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钢框架风荷载及其内力计算

合集下载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
用。
活载分析
活载是指使用过程中可能作用在结构上的临时性荷载,例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 载等。
活载数值相对较小,但作用位置不固定,需要考虑其在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上的组 合情况。
活载分析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活载情况,包括人员、家具、设备、积雪等,以确保 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地震作用分析
01
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对结构产生的动态作用力,是一种特殊类型 的荷载。
02
地震作用分析需要考虑地震的强度、持续时间、频谱特性等因
素,以及结构的动力特性。
地震作用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包括侧
03
移、剪切力、扭矩等,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05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内力计算方法
静力平衡法
根据静力平衡原理,通过建立平衡方 程来求解框架结构的内力。
弹性力学法
灵敏度分析
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对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参数,为优化 设计提供依据。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本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和有限元分析,成功建立了框架结构的计算简 图,为后续的结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基础。
荷载分析
对框架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荷载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恒载、活载、 风载和地震荷载等,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荷载
荷载是指作用在结构上的外力,包括恒载、活载、风载、雪载等。荷载的计算 和分析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框架结构的受力情况,从而 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框架结构设计

钢框架结构设计
1、适用高度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各种类型的最大适用高度 应符合规范规定。对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或建造 于Ⅳ类场地的钢结构,其高度应适当降低。
2、建筑高宽比限制
第二篇
钢框架的结构布置
2.1、按照承重方案的不同划分为三种:
横向承重 纵向承重 纵横向双向承重
2.2、柱网布置
方形柱网和矩形柱网是多高层框架结构常
1.2、钢框架结构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适用高度 及建筑高宽比
1.2.1、“高钢规程”的规定 1、适用高度 “高钢规定”对非抗震设防和设防烈度为6度至 9度的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按照所采用的结 构类型和结构体系,规定了下表适用高度。
2、建筑高宽比限值
1.2.2、“抗震规范”(GB 50011- 2001)的规定
6~8度时
120 235 f ay
9度时
100 235 f ay
5.3.2、梁的板件宽厚比限制

不超过12层钢框架的梁板件的宽厚比限值 7度 11 36 8度 10 32 9度 9 30
抗震设防烈度 工字形截面和箱形 截面翼缘外伸部分 箱形截面翼缘在两 腹板间的部分
工字形截面和箱形 截面腹板
My Mx N f An xWnx yWny
强轴平面内稳定:
ty M y mx M x N f x A W (1 0.8 N ) byW1 y x 1x ' N Ex
弱轴平面内稳定:
N y A
tx M x f N W1 x bx yW1 y (1 0.8 ' )
一般在不超过30层时比较经济。
1.2、钢框架结构的特点
优点: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

第8章 一榀框架计算8.7框架内力计算框架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有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作用。

其中恒载、活载为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为水平作用。

手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时,采用近似方法。

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分层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反弯点法、D 值法。

在计算各项荷载作用下的效应时,一般按标准值进行计算,然后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8.7.2框架内力计算1。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计算简图将图8-12(a )中梁上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

其中a=1。

8m ,l=6.9m ,=1800/69000.26a α==,顶层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值:232312+=120.26+0.2621.31=18.8kN m q αα-⨯-⨯⨯()(),顶层总均布荷载为18.8+4.74=23.54kN m 。

其他层计算方法同顶层,计算值为21.63kN m 。

中间跨只作用有均布荷载,不需折算。

由于该框架为对称结构,取框架的一半进行简化计算,计算简图见8-19。

(2)弯矩分配系数节点A 1:101044 1.18 4.72A A A A S i ==⨯=111144 1.33 5.32A B A B S i ==⨯=12120.940.94 1.61 5.796A A A A S i =⨯=⨯⨯=()0.622 1.3330.84415.836AS =++=∑1010 4.720.29815.836A A A A AS S μ===∑图8-19 恒载作用下计算简图(括号内数值为梁柱相对线刚度)1111 5.320.33615.836A B A B AS S μ===∑1212 5.7960.36615.836A A A A AS S μ===∑ 节点B 1:11112 1.12 2.24B D B D S i ==⨯=18.076BS =∑1111 5.320.29418.076B A B A BS S μ===∑1010 4.720.32118.076B B B B BS S μ===∑ 1212 5.7960.32118.076B B B B BS S μ===∑1111 2.240.12418.076B D B D BS S μ===∑节点A 2:()210.94 1.610.4170.94 1.610.776 1.33A A μ⨯⨯==⨯⨯++230.940.7760.20113.91A A μ⨯⨯==224 1.330.38213.91A B μ⨯==节点B 2:224 1.330.3294 1.330.94 1.61+0.940.7762 1.12B A μ⨯==⨯+⨯⨯⨯⨯+⨯210.94 1.610.35916.15B B μ⨯⨯==212 1.120.13916.15B C μ⨯==230.940.7760.17316.15B B μ⨯⨯==节点A 3 、A 4、A 5与A 2相同B 3、B 4、B 5与B 2相同。

