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小论文,

合集下载

读后感 读书报告 人文经典读书笔记小论文 论《游园惊梦》的艺术价值

读后感 读书报告 人文经典读书笔记小论文 论《游园惊梦》的艺术价值

论《游园惊梦》的艺术价值《游园惊梦》是独具艺术性,艺术价值丰富的小说。

全篇引人入胜,跌宕起伏,艺术特色鲜明,让我回味无穷,让我深究。

小说《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创作于1966年。

自出版后,引起了白先勇小说研究的高潮。

欧阳子女士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中短篇小说类型来论”,它“是最精彩最杰出的一个创作品”[1],现在它也是各大专院校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必授”篇目。

在笔者看来,《游园惊梦》之所以能引起这样巨大的反响是因为这部作品的经典性。

刘象愚先生在《经典的解构与重建——经典、经典性与关于“经典”的论争》中指出,所谓经典性就是指经典的本质性特征: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实质上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以及无限的可读性。

[2]《游园惊梦》讲述了一位曾经显赫一时的将军夫人在迟暮之年应当年南京唱曲时的姐妹窦夫人之邀前往台北赴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向读者传达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没落的叹息,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小说在遵循传统写作的同时大胆运用意识流手法,跨越时空的限制,使小说有了无限的可读性。

本文就从这部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手法两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白先勇从小接触、喜爱、熟悉《红楼梦》,小说《游园惊梦》就是在《红楼梦》的影响下写成的。

他曾说过:“我觉得中国文字不长于抽象的分析、阐述,却长于实际象征性的运用,应用于symbol(象征),应用于实际的对话,像《红楼梦》,用象征讨论佛道问题,用宝玉的通灵玉,用宝钗的金锁……”[3],在《红楼梦》的影响启发下,白先勇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笔下的人物以象征的意义,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自然而然地寓象征于现实的描写之中。

首先,作者给女主人公起了“蓝田玉”这个名字,这具有相当明显的象征含义。

蓝田之玉是中国神话中最美最贵的玉石,李商隐就有一句诗曰:“蓝田日暖玉生烟”(其他月月红、天辣椒等艺名,亦有象征性:月月红即月季花,每月开,贱花也。

游园惊梦_高三作文

游园惊梦_高三作文

游园惊梦
丁酉年二月,仲春之际,会于清潩河畔,踏春寻志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沿溪踏石,夹岸百步,桃夭李盛,灼灼其华。

未闻莺唤燕啼,但见双燕斗泥而旋,信可乐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骄阳如雪。

结伴而行,拦车取道,亦步亦趋。

不闻沙场征战苦,望梅止渴,以解路途劳顿。

噫?未见叶落草衰,人比黄花瘦,何也?尝悟理于室,搔首顿足,未得道之深。

如今汗流浃背方悟前贤探路取道之难。

呜呼!不临深渊,不知溪之深也;不行远道,不知道之难也。

少年心事当拿云,孰有幽篁鸣呃之叹?鹰击长空之志,莫如今日少年郎!
今览前贤诗赋,悔恨于流觞之乐不可得。

过飞虹桥,席地而坐,金石丝竹,声舞鱼跃。

风送花香经耳际,歌舞旋音扑鼻香。

古筝淙淙,为国杀敌,沙场征战几人还,笔墨丹青肝胆心,位卑未敢忘忧国!几丝葫芦,畅叙幽情,是熟音陌曲。

相似寥了,友才之长,如未闻其因,竟不可得。

欣喜之余,为友可乐!
铭“不宜妄自菲薄”为志,兢兢业业,不曾造次。

如尔曹类类卿卿,卧虎藏龙,视听之娱愈盛,其才愈不可斗。

翩翩白衣少年郎,岂为如山书经所迫?莫说秀才少年痴,红日初升,百兽畏惶!
梦里花落如雨,凄怆惶然,雾失楼台,月渡迷津,此日游园惊此一梦,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少年事,当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1 /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大学毕业论文-—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

