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的一份政策文件,旨在指导德国的产业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
这一政策文件对中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产业升级和转型。
《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目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德国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也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加强人才培养和留住。
《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吸引优秀人才等举措,来提高德国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
在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也面临着人才的流失问题。
与德国不同,中国的人口规模庞大,但要想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脱颖而出,仍然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留住力度。
注重可持续发展。
《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德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碳排放等措施。
中国也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挑战,与德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合作和交流,可以共同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两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人才培养和留住力度、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吸取启示,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德两国在产业合作和技术交流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合作潜力,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中国与德国在经济、科技、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两国在工业领域的合作也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作为全球工业强国,其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和理念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而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作为德国未来工业发展的蓝图,对中国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就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进行探讨。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依靠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这为德国工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国而言,也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中国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工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也有利于提升工业竞争力。
中国在工业发展中也应当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向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努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注重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
人才是工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依靠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不断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工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对于中国来说,也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工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理念。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致力于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合作。
德国的工业也是依靠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也应当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共同发展壮大。
下一个30年,中国要“化危抓机”

对美 元的信心 、把美 元作为一 个储备
货 币的基础 。但是美 国利用 了这个机
美钞就像 海浪一样 扑往全 世界 ,然后
3年・ 0 迎战中国企业的命运拐点
3年 , 0 中国要 “ 化危
文/ 香港凤 凰卫视时 事评论 员、 ( ( 中外管理 杂志专栏 作家 石齐 平
未来中国面临着两个新形势、两个新调整 、两个新挑战和两个新
2 世纪 的 “ 99 1 12”
