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本
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

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增大,现在在农村仅凭耕种所得收入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其中,大多数年轻人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纷纷选择背井离乡去城市打拼。
因而,留守老人这个特殊群体不断扩大,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以走访、查阅文献、入户调查等方法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留守老人、农村、现状、对策一、留守老人概念的界定目前相关的各权威部门并没有对留守老人给出其明确的定义。
一部分学者从老人年龄角度考虑,例如王学芳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网络结构探析》一文中,则认为留守老人是子女长期外出流动时留守在户籍地村的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指出了留守老人的年龄限制。
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子女外出原因及外出时间角度考虑,例如陈浩(20__《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一文中的界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工在进城时把父母留在了农村,催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
我们把这种由于农村人口迁移引起的特殊现象所构成的老人群体称为农村留守老人群体。
还有学者从子女及子女配偶是否在老人身边的角度考虑,例如:王乐军《济宁市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的研究对象为济宁各县市农村留守老人,其农村留守老人的确定标准为:常住农村的老人,年龄大于等于60周岁;其子女及子女配偶因外出工作均常年不在本村居住者。
突出子女及子女配偶都不在老人身边。
因此,本文对留守老人的概念做了一个具体的定义: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长期离开户籍地的60周岁以上或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由于子女们外出打工,老人们在生活上缺人照顾,精神生活单调,很是孤独。
很多年迈的老人必须自给自足,但是他们已经年迈,更需要子女的照顾。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留守老人调研报告1一、引言1、调查背景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3、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xxx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
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未婚的有12位,占;丧偶的有356位,占;离婚的有15位,占。
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个。
3、收入情况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每月平均退休金为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贯彻落实老人优惠待遇现行政策,提升为老服务质量,真真正正把握全乡留守老人基本上日常生活现况,对于此事进行调查,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一)为了更好地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老人优惠待遇现行政策,提升为老服务质量,真真正正把握全乡留守老人基本上日常生活现况,我县构成21个调研组(以城镇和小区为企业,每一个城镇选中标准各不相同的两个村)根据入村(社)入户口、深层次采访,各自从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社会发展诱因、精神实质抚慰、日常生活照顾、家政保洁等难题开展调查问卷,现将状况汇报总结以下:基本情况现阶段,全乡一共有老人6.31数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09%,高过国际性上要求的人口老龄化规范两个点。
在其中留守老人1943五人,占老年人口的30.8%;健康状况较弱的有1.4万人,占数量的22.19%;经济发展情况较艰难的有1.2万人,占数量的19.01%;贫困家庭的有3827人,占数量的6.06%。
如今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正处在转型发展阶段,愈来愈多的青年人出门做生意、打工,留守老人也随着与日俱增,这类状况在农村尤其突显。
基本上现况留守老人的养老服务意向关键为居家养老服务。
有一些老年人现阶段家居生活但有社会养老意向;居家养老服务的留守老人充分考虑未来的健康状况降低、必须他人照料及本身安全性发生难题时,表述了未来的养老服务意向为聘请家庭保姆、居家养老服务或养老服务业,但对养老服务业犹存在一些心理状态顾忌,包含不习惯、受到限制、搬入难、服务项目差、花费贵、对家中的知名度危害不太好等要素。
留守老人的日常日常生活艰难较多。
包含在家里美食家务活艰难、出门买东西艰难、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艰难;当老年人碰到困难时,最先会挑选靠自己的能量或夫妻分工协作来解决困难,当超过自身的工作能力范畴而不可以自行处理时,会挑选寻求帮助儿女、亲朋好友、隔壁邻居来解决艰难;留守老人都表明碰到困难的时候会尽可能自身处理,不肯寻求帮助他人,关键缘故是觉得对其不安心、自身也感觉并不大习惯性;更不愿欠亲朋好友邻居的人情。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留守老人调研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留守老人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1留守儿童、老人调查报告摘要:第一部分,分析留守儿童、老人的成因;第二部分,报告调查到的留守儿童、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及特点;第三部分,提出对缓解留守问题的一组建议。
第一部分留守儿童、老人的成因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然而,农村劳动力只能成为“人在城市、根在农村”的“农民工”。
由于务工工资收入偏低、孩子进城就学困难、务工所在地城市居住生活费用及远程往返路费较高等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将子女老人留在农村,并且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随之衍生出了庞大的留守群体。
农村原有劳动力的过剩性是造成大量农民工一个前提性的因素。
农民工的职业具有低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地位处于城市社会下层,或谓“边缘化”状态。
这种城市二元的户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体现了它的合理性,一是缓解了农民工流入地城市的市政建设的压力;二是避免了曾经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过的“贫民窟”这一社会问题;三是有效地降低了民政救助规模与社会保障压力。
但是,这是以牺牲农民工的权益,牺牲社会公平而实现的。
(1)父母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生计和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然而,家庭生活的变动为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学习表现、内心情感等方面带来的是更深层的影响。
父母监护的缺乏、现有监护的不力,让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面临安全无保、学业失助、品行失调等成长风险和隐患。
(2)子女外出务工,必然导致留守农村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角色的缺位,从而动摇家庭养老的功能。
很多农村留守老人不但基本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需要承受繁重的劳动负担和教养孙辈所带来的各种压力,需要自己应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由此引发了留守老人经济贫困、照料缺失、精神孤独、安全隐患大、劳动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背景介绍 (2)2. 报告目的与意义 (3)二、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分析 (4)1. 留守老人概述及规模 (6)2. 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 (7)3. 留守老人的心理状况分析 (8)三、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9)1. 生活困难与物质保障问题 (11)(1)经济收入较低 (12)(2)生活设施不完善 (13)(3)医疗保障不足 (14)2. 精神慰藉与情感关怀问题 (15)(1)缺乏陪伴和关爱 (16)(2)孤独感和抑郁症状明显 (17)(3)娱乐活动匮乏导致精神世界单调乏味化 (18)四、农村留守老人面临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 提高经济待遇,增加物质保障 (21)2. 加强精神关怀,提升生活质量 (22)一、内容概览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与概况:阐述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分析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以及他们的年龄、性别、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
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从经济、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详细描述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生活来源、医疗保障、精神需求等。
