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时评作文写作套路

合集下载

【思路结构】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含详解示例)

【思路结构】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含详解示例)

【思路结构】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含详解示例)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

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

狭义的时评针对特定的新闻事件,广义的时评则可针对各种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

在新高考背景下,作文题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动辄拿古人说事、堆砌名人素材证明观点的写作套路逐步被摒弃,而联系社会现实,结合个人实际,成为考生写作的基本要求。

可以说,时评写作成为了当前高考作文的重要板块。

时评文主体四步走1、分析材料,强化观点;2、由此及彼、例证分析;3、危害分析、结果预测;4、联系社会、提出做法。

四部分可以有所侧重,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但是,一般都要兼顾四部分。

时评文结构六层次1、开篇简要概括新闻内容,得出观点,可先用相关名言引入。

2、对材料内容进一步解析,就事情本身,提出假想,强化观点。

3、由此及彼,举出类例,或阐释意义,或剖析危害。

4、关联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或者预测危害的严重性。

5、联系到社会现状、国家政策方面,顺势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避免偏离话题,建议回扣材料。

6、结尾:可以呼吁,可以展望,可以照应,可以重申。

写作步骤详解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

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

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时评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没激情,无理性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

其实写作就是内心的释放,写时评更是如此,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

还有除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料是第一要点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

时评文四部分六套路

时评文四部分六套路
• •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 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 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 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 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 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 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 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 信息。 •
多元择业,勇敢创新 高 健 58分
• • 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小朱在思虑许久后决 定辞职回乡养螃蟹。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的春风下,做出像小朱的决定一样的年轻人不 在少数。在我看来,我们确实需要打破择业单 一、职业有优劣之分的社会藩篱,拾起青春的 梦想,迈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 (“打破择业单一、职业有优劣之分的…”、 “迈出创业之路”已经奠定了文章的骨架。可 见开篇定调定向的重要。)

即便是第④段,看似是以论勇于创新为主, 但是,仍能以“摘掉择业时的有色眼镜, 认清发展方向”暗中扣合时代择业观的变 化,再转向“勇于创新”这一重点,只是 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 这篇文章能得58分的原因,最主要是把 事情想得清楚,论得明白,写得丰富。 • 此文有背后,有一颗清晰的头脑在!
• 能够转发或者捐款是出于善意,但是给人 贴上黑化的标签,就是表达恶意了。盲目 的善意还是能比明智的恶意强一些。毕竟 现如今鲁迅的名句“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 意揣测中国人”已经成了大众的行为准则。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乏最坏的恶意,却缺乏 单纯的善良。 • (联系社会,意义上升)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营销抬高行善的成 本,但鄙夷嘲笑的恶意会潜移默化地让行 善变得艰难,同样阻断善良的通道,侵蚀 我们在这个冷漠的社会本就难得展现的善 良。恶意不会引导善良,相反还会围剿善 良。让善良人行善被嘲讽,这是在把善良 人向佯装冷漠怀揣恶意的群体中逼。 • (分析对社会的危害)

高考时评文写作必备四部分

高考时评文写作必备四部分

时评文写作必备四部分必备四部分1、分析材料,强化观点2、由此及彼、例证分析3、危害分析、结果预测4、联系社会、提出做法四部分可以有所侧重,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但是,一般都要兼顾四部分。

六段式套路1、开篇用名言引入,简要概括新闻内容,得出观点。

2、对材料内容进一步解析,就事情本身,提出假想,强化观点。

3、由此及彼,举出类例,或阐释意义,或剖析危害。

4、排比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或者预测危害的严重性。

5、联系到国家或社会政策方面,顺势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跑远,可以回扣材料。

6、结尾:可以呼吁,可以梦想、可以照应。

切忌数学证明题式的作结。

一般误区1、强调和论证现象的存在,但是不做深入的探究,只是从为什么角度论证,没有思考现象背后的根源、危害,正面的观点就没有提出意义与价值;也没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提出有见地的做法。

2、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权衡欠佳:要么没有事例名言,通篇有说不完的道理;要么事例发散过宽,脱离中心意思。

3、语言和思维太过武断,不具有思辨性,不能有效说服阅卷老师。

4、时评文是要老师比较认真看才能看出思想的文章,每个人的思考角度都有可能不同,因此,此类作文,特别要注意分段,不要一段太长,段与段之间一定要注意词语或亮点衔接,否则会让阅卷老师摸不着头脑。

