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体牡丹的细胞遗传学观察1)
儿科学:遗传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遗传物质
● 染色体(细胞核)
双链DNA
● 线粒体DNA
环状双链DNA
*母系遗传(精子中无)
遗传性疾病(2)
• 分类-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
➢ 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orders) ➢ 单基因病(monogenic disease) ➢ 多基因遗传病(polygenic disease) ➢ 线粒体病 (mitochondrial diseases) ➢ 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
周围组织
5’-脱碘酶
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
促进 • 细胞内氧化、新陈代谢 • 蛋白质合成、糖代谢、脂肪分解和利用 • 小儿生长发育—
细胞、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钙磷代谢和骨软骨的生长 肌肉、循环、消化系统的功能 • 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发育
先天性甲低 病因
• 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或异位(最重要) • 甲状腺素合成障碍 酶缺陷(其次,常隐) • 垂体分泌TSH障碍(TRH、TSH不足) • 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2-2)实验室检查
➢ 生物化学检查 检测堆积的底物、 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
标本:血、尿、其它体液 方法:化学、串联质谱检测技术(MS/MS)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
➢ 酶学诊断 器官活检组织、绒毛、血细胞
遗传性疾病的预防
• 一级预防 防止发生 • 二级预防 减少出生 • 三级预防 生后治疗
唐氏综合征 手掌t点移向掌心
atd角增大,>45-58°
正常人t点靠近腕部,atd角≈41°
21-三体综合征 第4,5指桡箕增多
弓
箕
螺
唐氏综合征(3) 细胞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课件

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
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是指将特定的DNA片段插入到 载体中,通过复制和表达获得目的基因 的过程。基因克隆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 术之一,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提 供了重要的手段。
VS
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是指对DNA分子进行测定的技 术,通过测定DNA的序列,可以了解基 因的结构和功能,为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目前常用的基因测序技术有第二代 测序技术和第三代测序技术。
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针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以设计特定的
靶向药物。
03
干细胞治疗
通过对干细胞进行遗传修饰,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
帕金森病、糖尿病等。细胞遗传学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
支持。
细胞遗传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作物改良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优良性状基因导入农作物中,培育抗逆、 抗病、高产的转基因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基因表达调控是细胞对外部刺激和内部信号的响应,通过调 节转录和翻译过程来控制基因产物的合成。
突变和基因重组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 遗传信息的丢失或改变,影响基因表 达和蛋白质功能。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DNA复制、修复 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基因的 重新排列组合过程。
03
细胞周期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DNA双螺 旋结构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分子遗传学逐渐成为研究重 点。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染色体和 基因的存在,并开始研究它们在遗传 中的作用。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染色体结构和功能
研究染色体的组成、结构、复 制、分裂和重组等过程,以及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分子鉴定

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分子鉴定木质素是植物体中具重要生物功能的次生代谢产物。
然而纸浆生产主要是将原料中的木质素与用于造纸的纤维素分离,该工艺过程产生了造纸工业的主要污染废液,并且增加造纸成本。
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反义RNA技术,在分子水平调节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降低中国特有造纸树种三倍体毛白杨的木质素含量,培育更适于我国造纸工业的原料树种。
而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三倍体毛白杨造纸性能的关键。
本论文取得如下结果:(1)首次建立起三倍体毛白杨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得出以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为外植体的最优分化培养基是MS+6-BA(0.25mg/L)+IBA(0.25mg/L)+ZT(0.25mg/L);以茎段为外植体的最优分化培养基是MS+IBA (0.25mg/L)+ZT(0.25mg/L)+TDZ(0.1μM)。
(2)本实验优化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并着重研究影响农杆菌转化效果的因素,得出EHA105是用于毛白杨遗传转化的适宜菌株;在共培培养基中加入200μM的乙酰丁香酮可以提高三倍体毛白杨的转化频率,由1.8%提高到7.0%;同时还发现共培培养基中去除微量元素的CoCl<sub>2</sub>2H<sub>2</sub>O,转化频率由2.9%升高到6.0%。
此外,本实验得出最佳菌液浓度为OD<sub>600</sub>=0.3和浸菌时间为15-20分钟。
