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理论.ppt
第三讲 汇率与汇率制度

金融学第三讲汇率与汇率制度本讲导论外汇与汇率二一汇率决定理论三汇率制度的演进四五汇率的影响与汇率风险本讲导读本讲的主要内容01本讲的重难点问题02本讲与其他章节的联系03引子:人民币汇率24681019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2016R M B /U S D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981-2018现象:1、95年之前:RMB 较值钱,但不断贬值;2、1995—2005:RMB 汇率不变3、2005以来:人民币升值,且波动增加。
问题:1、汇率为什么会变化?2、RMB 升值好,还是贬值好?3、政府应该如何管理汇率?01本讲的主要内容1)外汇与汇率⚫如何理解外汇与汇率?2)汇率的决定理论⚫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汇率?3)汇率的影响与汇率风险⚫汇率与进出口、资本流动、物价等变量的关系;⚫汇率波动给贸易、外汇储备、国际债务带来的风险。
4)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不同汇率制度的特点。
1)注意区分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vs间接标记法⚫直接标价法:用本币标价外币,1单位外币需要多少本币购买。
➢本币的升值与贬值正好与汇率数值大小相反;➢绝大多数货币用的标价方法。
⚫间接标价法:用外币来标价本币,1单位本币需要多少外币购买。
➢本币的升值与贬值与汇率数值大小方向相同;➢间接标价法正好是直接标价法的倒数;➢英镑、美元、欧元用间接标价法。
2)如何理解汇率的分类?汇率分类是从不同的用途人为区分的结果。
➢可以分为三大用途:市场用途政策用途研究用途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开盘汇率、收盘汇率电汇、信汇、票汇汇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基准汇率、套算汇率官方汇率、市场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双边汇率、有效汇率3)如何把握不同的汇率决定理论?国际借贷理论:汇率由国际收支差额决定,即外汇供求决定。
⚫但没有说明决定外汇供求背后的原因。
后续理论都试图从不同视角分析影响外汇供求的原因:汇兑心理说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货币分析法资产组合分析法持有外汇主观商品贸易视角资本流动视角货币供求视角资产组合投资视角效用视角4)汇率对贸易、物价和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具有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双重属性:⚫作为商品价格:影响贸易和物价➢贸易:一般来说,贬值增加顺差,升值降低顺差;但汇率对贸易影响具有条件;•案例:中国的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问题。
3第三章 汇率基础理论 第四章 汇率理论

外汇 客户 本币 银行 客户
本币
银行
外汇
小结
• 提醒:想知道任何一天的人民币外汇牌价,请在google里面 搜索“外汇牌价”,搜索”人民币汇率”是查不到人民币的汇 率的。
• 撇开货币制度影响,一国经济越发达汇率越高!
• 如果某国比自己国家货币汇率高,则该国公布这两种货币的汇率用直接标 价法,相反用间接标价法。不管是直接标价还是间接标价,最终目的是要 等式右面的数字大于等式左面的数字。
1.直接标价法下买入汇率在前,卖出汇率在后。
如:招商银行1美元=6.2123/497人民币元 132页第三行 银行买入汇率6.2123:银行买入1美元,支付6.2123人民币; 银行卖出汇率6.2497:银行卖出1美元,得到6.2497人民币。 银行获利:3.74人民币
注意:站在客户的角度,外汇买卖价正好与银行相反: 客户买入1$,客户支付6.2497 ¥; 客户卖出1$,客户得到6.2123 ¥
• 小结
• 大多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英国公布英镑和所有国家汇率都采用间接 标价法。美国公布美元和大多国家的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但美国公 布美元和英镑以及欧元的汇率用直接标价法。124页 • 汇率标价方法是相对的:
–做计算题时,当判断是何种标价方法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是哪个国家的 外汇牌价,国家确定下来以后,才可以确定本币和外币分别是什么。
• 2、伦敦市场£1=SF8.4340/50,某客户要卖出 100万SF,汇率为( )。
– A. 8.4390 – C. 8.4395 B. 8.4350 D. 8.4345
课堂练习
• 中国银行1GBP=10.7210/3¥,1¥=10.35/8日 元。中国工商银行1GBP=10.7214/6¥。 • (1)中国银行日元的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及含 义。中国工商银行的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及含义 • (2)中国银行出售100英镑,得到多少人民币 • (3)若某一中国出口商A出口获得100万£,选 择哪个银行兑换英镑?兑换多少人民币?