大学毕业论文-—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所在院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专业名称:音乐学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姓名:刘萍学号:20080007054答辩日期:2011年6月指导教师:刘正维教授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试行)》,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文作者完全了解武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武汉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绪论---------------------------------------------------------------------------------------- (3)第一章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审美属性----------------------------------- (12)第一节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 (12)第二节昆曲的审美属性----------------------------------------------------------- (14)第二章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剖析--------------------------------------(1 6)第一节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旋律剖析------------------------------------- (17)第二节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调式剖析-------------------------------------- (30)第三节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腔式剖析-------------------------------------- (36)第四节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结构剖析-------------------------------------- (40)第三章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42)第一节昆曲唱腔的历史成就---------------------------------------------------------(42)第二节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4 4)结论------------------------------------------------------------------------------------------------(4 6)参考文献--------------------------------------------------------------------------------------------(4 7)后记------------------------------------------------------------------------------------------------(5 1)中文摘要:昆曲是中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优秀剧种,昆曲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声腔艺术之一。

《游园惊梦》叙事技巧论文

《游园惊梦》叙事技巧论文

《游园惊梦》叙事技巧论文摘要:小说《游园惊梦》将叙事技巧和叙事手法融入到传统的叙事模式之中,在情节的安排、景物的描写和时间的处理上都恰到好处。

更加值得称道的是《游园惊梦》所使用的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将人物的心理体验不动声色地展示出来,从而形成小说悲凉的情感基调。

小说《游园惊梦》的题目取自昆曲《牡丹亭》其中两折的名字,小说通过《游园惊梦》的桥段来引出主人公蓝田玉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将戏剧里的情节、气氛与现实场景相互串联结合,营造出一种梦里梦外、亦真亦幻的飘渺环境和人世沧桑、浮生若梦的悲凉氛围。

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线索和背景,白先勇在作品中灵活地融入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叙事方式。

小说采用了内外视角结合的叙事技巧,从作者和叙述者两个角度出发,自由而真实地展现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内的不同场景。

首先,小说的开头是以作者的角度出发,以外视角的方式揭开故事所要上演的序幕,而后又以钱夫人蓝田玉这个内视角切入主题,以确定主人公自己的感情投向。

这种内外视角结合的方式既能由作家的角度出发,自由地打乱时间、跳转空间(尽管在时间这个维度上更多的是因为内视角的使用而产生错乱交叉的效果),能更好地透析人物心理,挖掘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

从蓝田玉被带入窦公馆之后,叙事视角就由作者的外视角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从窦公馆的花园景色到宴会的大致规模和摆设,从遇见南京旧相识到认识台北的新人,蓝田玉都担当着叙述、展示和体验的角色,同时她也是可以自由地将时间任意打乱并重新组合的人。

故事情节在蓝田玉的视角下延续,这种视角处理方式可以将那种人事变故、历史沧桑的悲凉之感真切而直接地表现出来的。

小说所烘托出的悲凉基调离不开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白先勇甚至将叙事线索纳入到蓝田玉的内心体验之中,通过蓝田玉的意识流动,将当年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带入到窦公馆的宴会之中,使得不同时期的情景置于同一个位置进行直观地比较,从而更强烈地唤起蓝田玉痛苦悲伤的思想感情。

文中由花雕酒作为引线,从台湾花雕酒与绍兴花雕酒的对比将蓝田玉的思绪带到了南京清唱会。

游园惊梦作文_高一作文.doc

游园惊梦作文_高一作文.doc

游园惊梦作文_高一作文游园惊梦作文周佳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题记”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留园,一个古色古香名字,在这细雨朦胧袅袅烟雾中,苏州留园大门已展现在我眼前了。

