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URI)是一种常见的流行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

1. 观察患者的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鼻塞、流涕、喉咙痛、发热等。

护理人员应该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记录下来,以便进行治疗和评估疗效。

2. 观察患者的体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发热。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如果患者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应及时通知医生。

3. 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呼吸急促或困难。

护理人员应该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方式,并留意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如呼吸音异常、发绀等。

4. 观察患者的咳嗽情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咳嗽。

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咳嗽频率、咳嗽特点(干咳或有痰)、咳嗽时的呼吸困难等情况,并向医生报告。

5. 观察患者的鼻塞和流涕情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鼻塞和流涕。

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鼻塞程度和流涕情况,并给予必要的照顾,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帮助患者清理鼻腔等。

6. 观察患者的饮食和水分摄入情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导致食欲下降和口干。

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和水分摄入情况,并鼓励患者增加水分摄入,保持适当的饮食。

7.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留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8. 观察患者的感染传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需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行为,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9. 观察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药物。

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10. 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并发症出现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

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

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患儿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控制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9例患儿。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控制情况。

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控制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针对性舒适护理;针对性心理护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呼吸道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广义的上呼吸道感染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咽炎、喉炎、鼻窦炎、扁桃体炎。

狭义的上呼吸道干染即普通感冒,发生率较高,多具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

90%左右的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最常见于幼儿群体。

我院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研究组49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59±1.25)岁;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参照组49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93±1.36)岁;对比两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控制情况。

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分析体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分析体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分析体会摘要】:目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患者的预后效果及治疗有效率。

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细致、全面的临床护理方法。

结果:经过临床有效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得以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得以大大减轻。

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尤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不分地区、性别和年龄,多数均有着良好的预后效果,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必须积极的加以防治,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护理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体指的是由细菌或者病毒所导致的局限于咽喉部、鼻腔的一种急性炎症,其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其中因某些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着相对较强的传染性,比如SARS以及流行性感冒等。

按照解剖的部位,上呼吸道感染只限于隆突、中耳、鼻、喉、以及咽以上部位气道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

大量的流行病学特征充分的表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不分地区、气候、性别和年龄的,每年都可能发病,其流行性感冒的特征主要是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及易导致大流行或者爆发流行,对有基础心肺疾病和老年人患者存在着极大的威胁,经常性的引发死亡,需要医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对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中,23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6周岁,最小年龄为2周岁。

由临床病理分析及检查得知,5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2临床表现。

①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又被称作是“伤风”,绝大多数的患者基本上都是由副流感病毒以及鼻病毒所导致的。

普通感冒有着较短的潜伏期,而且起病非常急,初期有喉痒和咽干等症状,继而会有流涕、鼻塞、打喷嚏等,有时还会因耳咽管炎造成听力减退及流泪,出现声嘶、呼吸不畅等症状。

解析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

解析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

解析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保健意识率、满意度、健康习惯养成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感染控制及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满意度;感染控制;心理状态近几年,临床中相继出现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同时在该类疾病的早期并不能找到其病理,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及特点是全身无力、头痛、流涕、咳嗽、鼻塞、发热等。

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染疾病,也可通过对患者分泌物直接或间接接触被传染。

若发现此病应马上进行隔离,同时采取消毒的方式控制疾病传播[1]。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防控技能以及知识全面掌握,准确且及时的实施对应的护理以及隔离防护措施。

因此,本研究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效果理想,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78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09±0.35)岁;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95±0.54)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针对性感染控制及护理措施,包括:⑴控制感染措施。

①通风管理。

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其中自然通风需要病房存在通风条件良好的走廊,确保病房流出的空气可以被迅速稀释。

②人流管理。

医护人员口罩必须佩带而避免交叉感染。

对患者活动范围合理控制,降低转运次数。

我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分析

我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分析
1 疾 病概 述
因 发热 的 患 者 , 病情 严重 或 细 菌 培养 后疑 似 细 菌 感染 外 , 宜 除 不
首选抗 菌药。 3 3 联 合 用 药缺 乏科 学性 .
急 性呼 吸 道 感 染是 呼 吸 内科 常 见病 、 多发 病之 一 , 为 上 呼 分 吸道 感 染和 下 呼 吸道 感 染“ 。其 中上 呼 吸道 感 染 泛指 喉 以上 部 位 】 呼 吸道 急性 炎 症 , 称 上 感 。其 病 原 多 为病 毒 , 简 亦有 继 发 细 菌 感 染者 。营养 不 良 、维生 素 D 缺 乏 、先天 性 心脏 病 、护 理不 周 、环 境 因素 等 , 易诱 发本 病 ; 均 下呼 吸 道感 染 是常 见 的 医院 感 染疾 病 , 它 以革 兰 阴性杆 菌 为主 , 占 7 %, 中又以 绿 脓杆 菌最 多 , 兰 约 O 其 革 阳性 球 菌 占 2 % , 中以金 黄 色葡 萄菌 为 常 见 , 有 真 菌与 病毒 。 0 其 还
4 1 抗 生素 作用原 理 .
病原体通过以下 3个途径侵入患者下呼吸道 :: 1腔和咽部的微生 1
物 侵入 ; 细 菌的 气溶 胶 吸 入 ; 他部 位 感 染 的血 源性 播 散” 。 含 其 】 2 l 资 料 晦床
先 对我 院 2 0 ~2 0 内科急性 呼 吸道感 染住 院患者 的临 床 0 5 0 6年 治 疗 情 况 分析 : 2. 病 例选 择 1 急性呼 吸 道感 染患 者 1 6例 , 5 例 , 5 0 男 6 女 0例 , 龄 1 ~7 年 4 1 岁之 间 。其 中上 呼吸 道 感染 3 5例 , 炎 2 肺 6例 , 气管 炎 4 支 5例 。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求其协同作用, 避免拮抗作用 , 增强抗菌效 力, 减少 有 效 抗 菌药 的毒 性 及 其产 生 的 不 良反 应 。联 合 用 药 必须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呼吸科的应用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呼吸科的应用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临床上因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的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基于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器实施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因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或在本院呼吸科内接受诊治过程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疗策略后的气管切开发生率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的缓解上的差异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时间、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HFNC)时间、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酸碱值(pH)、氧合指数(Sa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PaO2、PaCO2、pH、SaO2指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24h后,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SaO2指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Brog及舒适度评分来看治疗组患者得分更优,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临床上接诊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之上联合应用高流量的呼吸湿化治疗仪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接受气管切开的风险,并提高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有效缓解,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急性呼吸衰竭;护理要点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升,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的应用逐渐广泛,其能够通过给予高流量的湿化氧疗方案,连接不同装置,实现经鼻导管、面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多个渠道的治疗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据相关文献报道,国外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的应用率已超过77%[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护理与分析论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护理与分析论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与分析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191【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及意义。