第 三 章 汇率制度理论

第一节 汇率制度概述
一、汇率制度的含义
汇率制度(Exchange 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又称汇率 Regime),又称汇率 安排(Exchange 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一国 Arrangement),是指一国 货币管理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 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汇率制度基本功能具体表现为:第一,建立外 汇市场秩序,提高外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 本。第二,强化外汇市场信息流的稳定性,形 成共有汇率预期。第三,降低外汇市场参与者 目标和行为的不确定性。第四,减少外部性, 带来汇率制度收益。第五,可以作为协调经济 的一种手段。
货币局安排是一种特殊的固定汇率制,它有一些独有的 特点:第一,它对汇率水平作了严格的法律规定。这一 法律规定是公开的,因此政府想改变汇率水平是极为艰 难的,其改变必将损害货币局制的可信性;第二,它对 储备货币的创造来源也作了严格的法律限制,货币局只 有在拥有外国货币作为后备时才可以发行货币,这一规 则也可称为“后备规则”(Backing Rule);第三,它对货 则也可称为“后备规则”(Backing Rule);第三,它对货 币局为财政赤字提供融资作了严格的限制。 (三)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Other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Other Conventional Fixed Peg Arrangements)是指一国将本国货币按照固定汇率钉住 Arrangements)是指一国将本国货币按照固定汇率钉住 另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汇率可以围绕中心汇率上下不 超过1 超过1%波动。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当局通过干预、限 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来维持固定汇率水平,但是货币政 策的灵活性仍然很大,传统的中央银行功能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实现,货币当局可以调整汇率水平,尽管实际上 很少进行这种调整。
金融学第03讲-汇率与汇率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金融学第03讲-汇率与汇率制度
(二)汇率
⊙ 按照制定方法的不同分:基准汇率和套算汇率
l 基准汇率(benchmark exchange rate):指本 币与对外经济交易中最常用主要货币的之间的汇率。 一般采用美元为基本外汇确定基准汇率。
l 我国目前11种基准汇率:
• 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港币、林吉特、卢布、澳 元、加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
l 套算汇率(cross exchange rate):又称交叉汇 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换算出本币对其他国家汇率 的汇率,或套算出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
PPT文档演模板
• 例如:RMB:USD=6.38,INR:USD=66.09
一、外汇和汇率
(一)外汇(foreign exchange) ⊙ 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 ⊙ 动态意义的外汇是“国外汇兑”的简称,是指国际间的货币资
金汇付兑换行为,以及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之间的转换行为。 ⊙ 静态意义的外汇是指外币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l 狭义的外汇:即以外币标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l 广义的外汇:泛指以外币标示的各种金融资产。按照IMF的定义,包括可
⊙ 标价方法不同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l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以一单位的外 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 大多数货币采用直接标价法(RMB)。
l 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以一定数量 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的 汇率。如英镑、美元、欧元。
金融学第03讲-汇率与汇率制度
第四章汇率制度

20世纪80年代至今汇率制度变化 总体上,汇率制度向着更加灵活、更富有 弹性方面演进 汇率制度分类方法上有两大类: 一类是依据一国中央银行公开宣称的汇率制 度得到的法定汇率制度(de jure) 分类; 另一种则是建立在反映一国实际行使的汇 率制度基础上的事实汇率制度(de facto ) 分类。
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限制,而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 而波动的汇率制度。 单独浮动(Singl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 指本国货 币不与外国任何货币发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 供求状况单独浮动。 联合浮动(Joint Floating)又称共同浮动 (linked floating) 或集
6
补充解释: 1.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 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 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 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 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 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 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 权利; 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 时,可以用黄金支付。 从以上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 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
布雷顿森林下的盯住汇率制
