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四十七篇解释
精选描写春天的诗词鉴赏摘抄大全【十篇】

【导语】春天,⼜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个季节,指⽴春⾄⽴夏期间,含节⽓有⽴春、⾬⽔、惊蛰、春分、清明、⾕⾬。
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以下“描写春天的诗词鉴赏摘抄⼤全【⼗篇】”由⽆忧考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描写春天的诗词鉴赏摘抄⼤全 春江花⽉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连海平,海上明⽉共潮⽣。
滟滟随波千万⾥,何处春江⽆⽉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照花林皆似霰。
空⾥流霜不觉飞,汀上⽩沙看不见。
江天⼀⾊⽆纤尘,皎皎空中孤⽉轮。
江畔何⼈初见⽉? 江⽉何年初照⼈? ⼈⽣代代⽆穷已,江⽉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待何⼈,但见长江送流⽔。
⽩云⼀⽚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 何处相思明⽉楼? 可怜楼上⽉徘徊,应照离⼈妆镜台。
⽟户帘中卷不去,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流春去欲尽,江潭落⽉复西斜。
斜⽉沉沉藏海雾,碣⽯潇湘⽆限路。
不知乘⽉⼏⼈归? 落花摇情满江树。
赏析 被闻⼀多先⽣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赎》)的《春江花⽉夜》,⼀千多年来使⽆数读者为之倾倒。
⼀⽣仅留下两⾸诗的张若虚,也因这⼀⾸诗,“孤篇横绝,竟为⼤家”。
诗篇题⽬就令⼈⼼驰神往。
春、江、花、⽉、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最动⼈的良⾠美景,构成了诱⼈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擒题,⼀开篇便就题⽣发,勾勒出⼀幅春江⽉夜的壮丽画⾯:江潮连海,⽉共潮⽣。
这⾥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垠,仿佛和⼤海连在⼀起,⽓势宏伟。
这时⼀轮明⽉随潮涌⽣,景象壮观。
⼀个“⽣”字,就赋予了明⽉与潮⽔以活泼泼的⽣命。
⽉光闪耀千万⾥之遥,哪⼀处春江不在明⽉朗照之中!江⽔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的春之原野,⽉⾊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层洁⽩的雪。
诗⼈真可谓是丹青妙⼿,轻轻挥洒⼀笔,便点染出春江⽉夜中的奇异之“花”。
诗篇第四十六篇逐节解释

诗篇第四十六篇逐节解释诗篇第四十六篇是一首拯救和保护印象深刻的灵歌,在圣经中被普遍认为是颂扬上帝的作品。
这首诗鼓舞人们在悲痛中面对生活,更强调信心可以让我们克服一切困难。
诗篇第四十六篇共有十节,下面分别介绍这十节的含义:第一节:此节作为开篇引导,提醒读者要靠上帝侍奉,信赖的恩典和真理,叫我们不再依靠人的智慧,使自己蒙受灾祸,而要依靠上帝的大能来实现顺利。
第二节:本节内容强调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提醒我们遇到不幸的时候,要尽早及早承认自己没有力量,到上帝面前去,是我们唯一的救援。
第三节:本节主要强调,即使我们处境艰难,也要切记相信上帝,因为是永远坚定不移的,永远不会改变。
第四节:在诗篇中,还强调上帝一直在与我们同在,拯救我们,使我们满载而归。
第五节:此节重点阐释了上帝是我们的保护者,总是帮助的儿女,把的仁慈和慈爱厚赐予我们,即使此时此刻在神的眼里,我们仍是不完美的,仍会对我们充满慈爱。
第六节:本节内容叙述上帝总是帮助的子民,赐给他们安全,希望的子民以信心和斗争来回应的恩典。
第七节:本节提醒我们,唯有依赖于上帝,才能获得安慰,并能重获希望与信心。
第八节:本节指出,上帝爱与慈惠,永远比人永远长久,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必定伴随我们,并保护我们免受极大的灾难。
