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生长特性

合集下载

林木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征

林木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征

林木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征林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植物群落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和木材等资源,还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对于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至关重要。

一、林木的生物学特性1. 生长形态和结构林木的生长形态和结构多样化。

树木根据树干、树冠和根系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分类为乔木、灌木和草本。

乔木是最常见的树木类型,其高大的树干和大型树冠使其适应长期的生长周期。

2. 生长环境需求林木的生长环境需求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

不同种类的树木对这些环境因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树木对土壤酸碱度和质地有较高的适应性,而另一些树木则对光照需求更高。

3. 生长周期和寿命林木的生长周期和寿命因树种而异。

一些树木如柏树和松树具有较短的生长周期,而橡树和云杉等树种则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

此外,不同的树种也具有不同的寿命,从几十年到几千年不等。

二、林木的生态学特征1. 林木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林木是重要的碳汇。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此外,林木的生物质可存储大量的碳,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2. 林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林木作为森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

林木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空间。

3. 林木对土壤保护的影响林木的根系对土壤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通过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防止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此外,林木还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养分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 林木对水资源管理的作用林木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们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维持自然水源的稳定性。

同时,林木还能过滤和净化水质,保持水源的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林木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

了解和保护林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写出树木的特性

写出树木的特性

写出树木的特性树木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具有众多独特的特性。

以下将介绍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存适应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性。

树木的形态特征:1. 树木通常具有坚实的根系,能保持树体的稳定性。

2. 树木有粗大的主干和分枝,通常具有坚硬的树皮,能抵抗外部的伤害。

3. 树木的形态多样,有的树木高大挺拔,有的树木矮小丰满。

4. 树木的树冠形状各异,有些呈圆形、锥形或不规则形状。

树木的生长习性:1.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2. 树木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生长,休眠期间生长停止,生长季节则生长迅速。

3. 树木的生长速度因树种、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而异。

4. 树木的生长通常呈现上部生长和分枝生长,以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空间。

树木的生存适应性:1. 树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能在不同的气候、海拔和土壤条件下存活生长。

2. 树木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有很强的适应性,有些树种的根系能长到很深的地下,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

3. 树木能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来控制水分蒸腾,以适应干旱或湿润的环境。

4. 树木能通过改变叶片形状和落叶周期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条件。

树木的生态功能:1. 树木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2. 树木的树枝和叶片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空间,为许多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

3. 树木的根系有助于抑制土壤侵蚀,保持水源地的稳定。

4. 树木的枝叶能降低环境噪音,改善空气质量,并调节气候。

5. 树木能吸收大量的雨水,并在土壤中储存和释放水分,有助于维持地下水的补给和水循环。

树木具有坚实的根系,显著的季节性生长特征,生存适应性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等特性。

它们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正确管理树木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林木的生长周期与特点

林木的生长周期与特点

林木的生长周期与特点林木是指自然生长的树木,其生长周期与特点对于林业管理和森林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林木的生长周期、生长特点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

一、林木的生长周期林木的生长周期一般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

1. 幼年期:林木在种子发芽后进入幼年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树高增长迅速,树冠形态逐渐形成,树干粗度逐渐增加。

幼年期时间长度因树种而异,一般为几年至十几年。

2. 中年期:林木进入中年期后,生长速度逐渐减缓,树高和树冠的形态基本稳定。

中年期林木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生长,保持树冠结构的稳定。

中年期时间长度因树种而异,一般为几十年至数百年。

3. 老年期:林木进入老年期后,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树冠形态逐渐变小,树干粗度增加缓慢。

老年期的林木已经达到生长顶峰,逐渐进入衰老状态。

老年期时间长度因树种而异,一般为数百年至千年以上。

二、林木的生长特点1. 高度生长:林木的生长特点之一是高度生长,尤其是在幼年期和中年期,树高增长迅速。

树木的高度生长受到光照、土壤养分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2.直径生长:林木在生长周期中的直径生长比较显著,特别是在幼年期和中年期,树干的粗度逐渐增加。