美元作为被盯住“锚” (Anchor)货币。 Bretton Woods System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采取“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盯 住,最初规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除美国外,IMF其他 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该货币制度下,平价一般不作调整,汇率波动幅度较低,仅 ±1% 1金衡盎司(ounce ,oz )=1.0971428常衡盎司 =31.1034768克 ,金衡盎司是专用于黄金等贵金属商品的 交易计量单位。 1常衡盎司=28.3495克 金价:/hjxh/ Bretton Woods System的内在硬伤:特里芬两难 “Triffin Dilemma ”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 特里芬于 50年代提出 。他1960年在其论著《黄金和美元危机》中对 此作出了明确的阐述 。
汇率决定理论(PPT 46页)

静态含义:把以一个经济体货币表示的财产 权利转变为另一个经济体货币表示的财产权 利的手段与工具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进行交换的比价
(4)但纸币大量发行时,自由兑换遭破坏,以黄金输 送点为基础的汇率也会遭破坏
黄金输送点
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 界限. 实际汇率波动的范围。 具体来说黄金输送点,是指汇率的上涨或下 跌超过一定界限时,将引起黄金的输出或输 入,从而起到自动调节汇率的作用。其计算 公式为: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1个单位 黄金运送费用 随着黄金输出量或输入量的增加,将减轻外 汇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压力,缩小汇率上下波 动的幅度,并使其逐渐恢复或接近铸币平价, 这样就起到了自动调节汇率的作用。
一般意义上外汇的定义是静态的,特点如下: 1.非动态,只是个支付手段 2.必须具有国际性 3.必须具有可偿性 4.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5.货币发行国要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与实力 包括外币和外币资产
外汇的作用 1.价值度量功能 2.国际购买手段 3.国际支付手段 4.国际储备手段
●升水(Forward Premium): FR>SR (Direct Quotation)
●贴水(Forward Discount): FR< SR(Direct Quotation)
●平价(At Par): FR=SR
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等都是即期汇率的一种。
其他还包括:单一汇率、复合汇率、同业汇率、贸易汇率、金 融汇率等等
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_以一 定单位本币为标准折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币, 只有少数国家采用。 £1=$1.6335/75 汇率↑→本币↑
固定汇率制度下

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的效果
圖21-7 固定匯率制度及資本可完全移動下,貨幣政策的效果
浮動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的效果
圖21-8 浮動匯率制度及資本可完全移動下,財政政策的效果
浮動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的效果
圖21-9 浮動匯率制度及資本可完全移動下,貨幣政策的效果
固定匯率制度下,外國經濟政策變化的衝擊 1/2
新首相安倍晉三要求日本央行採取「通貨膨脹機制」。 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預期將使物價上漲率提高、實質 利率下降,並造成日圓貶值,導致鄰近國家(如韓國)出 口產業受到嚴重衝擊貨幣,鄰國貨幣面臨貶值壓力。
圖21-13 日本 新首相宣布採 取極度寬鬆貨 幣政策導致日 圓大貶
日圓/美元 100
95
90
85
80
75
70 2012/1
2012/4
民調顯示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將 在眾議院改選獲勝,採取極度寬鬆 的貨幣政策,促使日圓貶值以刺激 景氣,係安倍主要政見
12/16日眾議院改選,自 民黨獲壓倒性勝利
2012/7
2012/10
2013/1
2013/4
貨幣政策與匯率穩定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匯率 外匯干預與沖銷操作 不可能的三位一體
政策。
固定匯率制度下,外國經濟政策變化的衝擊 2/2
圖21-10 固定匯率制度下,外國利率上升的衝擊
浮動匯率制度下,外國經濟政策變化的衝擊 1/2
浮動匯率制度下,外國經濟政策變化對本國的衝擊過程,可表示如下:
當外國擴張財政或緊縮貨幣 if↑ IS右移 i↑,Y ↑
(利率上升、產出增加、本國貨幣貶值)
資本可完全與不完全移動下的BP曲線 2/2
資本完全不可移動(垂直的BP曲線) 垂直的BP曲線代表資本移動完全不受利率變化的影響。 資本不完全移動(正斜率的BP曲線) 在資本不完全移動或本國是大國的情況下,BP曲線呈正斜率。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课件

间接管理
间接管理是指通过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Product B
的控制等一些其他的途径,间接控制外汇的收支,
Product A
稳定汇率,进而影响外汇供求或交易数量。
Product C一般做法:各国中央银行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或外汇稳定基金。汇率制度 Nhomakorabea外汇管理
三、外汇管理的内容
外汇资金运用
货币兑换
完全浮动汇率安排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
(二)浮动汇率制的作用
1、对经济的有利影响
(1)浮动汇率可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2)浮动汇率避免了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3)浮动汇率有利于保证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4)浮动汇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游资的冲击。 (5)浮动汇率避免了国际性通货膨胀的传播。
Product C
间接管理汇率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以影响外汇 供求关系,控制汇率变动的方法。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
四、外汇管理的作用和弊端
(一)外汇管理的积极作用
1、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稳定本币汇率,减少涉外经济活动中的外汇风险
3、限制资本外逃和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维护本国
金融市场的稳定
4、有效利用外P汇rod资uct金B ,推动重点产业优先发展