(3)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表达载体APCoA转化三倍体毛白杨。
PCR,PCR-Southern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三倍体毛白杨基因组中。
Northern点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在转录水平表达。
(4)本实验已获得大量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并已将42个转基因株系移栽至温室中成活,为CCoAOMT基因功能分析,筛选出木质素含量降低的三倍体毛白杨的工程植株奠定坚实基础。
遗传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大学

第一章测试1.有两句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母生九子,九子各别”,这两句话依次指的是遗传学中的什么概念?()A:遗传和选择B:遗传和变异C:变异和选择D:变异和遗传答案:B2.遗传学的历史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达尔文属于哪个时期?()A:细胞遗传学时期B:分子遗传学时期C:生化与微生物遗传学时期D:遗传学诞生期答案:D3.遗传和变异相互矛盾但又相辅相成,如果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传递给后代,变异也将失去意义,生物就不能进化。
()A:错B:对答案:B4.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对DNA化学分析和对DNA的X射线晶体学所得资料,于1943年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模式理论。
()A:错B:对答案:A5.摩尔根是著名的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可以说他是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以下哪些工作是摩尔根的学术成就?()A:区分了基因型和表现型B: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及拓展C:提出了连锁交换定律D:证明了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答案:CD第二章测试1.一个AB血型人的母亲不可能是()。
A:B血型B:O血型C:AB血型D:A血型答案:B2.假定一个座位上有20个复等位基因,那么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
A:210种B:200种C:190种D:20种答案:C3.Nilsson-ehle用两种燕麦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全是黑颖;F2(F1自交)中,黑颖有418株,灰颖有106株,白颖有36株。
这一实验结果涉及的遗传方式是()。
A:叠加作用B:互补基因C:抑制作用D:显性上位作用答案:D4.回交后代的基因型严格受到下列哪些方面的控制?()A:轮回亲本B:父本C:非轮回亲本D:母本答案:A5.自由组合规律说的是雌雄个体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在形成受精卵时是随机分配、自由组合的。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蚕豆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只有1/4配子的6条染色体完全来自父本或者母本。
()A:对B:错答案:B2.马是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目为64,驴也是二倍体,染色体数目62,那么马和驴的杂种骡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医学遗传学答案

医学遗传学(一)单选题(分数:20 分)1 .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通过着丝粒融合而形成的易位称为(3 )( 1 )分1. 单方易位2. 串联易位3. 罗伯逊易位4. 复杂易位2 . 四倍体的形成可能是(3 )( 1 )分1. 双雌受精2. 双雄受精3. 核内复制4. 不等交换3 . 嵌合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2 )( 1 )分1. 卵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错误配对2. 卵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3.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丢失4.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1. 单倍体2. 三倍体3. 单体型4. 三体型5 . 46, XY, t(4; 6)(q35; q21)表示(2)( 1 )分1. 一女性体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插入2. 一男性体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3. 一男性带有等臂染色体4. 一女性个体带有易位型的畸变染色体6 . 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减少一条则形成(1)( 1 )分1. 单体型2. 三倍体3. 单倍体4. 三体型7 . 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个细胞系, 这种情况称为(3 )( 1 )分1. 多倍体2. 非整倍体4. 三倍体8 . 染色体数目异常形成的可能原因是(4 )( 1 )分1. 染色体断裂和倒位2. 染色体倒位和不分离3. 染色体复制和着丝粒不分裂4. 染色体不分离和丢失9 .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基础是(3 )( 1 )分1.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2. 染色体核内复制3. 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4. 染色体不分离10 . 某种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数为69条,称为(4 )( 1 )分1. 超二倍体2. 亚二倍体3. 四倍体4. 三倍体11 . 若某一个体核型为46, XX/47, XX, +21则表明该个体为(2 )( 1 )分2. 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3. 性染色体结构异常4.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12 . 某种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6条,称为(1)( 1 )分1. 超二倍体2. 亚二倍体3. 亚倍体4. 亚三倍体13 . 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的机理可能是(4 )( 1 )分1. 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2. 染色体易位3. 染色体倒位4. 染色体不分离14 . 