第九节:此节提到,在上帝的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微不足道,只有当我们把所有的大能都置于上帝之旁,我们才能拥有坚实的信心。
第十节:此节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守信心,上帝就会把我们拯救,让我们受到完全的恩典,永远忠心,以致于永生。
诗篇第四十六篇精确而详尽地描述了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上帝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的爱和慈爱是我们永远的护卫。
它也提醒我们,跟随上帝的道路,永远不会失望,只要我们有信心,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上帝就会把我们拯救,让我们可以在的中安然无恙。
因此,作为一个在上帝面前的信徒,我们应该坚定遵守上帝的话语,坚守诗篇第四十六篇中所教导我们的一切,坚信我们可以在上帝的保护下,获得一个灿烂的未来。
柳宗元著名的诗赏析5篇

柳宗元著名的诗赏析5篇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宗元著名的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觉衰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
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
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
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一般读者都知道柳宗元的诗中总是充满了一种酸楚哀怨,凄婉幽深和感厄愤郁之情。
特别是在永州所作诗篇,取境大都以清冷、幽僻、寂静为主色调,读起来给人以郁闷压抑、吞吞吐吐的感觉,总缺少一些豪迈潇洒、明快超脱。
而此诗却一反常态,使人耳目一新,在柳宗元诗集中,可算得上十分难得的“快诗”。
《觉衰》诗的“快”,首先表现在对衰老的态度上。
面对提前来临的衰老,他不再是悲悲切切,嗟叹不已,而是显得超脱旷达。
这种态度表现在诗的一、二层中。
诗的第一层写“衰至”的感受。
衰老虽然不期而至,而且来势凶猛。
四十岁左右正值盛年的柳宗元,已经是“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显出了十足的老态龙钟之状。
诗的开头,可谓是曲尽老态。
留下一个应该怎样面对过早到来的“衰”的问题。
诗的第二层,是写对“衰至”的认识和理解。
笔势一转,陡然生力,表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识。
他以穿越古今、看透人生的目光,找到了面对衰老的最好的方法——潇洒和超脱。
诗中写道:“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古代的寿者如彭祖、老聃,早已消失于人世间了。
人人称颂的周公、孔子,也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归于寂静了。
无论是长寿者,还是圣贤者,都无法逃避必死的自然法则。
这是一段非常富有哲理的议论。
诗人把寿者、圣者同普通人等量齐观,一切的人在衰老和死亡面前,都是公平无私的。
诗篇47篇逐节注解祷读

诗篇47篇逐节注解祷读诗篇47篇是充满灵性、光明和力量的祷文,是圣经中最美丽的箴言之一。
它描述了神的尊贵、恩典、能力和圣火,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宇宙万物归于神的力量。
本文将采用详尽的方式,逐节细读诗篇47篇每一节,并以注解的形式深入解读这篇经文,以便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神的伟大。
第一节:“耶和华大而可畏,在全地为大!”(诗篇47:2)这句话形象地表达出神的尊贵在全地的荣耀。
的大权无可匹敌,主治智慧所有的事,无所不能。
虽然神的大权普遍存在,但他的恩典绝不偏袒一方,而是将恩典惠施给所有人。
第二节:“他在万民中施行审判,将列国的权柄交给他的仆人。
”(诗篇47:3)这句话显示了神对人类的审判,是以公平的标准来衡量一切,没有人可以逃脱。