我 们必 须先 看 看 当 前 的 国 际 形 势 ,才能看 清楚 中国在这样形 势中它 的处境,以及未来的方向。 曾 担任 美 联 储 主席 1 年 、备 受 7 好评 ,但是 现在 又备受指责 的格林 斯 潘 ,对整个 形势的观察和敏感 度超过
19 年英镑的大贬值 、然后再成功预测 92
1 9 泰铢贬值和东南 亚金融风暴的索 97 罗斯 ,他在 今年一月份就讲 了令人震 撼 的话 : “ 这是我有 生以来没有见过 的” ,下面一句话更 重要 : “ 当前金 融 的滑 坡、经济的滑 坡 ,极可能是美 国跟 全球从上世纪 中以来长期大繁荣 的结束”。这话很有分量啊。 曾经跟索 罗斯一起创 办基 金的另
笫 l届 中外管理 官 学 恳谈 会 7
T} E [ t t 7 h SEMI NAl ON ANAGE NT: { M M
AG AT t E I G { R N O F O FFI Al . CI EN R E ENEU R S & SCH OIA RS F tR
一
般人 。他 从去年年初开始 ,就预感
到美 国经济可能会 出现 比较令 人担心 的变化 ,到了最近两三个月 ,形势迅 速恶化 ,他讲了两句话 :这 是 “ 我进 人职场 以来没有见过 的最 大的金融危
德国把注意力转向亚洲,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德版印太战略值得警惕

德国把注意力转向亚洲,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德版印太战略值得警惕
随着21世纪国际力量格局的日趋复杂,德国正将其国家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尤其是政策发展向中国开放。
这一变化不可忽视,它欲把德国紧紧结合至戏剧性的中国进步,潜在的台太博弈,改善大洋彼岸的双边关系,并可能导致新的技术发展。
首先,在经济技术领域,双边合作将让德国受益无穷,产生深远影响。
德国企业在机器人、医疗技术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可以从中受益,特别是当这些技术在中国市场展开时。
此外,两国合力研发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两国彼此达成共识的无休止努力。
其次,社会文化方面。
随着无形贸易业务的发展,涌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德国文化将使两国交往更敞开,更加彼此拉近,使德国更容易吸引东亚的文化趋势与审美观,以及中国文化表现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特色。
最后,外交层面。
中国的外交在亚洲一带如日中天,而德国拟结盟的外交抓手更明显。
随着日益增多的台太合作机会,双方可以实现像减少全球污染、调节经济发展的气候变迁等正面目标,也能共同维护安全稳定,在当今世界混乱的大背景下努力活出自己的价值。
从以上可见,德国急速变革其未来之路,关注中国会让德国获得大量对全球发展有益的技术,文化和政治上的利益。
双方应紧紧携手,进一步合作,促进全球和平发展的美好结局。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在2011年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文件,旨在促进并发展德国的工业制造业,提高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这一战略文件对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效率的重要性。
德国一直致力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国家工业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了跨国合作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高品质的“德国制造”享誉世界。
德国鼓励并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通过跨国合作和国际竞争来提高德国的产业竞争力。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也应该将跨国合作和国际竞争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主要包括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效率,跨国合作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启示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中国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德国的未来不在大西洋,而在中国

德国的未来不在大西洋,而在中国贾晋京观察者网7月10日文章原题:贾晋京:德国的未来不在大西洋,而在中国 7月6日起,默克尔开启七次访华行程,堪称高频;此访以成都为首站,第二天才到北京,可谓特别。
高频而特别的安排,暗藏何种深意?这需要从德国的特点说起。
1735年的德国正如谈论中国不能不讲中国历史一样,谈论德国也必须先从历史入手。
今年3月底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时,默克尔曾以一幅1735年时由“德国人”绘制的中国地图相赠,由于这幅地图采用了近代制图技术,线条精确,但并未明确画出新疆西藏等地,一时间引起舆论热议,纷纷发问“德国人什么居心?”当时的各类分析多从1735年时的中国历史入手,不过这些分析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方式多数根植于中国文化,恐非德国人所能理解。
实际上,从1735年时“德国”的状况入手,更能揭示其中可能的蕴意。
1735年,在现今德国这片土地上,“德国”这个国家还不存在,存在的是一个地理范围“德意志兰”——这只是一种地理称呼,好比今人说“欧洲中部地区”,只是一种泛指。
当时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是早已名存实亡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名称和实实在在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等各类政权实体——姑且泛称邦国,据说有三四百个,也有人估计达一千几百个。
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并无统一的民族和语言。
邦国之间互相攻伐,数量总在改变,领土边界也不确定。
这样的历史图景其实是欧洲历史上的常态。