在核型中的每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的精子,一条来自母方的卵子,在形态结构上基本相同,称为(4 )( 1 )分1. 染色单体2. 姐妹异染单体3. 非姐妹染色单体15 . 按照ISCN 的标准系统,1号染色体,短臂,3 区,1带应表示为(1 )( 1 )分1. 1p312. 1q313. 1p3.14. 1q3.116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1)( 1 )分1. 同一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2. 不同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3. 同一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4. 不同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17 . 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2)( 1 )分1. 螺旋化程度高,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2. 螺旋化程度低,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3. 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4. 螺旋化程度低,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18 . 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主要是由(2 )( 1 )分1. DNA和RNA组成3. RNA和蛋白质组成4. 核酸和非组蛋白质组成19 . 经检测发现,某个体的细胞核中有2个X小体,表明该个体一个体细胞中有(3)条X染色体( 1 )分1. 12. 23. 34. 420 . 根据ISCN,人类C组染色体数目为(4)( 1 )分1. 7对2. 6对3. 6对+X染色体4. 7对+X染色体(二)单选题(分数:20 分)1 . 对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主要为(2 )( 1 )分1. AA2. Aa4. XAXa2 . 下列哪一点不符合数量性状的变异的特点(3 )( 1 )分1. 相对性状存在着一系列中间过渡类型2. 在一个群体是连续的3. 相对性状间差异明显4. 分布近似于正态曲线3 . 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多基因遗传的变异范围广泛,大多数个体接近于中间类型,极端变异的个体很少。
遗传学要点题目(1)(1)

遗传学要点题目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基因突变: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显性性状:孟德尔把一对相对性状的有差异的亲本杂交中,杂种一代所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双受精:授粉后,花粉粒在柱头上发芽,形成花粉管,进入胚囊,一旦接触助细胞即破裂,助细胞也同时破坏,两个精核与花粉管内容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将来发育为胚,同时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为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的遗传方式染色体组:遗传学上把一个配子的全套染色体,包括一定数目、一定形态结构和一定基因组成的染色体群称染色体组。
单倍体与一倍体:一倍体指含有一套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只含有单套基因。
单倍体专指配子所含的染色体组。
同源多倍体:指染色体组来源相同的多倍体,或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经过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指染色体组来源不同的多倍体,是植物界分布最广泛的多倍体类型。
单体:孢子体细胞中缺少一条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单体。
缺体:孢子体细胞中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则称为缺体。
三体:孢子体细胞中多出一条染色体的生物体叫三体数量性状:生物中,表现为连续性变异的一种性状。
如株高、体重等。
顺反子(作用子):表示一个起作用的单位,一个作用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
是基因的基本功能和转录单位,一个基因可有几个顺反子,一个顺反子产生一条mRNA。
北京地区栽培的三倍体毛白杨纤维性状遗传变异

北京地区栽培的三倍体毛白杨纤维性状遗传变异吴峰;张平冬;康向阳;裴继诚【摘要】以位于北京平谷的5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就三倍体毛白杨纤维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及纤维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倍毛白杨的平均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及粗度分别比二倍体毛白杨提高24.9%、13.8%、7.4%、31.3%,并且差异基本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纤维性状在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三倍体毛白杨在纤维性状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选择潜力.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及粗度的重复力分别为0.95、0.91、0.71、0.95,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在无性系水平上进行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纤维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一项纤维性状的选择,会同时影响其他纤维性状指标.纤维长度和长宽比与生长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以生长性状作为遗传改良目标,能同时提高纤维长度和长宽比.