直径生长与土壤养分、水分供应以及树木自身的遗传性状有关。

3. 冠层发育:林木的冠层发育是林木生长的重要特点之一。

冠层具有光合作用和防御外界环境的功能,对生长和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冠层的形态和结构受到树种、光照、空间资源和竞争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4.木材性状:林木的木材性状是林木生长特点的重要体现之一。

不同树种的木材在纹理、硬度、密度等方面有所差异。

这些木材性状对于林木的利用和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影响林木生长的因素林木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照:光照是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促进树木的生长。

2. 温度:温度对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林木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所差异。

各种植物的生长方法及特点

各种植物的生长方法及特点

各种植物的生长方法及特点1. 树木类植物树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植物类型之一。

它们以木质的茎和分支为特点,生长缓慢但寿命长。

树木类植物的根系往往深入地下,以获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其中,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生长方式:1.1 直立生长直立生长是最常见的树木生长方式。

这些植物的茎直立向上,呈圆柱形或锥形。

它们的分支从主茎上伸出,并逐渐增长。

直立生长的树木们通常生长缓慢、高度较大,并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

1.2 蔓生生长与直立生长相反,蔓生生长的树木的茎较长而松散,常借助其他植物或物体进行攀附和支撑。

它们的特点是茎较细、柔软、易弯曲,通常能够迅速向周围环境扩展。

1.3 林缘生长林缘生长的树木指生长在森林边缘或树冠层中的植物。

它们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的特性,既能在树冠层内获取充足的阳光和营养,又能在林缘处抵御风雨和日晒。

这些树木通常矮小、密集,并能从树冠底部生长。

2.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指不具备木质部分的植物,通常以其多年生茎和叶片为特点。

由于在茎的基部具有裂解组织,草本植物在长度上有很大的扩展余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草本植物生长方式:2.1 匍匐生长匍匐生长的草本植物的茎会平躺或爬行在地面上,形成匍匐茎。

这些茎会在节点处生长根系,继续向土壤中延伸。

匍匐生长的草本植物能够迅速覆盖大量的土地,帮助减少土壤流失,形成绿色的地被。

2.2 簇生生长簇生生长的草本植物具有由基部分枝而成的簇生茎。

这些茎密集而直立,形成矮小的机构。

这种生长方式通常适用于干燥或环境恶劣的地区,可以保持水分并减少蒸发。

2.3 单莖生长单莖生长是指由一个唯一的垂直茎形成的生长方式。

单莖生长的草本植物能够将水分和养分储存在茎内,以便在干旱或寒冷的季节使用。

3.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以水域为生长环境的植物。

它们的根系具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点,并通过水中吸收营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生长方式:3.1 漂浮生长漂浮生长的水生植物没有根系,它们能在水面上漂浮。

植树节:树木知识普及

植树节:树木知识普及

植树节:树木知识普及植树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旨在倡导保护环境、绿化家园。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参与植树活动,为地球的绿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除了植树,了解树木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树木,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照顾它们。

因此,在植树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普及一些树木知识。

一、树木的分类树木是植物界中的一类,按照叶子的性状和种类,可以将树木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大类。

针叶树叶子为针状或鳞片状,如松树、杉树等;阔叶树叶子为宽阔的叶片,如榉树、槐树等。

树木还可以按照乔木和灌木的高度来分类,乔木一般高大挺拔,而灌木较矮小。

二、树木的生长特点树木是一种长寿植物,它们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寿命较长。

树木的生长受到土壤、气候、光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树木的生长过程分为幼树期、壮树期和老树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三、树木的重要性树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其次,树木可以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树木还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树木的保护为了保护树木,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首先,不随意砍伐树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其次,定期给树木浇水、施肥、修剪,保持树木的健康生长。