细雨丝丝沾染在我衣襟上,凝成一粒粒晶莹水珠,轻轻一弹,一片水雾便在四周弥散。

撑开一把油纸伞,轻轻踏足在光滑石子路上。

一朵朵雨花绽放在路上,翠绿苔藓爬满路旁青石。

被雨洗过风中飘散着树木清香。

步入一段长廊,雨丝顺着廊顶瓦片滑落,墙上石板上刻着许多美丽文字,像是诗词,像是不知多少年前一个同样雨天一个诗情画意灵魂呢喃。

不知不觉间,有一片湖水,荡漾在眼眸。

雨似乎停了,一丝鲜嫩透明阳光羞怯地从云层中钻出来。

湖水绿如同翡翠,经历了岁月洗涤,闪着浑圆光泽。

湖中几片莲叶静静地躺着,叶片上凝着几颗露珠,经阳光挑逗着,也似琉璃一般,也似那么珍贵,那么让人怜惜。

几朵嫩红镶嵌在这碧绿之中,是莲花。

散发着袅袅清香。

似水中那一娉婷少女,如羊脂玉般洁白花瓣,没有任何瑕疵,像是古代那位能工巧匠精雕细琢而成,瓣尖那一抹粉像是少女脸颊一抹晕红,如此圣洁美好。

湖旁,有一座古色古香凉亭,碧瓦飞甍,细润瓦片在阳光下恍若透明,好似一座琉璃亭,亭中有一位青衫女子,唇角一抹嫣红,身披轻纱,亦真亦幻。

她青葱玉指浮动琵琶,淡定铮铮之声,如夜空中一颗颗渐渐亮起星辰。

她旁边有一位灰衫男子,咿呀吟唱吴侬软语,和着雨后湿润清新空气,一起进入我心里,我仿佛穿越了千年。

在这氤氲白雾中,我触摸着历史衣角。

在长廊中,有许多雕花桃木窗门,雕刻得十分精细,巧夺天工。

在窗后,有一个独立小房间,房间里种着亭亭如华盖植物,远远望去,还以为是一幅栩栩如生古画,还搭配着古色古香画框。

绕过一个圆月门,踏过一个门槛,一个古代厅房呈现在眼前。

有一块大理石摆放在房间里,大理石看不出一丝人工痕迹,是天然。

石头上花纹好似水面波鳞,又好似重峦叠嶂群山,神乎其技,美不着痕迹。

浅论《游园惊梦》

浅论《游园惊梦》

浅论《游园惊梦》《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品。

作品借钱夫人赴宴窦公馆一事描述了国民党腐败的官僚生活,与此同时,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品采用直叙和意识流的手段展开。

白先勇出生于广西桂林,父亲白崇禧,先后随父母到重庆、台湾、香港生活,定居台湾,后赴美留学。

他少年时代对中国古典小说颇感兴趣,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影响极深。

在美国学习期间,接受现代派的影响。

于是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幻想色彩十分强烈。

经过创作和学习,他逐渐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与外国现代主义手法结合起来,应用成熟,炉火纯青。

正如他所说:“社会意识与技巧不应冲突,不应彼此不相容,如果能取得协调,那更能表现出时代精神。

”因此,除了作品体现整体中西合璧的创作技巧外,也结合当时台湾社会的整体实际情况反映一代人的思想情感。

白先勇辗转各地的生活给他的印象极其深刻,加之定居台湾后台湾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他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思想怀旧情绪极为浓厚。

在小说《游园惊梦》中,除了上述两点外,还通过主人公钱夫人的一系列行为展现了女性在独特社会环境中地位的变化。

除此,借钱夫人影射从大陆迁居台湾的一代人的生活观。

以下分别论述。

一、思乡怀旧情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争端不断。

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暴行和“皇军化”政策一方面使人民文学体现逃避现实的倾向,另一面也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随着国民党当局撤逃到台湾,迫于政治需求向美军求援,美军带来的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特殊的社会和生存环境赋予台湾文学独特的个性,作品具有乡土色彩,同时蕴含浓烈的思乡怀旧情绪。

