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目的
为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防止档案资料的丢失、损坏和泄密,特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阅、销毁等环节。
三、职责
1. 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阅等工作。
2. 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档案资料的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3. 全体员工应自觉遵守档案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共同维护档案资料的安全。
四、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
1. 档案资料的收集:收集档案资料时,应确保资料的完整、真实、准确,不得随
意篡改、伪造档案资料。
2. 档案资料的整理:整理档案资料时,应按照档案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编目,确
保档案资料的有序存放。
3. 档案资料的保管:保管档案资料时,应保持档案库房干燥、通风、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盗,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4. 档案资料的借阅:借阅档案资料时,应填写借阅单,明确借阅目的、时间、归
还日期等,借阅人应妥善保管借阅资料,不得擅自复制、传播、销毁。
5. 档案资料的销毁:销毁档案资料时,应严格按照档案销毁程序进行,确保档案
资料的安全销毁。
五、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密
1. 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密: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及国
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档案资料,应加强保密措施,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2. 档案资料的借阅审批:借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档案资料,
需经部门负责人审批,方可借阅。
3. 档案资料的查阅记录: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好档案资料的查阅记录,包括查阅人、查阅时间、查阅内容等,以便追溯和审计。
六、档案资料的安全培训
1.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档案安全培训,提高档案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2. 新入职员工应参加档案安全培训,了解档案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
七、奖惩
1. 对严格执行档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档案资料安全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
奖励。
2. 对违反档案安全操作规程,造成档案资料丢失、损坏、泄密的单位和个人,给
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八、附则
本规程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2篇
一、总则
为加强档案工作安全,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及从事档案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二、档案实体安全
1. 档案库房应设在通风、干燥、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鼠、防尘、防紫外
线和防高温的专用房间内。
2. 档案库房内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防盗报警系统、温湿度控制设备等安全设施。
3. 档案库房门窗应坚固,并配备防盗锁具。
库房内部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4. 档案存放应按照档案分类、年代、保管期限等要求进行合理布局,确保档案整齐、有序。
5. 档案整理、归档、出库、入库等操作应遵循“轻拿轻放、轻取轻放”的原则,防止档案损坏。
6. 档案库房内严禁吸烟、生火、使用明火,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 档案库房内禁止存放食品、饮料等,以防虫鼠滋生。
8. 档案库房内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库房环境整洁。
三、档案信息安全
1. 档案信息应实行分级管理,根据档案信息的密级和重要性,确定相应的保密等级。
2.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审计跟踪等功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3.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档案信息。
5.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6.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在处理档案信息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软硬件设备。
7.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在处理档案信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最小权限原则,确保档案信息只对授权人员开放;
(2)遵循最小必要原则,确保档案信息仅用于履行职责;
(3)遵循及时更新原则,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4)遵循定期备份原则,确保档案信息不因系统故障而丢失。
四、档案利用安全
1. 档案利用人员应遵守档案利用规定,不得擅自复制、传播、出售、泄露档案信息。
2. 档案利用人员应使用规范的档案查阅工具,如档案架、档案盒等。
3. 档案利用人员不得在档案上涂改、折叠、撕毁、涂抹等,不得擅自修改档案内容。
4. 档案利用人员应爱护档案,不得故意损坏、丢失档案。
5. 档案利用人员应遵守档案利用时间规定,按时归还档案。
五、附则
1. 本规程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规定与本规程不一致的,以本规程为准。
3.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档案工作安全的监督检查,确保本规程的贯彻执行。
第3篇
一、目的
为保障档案安全,确保档案实体和电子档案的完整、准确和可用,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和销毁等环节。
三、安全操作要求
1. 档案收集
(1)档案收集人员应按照档案收集范围和标准,对收集的档案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密处理。
2. 档案整理
(1)档案整理人员应按照档案整理规范,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编目等操作。
(2)档案整理过程中,应确保档案的整洁、有序,避免损坏、污染和遗失。
3. 档案保管
(1)档案保管人员应按照档案保管要求,对档案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可用。
(2)档案保管场所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霉、防尘等条件,确保档
案实体和电子档案的安全。
(3)档案保管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 档案利用
(1)档案利用人员应按照档案利用规定,办理借阅手续,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2)档案利用过程中,应避免对档案进行涂改、折叠、撕毁等损坏行为。
5. 档案鉴定
(1)档案鉴定人员应按照档案鉴定标准,对档案的价值进行评估,确定档案的保
管期限。
(2)档案鉴定过程中,应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6. 档案销毁
(1)档案销毁人员应按照档案销毁规定,对已到期或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
(2)档案销毁过程中,应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四、安全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档案安全责任,确保档案安全。
2. 定期对档案保管场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档案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档案安全意识。
4. 加强档案保密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五、奖惩措施
1. 对在档案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档案安全规定,造成档案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六、附则
本规程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