笔者手头没有能快速描摹当时“德国人民”概貌的数据,但有个法国数据可资参照——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只有约半数的法国人能够使用一些可划分为“法语”的语言,至于能够“比较好地”说法语的人,则只占当时法国人口的12%-13%。
实际上今日所说的德语,其形成要比法语晚得多,第一部德语字典1781年才出现,而统一各种方言使之成为德语的过程更要晚到19世纪末。
“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出现,跟德意志民族以及德语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这是德国崛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主权国家”这个近现代概念逐步形成的过程。
中国人口未来30年趋势及影响

中国人口未来30年趋势及影响未来30年中国人口的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育率、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等。
这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并有可能继续下降。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长期以来对生育率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口红利。
虽然政府去年宣布允许夫妻可以生育更多孩子,但预计这不会显著改变生育率趋势。
未来30年,中国的生育率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导致人口增长放缓,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其次,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加剧。
随着生育率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将不断提高。
这将给中国的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政府需要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加强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劳动力的减少将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但老年人口的增多也将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政府应该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效率,以应对人口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人口迁移也将对中国的人口趋势产生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将流向城市。
这将加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
政府需要统筹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未来30年中国人口的趋势将受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需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强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应对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幸福的未来。
德国媒体预测中国未来30年

德國媒體預測中國未來30年(2015-02-01 17:29:58)最近看到德國媒體發表文章,歷數了中國近年來的變化,更預測性的描述了中國未來三十年的走勢……一定要往後看完!2007年,中國經濟持續保持高增長,房價增長放緩。
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器成功發射。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中國45枚金牌名列獎牌榜第二。
神舟7號發射成功,宇航員出倉行走。
臺灣大選,馬英九當選。
2009年,兩岸實現三通,結成更緊密貿易區。
臺灣經濟開始復蘇。
2010年,京滬,京廣高速鐵路投入運營。
時速300公里。
中國外匯儲備達20000億美圓。
中國GDP 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
2011年,中國全年出國人次累計超過1億,各國重視中國旅遊市場。
中國寬頻用戶超過2億,位居世界第一。
2012年,中國電影蓬勃發展,並且產生第一部科幻大片,講述了未來發生世界大災難,中國拯救世界的故事。
影片製作精良,視覺效果震撼,氣勢恢弘,故事精彩。
退休導演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看罷影片,當即表示後生可畏,和新生代導演相比,自己就是SB。
2013年,受到電影業成就的鼓舞,中國電視業後來居上,大量中國國產電視劇出口,中華風風靡亞洲。
中國國內開始流行穿漢服過年,穿漢服結婚。
2014年,中日韓-東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美國影響逐漸淡出亞洲。
中國高速鐵路網初步建成,一舉解決鐵路運力不足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制約,春運成為歷史。
朝鮮借鑒中國模式,開始改革開放。
2015年,中國成功發射載人登月航天器。
首名中國女太空人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中國人。
航天器於農曆八月十五降落在月球表面。
全國超過10億觀眾在中秋節親眼目睹了現代版的嫦娥奔月。
2017年,中國宣佈建成科技創新型國家,這項計畫始於2005年,終於利用12年時間完成。
中國產業升級初步完成,中國企業的生產線更多的設立在非洲,印度,東南亞,拉丁美洲,中國本土製造比例逐漸下降。
2018年,龍芯處理器佔領國際CPU超過10%市場份額,中國國產汽車大量佔領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國國內汽車擁有率達到20%,個人移動終端(那個時候估計不用手機了,應該是掌上型電腦的感覺吧)擁有率超過80%,按照絕對數量,全部位居世界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2015-09-15 14:30 编辑:wyj核心提示:2040年,东方世界的财富超过西方世界,中国人均GDP达到20万,成为发达国家。