5、增强本国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Product A
Product C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
(二)外汇管理的弊端
1.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和资本国际化的进程 2.扭曲汇率,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出现外汇黑市,外汇官价和黑市并存可能带来权钱交易 4.容易遭到国际贸易对手国的报复,增加国际间矛盾
Product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市场均衡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来实现的, 故当货币供给由于国内信贷总量Q的紧缩和扩张而小于获大于货 币需求时,国际储备量R就显然会出现增加或减少,使货币供给 等于货币需求。综合来看,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一国货币市场 供求存量失衡的反映。
一国的贸易收支TB: TB = X·Px— M·(e Pm)
or
TB
X
Px e
M
Pm
2.5
汇率变动与出口数量变动
2.6
汇率变动与进口数量变动
2.7
马歇尔—勒纳条件
ηx 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 ηm 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
ηx+ηm>1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2.8
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Bickerdike-Robinson-Metzler Condition
xm (ex em 1) exem (x m 1) 0 (ex x )(em m )
2.9
内向实际汇率与出口供给、进口需求
出口供给 = 出口品国内生产 — 出口品国内需求 进口需求 = 进口品国内需求 — 进口品国内生产
③贬值如何直接影响吸收?这反映在ΔD。
2.17
吸收分析法 (Absorption Approach)
贬值式对ΔY的影响: 1.闲置资源效应 2.贸易条件效应 闲置资源效应与贸易条件效应具有相互抵冲的作用。因而
贬值对(1-c)ΔY的实际效果使模糊的,取决于两个效应的 大小对比。
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1.现金余额效应 2.收入再分配效应 3.货币幻觉效应 4.其他三种直接效应
哈伯格条件:ηx+ηm> 1+m
修正的哈伯格条件(考虑国外回应): ηx+ηm>1+m+m*
2.15
吸收分析法 (Absorption Approach)
分析收入和支出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分析框架如下:
Y=C+I+G+(X-M) ... ...(1)
B=Y-A ... ... (2)
吸收分两部分,一部分为诱发性吸收,一部分为自主性吸收,
2.3
外向实际汇率和价格竞争力
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国内外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 Pd 本国产品的价格 Pf 外国产品的价格 e 单位外币折合成本币的数额即汇率 外国产品用本国产品表示的相对价格π表示为
Pd
或
1 e
Pd
eP量 Px: 出口本币价格 M: 进口数量 Pm:进口外币价格
私人部门的金融资产净获得额(the Net Acquisi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NAFA) 或 称 财 务 盈 余 ( Financial Surplus)与可支配收入保持固定比率,故(I-S)很稳 定, (X-M)主要受(G-T)的影响。 (I-S)+(G-T)+(X-M)=0 主张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2.26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评论
贸易差额可以用三种方式来表述:
B = Y-A = X-M =ΔR
货币论强调其中的ΔR,弹性论的出发点是X-M,吸 收论则将注意力放在收入与支出的大小对比(Y-A)上。
政策主张 货币量重视货币政策 弹性论偏重支出转换政策(汇率贬值) 吸收论相对注重财政政策
2.23
货币分析法
贡献: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视
主要缺陷:颠倒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
假定货币需求函数相当稳定,但在短期内,货币需求很不稳定, 也很难不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
货币论还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强调一价定律的作 用,但从长期来看,一价定律往往不能成立;
2.24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
2.10
内向实际汇率与出口供给、进口需求
内向实际汇率(inward real exchange rate)
指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
Pt 贸易品的外币价格
Pn 非贸易品的本币价格
内向实际汇率(π2)为:
2
ePt Pn
2.11
J曲线效应
2.12
J曲线效应
马吉(S. P. Magee)划分贬值后的三个阶段,分析J型 曲线效应的存在原因。
2.1
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
弹性分析法 乘数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
2.2
弹性分析法(Elasticities Approach)
收入不变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调整的作用。 前提假设:收入不变;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偏
好不变;没有资本流动。
基本机制: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 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影响一 国 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国际收支。
2.27
思考题
马歇尔-勒纳条件及其修正 国际收支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 J曲线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B = X- ( M0 + mY)
B
X
M0
1 1c
m
(C0
I
G
X
M0)
式中Y、c、m、C0、I、G、X和M0分别表示国民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自主性消费、投资、政
府支出、出口和自主性进口。
2.14
乘数分析法
上式表明,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收 支。通过收入变动来调整国际收支的效果,取决于本 国边际进口倾向(m)的大小.