神使用权威,将列国的权力交给他的儿子,让他们去执行他的公义,带领万民归向他。
第三节:“以色列的民哪,当以赞美的诗歌为耶和华唱。
”(诗篇47:6)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用赞美的诗歌来祷告,表达对神的崇敬。
当我们赞美神的时候,可以透过赞美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深切感恩,同时也可以彰显神的尊贵与伟大。
第四节:“神在他的圣所中,在天上为王!”(诗篇47:8)神是天上王,神圣宝座位于他的所在之处,神拥有最高权威,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之相比。
只有顺从神,谨守神的话语,寻求他的旨意,才能得到神的慈爱与显著的恩典。
第五节:“以色列的神说,我们的能力是他的。
”(诗篇47:9)这句话提醒我们力量与能力不在自身,而是出自神。
只有依靠神,人才能释放最大的力量,并用最大的能力来实现神的美意。
神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希望,帮助我们在每一个挑战中取胜。
第六节:“耶和华在地上发出欢呼,在列邦中发出大声。
”(诗篇47:1)神发出欢呼,表明他赐予救恩和生机,召唤人类回归神面前,以何等喜乐!藉着耶稣的十字架,神救赎了世人,将我们从罪恶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得以活出灵性上的真实。
第七节:“你们要唱歌,向神歌唱,向神歌唱,歌颂他的名!”(诗篇47:7)这句话引领我们赞美神的名,体会并认识他的仁慈与丰盛。
诗篇第47篇亮光分享

诗篇第47篇亮光分享引言诗篇第47篇是一首表达对神的赞美和敬拜的诗篇。
它强调了神的权能和公义,并呼吁全地敬拜他。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篇的主题和内容。
诗篇第47篇概览诗篇第47篇共有9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第1节:呼召全地敬拜神第1节开篇呼召全地敬拜神,称他为至高者。
这一呼召体现了诗篇的主题,即向神献上赞美和敬拜。
2. 第2-4节:神的权能和公义第2-4节描述了神的权能和公义。
诗人称神为“尊贵的”,并提到他是全地的主宰。
他使众民服从,掌管万国,并且他是公义的判官。
3. 第5-7节:神的尊贵和崇高第5-7节继续强调神的尊贵和崇高。
诗人呼吁众民向神歌唱,向他奏乐,并称颂他为至高者。
4. 第8-9节:神的统治和保护第8-9节描述了神的统治和保护。
诗人称神为全地的王,他掌管万国。
他保护和关爱他的子民,使他们得以繁荣和安全。
诗篇第47篇的主题诗篇第47篇的主题是对神的赞美和敬拜。
诗人通过描述神的权能、公义、尊贵和崇高,以及他的统治和保护,呼吁全地敬拜神。
这首诗篇表达了对神无限伟大和荣耀的赞美,以及对他作为全地的主宰和王的承认。
诗篇第47篇的意义和应用诗篇第47篇提醒我们要敬拜和赞美神。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应当承认神的权能和公义,并向他献上我们的赞美。
这首诗篇也提醒我们神的统治和保护。
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境,我们可以信靠神的保护和关爱。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记得神是我们的主宰和王。
我们应当尊崇他的名,敬畏他的权能,以及相信他的公义和慈爱。
我们可以通过赞美和敬拜来表达对神的感恩和敬畏,同时也可以通过遵守他的旨意来回应他的统治和保护。
结论诗篇第47篇是一首表达对神赞美和敬拜的诗篇。
它通过描述神的权能、公义、尊贵和崇高,以及他的统治和保护,呼吁全地敬拜神。
这首诗篇提醒我们要时刻记得神是我们的主宰和王,我们应当尊崇他的名,敬畏他的权能,并通过赞美和敬拜来回应他的爱和关怀。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对神的敬拜和赞美,以及对他的统治和保护的信心。
诗篇75篇中心思想

诗篇75篇中心思想1.《秋词》作者对秋有着特殊的感情,同时也说明的作者不同于古人对秋的评价,不仅描写出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2.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3.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的愿望。
