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植物叶片活细胞和叶绿体的分离提取及观察共20页
实验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 及光合速率测定

2.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2.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分装于 支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分装于2支 试管中, 支试管放在黑暗处 支试管放在黑暗处, 试管中,1支试管放在黑暗处,另1支试管放 支试管放 在强光下(太阳光下),经 在强光下(太阳光下),经1-2h后,观察两 ), 后 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4.H+和Cu2+对叶绿色分子中Mg2+的取代作用 对叶绿色分子中Mg
(1)取两支试管,一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取两支试管, 2ml,作为对照。另一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作为对照。 5ml,再加入 %HCl数滴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数滴摇匀, ,再加入5% 数滴摇匀 小粒, (2)当溶液变褐后,再加醋酸铜晶体 小粒,微微 )当溶液变褐后,再加醋酸铜晶体1小粒 加热,观察记载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加热,观察记载溶液颜色变化情况,并与对照试 管相比较。解释其颜色变化原因。 管相比较。解释其颜色变化原因。 (3)另取醋酸-醋酸铜溶液 )另取醋酸-醋酸铜溶液20ml,置于烧杯中。取 ,置于烧杯中。 新鲜植物叶两片,放入烧杯中,用酒精慢慢加热, 新鲜植物叶两片,放入烧杯中,用酒精慢慢加热, 随时观察并记录叶片颜色的变化, 随时观察并记录叶片颜色的变化,直至颜色不再 变化为止。解释原因。 变化为止。解释原因。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分离1取一张圆形滤纸最好用色层析滤纸剪成圆形在其中心戳一圆形小孔直径约3mm另取一张滤纸条5cm15cm纸条宽度根据培养皿高度确定用滴管吸取浓叶绿素提取液滴沿纸条的长度方向涂在纸条的一边使色素扩散的宽度限制在05cm以内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后重复途几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卷成纸捻使浸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课题。
想象一下,阳光下的小植物,满身的绿色,就像穿着翠绿衣裳的小精灵。
你可知道,叶绿素可不是简单的东西,它可是植物的“魔法武器”。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实验,顺便看看怎么把叶绿素提取出来,真是让人充满期待啊。
准备工作可得做足。
找几片新鲜的绿叶,最好是一些比较嫩的,比如菠菜或者其他绿叶蔬菜。
小伙伴们,记得洗干净哦,卫生第一。
然后,撕碎这些叶子,越小越好,这样才能让叶绿素更容易释放出来。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给小植物“做美容”,哈哈。
撕的过程中,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些清新的味道,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咱们要用到一些工具。
把撕碎的叶子放进研钵里,加入一些酒精,建议用乙醇。
酒精可真是个好帮手,它能把叶绿素从叶子里“撇”出来。
用杵子慢慢研磨,直到叶子变成绿油油的糊状。
这一刻,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小炼金术士,手里的东西似乎在变得神奇。
油绿的汁液渐渐渗出来,真是让人心花怒放。
这时候,你会发现,液体的颜色开始变得浓郁。
小心翼翼地把混合物过滤到一个试管里,别让那些叶子的渣滓混进来哦,咱们要的可是纯粹的叶绿素。
就像在筛选黄金一样,真是小心翼翼。
一过滤,看到清澈的液体,那一瞬间,心里不禁乐开了花,感觉这就是成功的象征。
可以用薄层色谱法来分离叶绿素。
想象一下,在薄层板上,一滴滴的液体就像小小的水滴,兴奋地准备出发。
小心地把试管里的液体滴在板上,然后将薄层板放入含有溶剂的小容器里。
那一刻,真的感觉自己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液体在板上缓缓移动,颜色也在不断变化。
简直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太美了!经过一段时间,取出薄层板,看到上面的色带,一条条的,绿的、黄的、甚至还有些微微的蓝色。
这时候,心里默念:“这就是大自然的调色板!”咱们可以用尺子量量这些颜色的距离,分析一下不同色带的组成,原来叶绿素还有好几种呢。
真是让人意外,看来这小小的绿叶,藏着的秘密可真不少。
实验3植物叶片活细胞和叶绿体的分离提取及观察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取材: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除 取材: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 叶梗及粗脉,剪成0.5x0.5cm小块。 0.5x0.5cm小块 叶梗及粗脉,剪成0.5x0.5cm小块。 匀浆:将称取60g 60g叶片小块放入组织捣碎机套 2.匀浆:将称取60g叶片小块放入组织捣碎机套 筒内,加入200ml SNT溶液 匀浆20 溶液, 20秒 筒内,加入200ml SNT溶液,匀浆20秒(最高 速度)制成匀浆液。 速度)制成匀浆液。 过滤:将匀浆液经四层纱布过滤, 400目尼 3.过滤:将匀浆液经四层纱布过滤,或400目尼 龙网过滤,滤液分装离心管,平衡。 龙网过滤,滤液分装离心管,平衡。
三、实验用具和试剂
1/3000中性红染液 中性红染液: ③ 1/3000中性红染液: 称取0.5中性红溶于50ml Ringer溶液 0.5中性红溶于 溶液, 称取0.5中性红溶于50ml Ringer溶液, 稍加热(30~400C)使之很快溶解, 稍加热(30~400C)使之很快溶解,用滤纸过 装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 滤,装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 失去染色能力。 失去染色能力。 临用前,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溶液1ml 1%中性红溶液1ml, 临用前,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溶液1ml, 加入29ml Ringer溶液混匀 装入棕色瓶备用。 溶液混匀, 加入29ml Ringer溶液混匀,装入棕色瓶备用。 ④ 香柏油 材料: 3.材料:新鲜菠菜
叶肉细胞
细胞核
活细胞及细胞核
叶绿体
绘图参考
提示: 提示:下次实验为 实验五 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六 细胞凝集反应
六、实验结果