另外,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五、树木的价值树木不仅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树木可以提供木材、果实、树脂等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同时,树木的美丽姿态、翠绿树影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植树节的意义植树节作为一个环保节日,旨在倡导人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通过植树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植树节也是一个教育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珍惜植物的好机会,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植树节的庆祝方式在植树节这一天,人们可以参加各种植树活动,如义务植树、树木知识讲座、树木保护宣传等。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阶段—年生长周期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阶段—年生长周期
年生长周期
(一)年周期概念
园林树木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如 水、热状况等)的季节性变化,在形态上和生理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长 和发育的规律性变化,称为年生长发育周期,简称年周期。
年生长周期
(二)年生长周期的划分
休眠期
生长末期
生长初期 生长盛期
1、生长初期
➢ 大多数树木是从春季树液流动、萌芽起,至发叶基本结束时止。 ➢ 生长特点:(1)主要利用贮藏营养生长;(2)光合效率不高、
生长量较小;(3)抗寒性较弱。 ➢ 管理措施:(1)加强松土除草;(2)薄施追肥(施足基肥);
(3)注意倒春寒。
2、生长盛期
从发叶结束至枝梢生长量开始下降时为止。
(中间需要经过生长高峰期)。 ➢ 生长特点:(1)生长最为迅速;(2)树木同化能力强;(
3)易遭受高温干旱危害。 ➢ 管理措施: (1)加强水肥管理; (2) 中耕除草; (3)防治病虫害。
3、生长末期
➢ 从树木生长量大幅度下降至停止生长时为止。
➢ 生长特点:(1)枝梢木质化程度增强;(2)体内营养物质变为 贮藏状态;(3)抗性较强。
➢ 管理措施:(1)控制肥水供应,促进树木休眠;(2)增强树木 抗寒力(增施钾肥)。
4、休眠期
➢ 从树木停止生长至萌芽前的一段时间。
➢ 生长特点:(1)生理活性弱,新陈代谢缓慢;(2)物候无明 显变化;(3)抗性最强。
➢ 管理措施:(1)施入基肥;(2)移

写出树木的特性

写出树木的特性

写出树木的特性树木是植物的一种,具有以下特性:1. 木质植物:树木是一种木质植物,主要由树干、树枝和树叶组成。

它们的主要部分由木质纤维组成,使得树木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稳定性。

2. 高大的体型:树木在植物中属于较高大的类型,通常会生长到几米到几十米的高度。

其独特的体型使它们在自然界中成为显眼的存在。

3. 树干构造:树木的树干是它们的主要支撑部分,它呈现出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外形。

树干由许多不同的组织构成,包括韧皮部、木质部和髓粉质部,它们协同工作以使树木具有结构和稳定性。

4. 分枝结构:树木的树枝从树干上生长出来,形成分枝结构。

树枝通常会分成许多小枝,这些小枝上会有叶子和花朵。

树枝的分布和分支方式是树木种类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

5. 叶子特征:树木的叶子通常较大且扁平,它们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

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可以根据树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些特征也是树木种类的重要标志。

6. 年轮:树木的年轮是树木年龄的重要指标。

树木的生长速度受到气候、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树木年轮的宽度可以显示树木在不同岁月中的生长情况和环境变化。

7. 根系结构:树木的根系通常位于地下,它们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系的结构和形状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主根和侧根。

根系的健康和发育状况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

8. 生命周期:树木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了从种子开始到成长、开花、结果、繁殖的整个过程。

树木的寿命取决于树种和生长环境,有些树木可以活几年甚至几千年。

9. 生态功能:树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空气质量;树木的树冠可以提供栖息地和栖身地,为许多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树木的根系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

10. 文化意义:树木在人类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树木常常被视为生命和长寿的象征,被用作宗教仪式、庆祝活动和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树木也是人类的观赏对象,人们经常在公园、花园和街道上种植和保护各种树木种类。

树的生活习性

树的生活习性

树的生活习性
树是大自然中最古老、最庄严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在地
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

树木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首先,树的生活习性表现在它们对土壤和水的需求上。

树木的根系通常非常深,可以延伸到地下几十米的深度。

这使它们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和营养物质,为自己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条件。

同时,树木的根系也有助于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树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它们的生长方式上。