%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fiber properties of five-year-old triploid Chinese white poplar based on a clonal trial established in Pinggu in northeast Beij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s in fiber propertie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between triploid clones and diplont clones. Compared with the diplont, fiber properties of the triploid clones, including mean fiber length, mean fiber width,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and mean fiber coarseness, increased by 24.9%, 13.8%, 7.4 % and 31.3%,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so existed in fiber properties of the triploid clones, suggesting that there was a potential selection in fiber properties. Clonal repeatabilities for fiber coarseness, fiber length, fiber width and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were 0.95.0.95, 0.91 and 0.71 respectively, and fiber properties were under strong genetic control, indicating that it could obtain a lugher genetic gain from clone selection for fiber properties. Moreover,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fiber properties were also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selection for one trait would affect other traits. Fiber length and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would be improved when growth traits were used as the selected indexe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due to the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fiber length,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and growth traits.【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9)006【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三倍体毛白杨;纤维性状;遗传变异【作者】吴峰;张平冬;康向阳;裴继诚【作者单位】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天津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17;S781.1在纤维用材的加工与利用中,木材原料纤维特性的细微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原料的适应性及终端产品的性质[1]。
染色体组名词解释

染色体组名词解释
染色体组是指生物体内的染色体在形态和数量上的特异性组合。
染色体组的特异性组合是由每个个体的基因组中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所决定。
在动物和植物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是以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基础而存在的,其起着传递基因信息和遗
传特征的作用。
染色体组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染色体组包括:
1. 单倍体:染色体组中只包含一个完全配对的染色体组,比如人类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是单倍体。
2. 二倍体:染色体组中包含两套完全配对的染色体组,比如人类的体细胞是二倍体。
3. 多倍体:染色体组中包含多套完全配对的染色体组,比如某些植物的体细胞是三倍体或四倍体。
4. 异倍体:染色体组中包含两个或多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量不同,不进行配对,比如某些昆虫的雄性个体。
染色体组的形态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带状模式上。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在数量和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鳄鱼的染色体数量为32对,人类的染色体数量为23对。
染色体组的形态特异性可以通过细胞遗传学技术(如染色体显微镜观察和染色体带状分析)来研究和描述,从而对个体的性别、遗传疾病等进行诊断和研究。
染色体组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基因组的组成和表达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个体
的性状、遗传变异和进化。
染色体组的异常也会导致染色体疾病的发生,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等。
总结起来,染色体组是生物体内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特异性组合,它在个体的性状、遗传变异和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染色体组的研究可以为遗传学和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胺凝胶电泳后 ( 见图 2, D A 一 )向 E E 纸转移的
转移率较高 ,可达 7 多 ( 0 测量纸片与胶条放射
性, 计数后计算) 若转移效果不好, 。 可用同样
方法, 对原胶条进行二次或三次转移。转移后, 含有 R NA 标记物的 D A 一 E E 纸片, 经混合酶解 后, 可得到 3一 ’末端标记的单核昔酸 X 产物。 知 由于 D AE 纸带有 DE E基团, E 一 A 因此转移的 R A 或降解的单核普酸都不会产生扩散现象。 N
缩, 占35 。第二类为大花粉, 约 . 体积较大, 平 均直径达 4 4微米, 细胞质浓厚, 用碘一 碘化钾溶 液染色, 呈不同深浅的蓝紫色, 表明有淀粉的积 累。 如果从核的分化程度进行比较, 又可再分 为两种,一种为花粉具一个营养核和一个伸长 而呈弯月状的生殖核, 这是正常的成熟花粉, 为 芍药属的典型的二胞型花粉,推测这是一类可
19
芍药的二倍体品种的减数分裂,发现其异常现 象主要是不联会、 早分离、桥” “ 和断片等, 并无 多价休形成,而只有在四倍休牡丹中才出现多 价体。“ 首案红”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的 配对和分离, 既与二倍体不同, 也与一般的同 T 三倍休植物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裂极不同步。 在多数情况下, . 同一花 药中同时可观察到从中期 I 至四分抱子的各个 时期。 其中以中期 I、后期 I I和四分抱子等 三个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中期 I 延续的时间 较长, 可能是复杂多价体分离较困难的缘故。 2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很复杂,它既不象某 .