小说除写官僚家庭中的奢靡生活和上层阶层的“气派”外,诸多怀乡细节通过主人公的行为体现。

首先体现在作者对小说人物中女性服装的细腻描写。

钱夫人墨绿杭绸的旗袍,窦夫人一身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赖夫人穿一身珠灰旗袍,昆曲“大王”徐太太的黑旗袍,还有给人强烈刺激感觉的蒋碧月身上的火红缎子的旗袍。

毕业论文例文-“梦”与“醒”:从《游园惊梦》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毕业论文例文-“梦”与“醒”:从《游园惊梦》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山东大年夜学(威海)文明传达学院摘要:《游园惊梦》自颁布发表以来,很多评论家都认为它是《台北人》系列中最好的一篇,同时被人称道为“中国文学史上,就中短篇小说类型来论”,“最出色最出色的一个发明”。

个中最主要的一个启事就是他把对传统文学境地的追求和对现代小说艺术要素的自创化用融合在一同,结构出一个纯美的艺术境地。

关键词:传统与现代;白先勇;“人生如梦”;看法流1945年白先勇在上海美琪剧院不雅旁观了由梅兰芳和俞振飞合演的昆曲《游园惊梦》,个中那曲《皂罗袍》让他感动不已。

在与杜丽娘相逢后的二十年,白先勇自己也经历了很多人生起色,国共内战,渡海来台,赴美肄业,母亲病逝,目击人事件幻的那般敏捷,让他发生了人生破灭无常的认为。

所以他很天然地转向传统,转向平易近族文明中去寻求永久,去求得自身求生意志、魂魄感应才华跟文明母体的永久合一。

因而,“本来万紫千红开遍,似这般都授予断井颓垣”这一中国自古以来一脉相传的文学主题,便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基调。

白先勇应用中国传统的“人生如梦”拓展了文章的内蕴,又融合看法流技能使钱夫人思路在梦与醒,昔与今之间穿越,使文章极富神韵。

“人生如梦”是中国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喟,是一剂抚慰人生的良药,一种包罗偶然与肯定的无题。

这篇小说的终究主题就是“人生如梦”,所以作者处处采取“梦”的比方和意象,令人发生梦境境地的联想和印象。

起首《游园惊梦》题目便点出“梦”字,而窦夫人那金光闪烁、华丽堂皇的宴会也同虚幻的梦境通俗。

更加主要的是,《游园惊梦》中援用的戏剧典故简直都是关于梦的故事。

贯穿全文的昆曲《游园惊梦》内容是杜丽娘入梦;程顾问与蓝田玉闲谈中的《洛神》也是一个应用梦来转换时空完成杀青欲望的故事;关于《贵妃醉酒》作者则援用其一句唱词“人生活着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来点明主题。

以上这三个戏曲典故都是为了烘托钱夫人的梦。

作者经过梦的隐喻,传统戏曲的和看法流的应用,将此刻画的波澜横生。

故事中的蓝田玉历经大年夜起大年夜落,她因昆曲《游园惊梦》而嫁给钱鹏志将军,风景有限,然则经过“这些年的纷扰”,钱鹏志病逝世,她寡居荒凉的台南,凄凉有限。

《游园惊梦》小评论

《游园惊梦》小评论

人生如戏亦如梦——读白先勇《游园惊梦》《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园惊梦》展现了一卷流光溢彩的宾客图,刻画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奇女子蓝田玉,全篇利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人物心理和性格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小说散发着荒凉的美感,透出世事无常,繁华终逝之感伤。

评论界一直对这部作品赞誉有加,欧阳子就曾宣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中短篇小说类型而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是最精彩最杰出的一个创作品。

”就连白先勇自己也认为这部作品是“整个写下来,最苦、最美的一篇”,“下了最大的功夫”。

在《台北人》的卷首,白先勇引用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由此,便足见这本集子所蕴含的沧桑感、兴亡感、凋谢感和怀念感。