树木通常会在适宜的季节里
生长,而在干旱或寒冷的季节里停止生长。

这种生长方式有助于树木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保持生命的稳定和延续。

此外,树木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它们对光照的需求上。

大多数树木都需要充足
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因此,树木通常会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而在阴暗的环境下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最后,树木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它们对空气的影响上。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树木还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构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总之,树木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成为了地球生态系
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树木,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护对策:对于花果树木而言,轻修剪和重施肥 是主要措施。其目标是:在使树冠尽快达到最大营 养面积的同时,促使其花芽数量和质量的迅速提高。
3、开花结果盛期:开始大量开花结果并保持相对稳定
生长特点:生殖生长达到最大限度,营养 生长几乎全部为生殖生长服务,树体各项性状 都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
管护对策:在充分保证水肥供应的基础上, 利用修剪措施来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 系,以保证开花结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扩大,开始形成树冠和骨干枝,为形成特有 的树体结构打下基础;有机物积累逐渐增多, 为首次开花结实创造条件。
管护对策:加强土壤管理,充分供应水肥, 轻修剪,多留枝,尽快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 促其早日进入开花结果。
2、开花结果初期:从第一次开花结果到开始 大
量开花结果之前
生长特点:为离心生长最快时期,可能达到或接 近最大营养面积和最大树体体积,一般花芽少、质 量差,坐果率低。
选配树种提供依据。 ➢ 为园林树木的繁殖、栽培、养护与育种提供
生物学依据,提供科学的指导。
第三节 各器官生长特点
一、根系 1、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A、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和季节不同而不同。 B、土壤湿度:一般以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最好 C、土壤通气:在保证水分的情况下,越大越好。 D、土壤营养:包括数量和平衡。 E、树体有机养分
(三)、园林树木的物侯观测
(一)概念 树木的物候期:指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 树木所对应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
(二)物候期观测内容:
根系生长期、树液流动期、萌芽期、展 叶期、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 新梢生长周期、花芽分化期、叶秋季变 色期、落叶期。
(三)物候观测的意义
➢ 物候是树木栽培区域规划的重要依据。 ➢ 掌握树木的季相变化,可以为园林树木设计、
第三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特性
第一节 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 一、特点 1、多年生(十年树木) 2、幼年期时间长,但一
旦成熟后可连续每年开花结果。
二、生长与衰亡的规律
1、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 2、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三、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
1、幼年期:第一次开花之前的营养生长期 生长特点:离心生长旺盛,光合面积迅速
园林树木的观赏性集中在此阶段。
3、生长转入休眠期 树叶变色并逐渐自然脱落。 特点:养分的转化,贮藏阶段,不当的
管理手段或不良环境,会影响休眠期的正 常转入。
4、休眠期
树木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为休眠期 特点:抗性强,生命活动较微弱、缓慢。
树木的休眠根据休眠的状态可分为自然 休眠和被迫休眠。