优秀例文1、别用鄙夷的恶意侵蚀善良(标题强调危害)——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11月最后一天,朋友圈被罗尔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攻陷了。

人们铺天盖地地转发这篇文章,为一个陌生的患白血病的女孩祈福捐赠,然而不过几小时之后事件迅速反转,罗尔被指借女儿罗一笑的疾病营销,与新媒体公司合谋,自身拥有三套房产却恶意隐瞒,欺骗公众。

跟风,质疑,跟风质疑,舆论场上一片混乱,众声喧哗,一腔热血变一地鸡毛。

(陈述事实,得出观点)当浪潮退去,更多的隐性问题浮现。

朋友圈很多人都说再也不会转载类似求助文章了,不仅仅是因为受骗或者被利用,这次只是一个转发,于己无碍,但更痛苦的是来自其他朋友的冷漠围观和高傲嘲讽。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一、什么是时评类作文?时评类作文是指对时事、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进行评论和分析的一种文体,通常以新闻报道、社论、专栏文章、杂文等形式出现。

时评类作文不仅要讲述事实,还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具有较高的议论性和主观性。

二、时评类作文的写作思路与结构1. 确定主题: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关注度较高的时事事件或社会问题作为主题,如教育问题、环境污染、网络安全等。

2. 确定立场:在写作时评类作文时,应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对所评论的事件或问题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并通过事实、数据等证明自己的观点。

3. 正反观点对比:除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应该考虑其他不同的观点,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与比较,形成完整的思路。

4. 结构设计:时评类作文通常可以采用三段式结构。

- 第一段:引出主题,介绍事件或问题的背景,概括当前的状况和争议点,并明确自己的立场。

- 第二段:展开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列举事实、数据等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他观点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对比。

- 第三段:总结观点,总结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对未来的期望或建议。

三、时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1. 选择合适的时事事件或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和人们关心的话题,尽量选取有代表性和广泛讨论的主题。

2. 提供事实和证据支持观点,通过引用专家言论、调查数据、报告等可信的来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说服力。

3. 注意言之有物,避免空泛的陈述和空洞的口号,用具体的事例和实际问题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 善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充实文章的语言表达和修辞品味。

5. 语言简练、准确,注意遣词造句的规范与流畅,注重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1. 追求真实性:时评类作文要以客观的事实和真实的情况为基础,避免听风就是雨、道听途说的情况出现。

2. 权衡利弊:在写作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客观全面地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避免太过片面以及形成主观的看法。

3. 明确立场:时评类作文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也要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以平和、理性的语气进行讨论与辩论。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跟时评学论证+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跟时评学论证+

他山之石——跟时评学议论文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语文和社会现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也紧跟时事。

高考作文,特别是一些高分作文,其精髓部分,越来越像时评。

因此,借鉴优秀时评文,成为写好考场作文的一个有效方法。

那么,借鉴时评文的哪些方面?如何借鉴呢?下面,我们结合时评文的特点,为同学们介绍一些能有效帮助你写出一类文的方法与技巧。

01借论据使用技巧时评写作中,为了深入论证观点,往往需要选取素材作为论据,以佐证观点,使文章避免空洞说理说教。

如何选用论据呢?时文当“染乎世情,系于时变”,因此可选用典型、鲜活、新颖的素材,不能总是那些故纸堆里的陈旧素材,运用带露折花的新颖素材,更贴近现实生活,彰显时代风貌。

除了事例论据,也可运用名言、警句、数据等道理论据。

一、围绕论点,合理剪裁正如契诃夫的创作主张“把矿石提炼为金子”,素材本身,往往是“矿石”,要素众多,纷繁复杂,写作运用时,不可简单地复制粘贴,不可削足适履,这就需要在运用时,有所取舍,合理剪裁。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合理剪裁,才能使素材与主题妙合无痕,使素材材尽其用。

合理剪裁,首先选取的素材必须典型。

素材的意蕴要与观点高度契合,要能直击主题,而非若即若离的擦边球。

合理剪裁,其次须大胆取舍。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少素材意蕴丰富,可以论证多个话题,几近万能,这就需要我们在运用时,紧扣话题、观点,而非面面俱到,四散出击。