2.16
吸收分析法 (Absorption Approach)
对收入和通过收入产生的影响(1-c)Δ 对吸收直接影响ΔD
闲置资源效应
现金余额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
收入再分配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
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贬值能否降低吸收,提高国民收入。
①贬值如何影响收入?这反映在ΔY;
②收入变化如何影响吸收?这反映在c;
最后,吸收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这对于国际收支理论 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2.19
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货币论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
货币论在两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弹性论和吸收论:
第一,货币论将国际资本流动也作为考察对象,强调国际收支 的综合差额 ,而非贸易差额。
货币合同阶段(Currency-Contract Period)
价格不变,数量不变;
传导阶段(Pass-Through Period)
价格变化,数量不变;
数量调整阶段(Quantity Adjustment Period):
数量和价格都变化。
2.13
乘数分析法
乘数论的基本精神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 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 影响进口支出。
第二,传统理论注意对线上项目的分析,货币论主张从线下项 目分析,视线上项目差额为线下项目交易的结果。在货币论看 来,线下项目交易即国际储备额的变动,进一步来看是货币市 场均衡的结果。
2.20
货币分析法
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息率的函数。货币市场均衡: Ms=Q+R
其中Ms为货币供给,即 Ms =(Hc+Hb)+Db=-Hp+Db。 一国货币供给又来源于国内外两方面的资产业务:
A = c Y + D ... ... (3)
C为边际吸收倾向,D为独立于收入之外的吸收。
ΔB=(1-c)ΔY-ΔD … … (4)
式中Y、C、I、G、X、M分别代表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 出、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B表示(X-M) ,(C+I+G)称为吸 收,反映本国居民的支出用A表示。
2.25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
贸易赤字与预算赤字是密不可分的,预算赤字的变化会 伴随着贸易赤字的等量变化。
传导机制:政府支出G的增加引起收入的多倍上升,导致 进口量的增加。
政策主张:主张当局通过削减预算赤字,保持预算稳定, 解决国际收支赤字。
评论:新剑桥学派的假定是违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实 的,大多数的西方学者都难以接受。
2.18
吸收分析法 (Absorption Approach)
缺陷: 第一,未对贸易对收入和吸收为因,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提
供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
第二,在贬值分析中,吸收论完全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 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按吸收论,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贬值不能提高收入。 这里忽略了资源运用效率的问题。
2.21
货币分析法
结论: 1.小国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无法控制本国的货币供给。 2.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 3.货币论者并不否认实际因素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只不
过它需经由货币需求来产生影响。
2.22
货币分析法
①在充分就业情况下,贬值意味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贬 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升值国的国内价格下跌; ②物价变化意味着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贬值国的余额 减少,因而压缩支出;升值国的余额增加,因而扩大 投资与消费; ③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通过贸易差额而将逐渐消失,即 由贬值国的贸易盈余补充短缺的现金余额,由升值国 的赤字压缩国多的现金余额,从而恢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