❖ 自然休眠-是由于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 或由树木遗传性所决定的,落叶树木进入 自然休眠后,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 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在休眠结束前即使 给予适合树体生长的外界条件,也不能萌 芽生长。
❖ 被迫休眠-是指树木由于缺少生长发育所 需要的外界条件,不能生长而处于被迫休 眠状态,一旦外界条件合适,就会开始生 长。
(二)常绿树木的年周期特点
1、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
2、落叶期多数在新叶萌发期落叶。
3、生长发育表现出多次性,如多次开花,多 次抽梢,果实发育期长等。 4、无自然休眠期,但会因高温或低温而被迫 休眠。
树木的物候:树木的各个器官随季节性变 化而发生的形态变化称为树木的物候。
物候是树木年周期的直观表现,是树木年 周期划分的重要依据。
(一)落叶树的年周期特点
具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
1、休眠转入生长期
特点:抗寒能力减弱,遇突然降温,易 发生寒害或冻害。
2、生长期
从树木萌芽生长到落叶。经历发芽、展 叶、开花、结果、落叶等过程。
珍珠梅
4、树木花芽分化的一般规律
A、都有一个分化临界期。
B、分化的长期性。
C、分化的相对集中和相对稳定性。
D、形成花芽所需时间因树种和品种而不 同。
E、分化开始的早晚因营养和环境条件而 不同。
5、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 A、适地适树。 B、选砧。 C、利用不同的嫁接方法(二重接、高接、
桥接等)。
D、利用土壤管理促控根系。 E、利用整形修剪调控生长与营养分配。 F、利用生化调节剂。
榆叶梅
樱花
紫藤
此类树木花芽的进一步分化与完善, 还需经过一段低温,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能 进一步完成性器官的分化。
(2)冬春分化型
原产亚热带、热带地区的某些树种, 一般秋梢停长后至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即 于11月~4月间这段时期中完成花芽的分 化。
如柑、桔、龙眼、荔枝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龙眼
(3)当年分化型
2、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A、根系生长一般早于地上部分,且开始生长后 马上就有一个生长高峰。
B、当地上部分开始生长后,根系和地上部分的 生长高峰一般是交替进行。
C、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根系还有一次生长 高峰。
D、根系生长一般没有自然休眠,只有被迫休眠。
二、枝芽 1、芽的特性 A、芽序:等于叶序。 B、芽的异质性 C、芽的早熟性与晚熟性 D、萌芽力与成枝力 E、芽的潜伏力
许多夏秋开花的树木,都是在当年新 梢上形成花芽并开花,不需要经过低温阶 段即可完成花芽分化。如木槿、槐、紫薇、 珍株梅、荆条等。
木槿
❖\ 紫薇
(4)多次分化型 在一年中能多次抽梢, 每抽一次梢就分化一次花芽并开花的树木 属于多次分化型。
如茉莉花、月季、葡萄、无花果、金 柑和柠檬等,其它树木中某些多次开花的 变异类型,如四季桂、西洋李中的三季李、 四季桔等也属于此类。
5、衰老期:从骨干根、枝逐步衰亡,直到植 株
完全 死亡为止。
生长特点:树冠更新能力很弱,更新枝 条纤细而生长衰弱,树皮剥落、树体衰老并 逐渐死亡。
管护对策:对于一般树木而言,可以萌 芽更新或重新栽植;对于古树名木而言,应 该尽力更新复壮,以延续其寿命。
第二节、树木的年周期
树木的年生长周期: 在一年中,树木每年 随季节周期变化而出现形态和生理机能的规 律性变化。
4、开花结果后期:从大量开花结果的稳定状态遭到 破坏,直到几乎失去观花观果价值为止。
生长特点:由于开花结果消耗营养太多, 同化物质积累迅速减少,输导组织也逐渐衰 老,向心更新开始并逐渐加强,生长开始衰 弱,病虫害逐渐增多。
管护对策:在大量疏花疏果的同时,加强 土壤管理、保证水肥供应,适当重剪、回缩。
2、影响新梢生长的因素
A、砧木类型 B、树体储存的养分 C、所处位置 D、生长环境 E、栽培条件
三、花芽
(一)花芽的分化 花芽分化:植物的生长点既可以分化为叶 芽,也可以分化为花芽。而生长点由叶芽 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 芽分化。
1、花芽分化期:
(1)生理分化期:由叶芽的生理代谢向 花芽的生理代谢转化的时期,形态上无变化。
此类树木开花和展叶几乎同时,花 器也是在萌芽前已完成分化。如碧桃、紫 藤、榆叶梅等。
(3)先叶后花型
此类树木多数是在当年生长的新梢上 形成花器并完成分化,萌芽要求的气温高, 一般于夏秋开花,是树木中开花最迟的一 类,有些甚至能延迟到晚秋。如木槿、紫 薇、凌霄、槐、桂花、珍珠梅、荆条等。
木槿
茉莉
3、开花类型
在园林树木配置和应用中也应了解 树木的开花类型,通过合理配置,提高 总体的绿化美化效果。
(1)先花后叶型
此类树木在春季萌动前己完成花器 分化。花芽萌动不久即开花,先开花后 展叶。如:迎春花、玉兰、连翘、山桃、 梅、银芽柳、杏、李、紫荆等。
迎春
连翘
紫荆
(2)花叶同放型
(2)形态分化期:花或花序的各个花原 始体的发育过程,显微可见。
(3)性细胞形成期:此期因树种不同而 变化较大,有的在较高温度下形成,有的则 需要低温处理。
2、花芽分化的类别
(1)夏秋分化型 绝大多数早春和春夏开花的观花树木。 如海棠、榆叶梅、樱花、迎春、连翘、玉 兰、紫藤、丁香、牡丹、杜鹃等,属于夏 秋分化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