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分析留守老人在经济、生活、健康、心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政策支持与现状分析:阐述政府在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上的相关政策,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典型案例研究:选取典型的农村留守老人案例,深入分析他们的生活实际、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对策建议:针对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经济支持、医疗保障、精神关爱、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研究总结本报告的主要研究结论,强调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紧迫性和解决的重要性。
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这一现象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
留守老人是指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经商而长期留在农村的老年人,他们通常面临着生活孤寂、健康不佳、安全缺乏等多重困境。
民政局留守老人调研报告3篇

民政局留守老人调研报告3篇民政局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第1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和城镇化水平飞速提升,大批农村(社区)劳动力转移加快,大批农村(社区)劳动力涌向城市,涌向发达地区,留守老人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从而引发留守老人生活与健康、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建立留守老人关心关爱的服务体系,形成政策和社会合力,逐步化解这一社会现象,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老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县共16个乡、镇,175个村(居)委会,据统计,我县目前现有人口49153人,六十岁以上老人8473人,其中留守老人达178人,占整个老年人口的2.10%,留守老人中以农村居多,达到整个留守老人人群的75%以上。
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留守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子女赡养、供给,但这远远无法保障留守老人的生活、住房、医疗等费用,虽然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通过农副业来自养,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劳动力的下降或丧失,其生活质量必然下降。
生活困难、捉襟见肘的留守老人家庭也层出不穷。
在日常消费支出中,老人支出形式单一,主要为维持基本的物质生活吃饭和医疗支出为主要支出,在住宿、娱乐上的花费较少。
没有为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而在旅游、娱乐等方面有较大的支出。
(二)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
留守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的特性,平时的生活照料主要靠自己及配偶。
当一方生病后配偶还可以负责照顾;对于离异或丧偶的老人,就只能依靠自己。
在自身生活缺乏相应的照料的情况下,有的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照料孙辈的责任。
同时,由于老年人年迈体弱,在防范安全事故、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应对能力不足的情况,安全隐患突出。
(三)缺少精神慰藉,精神生活缺失。
一方面老人与子女关系变疏远、希望与子女常联系。
精神生活是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务工子女与老人的关系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重要内容。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
咱这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年轻人都像长了翅膀似的往城里飞,去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
可这么一来,村里就剩下不少老人了,这些老人就成了所谓的“留守老人”。
他们的生活状况咋样呢?是不是过得孤孤单单的呢?我就决定去调查调查。
二、调查地点和对象。
我选了咱村作为调查地点,咱村虽然不大,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出去打工了,村里的老人挺有代表性的。
调查对象就是村里那些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一共选了[X]户人家的老人,年龄大概在60岁到85岁之间。
三、调查方式。
我呀,就用了最接地气的办法。
首先是一家一家地串门聊天,跟老人们唠唠家常,问问他们平时吃啥、干啥、想啥。
然后呢,还找了村里几个比较热心的大叔大妈,让他们帮我一起打听打听情况,毕竟他们对村里的事儿门儿清。
有时候,我也会在村子的小广场或者大树下,跟老人们凑在一起,听他们聊天,顺便收集信息。
四、调查结果。
1. 生活起居方面。
吃饭是个大问题。
大部分老人都是自己做饭吃,简单得很。
有的老人为了省事,一天就做一顿饭,然后热着吃两顿。
就像张大爷,他老伴儿走得早,孩子又在城里打工,他每天就煮点面条,放点青菜叶子,看着怪让人心酸的。
不过也有几个老人互相搭伙做饭,这样还能吃点热乎的、有营养的饭菜。
住的地方倒是还凑合,毕竟在村里,房子都比较宽敞。
但是很多老人的房子年久失修,漏雨啊、墙皮脱落啊这些问题挺常见的。
李奶奶家的屋顶一到下雨天就滴答滴答地漏雨,她自己又没力气去修,只能拿盆子接着,晚上睡觉都不安稳。
2. 健康状况。
老人们身体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
高血压、关节炎这些病在他们身上就像家常便饭一样。
可是呢,他们去看病可不容易。
村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去镇上或者县城的医院又不方便。
王大爷有一次犯了心脏病,村里的卫生所看不了,等找到车送到县城医院的时候,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还好最后没啥大事。
而且老人们为了省钱,有点小毛病就拖着,舍不得买药吃。
3. 精神生活。
这精神生活可就单调得很了。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推荐五篇]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da6a1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3.png)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政府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着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五篇【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
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
“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
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
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
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编号:FS-DY-16896留守老人调查报告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
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XX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
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
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
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
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
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
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
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
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
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
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
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
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
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
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
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
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
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
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
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
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
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
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
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
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
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
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
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
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
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
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