》5.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无穷,世事无变幻与宇宙的永恒》6.《七步诗》中心思想:诗人以燃萁煮豆设喻,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7.《鸟鸣涧》中心思想: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表达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8.《芙蓉楼送辛渐》中心思想: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借景色的凄清表达自己与友人离别的孤寂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洛阳亲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坚持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
9.《江畔独步寻花》中心思想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诗中表达了作者赞美、称赞春天,向往宁静的生活的中心思想感情。
全地的王.47篇

诗篇讲章系列诗47全地的王(诗47:)(王国篇)中心节:因为神是全地的王,你们要用悟性歌颂。
(47:7节)本诗的题注是:“可拉后裔的诗,交与伶长。
”说明也是圣殿诗歌班颂赞神临全地为王的诗,与诗46、48两篇合成为“万邦见证神为王的三部曲”。
许多解经家都认为:诗人所描述的是将来神的国在地上建立的情景,是一篇预言诗。
显明了有一天基督要作王治理万国,列邦的君王都要聚集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
那时,“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象水充满洋海一般”(赛11:9)。
初期教会也用此诗赞美基督的升天(诗47:5)。
本诗的背景有的圣经学者认为与诗46篇一样,同是亚述王西拿基立围攻耶路撒冷,被神的使者击杀十八万五千军兵以后所作的。
也有的认为是纪念约沙法王借着神奇妙的拯救,打败了亚扪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的联军,以色列人收取了敌人所留下的财物、珍宝,因为财宝甚多,直收取了三日。
第四日,他们聚集在比拉迦谷称颂耶和华。
约沙法率领他们,弹琴、鼓瑟、吹号,欢欢喜喜地加耶路撒冷,进神的殿(代下20:20-30)。
在这样的背景下赞美神要治理全地,治理万国,万民都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
因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
本诗第四节末了有“细拉”二字,将诗分为两段。
一.欢呼全地的王(诗47:1-4):1.欢呼之情(诗47:1):“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要用夸胜的声音向神呼喊。
”诗人直呼万民,因为神为全地之王,应由万民来欢呼。
这将来的万国之王,绝不局限于犹太人,所以诗人首先宣告万民欢呼。
从第一节可以看出:万民应有的欢呼之情由“拍掌,夸胜,呼喊”组成。
“拍掌”:是欢乐、赞许的表示。
鼓掌是欢乐、赞许之情洋溢于形的表现。
万民一起拍掌,这掌声是何等的大呢!“夸胜”:是向敌人、环境、万难以得胜有余的声音表示出来。
神作全地之王,已经压倒了一切,还有什么不能得胜的呢?夸胜也有欢乐之意,因为得胜带给人的欢乐是难以描述的。
“呼喊”:亦作“大声欢呼”;这是万民向神的欢呼,是尽情地、高声地欢呼。
诗57篇 时艰心坚

诗篇讲章系列诗57篇时艰心坚(诗57篇)(坚心篇)中心节:“神啊,求祢怜悯我,怜悯我,因为我的心投靠祢,我要投靠在祢翅膀的荫下,等到灾害过去。
”(1节)“翅膀荫下”从旧约为彰显神的伟大能力(参出19:4);在新约主耶稣所说关于翅膀的话语,更加富有意义,在此可预言主基督的救恩(参太23:37-38)。
此外,也含有势力、能力、扶持、保护等意思。
这里是指上帝之大能,及其救赎扶持获胜之力。