1.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1滴片中可以看到含细胞核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1 和大量叶绿体的叶肉细胞 叶肉细胞( 和大量叶绿体的叶肉细胞(形态为球形或椭圆形的原生质 体)。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2滴片中可以看到细胞核 2.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2滴片中可以看到细胞核 形态为球形)。 (形态为球形)。 在普通光学下,在悬浮液1 滴片中性红染色可以鉴别活细 3.在普通光学下,在悬浮液1、2滴片中性红染色可以鉴别活细 胞及细胞核(中性红是液泡系特殊的活体染色剂, 胞及细胞核(中性红是液泡系特殊的活体染色剂,在细胞处 于生活状态时,中性红只将液泡染成红色, 于生活状态时,中性红只将液泡染成红色,而细胞质及细胞 核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红色会弥散在整个细胞中)。 核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红色会弥散在整个细胞中)。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3滴片中可以看到叶绿体 4.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3滴片中可以看到叶绿体 叶绿体为绿色椭圆形, (叶绿体为绿色椭圆形,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内部含 有较深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 有较深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
实验三 叶绿体的分离、提取、观察

实验三叶绿体的分离、提取、观察2011.03.23班级:姓名:一.试验目的1.学习使用差速离心方法分离获取叶绿体。
2.理解叶绿体的分离与保存环境。
3.叶绿体的形态观察、测量、叶绿体悬液的荧光现象观察。
二.实验原理1.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分离提取得到的活体叶绿体,既能进行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也能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提取。
2.差速离心法常用于获取细胞中的某一物质,其原理是在一定转速条件下,不同密度大小的物质沉降速度不一样,最终使有密度差异的物质得以分离。
三.实验用具1.材料与试剂:菠菜叶、0.35mol/L NaCL、95%乙醇、石英砂。
2.器具:离心机、天平、量筒、研钵、玻棒、纱布等四.实验步骤1.选用生长健壮的菠菜叶片洗净后去除中脉,然后放入0—4 ℃冰箱或冰瓶中预冷。
2.取叶片经滤纸吸干水后,称取5g剪成碎片,于10—15 mL0.35mol/L氯化钠溶液中,置于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手工快速研磨,(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也不必研磨过细)。
3.研磨后将匀浆用2层新纱布过滤,滤液盛于烧杯中。
4.将滤液装入预冷过的离心管,经天平平衡后,以1200r/min离心2min,弃去沉淀。
5.上清液再经3000 r/min离心5 min ,倾去上清液,沉淀即为叶绿体。
6.沉淀用2 mL 0.35mol/L氯化钠溶液悬浮,备用。
7.用滴管取少量悬浮液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溶液,置显微镜下镜检观察。
可看到叶绿体为绿色橄榄形,在高倍镜下可看到叶绿体内部含有较深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
测量叶绿体的长轴和短轴,分别测量5~10个叶绿体,求其平均值。
8.称取叶片5g剪成碎片,加10—15 mL95%乙醇及少量石英砂,于研钵中快速研磨,然后2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将其装入离心管,以2500r/min离心3min,收集上清液于试管中。
9.叶绿体荧光现象的观察:用强的柱状光源照射盛装叶绿素提取液的试管,然后顺着光源方向观察提取液颜色,并和对着光管观察是的情况进行比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系别:机械工程系班级:机械11实验者:潘霖学号:2011010389同组姓名:肖鹤翀实验日期:2011.10.22Ⅰ提取与分离一、实验目的:1.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2.了解叶绿素的组成、性质和测定叶绿素有助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和鉴别。
薄层层析色谱法是将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作为固定相,把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下端,然后用一定量的溶剂作流动相,将薄层板的下端浸入到展开剂当中。
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大小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动慢一些,而吸附力弱的物质则相对移动快一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彼此分开。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常用薄层层析法和柱层析法,其中柱层析适用于大量制备。
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其中固定相用硅胶预制板。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新鲜的菠菜叶片。
2.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
3.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
四、实验步骤:(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1.取新鲜叶片4~5片,洗净,擦干叶表面,去除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再加2~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充分研磨至糊状,再加10~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出,残渣再用1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提取液应避光保存,因提取量较大,可用于其他相关实验(如后面的叶绿素理化性质的验证)。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1.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距下边缘1cm处用毛细管划线,保证划线细直。
叶绿体的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体的分离方法。
2.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
3. 了解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片细胞中。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本实验通过研磨植物叶片,利用叶绿体在水中溶解度低、在丙酮中溶解度高的特性,将叶绿体从细胞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叶)。