这种历史感通过小说的丰富内蕴在《游园惊梦》中得到最为充分的表露。

白先勇曾说《游园惊梦》写的是“美人迟暮的故事”,又说是“感于昆曲的式微而作”,作家告诉我们的是小说的故事层面:昔日蓝田玉,南京城里风光一时的钱大将军夫人,今日独居台湾南部民族寂寞中苦度时光;她今日来赴窦夫人宴会,却遭到冷落和遗忘。

在这儿,“今”与“昔”的对比更多的是呈现出钱夫人身世的凄凉。

其次,昆曲这一古典戏曲中的精华,由于曲高和寡,已趋于式微;在作品里,通过艺名蓝田玉的钱夫人这位昆曲名家的哑喉,不能再唱予以象征。

整篇小说充溢着古典文学的韵味,那贯穿全篇的昆曲旋律,那富含古典色彩的人名、地名等等都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篇古典气息十足的小说。

同时这也是一部成功运用西方现代意识流手法和自如转换叙述视角的杰作。

一、古典韵味温婉萦绕小说篇名《游园惊梦》出自于昆曲《牡丹亭》中的一出戏“游园惊梦”,古典取名带给它的自然是十足的古典味。

小说中的人名也充分吸收了传统文学的滋养。

比如:“月月红”、“桂枝香”、“蒋碧月”,这些人名都与月亮有关,而“得月台”这个地方也带了这个“月”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年第一学期《台港文学》科目考查卷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中文(师)11-1 任课教师:李一媛姓名:段倩学号:11064130108 成绩:历史沧桑与世事变迁的慨叹——《游园惊梦》赏析《游园惊梦》是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

发表于1966年。

作为国民党高层的后裔,白先勇经历了家族由炙手可热到门可罗雀的巨变,而从大陆到台湾的经历,更增加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历史沧桑感。

因此,在他的笔下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显赫、辉煌的人物,看到他们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承受。

《游园惊梦》就是这样一篇慨叹身世和沧桑巨变的代表作。

一、作品简介《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品之一,篇目的命名取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

而《游园惊梦》原本是《杜丹亭》中杜丽娘与侍女春香因游暮春之园,而满怀伤感,在牡丹亭小憩时,梦中与情人柳梦梅相会,醒后因情而忧思成疾的一段故事,后被改编成昆曲《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向我们展示的是时空骤变时对几个青年女子生活、命运的影响,凭借自己的姿色与技艺,她们先后都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妻妾:才艺超群的蓝田玉嫁给了长她40岁的钱鹏志将军做填房夫人,为了“钱将军夫人”的身份和自己微贱的出身,不得不处处小心,如履薄冰,为了维持这来之不易的名份,她只能在钱将军身后孤寂清凉地打发着漫长的余生。

《游园惊梦》中从钱夫人坐计程车到窦公馆参加聚会开始,即一步步深入她的内心,后来又突出她的潜意识,把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富贵荣华,只可惜你长错了一根骨头。

”由此可以看出钱夫人所经历的心灵磨难。

时过境迁,而今身价大降的她,只能坐计程车了,那“新的高楼大厦”与她内心的冷落与失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生性温和的桂枝香虽已成为窦公馆里珠光宝气、颐指气使的女主人,但却是委委屈屈地做了多年的“三房”才得以扶正,颇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味道。

无论是辉煌于前的蓝田玉,还是璀璨于后的桂枝香,她们的身份和荣耀都是以牺牲了青春、情爱、天伦之乐这样一些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换取的。

二、作品分析1、主题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2、人物作品描写了几位性格各异的国民党遗老、夫人的形象。

其中,尤以主人公蓝田玉最为出色。

蓝田玉是钱将军的遗孀,是国民党上层贵族没落者的代表。

她原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在南京风光一时。

她感激老将军对自己的钟爱,使自己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又与郑参谋打得火热,暗中幽会。