本篇为大卫的金诗,与34篇、142篇均称为洞中之篇,即大卫逃难于洞中所写的,从这样的危险中他经历了神的保护。
在洞中他所靠的乃是全能的神,在神翅膀的荫下得蒙主的保护。
诗人在危难的时候并不求得鸽子的翅膀,好飞去躲避灾难(诗55:6)。
大卫知道这次的灾害是无法逃避,只靠神的翅膀护庇。
本诗篇以撒母耳记上22章,24章为背景。
若细察其内容,它与第七篇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第七篇题及:1、敌人的追赶;2、敌人好像狮子;3、不应以恶报善;4、自己救了敌人;5、敌人忽然追上;6、敌人挖坑,敌人自己掉在深坑之中。
由此可见肯定大卫隐藏之洞为隐基底洞,其经历极为惊险。
本诗的结构可分为两段部分:第一,为受围而求告(1-5),诉苦,由仇敌来的思想,时在晚上,心灵的层次是由天至地。
第二,因信心而歌颂(6-11),颂赞,由上帝来的思想,时近清晨,心灵的层次是由地及天。
一.信心的祷告(1-5)诗人被困在重围之下,似乎插翅难飞,仇敌的凶狠与毒计,如在狮子烈火中间,牙齿是枪箭,舌头是快刀,设下网罗,压制人心,并如挖了坑的洞;总言之,大卫的敌人如狮、如火、如刀、如箭,吞吃、辱骂,令人害怕。
基督徒在邪恶的世代中,处境难免多有逼害和痛苦。
彼得前书5章8节:“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诗23:3)“你这沉睡的人哪,为何这样呢?起来,求告你的神。
”(拿1:6)“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篇第四十七篇解释
1. 介绍
在圣经中,诗篇是一本由150首赞美诗、祷告和悲歌组成的书。
每篇诗歌都表达了人们对上帝的敬拜和寻求。
其中,第四十七篇是一首庄严的赞美诗,表达了对上帝的颂扬和敬畏之情。
2. 概要
第四十七篇诗歌的核心思想是颂扬上帝的统治和权威。
诗人呼吁全地整体敬拜上帝,并向神的威严齐声欢呼。
这首诗的结构清晰明了,分为三个部分:
2.1 颂扬上帝的统治(诗1-2)
诗人开篇呼召众民所有百姓,无论地位和社会阶层,都应该以欢呼和鼓掌来赞美上帝的统治。
他们应该明白上帝是至高无上的,祂是全地的王,自古以来就掌管着万国。
2.2 敬畏上帝的权威(诗3-5)
诗人继续呼吁众民要以敬畏和敬拜的心来面对上帝的权威。
他指出上帝选择了雅各为自己的产业,也将他的爱子以色列领导到了应许之地。
这是上帝的恩赐和慈爱,人们应该向神敬畏顺服,并在祂的宝座前跪拜。
2.3 上帝是全地的王(诗6-9)
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通过描绘上帝崇高的统治地位和能力,让众民时刻铭记上帝是全地的王。
神坐在自己的圣殿中,地上的万国都应该向祂跪拜。
上帝掌握着国家的命运,祂赐福给虔诚的子民,也惩罚邪恶的国家。
3. 诗篇第四十七篇的启示
第四十七篇诗歌传递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3.1 敬拜上帝的重要性
诗人呼吁人们全地敬拜上帝,不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或种族。
这表明敬拜上帝是普世的,是超越了民族和文化的。
我们作为信徒,应该活出敬拜的生活,将上帝放在第一位,并时刻敬畏祂的大能和威严。
3.2 上帝的统治与权威
第四十七篇诗歌强调上帝的统治和权威。
这提醒了我们上帝是全地的王,在祂的主权下,万国都应当顺服。
我们应该明白上帝的统治远超过世上的君王和权势,祂掌握着整个宇宙的命运。
3.3 上帝的恩典和审判
诗人提到了上帝选择雅各和以色列作为祂的产业,并帮助巴不得立刻进入应许之地的子民。
这显示了上帝对祂子民的恩典和慈爱。
然而,诗篇中也有提到上帝惩罚邪恶的国家,这是神公正审判的一部分。
这提醒我们要敬畏上帝,并远离邪恶的行径,以免受到神的惩罚。
4. 结论
第四十七篇是一首充满庄严的赞美诗,呼吁众民来敬拜和敬畏上帝。
诗人通过这篇诗歌表达了对上帝统治和权威的敬畏和颂扬。
这篇诗歌对信徒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以敬拜的心态来面对上帝的统治和权威,同时也要明白上帝的恩典和公正的审判。
通过这篇诗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上帝,赞美祂所成就的一切,并在生活中活出对上帝的敬畏和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