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例分析

合集下载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说课稿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说课稿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是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课程中,主要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历史背景、回归过程以及回归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掌握回归后两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2. 难点: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和影响,理解回归对两地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两地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引入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教师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两地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研究报告。

2.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案例分析 人教版(优秀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案例分析 人教版(优秀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案例分析一、课标要求:“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二、教材各子母间的关系及如何体现课标要求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介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据此,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香港主权的仪式;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了联合声明,据此,1999年12月20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澳门主权的仪式。

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台湾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的具体构想,完整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概念。

也就是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尊重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在统一祖国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其中的主体,中国大陆必须是社会主义。

三、教学处理设想在该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香港、澳门历史脉络的梳理(过去——今朝),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去深思、去感想,最后在观看“港澳回归”的纪录片中,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载雄壮的国歌声中学生热血沸腾,民族之情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该课的历史基础知识教育与历史德育教育充分展现,学生充分吸收。

1.关于导入新课,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打出“香港回归的倒计时牌”的图片,引导学生作出观察和判断,渲染、烘托全国人民期盼香港回归的迫切心情,从而反映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结,爱国情结。

由此导入新课。

2.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一目,可由教师先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教师总结,简要介绍“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什么提出的及其具体的含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生阅读课文
幻灯片展示课题
(一)回眸历史: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1、提问:香港和澳门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幻灯片展示《香港被侵占的示意图》和《澳门被侵占的示意图》
2、教师总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3、由港澳问题引出解决问题方案:一国两制。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回答香港和澳门被英国、葡萄牙侵占的时间、过程、条约、后果等问题。
3、出示香港、澳门的区旗,并加以简介。
学生观看视频、图片,谈感想,识记港澳回归的时间。介绍自己所知的港澳区旗常识,认知港澳区旗的代表意义。
下载港澳回归的视频进行剪接,播放中英两国主权交接仪式的视频和中葡两国主权交接仪式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感知历史,激发爱国情感,提升民族自信心,。
(四)港澳回归的意义和启示
应用能力
四、板书设计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一国两制的提出者
2、基本含义
3、伟大意义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驶主权。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驶主权。
3、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启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港澳回归的经过及历史意义等问题。港澳的回归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现代中国的大事,我国进入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成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港澳顺利回归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港澳地区和内地共同繁荣。海峡两岸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回顾近代历史,理解现实问题,增强时代责任感的很好素材。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属于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教材通过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以及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对于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成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背景,以及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掌握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演变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回归过程和政策演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4.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香港、澳门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香港与澳门回归的史实和意义。

本课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掌握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探讨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2.能力目标:(1)利用地图展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2)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目标:(1)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台的问题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他教辅书(地图册)五、教学方法:纵向学习法、比较法、指导阅读法、多媒体教学1.利用学生手中的《历史地图册》了解或用多媒体演示香港和澳门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2.组织学生对“香港和澳门主权的回归说明了什么?”的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指导学生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利用电脑,播放《七子之歌》和《公元1997》.告诉学生们,“七子”指的是7个地方,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

建国初,已有四个地方收回,但是还有三个地方即港澳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二、讲授新课(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大家还记得香港和澳门是怎么离开祖国的怀抱的吗?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5页《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介绍: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初中历史_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课标与教材】1、内容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核心概念:了解;认识。

课标解读: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式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香港、澳门得到了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也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一国两制”的构想,主要介绍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第二部分“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说明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意义。

教材首先指出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这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然后讲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的回归的史实及历史意义。

而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发展,教材没有涉及,教学中,应补充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港澳回归以来的发展,认识“一国两制”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发展稳定,“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3、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通过探究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9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2、重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3、难点知识:75%学生能够掌握难点知识(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是七八年级学习的内容,可能学生对此有所遗忘,学习新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复习,以便对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课稿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李少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本课教材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从“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两岸关系的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本课教材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承中国现代的文体事业,下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良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考试的热点。

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材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香港、澳门回归是建立在祖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基础之上的,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充分认识到“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更是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共同繁荣的基础和保证。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领悟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说明它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材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香港澳门回归教学设计及反思

香港澳门回归教学设计及反思

香港澳门回归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顾三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港澳问题的历史原由;2、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3、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4、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历史事实,详细讲清港澳问题的由来。

2、阐明“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含义和意义。

3、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并记忆其重要史实和伟大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了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刷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

3、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2、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史实和伟大意义。

(二)难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歌曲等)四、板书设计一、母子生离别——港澳问题的由来二、慈母声声唤——“一国两制”的提出(邓小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多媒体展示:港澳地图、风光图片、区旗等并播放《七子之歌》《香港别来无漾》《我的1997》年提问:通过图片和音乐,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一起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课题及学生自主学习单根据导学单在书上做出标记1、是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3.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的统一大业取得了哪些成就?4.我国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5、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通过阅读大家大概了解了港澳回归的概况,同学们香港和澳门问题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篇章:母子生离别——港澳问题的由来。

多媒体展示:香港和澳门问题逐渐形成的相关史料图片,并配上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教学案例涉县第四中学于秀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巨大历史意义。

2.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

3.分析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记者招待会,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过程,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2.阅读图片、历史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3.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国两制”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们党的非凡智慧,而且体现了党爱国为民的一贯立场,从而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