当发现自己的情人已暗中移情别恋时,情急之下她竟失去了嗓音。

钱将军死后,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

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

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园惊梦》了。

当曲终人散,她更深的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酷:时间让历史变成了伤痛,让情意消弭,让古老的艺术衰败;而人世的沧桑,使往日的显赫声威,早已消散,昔日的将军府,也早已易人,现在只剩下自己,只剩下满目悲凉和历尽沧桑的感受。

作者巧妙地将他的主题思想通过钱、窦二夫人的人生经历、今昔对比达到完美诠释。

钱夫人与窦夫人合而为一,即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个卑微女子的挣扎史。

由一个低下的女戏子,耍尽手段,以如花似玉的青春作为代价,最终爬上了上流社会贵夫人的位置,外表数尽风流,内心寂寞难耐,幽怨难诉。

只是风光数十载之后,恍然发觉,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一个繁华似锦的梦,梦醒了,一切已成空,独留下她一个人面对着世态炎凉,昔日的荣华富贵已成空,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通过钱、窦二夫人形象可以看出,她们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白先勇为我们塑造的那个年代不幸女子的悲剧命运。

放眼整个中国,应该说几千年来,中国的女子总有那么一大群是过着这样一种人生的。

即便是当今社会中的那群拥有着高学历的女子,也有那么一大群依旧折服在男人的金钱、权势之下,甘愿为之而舍弃自己的青春年华。

只能说钱、窦二夫人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那盛久不衰的男权主义之下的一群牺牲者的一个代表,不停地在金钱、地位、自由、爱情、欲望,道德之中挣扎着的红颜薄命者。

3、艺术特色白先勇为其小说命名《游园惊梦》实则是颇有深意的。

“游园”虽然表面上是指钱夫人到窦府一游:作者着意描绘了窦公馆花园的深阔、客厅的豪华、酒宴的奢侈,从而勾起了钱夫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番回忆,但实际上作者将人生比作“游园”。

想不到钱夫人曾是何等的荣华富贵,忽而变得孤单没落;想不到原来连请客资格都没有的桂枝香,忽而成为上流社会的交际中心;想不到曾是钱夫人的情人郑彦青,忽而又成了她妹妹月月红的相好……人生如梦,变幻莫测,谁又能肯定钱夫人的现在不会是窦夫人的将来呢?而“惊梦”则是“游园”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钱夫人对人生之路的反思,对现实生活的否定。

白先勇说过,“……人的内心都有不可言喻的痛,我想文学可以写出来。

……我写作是因为我希望用文字将人类心灵中最无言的痛楚表达出来。

我想这是我写作的真意。

”白先勇亦说:“其他的小说表面上似乎不同,但在主题上却很一致,例如《游园惊梦》,写的也是时间”。

除了以上列举出的回忆,钱夫人对往昔的留恋和缅怀比比皆是:“她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那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可是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

对钱夫人来说,记忆是她曾经活过的唯一凭据。

白先勇曾说,《游园惊梦》写的是“美人迟暮的故事”,又说是“感于昆曲的式微而作”,作家告诉我们的是小说的故事层面:昔日蓝田玉,南京城里风光一时的钱大将军夫人,今日独居台湾南部,在寂寞中苦渡时光;她今日来赴窦夫人宴会,却遭到冷落和遗忘。

在这儿,“今”与“昔”的对比更多的是呈现出钱夫人身世的凄凉。

其次,昆曲这一古典戏曲中的精华,由于曲高和寡,已趋于式微;在作品里,通过艺名蓝田玉的钱夫人这位昆曲名家的哑喉,不能再唱予以象征。

白先勇是一位既具有着良好的中国文化传统,又受过完整西方思想和艺术熏陶的作家。

是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的中坚。

在其代表作《游园惊梦》中,显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首先,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上,作家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

小说以钱夫人蓝田玉为视角,通过钱夫人的眼睛小说的内容逐一展开的:钱夫人一到窦公馆,就巧妙地让她的眼睛“打量”了一下里面气派非凡的花园美景,环视了非同一般的客厅摆设,由此透视了窦公馆高人一等的豪华与尊荣。