中国登月成功德国媒体预测中国未来30年,惊呆了!可能?2016年,中日韩-东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成功发射载人登月航天器。
首名中国女航天员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中国人。
全国超过10亿观众在中秋节亲眼目睹了现代版的嫦娥奔月。
2017年,中国宣布建成科技创新型国家,这项计划始于2005年,终于利用12年时间完成。
中国产业升级初步完成,中国企业的生产线更多的设立在非洲,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中国本土制造比例逐渐下降。
2018年,龙芯处理器占领国际CPU超过10%市场份额,中国国产汽车大量占领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国内汽车拥有率达到20%,个人移动终端(那个时候估计不用手机了,应该是掌上电脑的感觉吧)拥有率超过80%,按照绝对数量,全部位居世界第一。
2019年,朝鲜韩国结成自由经济体,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7位。
当年全球GDP排行为1美国,2中国,3日本,4德国,5英国,6法国,7朝鲜韩国经济体,8意大利,9印度。
2020年,中国海军在东海与日本自卫队发生小规模冲突,中国海军随即占领钓鱼岛,宣布钓鱼岛为中国固有领土。
并希望日方保持克制,不要使冲突升级。
最终中日谈判解决争端,日本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中国支持日本收回北方四岛之主权。
2021年,一种以学习中华礼仪,复兴中华文化为目的的仿古私塾在民间兴起。
有条件的家庭纷纷送孩子去这种私塾学习古礼,古文,古文化和琴棋书画,以增加孩子的修养。
以往的英语,钢琴,芭蕾,素描等等培训机构逐渐被冷落。
中国未来航母编队示意图2022年,中国宣布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统一台湾。
五星红旗升起在台北上空,并派20万精锐部队登陆台湾维持秩序。
中国政府在台湾推行一国两制,台湾体制维持不变,但是取消台湾军权,收编为中国人民军,由中央统一管理。
2023年,中国大型空间站建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初步完成,从此,伽利略,GPS在中国成为纯民用,军用全部采用北斗系统。
2024年,中国第三个航母编队建成。
活动区域,南海。
有效扞卫了我国领海主权。
中国初步借鉴台湾经验,在广东福建进行试点,实行县市长选举。
同年,美国登陆火星。
2026年,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移民首次超过俄罗斯族,成为半中国化地区,中国对此地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俄罗斯人口继续衰退,经济影响力甚微,使得俄罗斯对远东心有余而力不足。
2027年,朝鲜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各方面体制与中国无异,加之中国对朝鲜的扶持,朝鲜人均GDP达到韩国的60%。
朝鲜半岛开始统一谈判。
2029年,马来西亚华人独立建国,国号新新加坡。
印尼华人开始独立运动。
2030年,中国政府表示支持印尼华人的民主要求,认为当地华人有人民自决的权利,中国本着人权大于主权的原则,派出2只航母编队和10万陆军进发印尼。
韩朝统一2031年,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印尼华人成功建国,国号,新新新加坡。
国防暂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
2033年,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新新加坡,新新新加坡,蒙古加盟共和国的经济总量首次与美国持平。
当年全球GDP排行为1大中华,美国,3日本,4大朝鲜民国,5,德国,6法国,7印度,8英国。
2034年,中国主导建立亚洲共同体,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成功登陆火星。
美军撤离日本,日美安保条约失效。
2035年,大朝鲜民国正式全面启用汉字书写,要求利用10年时间恢复汉字与朝鲜文书写系统并用。
同年,日本限制假名和英语词汇的过量使用。
规定有汉源词的词语一律使用汉字书写。
同时日本人姓名中,不得出现假名。
2036年,越南正式启用简体中文作为书写系统,朝鲜,日本也开始引进中国的简体字,保证本国汉字与中国汉字的一致。
同年,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亿。
2037年,中国出台新移民法,严格限制外来移民和偷渡者。
2038年,亚洲共同体把人民币作为通用货币。
日元汇率与人民币挂钩。
以西方世界主导的经济秩序正式崩溃。
2040年,东方世界的财富超过西方世界,全球GDP排行为1大中华地区2欧盟3北美(美国加拿大)4日本,5大朝鲜民国,6印度。
中国人均GDP,达到200000人民币,成为发达国家。
【延伸阅读】美国预测2030年世界经济:中国排名惊人亚投行拉开了新一轮的中美经济战沸沸扬扬的“亚投行”一事告一段落。
中国政府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斩获甚丰。
连美国前财政部长萨摩斯都痛苦地警告:“这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以中国胜利美国失败为标志的事件。
”他的观点清晰而且意义重大:“全球经济浪潮正在从美国撤离而转向中国”。
其实,这类事件一直在我们身边发生,今后也还会继续出现。
说到底,这是中美两国经济实力的体现。
而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标志GDP,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后,这两年的GDP增速有了明显减缓。
而美国在经历了5年多金融危机的打击后,GDP增速开始明显加快。
虽然大多数人已经不怀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终将赶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何时才能赶上,众说纷纭。
喜欢中国的,认为5年,10年,最多15年,一定赶上。