如中国青年网《从生物多样性看可爱的中国》中的一段:一直以来,中国都在努力向世界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故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作出中国贡献,为提供生物栖息地而集众智聚众力,这样的“中国故事”正在频频“出圈”。

从全国乃至全世界网友“云守护”一路向北的亚洲象“旅行团”、500多人接力营救12头在浙江临海滩涂搁浅的瓜头鲸,到首次成功救护放归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这些故事守住了生命之美,也温暖了人心;从雪域高原到浙西南林海、从世界屋脊到长江三角洲平原,惊艳亮相的皱盖油囊蘑、百山祖角蟾等新物种,频频再现的中华鬣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种和“神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

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方法及范文

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方法及范文

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方法及范文
一、写作方法
1、明确主题:高考时评类作文是一种评论性文章,其主题应
该是关于高考的评价和看法,可以从考生、家长、教师、社会等多方面来评价高考。

2、构思结构:高考时评类作文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的方式,从
利弊的角度来讨论高考的优缺点,也可以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来讨论高考的影响,或者从多方面来评价高考。

3、表达思想:在表达思想时,要清晰明了,不要模棱两可,
要有自己的观点,并能以客观、合理的论据加以证明。

二、范文
高考是我国每年的重大考试,也是每个考生的梦想和努力的目标。

高考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到考生的未来,也影响到家长、教师、社会等多方面。

从考生的角度来看,高考是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重要考试,它可以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自己理想的大学录取。

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较大,考生们在考试前会有很大的紧张感,有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高考是他们为孩子争取未来的重要考试,
他们会给孩子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但是,有时他们会过度投入,过分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考是。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题目分析:
“时评类”作文要求作者根据时事、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进行评论、分析和评价等文字表达,着重体现作者的思辨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写作要点:
1.选题要准确,针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2.文章开头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既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又要点明文章的主题。

3.文章主体要注重逻辑性,同时要考虑语言表达的清晰性和准确性。

4.文章结尾要有总结性语言,再次强调文章主题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写作模板:
一、开头段:引入话题,点明文章中心
1.题目方式引入:如“论安全教育在中小学生中的必要性”
2.问题引入:如“最近的几起地震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安全的越来越重视”
3.比喻引入:如“如今,网络已经像空气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间段: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案例分析:如“近年来,国内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2.原因分析:如“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我国就业市场的不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3.现象阐述:如“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我们依然存在很大的漏洞”
4.矛盾对比:如“看到那些像电影中一样的贺岁档,我们丝毫没有想到大数据为背后的商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却也带来了影视业发展的难题”
三、结尾段:总结全文,点明自己的观点
1.结论性语言: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全教育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2.建议性语言:如“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和监管”
3.反问性语言:如“难道我们真的只能被时代脚步无情地甩在身后吗?我们只能任由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吗?”。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时评类作文是高中语文写作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作文题的常见形式。

时评类作文通常要求学生根据当下热点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形式的作文既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批判能力。

如何写好一篇时评类作文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进行探究,希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一、把握热点事件或社会现象时评类作文首先要选好题材。

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是时评类作文的题材来源,因此学生要时刻关注各种新闻信息,了解社会热点,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和有话可说的题材。

选题应该有针对性,要符合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同时兼顾题目的时效性和争议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二、明确立意和观点选择好题材后,时评类作文要明确立意和观点,这是整篇文章的主线和重点所在。

学生要深入思考题材所涉及的问题,理清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能够通过事实、逻辑和论据进行论证和表达。

在明确立意和观点时,学生可以多加思考和观察,有选择地引用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样会使文章的论证更加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三、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时评类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因此在写作时要运用好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首先是提出问题,简明扼要地介绍题材和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信息。

其次是列出论点,通过一两个主要论点,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剖析。

再次是举例论证,通过引用事实和数据,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最后是总结归纳,对前面的论证和分析进行总结,强调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时评类作文要有深度和高度,要善用文字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时评类作文要求学生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善于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论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多读一些宏观的社会议论文,多看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为时评类作文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时评作文写作套路时评文不可缺少的四部分:1、分析材料,强化观点2、由此及彼、例证分析3、危害分析、结果预测4、联系社会、提出做法四部分可以有所侧重,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但是,一般都要兼顾四部分六段式套路:1、开篇用名言引入,简要概括新闻内容,得出观点。