方法: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病毒、抗生素等治疗,采取生活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对症及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

结果:本组96例,经正规抗病毒、抗感染及中医药治疗,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加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25-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

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

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其发病率增多。

在气候突变时较易引起流行,如,sars,甲流感干等。

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共诊治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6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46例,女50例;年龄5-76岁,平均36.6岁;普通感冒34例,急性病毒性咽喉炎12例,急性疱疹性咽峡炎8例,急性咽结膜热16例,急性咽-扁桃体炎26例;临床表现:普通感冒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伴有发热流清水样鼻涕,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有咽痛、咽鼓管发炎使听力减退。

急性咽喉炎临床特征为发热、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咽部疼痛;急性咽结膜炎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结膜充血;咽-扁桃体炎起病较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c以上。

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等,肺部无明显异常。

并发症:急性鼻窦炎3例,中耳炎3例,气管-支气管炎2例。

重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的临床价值 , 进一 步规 范急性病毒性上 呼
吸道 感 染 I I 盘床 用 药 。 方 法 : 2 0 0 8年 8
治疗加抗病毒治 疗加抗菌素治疗 , 在 给予
B组 治 疗 的基 础 上 , 给予 静 脉用 青 霉 素

鬻鞭
月 ~2 0 0 9年 8月 收 治 急 性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要 目的 : 通 过 病例 对 照 研 究观 察 重
内体温下 降率 比较 , A组 与 B组 、 A组 与
C组 之 间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P<0 . 0 5 ) ; B组
症 急性病毒 性 上呼 吸道 感染早 期 临床 药
物 的治疗结果 , 探讨 重症 急性 病毒性上呼
吸道 感 染 早 期 抗 病 毒 治 疗 和 抗 菌 素 治 疗
治疗 ; 早 期 抗 菌 素 治 疗 不 能增 加 治愈 率 。
统计学方 法 : 采用 S P S S 1 1 . 5统计软 件处理数 据 , 同时 应用 检 验进行 统计
学分析 。
结 果
B组与 C组 治疗 3天后 临床症 状 缓解 率 无差 别 , 均较 A组缓解率 高 , 见表 5 。 3种治疗 方法 3天 内治 愈 有效 率 : 3 组 患者治 愈率 , 见表 6 。 经统计学处 理 : 3种 治疗方 法 3天 内 有效率 A组与 B组 、 A组与 C组之 间有 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 B组与 C组之 间 无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 , 见表 7 。
般治疗 , 在给予 A组治疗 的基础 上 , 给
与 C组 之 间 无 明 显 统 计 学 差 异 ( 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率与季节、气候以及环境有关。

针对
性护理是一种基于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护理需求的个体化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针对性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
析。

一、针对性护理的定义和原理
针对性护理是指在病情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遵循患者的需求和
生理、心理、社会等特点,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针对性护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强调护理是一种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需求和取向的系统性干预。

1.抗生素应用:针对性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细菌培养结果等指标,
确定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重点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护理人员应及时记
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观察和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并配合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支持治疗:针对性护理中,支持治疗包括氧疗、吸氧、雾化吸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旨在稳定患者呼吸、保证氧气供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状态,选择合适的支持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及时随访、记录患者的呼吸情况、氧
气饱和度等参数,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调整治疗方案。

3.预防并发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喉头炎等,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体征变化,如呼吸、心率、呼吸音等,及时帮助患者排痰、定期更换床位,避免出现并发症。

4.营养支持:针对性护理中,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择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口服液体等,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针对性护理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具体表现如下:
1.缩短住院时间: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降低治疗成本,减少住院时间,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期,提高效率。

2.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针对性护理中包括预防和干预患者的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
炎等,能够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针对性护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饮食、睡眠和活动能力,减轻疼痛、缓解不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抗病能力。

四、结论
针对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患者的特点和需求的个体化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可靠、可行、高效的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学习和实践这种护理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患者的康复和护理服务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