品 和资本大量涌入,苛捐杂税层出不穷,通 货膨胀不断加剧,原料昂贵产品滞销,大 量工厂倒闭,中国的民族工业陷于绝境。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9.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破坏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对工矿业掠夺和控制 ②垄断控制金融 ③实行物资管制制度 ④掠夺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 4、(2011· 广东五校高三二联)以下事件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的是( ) • ①列强经济侵华 • ②洋务运动 • ③辛亥革命 •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右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 其中,X次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提高了资C地位,激发 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B.政府颁布有利政策 C.倡导使用国货 1913年的指数为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18年
②列强忙于一战,暂 时放松经济侵略(主要)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货都被烧了、 材料5:清华大学学生抵制并烧毁日货 被抵制了,那我 们用什么呢?
②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主要)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2)特点
(2)特点
①时间:
②分布:
③工业体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④地位:
纺织业
面粉业Βιβλιοθήκη 一、黄金时期(1912-1937) 1、短暂春天(1912-1919) (1)原因 (2)特点
①时间:短 ②分布:沿 海 ③工业体系:轻重失衡 ④地位:从属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38
=
= = =
=
人民生活 极其艰难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 捆大捆的钱前往抢 购日用品…… 1945 1948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原因:外贸企业的影响和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影响:对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二、初步发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掀起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列强的经济侵略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时间:一战期间(1914—1919)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影响: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四、快速发展时间:1927—1936原因:中国基本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列强忙于治理本国危机,无暇理华影响: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五、沉重打击时间:1937—1945原因:日本侵华对中国经济的破坏;官僚资本的压榨六、日益萎缩时间:1945—1949(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原因:美国经济侵略加剧;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对民族工业进行渗透;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话膨胀;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工厂纷纷倒闭七、重生及消失时间及原因:1949—1952,合理调整工商业1953—1956,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产生2、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未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3、分布不合理,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4、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它们5、与外国资本经济、本国封建自然经济相比较,仍居于弱势地位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应全面发展工业部门,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布局要合理,不能忽视中西部的经济发展。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民 迅速萧条 族 短暂的春天 1936年 日益萎缩 工 1919年 曲 业 初步发展 折 发 发 1912年 展 展 产生 水 1927年 1895年 1949年 显著发展 平 19C70年代前后
时间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压迫
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
(2)根据材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最大因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
四、沉重打击(1937-1945)
日本全面侵华 原因:
五、日益萎缩(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致命打击) 三座 官僚资本主义 大山 封建主义
日军放火焚烧中国 的招商局
日本将掠夺的大量物 资,源源不断地运往 国内
C
2、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 C.中国的资本主义 D.外国的资本主义
A
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春天短暂的原因:一战结束, 列强卷土重来
三、显著发展(1927-1936) 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统一货币,实
行关税自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铁厂积货如山, 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 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为什么一战后中国会出现“积货如山”、“大
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第11课
民 族 工 业 的 曲 折 发 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十 年 (发展较快) (1)全国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推行 有利的经济政策
法币
法币,中华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 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 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 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 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 取代银本位的银圆。1948 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
= = =
1943
= 思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 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1945 =
1948
=
大米0.00000000185两
官僚资本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 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 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 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 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 力量,通过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 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 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 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 了国家经济命脉。
1912-1928
1928-1949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年-1919年) 1.原因
(1)民国政府倡导使 用国货,鼓励实业 (2)反帝爱国运动的 推动,实业救国 (3)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对华经济侵略 (主要原因)
材料:1914-1922年8年间,荣氏 材料三: 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 面粉系统发展为 12个厂,占当时 商品输出量 1918年同 1913 年相比 全国面粉总产量的 29 %,荣氏企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清华大学学生抵 业已稳操“面粉大王” ﹑“棉纱 材料一:“奖励和保护工商业, 制并烧毁日货 大王”的桂冠。可是,好景不长。 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 1922年,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 100 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废 90 创伤后,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 80 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卷土重来。荣氏企业的产销在下 70 年 降,从盈余转为亏损。 60 的 ——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50 指 40 思考: 20世纪初的20年间荣氏企业 数 30 为 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年代后, 20 荣氏企业怎么会走下坡路呢?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名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工业: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
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1.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而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相结合的产物。
2.发展不均衡;(后天畸形)(1)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区;(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早,交通方便,洋务企业多集中于此。
)(2)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a.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投资;b.资金周转慢,产出时间长,不愿投资;c.更重要的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矿产,无法投资。
)3.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在近代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体)4.前途:深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发展艰难。