或者在配对过程中发生过染色单体融合 (h - Cr o mt fi )I ad o r i u n8 s 。这样,就产生了既有同源染色
体之间的配对,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的 同源断片的配对, 还可能有染色单体的融合等。 这些因素可能是形成复杂高价体的主要原因。 3染色体在后期 I . 的分离有两个显著的特 征, 其一是分至两极的染色体数目是不均等的, 的同源三倍体杂种。另一种可能是减数和不减 数的配子的结合而产生三倍体后代。不管经什 么途径产生, 都说明在牡丹育种工作中, 多倍体 育种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培育新品种的途径。
图4 端3 3 ,标记 C V双链 R A 凝胶电 离 ' P N 泳分
放射自显影图谱 ( 曝光时间 8 小时)
参
考
文
献
[ 1 赵0等: 18。植物学报, 41: 1 92 2() se a [ ] Doi- l r 2 ns l .R. e a. 17. ul c c s Ke e t : 97 N c i A i l e d
育的花粉, 约占6 多; . 另一种为延迟成熟的花 4
图 4 减数分裂后期 I ,多价体的分离 及染色体的不等数分离和桥
粉, 虽具 2核, 但生殖核并未伸长, 可能是不育 的,约占 4.多。 第三类花粉是 小花 粉,即 54
染色体在后期 1的分离过程中, 桥” 1 “ ,落 后染色体、多极分裂等异常现象极为常见 ( 图
。“ . 首案红” 的花型( 楼子型) b 核型 2 . ,二 3 x二 [ = 1M + 3T Ar ( > 2 S ( - S )
同基数。我们对 3 个花蕾的约 10个幼小花药 0 制片的观察表明,处于分裂中期的抱原细胞或 药壁细胞,9 多都含有 1 7 5个染色体。 其余约 3 多的细胞含有非整倍的染色体数, 变异于 1- 2 1 之间。选择染色体形态清晰、 4 分散良好的 8 个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如表 1 2所示。 ,图
体植株外 , 其他种均未见到有关三倍体的报道。 我们在北京夭坛公园花圃中发现了一株三 立瓣高大, 排列紧密。花径 1 X 5 0厘米。雄蕊 1 群集 中于第一轮外瓣之内, 2 轮花瓣之间 第 -3 杂有少数正在瓣化的雄蕊,以内则再无雄蕊着 生。心皮 5 -6枚, 绿色; 柱头紫红色, 房衣粉白
倍体牡丹,经有关专家亲临鉴定,该株牡丹为
材 料 与 方 法
体细胞染色体的计数和核型分析,均取用
染 色体长度”长臂 +短臂( 微米)
1 3 2. 4二 7. 0+ 5 34 0 .
相对长度 ( ) 肠
2 7 2. 6 21 6 .2 2 5 0. 0 1. 9 63 1 4 5. 8
臂比
1. 31
着丝 点 类 型
M M M M
1 .2 .0 .2 17 =6 8 +49 1 . 1 .8 .3 1 1 二6 5 十4 5
些同源三倍体那样全部形成 3 价体1,也不只 5 1
是形成 1 -3价体〔,而是形成 1 9 1 -6价体的 各 种形式 ( 3 , 图 ) 即除了形成 1 价体外, -3 这些 不同价体之间又有各种形式的联合,形成高价 体。 这些高价体的构型往住很复杂, 以至于很 难准确判断其具体的配对和联合方式。这种现 象可能说明其亲本的染色体中曾发生 过 易位,
染色1 花粉发育的观察,则用 1 1 1 。 % 0醋酸洋红 o
染色并压片。 部分制片作临时观察, 部分制片 经冰冻脱盖片以后, 干燥, 用冷杉胶封片。
po Pena f i s li aoi S f t o d ur ca u I )承 蒙北京林学院城市园林系周家琪教 授作 了 品 种 鉴 定, 特此致谢。
¥ I T'
1 )随体染色体。
水乙醇一 冰醋酸(: 31固定液固定 2 小时, ) 4 转人 出较明显的生长优势。 7 多酒精中贮存备用。 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 0 ( 二)核型 取用花蕾直径约 2 .厘米时的花药为材料。 -2 5
花粉发育状况的观察和统计 ,主要取用刚开花 时的花药为材料,固定方法同上。 核型分析和 减数分裂过程的制片,均用石炭酸品红染色液
段, 发育便趋于一致 , 小抱子之间只表现出细胞