2.香港、澳门的回归,不仅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而且开创了内地与港澳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台湾一定会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必将遭到时代的抛弃。

2、【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和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手段】用多媒体,实行情景教学、启发诱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模拟记者招待会2.学生排演历史小短剧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教学设计】在《七子之歌》的歌声中进入课堂导入新课: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回答:台湾还没有回来。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香港、澳门这两个流浪的孩子都已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而台湾却还在母亲的身边徘徊。

那么,香港、澳门是如何成功地走完回家之路的呢?台湾问题该何去何从?我们将在这节课中去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将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学习本课内容:[课件]一、屈辱往事: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提出三、回归之路: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四、未来展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屈辱往事: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请同学们回忆港澳台那段沧桑的历史,他们是如何离开祖国的(提问)1、香港问题由来学生回答: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支九龙司;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过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英国通过《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九十九年。

2.澳门问题的由来师: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船遇风暴,需要到岸上晾晒货物,贿赂当地官吏,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后,葡萄牙强逼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将澳门视为其领地。

3.台湾问题由来提出以下问题思考:①我们历来都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如何证明呢?②台湾在历史上有哪几次分离与回归,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学生回答)③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课件显示]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FLASH显示)隋: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要强调: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过渡:国家分裂、骨肉分离,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答:“一国两制”。

二、解决之道------“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模拟记者招待会][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1984年外交部负责人XXX和XXX同志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希望大家踊跃提问。

现在先请两位发言人讲几句话。

[负责人1]: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非常高兴同大家见面。

[负责人2]:下午好!欢迎大家提问,下面就开始吧![新华社记者]:两位先生好,我是新华社记者XXX,我想请你们简单阐释一下“一国两制”的含义以及它是怎样形成的?[负责人1]:好的,谢谢!“一国两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它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

“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香港记者]:XXX先生好,我是香港记者。

请问:香港在英国的建设下走向了繁荣昌盛,1997年回归后,香港会不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呢?还能保持繁荣稳定吗[负责人2]:谢谢你的关心。

不过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中国的实际,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其次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因此,“一国两制”既可以确保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澳门记者]:XXX先生好,我是澳门记者。

您刚才说了“一国两制”不但适用解决台湾问题,也适用解决港澳问题。

那么,同是“一国两制”,政府在港澳和台湾的具体应用上有什么不同吗?[负责人1]:有不同。

台湾除了享有香港、澳门拥有的一切权力之外,还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结束)[主持人]:好了,各位,两位负责人在百忙中抽空到此与大家相见,谢谢XXX和XXX先生,谢谢各位。

学生边进行,老师边演示课件,课件显示: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过程:1.1979—《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2、1981年9月《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在学法上指导学生学会归纳过程类型题目的答法。

过渡:“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它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回归过渡: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

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给大家现场重温一下那一段为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历史。

(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幻灯片)师:现在有请邓小平同志和撒切尔夫人上台。

历史剧: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男生扮演邓小平,女生扮演撒切尔夫人,)邓小平:你好,撒切尔夫人。

欢迎你的到来。

撒切尔夫人:“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

欢迎您来呀!撒切尔夫人,您在两年前福克兰战争中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令我十分敬佩。

撒:谢谢。

邓:因此,在这里,我想和你谈谈香港主权归属问题。

撒:我很愿意。

邓:首先我要声明,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

我们不是阿根廷,我也不是阿尔铁里(阿根廷总统)嘛。

其次,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有收回香港的信心和决心。

撒:很高兴你主张和平的态度。

不过关于香港问题,我有一个提议,能否以主权换治权?即中国拥有香港的主权的前提下,英国政府掌握香港的治理权。

邓:很抱歉,撒切尔夫人。

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你的态度很坚决。

但现在香港经济发展十分繁荣,这也是不开英国的管理。

中国政府在收回香港后,能保证香港的繁荣吗?邓:中国政府有责任,也有信心建设一个繁荣的香港。

中国政府在做决策时,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

我们也很愿意请英国政府帮助我们收回香港。

撒:我对此有谨慎的乐观。

邓:撒切尔夫人,我想对你谈几点:首先,应该明确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主权。

如果在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这样的政府应该下野。

其次,中国宣布这个决定,从大的方面来讲,对你们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结束殖民统治的时代,在世界舆论面前将得到好评。

同时,我们两国北方都有强大的敌人,维护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所以无论会遇到多大困难我们收回香港的决心不会动摇。

撒:好吧(无奈),我回去后将派代表团来与贵国具体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

邓:很好,我们在北京等你们来。

(握手。

主持人介绍,撒切尔夫人出门走下台阶的时候摔了一跤。

)结束师:大家也听到了,撒切尔夫人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设想。

但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了“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的基本态度。

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关于香港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

在1997年7月1日“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很精彩,大家从他们的表演中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的非凡的智慧和气魄最终使我们赢得谈判的胜利,为我国顺利收回香港做出了重要贡献。

(边表演边演示课件)1、过程:•1982年,中英会谈,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师] 播放香港回归视频,……从视频中大家不难感受到五星红旗在香港夜空飘荡的骄傲与激动,确实走过了百年的风雨沧桑,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光辉时刻。

[课件] 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香港同胞从此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2、意义:A: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国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