2. 实验仪器:研钵、研杵、蒸馏水、丙酮、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酒精灯、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成小块。
2. 将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3. 用研杵充分研磨叶片,使细胞破裂,叶绿体释放出来。
4. 将研磨液过滤,去除叶片碎片。
5. 取少量过滤液,加入等体积的丙酮,充分混合。
6. 静置一段时间,待叶绿体在丙酮中沉淀。
7. 用镊子取出沉淀,滴在载玻片上。
8.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载玻片上的叶绿体呈绿色,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 叶绿体在显微镜下具有明显的网状结构,其中包含类囊体、叶绿素等成分。
3.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判断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加入丙酮可以使叶绿体沉淀?答:叶绿体在水中溶解度低,在丙酮中溶解度高,加入丙酮可以使叶绿体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研磨叶片时需要加入蒸馏水?答:蒸馏水可以破坏细胞结构,使叶绿体释放出来,同时保持实验液的清洁。
3.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过滤研磨液?答:过滤可以去除叶片碎片,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答:通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了解叶绿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了解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出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并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
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

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次提取叶绿素的实验。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提取叶绿素,观察叶绿素的溶解性和吸收光谱特性,从而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新鲜的叶片样本(如菠菜、植物苗等)- 丙酮、乙醇、二氧化碳等有机溶剂- 室温下的蒸馏水- 研钵、研杵、滤纸等实验器材2. 实验步骤:1) 将新鲜的叶片样本切碎,并放入研钵中。
2) 加入适量的丙酮,用研杵研磨叶片,使叶绿素溶解在丙酮中。
3) 将研磨后的混合液过滤,得到含有叶绿素的丙酮溶液。
4) 将丙酮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使悬浮在溶液中的杂质和叶绿素分离。
5) 将上清液转移到另一个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使叶绿素重新溶解。
6) 将乙醇溶液通过滤纸过滤,得到纯净的叶绿素提取物。
7) 将提取物转移到试管中,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得到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提取到了叶绿素,并得到了其吸收光谱。
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叶绿素的吸光度呈现出两个峰值,分别位于绿色和红色光波段。
其中,绿色峰值的波长大约在430-450nm左右,红色峰值的波长大约在640-660nm 左右。
实验分析与讨论:1. 叶绿素的溶解性: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叶绿素在丙酮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这是因为丙酮是一种极性有机溶剂,能够有效溶解叶绿素的疏水性结构。
而乙醇则起到了将叶绿素重新溶解的作用。
2.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特性:叶绿素的吸收光谱特性是由其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叶绿素分子中的大环结构(叶绿素a)和侧链结构(叶绿素b)使其能够吸收可见光中的特定波长,从而实现光能的转化。
绿色峰值的波长对应着叶绿素吸收蓝光的能力,而红色峰值的波长则对应着叶绿素吸收红光的能力。
叶绿体分离的实验报告

叶绿体分离的实验报告叶绿体分离的实验报告引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提供能量。
叶绿体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分离叶绿体,可以更好地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叶绿体分离的方法和步骤,并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特征。
材料与方法:1. 鲜嫩的植物叶片:本实验选择了菠菜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因其叶绿体含量丰富。
2. 0.5% EDTA溶液:用于破坏叶片细胞壁,释放叶绿体。
3. 0.4 M 蔗糖溶液:用于制备蔗糖梯度离心液。
4. 离心管和离心机:用于离心分离叶绿体。
5. 高速离心管:用于收集纯化后的叶绿体。
实验步骤:1. 取一片新鲜的菠菜叶片,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
2. 将叶片切碎,放入离心管中,并加入适量的0.5% EDTA溶液。
3. 将离心管放入冰箱中静置20分钟,使叶绿体充分释放。
4. 取出离心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叶片,使细胞破裂,释放叶绿体。
5. 将离心管置于冰上,使用低速离心机以3000 rpm离心10分钟,沉淀下来的为叶绿体。
6. 将上清液倒掉,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2-3次,以去除杂质。
7. 加入适量的0.4 M 蔗糖溶液,将离心管置于高速离心机中,以12000 rpm离心20分钟,使叶绿体沉积在梯度液体中。
8. 将上清液倒掉,离心管内的梯度液体分为不同层次,叶绿体沉积在较低的层次中。
9. 使用移液管将叶绿体取出,放入高速离心管中。
10. 使用高速离心机以15000 rpm离心10分钟,将叶绿体沉淀下来。
11. 倒掉上清液,收集纯化后的叶绿体。
结果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
观察分离后的叶绿体,可以发现其呈现绿色,具有椭圆形状,大小约为2-5微米。
叶绿体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明显的双膜结构,其中内膜形成了许多类似硬币的结构,称为类囊体。
类囊体中含有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结构。
此外,叶绿体内还含有DNA和一些酶,用于合成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