休积和核的大小不同。其后的发育, 及至开花,
又出现极不同步的现象。根据对刚开花时的花
“ 的存在, 桥” 但未见有相应的断片出现。此外, 粉所进行的统计, 大致可分为3 种类型 ( , 图6 落后染色体也很少见。 。:第一类为空花粉, ) 细胞核已解体, 细胞壁皱
泳分离, 即可选择性地转移其中的某一R A分 N
子带, 进行末端测定。本文介绍的简易方法, 为 探讨由蛇毒二醋酶部分降解的 R NA 片段进行 3端标记, ' 直接测定其序列的可能性, 提供了条
件。
图 3 H . 纸电泳分离鉴定 斗 p 3, 种单核普酸图潜
3 标记双链 R 2 1 7 NA的末端, 能为分析双链 R NA 分子的序列 ,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及其病毒 致病机理, 提供方便途径。 3一 ’末端标记 5 R S 产物经 1 多聚丙烯 NA 0
植株萌芽力强, 耐阴耐湿, 长势旺盛, 表现
二倍体牡丹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2 n一 Z x~ 1 , 0
基数为 5 ,这也是整个芍药属 (an )的共 Pe i oa
L Ma x e a. A yo eei O srain T i t o u e l: C tg n t bevt o r t c o n -
统计, 分体占8 4 3 %; 分体占5 %; 2 5 分体占 2 多; 分体占1多; 分体以上约占5 2 6 3 7 务。值
得指出的是,其中的 4分体所占百分比虽然比
各类花粉。根据统计, 核花粉占1. ; 具1 7务 2 6
核占 5 .% 32 3核占 2.% 占38 5 ; 45 4 ; 核 .多; 核 占 09 ( 6 b。这种现象, .% 图 , ) 李愁学[ 已在栽 1 3 1 培芍药中观察到, 首案红” 4 核的花粉 但“ 具 -5 的百分比比芍药要高得多。
状, 淡绿色, 叶背有毛, 着叶稠密。 花为楼子型 ( 1a。 图 , 花瓣紫色而稍具光泽, ) 外缘花瓣 3 -4 今, 研究过的芍药属的各个种中, a [ 在已 除Hg6 a 1 瓣基深紫色。内轮瓣片较外瓣小, 近花心的 在 P j oi . n a的野生种群中发现了一株三倍 轮, a c p Dr" x] Sbi" 等人的工作。 但至 a ] S [ tb s k , a' e n ' ,
张玻方
( 北京大学生 物系 ( ) 东北林学院林 学系 哈尔滨) ,
结 果 和 讨 论 ( 一)植株形态和习性 “ 首案红” 牡丹的植株强壮、直立、节间较
短。 叶片偏大,小叶卵圆形 ,叶面粗皱似小泡
材。 初步估计, 目前我国已培育出了约 30 0多
个品种。 有关牡丹的细 胞 遗 传 学 研 究,主 要 有
而“ 首案红” 则为
2 n一 3 = x 1 5一 1M + 3T(A ) 2 S ST , 即二者的第 4号染色体类型是不同的。 ( 三)减数分裂
SbiM、李憋学〔等观察了栽培牡丹和 tb s e n 2 」
. 20
图 3 减数分裂中期 I ,单价体及不同等级的多价体
通常是以 78 : 分离( 4 , 图 ) 少数是 69分离 , : 这 是指分至两极的总的染色体数而言,实际上其 中仍有 2价或 3价体存在;其二 是 常 可见 到
遗 传 H R DT S ei ) () 1-2 18 E E IA ( in B jg 45 " 9 1 2 9
三倍体牡 丹的细 胞遗传学 观察‘ ’
李 愁学
牡丹 (a n s f to A d) 原产我 Pe i u ri s nr o a uc a . f
国,栽培历史悠久 ,为传统的著名花卉和中药
( 四)花粉发育 “ 首案红” 的减数分裂过程虽然表现出很不 同步的现象,但及至小抱子单核的中、后期阶
栽培牡丹“ 首案红” 品种在我国是一个古老 的传统品种, 选育年代及过程已无从考察。 推 测一种可能是二倍体与其同源四倍体杂交产生 ( 下转第 2 页) 7
21
法与 目前常用的方法( 包括从凝胶上抽提 R A, N 离心、 透析、 冷冻、 干燥等步骤) 相比较, 具有操 作简便、 节省人力、灵敏度高等优点, 对于小分 子 R NA 混合物中某一 R A 末端核普酸,可 N 不用预先纯化分离 ,只要将混合物末端标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