2、对材料内容进一步解析,就事情本身,提出假想,强化观点。

3、由此及彼,举出类例,或阐释意义,或剖析危害。

4、排比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或者预测危害的严重性。

5、联系到国家或社会政策方面,顺势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跑远,可以回扣材料。

6、结尾:可以呼吁,可以梦想、可以照应。

切忌数学证明题式的作结。

一般误区:1、强调和论证现象的存在,但是不做深入的探究,只是从为什么角度论证,没有思考现象背后的根源、危害,正面的观点就没有提出意义与价值;也没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提出有见地的做法。

2、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权衡欠佳:要么没有事例名言,通篇有说不完的道理;要么事例发散过宽,脱离中心意思。

3、语言和思维太过武断,不具有思辨性,不能有效说服阅卷老师。

4、时评文是要老师比较认真看才能看出思想的文章,每个人的思考角度都有可能不同,因此,此类作文,特别要注意分段,不要一段太长,段与段之间一定要注意词语或亮点衔接,否则会让阅卷老师摸不着头脑。

别用鄙夷的恶意侵蚀善良(标题强调危害)——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11月最后一天,朋友圈被罗尔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攻陷了。

人们铺天盖地地转发这篇文章,为一个陌生的患白血病的女孩祈福捐赠,然而不过几小时之后事件迅速反转,罗尔被指借女儿罗一笑的疾病营销,与新媒体公司合谋,自身拥有三套房产却恶意隐瞒,欺骗公众。

跟风,质疑,跟风质疑,舆论场上一片混乱,众声喧哗,一腔热血变一地鸡毛。

(陈述事实,得出观点)当浪潮退去,更多的隐性问题浮现。

朋友圈很多人都说再也不会转载类似求助文章了,不仅仅是因为受骗或者被利用,这次只是一个转发,于己无碍,但更痛苦的是来自其他朋友的冷漠围观和高傲嘲讽。

各种秀优越感的人用爱心廉价、智商不够来打击转发的人才是更深层的问题。

(从危害角度,就事论事,强化观点)安妮特•贝尔说:“一个人如果相信他人的良好愿望,他就必然容易受到他人良好愿望的有限性的伤害。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看到一个身患绝症的小女孩急需帮助,看到他的爸爸用真诚动人的文字讲述着希望她好起来的良好愿望,本着善意紧急施以援手无可非议。

公众在选择相信罗尔的同时,也给他留下了一个伤害自己的机会。

(引用名言,分析危害一)即便受到营销的伤害,人们的善良、感性和热心仍然令人动容,冷血的炒作者与消费者才是该谴责的对象。

拿人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去消费,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三观,在这一点上,罗尔无论如何都洗刷不了罪恶。

但那些站在鄙视链顶端自我感觉良好的和嘲笑捐款转发的,都需要检视自己内心深处的自以为高明的虚荣心。

(就事论事,总结危害)能够转发或者捐款是出于善意,但是给人贴上黑化的标签,就是表达恶意了。

盲目的善意还是能比明智的恶意强一些。

毕竟现如今鲁迅的名句“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已经成了大众的行为准则。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乏最坏的恶意,却缺乏单纯的善良。

(联系社会,意义上升)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营销抬高行善的成本,但鄙夷嘲笑的恶意会潜移默化地让行善变得艰难,同样阻断善良的通道,侵蚀我们在这个冷漠的社会本就难得展现的善良。

恶意不会引导善良,相反还会围剿善良。

让善良人行善被嘲讽,这是在把善良人向佯装冷漠怀揣恶意的群体中逼。

(分析对社会的危害)在这个时代,似乎总有一种向下的力量要把所有人拉低,一个人扶摔倒的老人被讹诈,从此没人敢扶老人;一次善良的转发捐款被欺骗,从此隐藏善意不再捐款。

当善意被吞噬,当恶意成为主流,当冷漠成为习惯,我们的社会也就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基础,只剩下犬儒主义者恣意横行。

这种因噎废食的行为才是罗尔事件最可怕的后遗症。

(排比现实材料,总结危害,冷静结尾)评论:时评文必不可少的的几部分根据需要,稍作调整。

重点从危害角度分析材料,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件本身的危害分析,由名言引入危害分析。

第二部分是对社会的危害分析,中间用鲁迅名言过度上升,将由此及彼段落置于结尾段落,发人警醒。

以法治安放好爱心(标题强调做法)“罗尔事件”酿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信任危机。