(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夹缝中艰难发展)5.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6.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的特征和表现:1、特征: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就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2、表现:(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发展是比较缓慢和艰难;(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3.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及形成原因: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原因:第一个阶段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征时间原因

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2、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
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3、代表人物——张謇 ﹝1﹞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2﹞创办大生纱厂等民族工业 考点二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时间、变化表现)
“物竞天择 4、都向西方学 适者生存” 习等。
考点四、近代教育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3、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建立新式教育体制 4、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补充: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文学巨匠鲁迅 2、美术大师徐悲鸿 3、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 行曲》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渔光曲》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上海《申报》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是 189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4、郭沫若的历史话剧《屈原》
反映抗战 作品
姓名:张謇(ji ǎn) 身份:状元实业家
生平事迹: 提出“实业 救国”的口号并回乡创 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 列企业,又把挣来用
于兴办文化教育机构。 结果:最后被吞并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淞沪铁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补充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和文化生活的变迁
考点三近代科技
梳理归纳
名称 人 物
著作
主要思想 或成就
相同品质
科学 技术
詹天佑 侯德榜 《制
设计修建 京张铁路
碱》
“侯氏制 碱法”
1、崇高的爱国 品质;2、强烈 的创新意识;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7-1949年百元法币购买力变化比较表
年代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1943年 1945年 1946年 购买物品 买黄牛2头或耕牛1头 买黄牛1头 买猪1头 买面粉1袋 买鸡1只 买鸡蛋2个 买肥皂六分之一块
1947年 1948年8月
买煤球1个 买大米0.002416两(每斤16两)
1949年5月 买0.00000000185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五)
六、陷入绝境(1945-1949)
(一)原因: 1、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疯狂侵吞。 2、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3、国民党苛捐杂税沉重,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发 展 程 度 短暂的春天 陷入绝境 初步发展 产生
黄金十年
日益萎缩
1870
1895 产生发展阶段
1911 1919 1927 1937 1945 1949 黄金时代 衰败阶段
时间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思考: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六、陷入绝境(1945-1949)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6年由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 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 南京签订。该条约看似平等,但 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实力远逊于美 国,实质上是将全中国领土均向 美国开放。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影印文本
六、陷入绝境(1945-1949)
(一)原因: 1、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疯狂侵吞。 2、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三、黄金十年(1927-1937)
(一)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了全国。 2、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国民政府废除了一些与外国建立的不平等条约,收 回了关税,稳定了金融秩序。
(二)影响: 为之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五、日益萎缩(1937-1945)
材料一:吴兴周在1907年创办明远电厂,是芜湖最早的 电力企业,到1937年总装机2160千瓦,在芜湖形成了 一个成熟的电路网,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供电。1937年 12月芜湖沦陷,日本人霸占该厂。日本人在长期使用中 对设备只损不修,只用不养,一台1520千瓦的汽轮机叶 片被折断,后来干脆砍掉叶片,将出力降为1000千瓦运 行,每天只供电8小时。后来明远电厂被改为了华中水电 株式会社(公司)芜湖营业所(总公司设在上海)。日本人吉 田茂雄任所长,进一步有系统地掠夺我国财富。
第11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张謇[jiǎn] (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
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 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 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
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 洋大学创始人。
一、起步与发展(1895-1911)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前芜湖代表性民族资本列表
时间 名称 性质 资本
1897年
1904年 1905年
益新面粉厂
泰昌肥皂厂 裕源织麻厂
商办
商办 商办
21万元
42万元
1905年
1906年 1906年
锦裕织布厂
明远电厂 兴记砖瓦厂
商办
商办 商办
1.4万元
16.8万元 2.8万元
益新面粉厂
一、起步与发展(1895-1911)
(一)原因: 1、甲午战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列强加紧侵略,自然经济继续解体。 3、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热潮掀起。 (二)特点:
1、以商业资本为主,但数额依旧不大。 2、以轻工业为主。
(三)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化。
二、短暂的春天(1911-1919)
二、短暂的春天(1911-1919)
张謇(1853-1926)
周学熙(1865-1947)
三、迅速萧条(1919-1927)
四、黄金十年(1927-1937)
裕溪口站
裕溪口煤港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政府认为煤炭供应关系到民 族工业发展,遂在淮南开发煤矿,为了使淮南煤矿的煤能顺 利的运出,1934—1936年,国民政府修建淮南铁路,北起 淮河边的田家庵,南至长江边的裕溪口,并有轮渡与宁芜铁 路相接。这样淮南的煤就能顺利的通过长江运往各地。
黄金十年
日益萎缩
1860
1895 产生发展阶段
1911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黄金时代 衰败阶段
时间
五、日益萎缩(1937-1945)
(一)原因: 1、沦陷区: 日本人进行掠夺破坏,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打击。 2、国统区: (1)实行统制经济。 (2)官僚资本日益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六、陷入绝境(1945-1949)
材料一:1945年抗战胜利后,安徽省政府首先派人接收裕 中纱厂,但并未恢复生产,尔后国民党中央政府派郭明章 接收纱厂。郭明章接收纱厂后获得一笔资金,但未用来恢 复生产,却用在修复办公室上。后勉强恢复生产,正值美 国棉纱倾销中国,裕中纱厂陷入瘫痪。后荣氏家族收购了 裕中纱厂,纱厂效益逐步转好。好景不长,1948年国民政 府在军事上节节败退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严重,并且不断摊 派苛捐杂税,社会动荡,生产环境恶化,荣氏家族将资金 从裕中纱厂抽走,纱厂面临破产。
有利: 1、政府政策; 2、实业自强不息、实业救国的思潮; 3、人民热情; 4、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
不利: 1、政局动荡; 2、列强侵略,外国资本挤压; 3、本国官僚资本压迫; 4、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发 展 程 度 短暂的春天 陷入绝境 初步发展 产生
大生纱厂
1903年增纱锭4.08万枚,又以盈余添购 2.6万纱锭开设大生二厂,1907年投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 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 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 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这年由于外 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 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 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 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 共获利560多万两。
二、短暂的春天(1911-1919)
(一)原因: 1、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后,政府实行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2、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外货。
(二)表现: 1、厂矿数量增多,投资数量巨大。 2、重工业和新兴化学工业获得发展。 3、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发展较快。 4、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吴 兴 周 明远电厂控制室内景
五、日益萎缩(1937-1945)
材料一: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规定纱布厂必须以纱易花和 以布易纱,原料全归政府供给,出品也归政府收用。一般厂家 因原料缺乏而经常减工的则达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不等。 材料二:云南地方官僚资本到抗日战争前夕形成了陆(陆崇 仁)、缪(缪云台)两大财团,抗日战争中急剧膨胀,陆系掌握 着财政厅和“云南小四行”(兴文、劝业、矿业、益华银 行),缪系掌握着省经济委员会和富滇新银行。两大财团的 经济势力控制着云南的经济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