喜欢美国的,则认为是一个漫长过程,30年,50年,甚至永远也赶不上。
各种民间机构,国际组织,也都加入这场论战,纷纷给出了自己的预测和判断。
在这方面,政府永远是谨言慎行的。
中国政府从来没有表示要赶上美国,也从来不去预测两国GDP的增长前景。
美国政府更是站在这场盛会之外,冷眼旁观。
但这并不表明,政府对此漠不关心。
最近,美国几家媒体报道,美国农业部给出了到2030年,也就是15年后,世界20个最大经济体的预测。
令人奇怪的是,这份报告由农业部发表,而不是商业部、中央情报局,或者其他经济部门发表。
但不管怎样,这是美国政府的一份预测。
我们来看看它的结论。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到2030年,美国仍旧能够勉强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GDP可以达到24.8万亿美元。
而届时中国位居第二,与美国不相上下,GDP 达22.2万亿美元。
美国GDP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06年的25%,到2015年的23%,再到2030年的20%。
中美博弈这份预测,基本承认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在15年的时间里,可以赶上美国!!如果对中国经济发展再乐观一点,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再乐观一点,中国在15年之后,经济总量赶上和超过美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再看看其他国家的排名,也可以看出,在美国人眼中,谁是真正的强国。
我们来看看印度。
印度一直是西方国家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抗衡、牵制中国的大国。
特别是其民主制度,文化,语言,人口等,被认为潜力无穷。
因此,印度的GDP,15年之后,预计可以达到6.6万亿美元,一举超过日本的6.4万亿美元,从目前的第八位,跃居世界第三。
不过,且慢,6.6万亿美元?那只是中国2030年GDP的1/4 多一点,还不到中国2015年的经济总量。
看来,在美国人眼中,印度才是一个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国家。
接下来,看看日本。
令人心酸的是,无论日本如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和忠心,美国人对日本的经济,是彻底失望了。
失去了世界第二的地位后,日本举国还在调整心态,适应变化。
没想到,很快,它就将失去世界第三的地位。
有着如此辉煌过去的日本,如何才能重振经济?这真是一个大难题。
当然,这也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亮点,15年之后,占据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的国家,都是亚洲国家。
另外,印尼,南朝鲜也都出现在前20的名单中。
毫不夸张地说,未来,亚洲国家,以中国为代表,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报告,带有很大的随机性。
也不一定准确。
唯一可以相信的是,它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发表长期经济预测的机构之一,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只提供2年的经济预测。
【相关阅读】中国军力暴涨经济狂增:2030年称霸全球中国已具备阻敌于1000海里外的能力中国已具备阻敌于1000海里外的能力;二是台军能否像预想的那样独力支持两周时间,以现在大陆全面的海陆空优势,台湾又近在咫尺,可以预计大陆已具备在至多10天内结束战斗的能力。
之所以作出如此判断,是因为中国大陆的军事实力已经远远超越台湾,而且其海空二炮的战力都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除了在硬件建设上,如现代化的三代战机和新锐战舰以及各种导弹方面占尽巨大优势,强大的两栖登陆能力今非昔比外,大陆近年来在发展电子与信息战能力方面也进步非凡,包括C4ISR、网络空间和外太空能力等。
据称,中国大陆在先进电子战系统、反太空武器和计算机网络战等领域均已达世界级水准,不但台军早已大大落后,就是和美军交手,大陆军方近年来也似乎不再居于下风。
正是源于更大的自信,目前中国大陆军方的目光,已经超越台湾,开始投向更为遥远的亚太,如冲之鸟礁、宗谷海峡、南中国海、印度洋等地。
而且近年来服役的海军大型舰船,几乎全部是具有综合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主战装备,包括大力发展航母作战力量等,都不再是针对台湾的武器。
而中国空军的建设,也开始向支撑远距离作战方向发展,采购伊尔-78空中加油机、具有携带远程巡航导弹的轰-6K的服役等迹象表明,中国空中力量的作战方向已可远达1500公里之外。
同时,一些中短程弹道导弹的部署已离开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向西南、东北和南方延伸和分散,也很能说明问题。
正是充分认识到中国大陆的军事实力发展现状,美军的战略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就在一个月前,美军果断中止了此前甚嚣尘上的“空海一体战”战略,这使整个世界大吃一惊。
这或许意味着,仅仅凭借这一战略,美军并不能完全保证能够击败中国。
虽然代之而来的“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战略看起来似乎更宽泛一些,但实际上应该是一种经过修正了的更全面的针对中国的新战略。
分析认为,美军新的战略并不再以进入他国海空域为作战目标,而是以全球机动联合作战为手段来保证所有公域的安全与畅通,其针对性虽然没有原来的“空海一体战”那么咄咄逼人,但对中国的威胁似乎更加强大了,特别是在美军积极发展以X-37B为首的“全球快速打击能力”之时,这一威胁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是得到更大的加强。
中国试射WU-14高超音速导弹中国的应对之策也早已暗中展开,WU-14的多次试射,地基反卫星导弹的试验,中段和末段反导的试验,激光致盲卫星的试验,卫星编队飞行的试验,北斗导航卫星的组网,神龙太空飞行器的试飞成功等等,都说明中国也有着完整的应对计划。
但台湾毕竟是大陆的心腹之患,在国家得到统一之前,不管中国大陆走向远洋的脚步多么紧迫,其远望世界的目光都不免有一个身边的掣肘。
虽然,目前来看台湾(台独)对大陆的制约是海峡两岸分治以来最小的,但却不是可忽略不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