从为患白血病的小朋友转发、打赏,到质疑其父罗尔有能力自救、此事为营销行为,一天之内,公众情绪坐了次过山车。

1日,事情有了个初步的结果。

经几方商议:微信平台将在3天内,将总计2626919.78元的微信用户赠予款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

(叙述材料,如果考试给出材料时,我们应该更加简明一点转述材料)这不是爱心的第一次折翼:去年8月,南京一个家庭有房有车,患儿获600万捐款但后续善款没有妥善处理,其父遭网友联名报案诈捐。

“罗尔事件”虽暂告段落,相同的剧情却或许还会上演,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是那道关于慈善的新考题:完全陌生人化的网络空间,如何安放好公众的爱心?(由此及彼,强化论点)需要肯定的是,网络自媒体平台上的慈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众的“公共精神”。

传统意义上,慈善救助往往被认为是“政府与企业家的事”,今天,新媒体的低成本让很多普通人迈开脚步,去践行公共精神,去兑现“一元钱也是爱”。

说到底,被“你给我站住”的标题打动、为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流泪,并不是丢人的事儿。

(就事论事,辩证分析)然而,在自媒体平台极大地降低了求助成本之时,信息的筛选、甄别成本却也相应提高。

现实中,网上求助的不实信息,确实也不在少数。

更何况,还有一些企业、机构和个人,以博取眼泪的方式来进行推广、宣传,被人直斥为“带血的营销”。

(就事论事,得出事件本质)在这样的情况下,正需要让制度更好地为慈善护航。

今年9月1日,中国首部慈善法开始施行。

然而,法律总是有滞后性,飞速发展的技术、快速变化的社会,总会出现法律调整不到的盲区。

恰如慈善法专家指出的,帮助罗尔营销的某公司可能因为“非法募捐”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罗尔通过个人公号“卖文”打赏属于个人求助而非募捐,不受慈善法的调整。

那么,个人求助和慈善募捐,应该如何界定?通过网络求助的行为,应该如何规范?公募主体、公募行为,又应该如何与信息社会对接?(提出合理做法)试想,若是求助信息发出之时,不仅包括疾病的严重、支出的庞大,而且也说明求助者确实无力负担,或许比单纯的煽情,更让人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而个人求助之后,所筹集到的资金如何使用、信息如何公开,同样可以有具体的规定。

问题出现之处,也正是可以改进之处。

民政部门若能及时介入,把罗尔事件做成经典案例,无疑是对公众爱心、民间慈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

而社交平台的募捐规范、信息审核,同样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建章立制、调整改善的工作。

(假设预测,社会意义)爱心是容不得亵渎的。

不管是不实的信息,还是有意的隐瞒,都可能让公众的爱心受挫。

这损害的不仅仅是面对他人的苦难慷慨解囊者,更是那些未来可能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从这个角度上说,法治的规范和调整,并非人为增加门槛,而是对于爱心最好的呵护。

(社会意义总结)在公共生活中,涵养信心和信任;在法治生活中,完善规则与制度。

唯有这样,才不会让公众的爱心,在一次次的“狼来了”中被消磨。

(正反对比,危害作结)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标题强调以小见大)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

(分析析例,以小见大,指出实质)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由此及彼,举例分析,排比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再引例,对比分析,强调观点)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危害分析与危害预测)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提出办法,得出结论)不必苛求文学创新1401 邓雨溪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引发争议,究竟优秀歌词是否应该获得奖杯,我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歌词,其中所蕴含的创造与文学完美交融,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的确,诺贝尔文学奖分量重,意义大,但却不能成为评判文学的标准。

托尔斯、卡夫卡等诸多文学大师皆与文学奖擦肩而过,难道我们就能否定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

文学是一片创作净土,千万莫让“奖项”等诸如此类的功利主义浸染其纯性。

我们更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投放于阅读本身。

为何存在歌词能否得文学奖的争议?其原因就是我们将奖项作为文学作品价值的评判标准,用利益来衡量文学,人们对创新少了一些包容,多了一点苛求。

纪伯伦曾言:“物欲是比魔鬼还要令人恐怖的思想。

”倘若用“奖项”等带有功利色彩的东西来作为评判标准,那么我们就会忽略阅读本身,无法真正感受文学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