这必然就是引起她许多有关自身以及与窦夫人的关系等等今昔对比的联想。

由于出席晚宴的高宾贵客,都是当年南京相知相识的军政界官场人物,而今次窦夫人宴会情景跟“临离南京那年”钱夫人在自己梅园新村的公馆为她请做生日的盛宴情景,就有许多近似之处,更使钱夫人感慨万分。

作家一面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一面运用了戏剧穿插,将古典戏剧的情节、气氛与小说主人公的心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其次,作品还注意运用赋予个性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

作品所要表现的是国民党上层来到台湾后的生活和感受。

因此,在描写人物时,注意运用语言来区别、表现人物不同的不同。

同样是国民党上层的夫人,由于年龄、出身、身份的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

钱将军夫人蓝田玉的语言在温柔、婉转中透着些小心,窦夫人因丈夫正当走红,而自己也已扶正,所使用的语言自然显得有些骄横和炫耀。

至于语言的象征和暗示更使随处可见第三,作品还具有浓重的苍凉和感伤的基调。

由于说所描写的是国民党上层退居台湾之后的感受,所以自然会流露出浓重的苍凉、感伤的基调。

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他(她)们有的曾身尊贵、奢华,有的已然穷困潦倒,有的虽依然十分富有,但比起当年在大陆时的生活和境遇,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了。

因此,在他(她)们的谈话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与当年在大陆时的情况相比,自然人世沧桑,增多了几分感慨和苍凉的感觉。

三、小结《游园惊梦》是发表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对于“人生如梦”的悲剧,作者以现代人的新视野作了新的诠释。

在《游园惊梦》中,悲剧的根源就不是“真性情”的显露和追求个性自由所能概括的了的,在这一点上,它与《红楼梦》有很大的区别。

钱夫人的“惊梦”是浅层次的,她并未意识到命运的不幸是与其自身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游园惊梦》里,白先勇把“昔”当作实存的,而把“今”当作空幻的虚影,这就使《游园惊梦》比《红楼梦》更为难解。

在《游园惊梦》这种如谜似梦的境界中,确实使人产生“人生如梦”“人生如戏”的无常感与沧桑感;但更重要的是:作家为何要创造这样一个如戏如梦的艺术境界呢?我以为,白先勇在这一层面关注的乃是人生的意义问题。

否则,我们将难以理解作家为何以“昔”为真而以“今”为幻—正因为作家认为今天是虚幻的,那么现实的人生也是虚幻的,空而又空的。

这样,怎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是“在梦里轻徊”的白先勇对现实人生发出的幽幽一问。

构成《游园惊梦》的主体是中国古代作家的优患意识与悲剧意识,以及人生如梦、人生如戏这些观念,作家以传统文学的技巧加以表现。

这样,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情感透过意识的流动加以折叠,在岁月的流逝和时势的演变中,显示出人生的无常、人世的沧桑,从而传达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

《游园惊梦》文笔极为优美,描写了一群达官贵人的遗孀的冷寂和哀怨。

人物的悲剧性不仅要看是一种生存现象更是一种审美现象,通过对逝去的时光和美的留恋,强烈地表现了生命无所不在的否定性。

故事的悲剧让我们审视着人生的无尽忧伤,每一次“游园”付出的是每一次的“惊梦”,这梦带入我们虚无的时间与故事,结局也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参考文献:白先勇.台北人.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0年4月版白先勇,蓦然回首,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白先勇,我用写作表达人类心灵无言的痛楚.新闻周刊,2004.6.28易中天.闲话中国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版邵飞.茫茫人事游园一梦.内蒙古电大学刊,2000年第5期彭耀春,伤逝——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华文文学,2001.3(总第46期)邱燕萍,历史与人生的交融——白先勇《游园惊梦》历史、文化内蕴解读,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7卷第4期。

梁筱晶,浅述白先勇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性表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卷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