钢结构载荷计算及相关

钢结构载荷计算及相关

钢结构载荷计算及相关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 建筑设计 (1)1.1 建筑平面设计 (1)1.2 建筑立面设计 (4)1.3 建筑平面设计 (6)2 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7)2.1 构件截面尺寸及材料选择 (7)2.2 结构体系抗震防火要求 (7)3.荷载统计 (9)3.1恒荷载统计 (9)3.2活荷载统计 (9)3.3整个厂房部分作用的荷载 (12)4.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16)4.1手算内力标准值 (16)4.2电算内力标准值 (21)5.门式刚架计算和选型 (24)5.1 截面选型 (24)5.2 刚架梁验算 (27)5.3 刚架柱验算 (28)5.4 位移验算 (32)6.檩条设计和计算 (35)6.1设计说明 (35)6.2荷载计算 (35)6.3内力计算 (36)6.4截面选型及计算 (37)7.墙梁设计和计算 (41)7.1 荷载计算 (41)7.2内力分析 (42)7.3 截面选型和验算 (42)7.4 拉条计算 (49)8 支撑设计 (50)8.1屋面横向水平支撑设计 (50)8.2 柱间支撑设计 (53)9 屋面板设计和计算 (58)9.1内力及截面验算 (58)9.2 强度验算 (61)9.3 刚度验算 (61)10 吊车梁的设计 (63)10.1 吊车梁的设计 (63)11 节点设计 (71)11.1 柱脚设计 (71)11.2 梁柱节点设计 (73)11.3 牛腿 (79)11.4 抗风柱的计算 (81)12 基础设计计算 (84)12.1 基础设计资料 (84)12.2 基础底面尺寸设计 (84)13 全文总结 (91)14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致谢 (95)附录:内力组合计算表 (96)1 建筑设计本建筑依据其功能要求设计成单层的单坡双跨刚架承重厂房,适用于《门式刚架轻m。

结构计算书

结构计算书

结构计算书要求:设计南昌市七星机械厂办公楼工程概况:本建筑为南昌七星机械厂办公楼,位于南昌市,六层刚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5930.56m2,底层高4.2m,其他层高3.0m,室内外高差0.45m。

满足防火要求,设俩个双跑楼梯和一个双分平行楼梯,墙体采用双层聚氨酯嘉芯墙板,屋面为不上人屋面,采用改进沥青防水,夹板保温。

结构形式为钢框架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雪荷载0.40kN/m^2,基本风压0.45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一、(1)结构布置: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的框架梁和箱型柱,楼板采用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2)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距天然地面-1.8m处,土质分布具体情况见表1,II类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

建筑地层一览表表1:(3)施工条件:材料为:Q235钢、16Mn钢(Q345)、钢筋:HPB235-HRB400,水泥32.5-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二、截面初选:主梁截面高度500mm,腹板宽度20mm,厚度均为20mm;次梁截面高度450mm,腹板宽度16mm,厚度均为16mm;柱截面为焊接箱形柱截面,规格为500mmX500mm,厚度为20mm。

梁柱截面图:截面特性见下表:注:t为梁翼缘厚度、箱形柱厚度。

三、结构方案概述1、设计依据本设计依据以下现行国家规范及规程设计《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2、结构形式及布置采用钢框架结构,框架梁采用焊接工字型截面,框架柱采用焊接箱型截面,楼板采用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楼梯为现浇混凝土楼梯,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3、材料选用所有构件及零件均采用Q235B,组合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钢筋为HRB335级及HPB235。

钢结构设计计算公式及计算用表

钢结构设计计算公式及计算用表

钢结构设计计算公式及计算用表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釆用Q235钢、Q345钢、Q390钢和Q420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

当釆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相应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对Q235钢宜选用镇静钢或半镇静钢。

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0°C但高于-20°C时,Q233钢和Q345钢应具有O°C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2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4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非焊接结构的钢材亦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C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C 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焊接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釆用Z向钢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的规定。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应根据钢材卑度或直径按表1采用。

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采用。

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5采用。

注:表中厚度系指计算点的钢材厚度,对轴心受力构件系指截面中较尽板件的厚度。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精)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精)

假定: (1)平面结构假定; (2)忽略柱的轴向变形; (3)D值法考虑了结点转角, 假定同层结点转角相等
2019/3/19
27
D 值法
计算方法 1、D值——修正抗侧刚度的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 且各结点有转角,设杆端有相对位 移 ,转角 、 ,转角 1 2 位移方程为:
2019/3/19
22
反弯点法
2、剪力的计算 根据假定1:
V1 j d1 j j
Vij d ij j
Vij , d ij
——第j层第I根柱的剪力及其抗侧刚度
第j层总剪力
V pj
Vpj V1 j V2 j Vmj
2019/3/19 23
反弯点法
V1 j
第j层各柱剪力为
M ( z) N B
M(z)——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力矩总和 B——两边柱轴线间的距离
N
2019/3/19 44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N j
任意水平荷载下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侧移 把框架连续化,根据单位荷载法:
2 ( NN / EA)dz
N j 0
Hj
N ( H j z) / B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荷载和设计要求51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5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分层法分层法分层法力学知识回顾分层法计算过程构件弯矩图53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54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d55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梁柱刚度比k中柱
2019/3/19
9
计算简图
二、结构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 考虑楼板的影响,框架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应适当提高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2I0 边框架:I=1.5I0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截面形式选取: 框架梁跨中截面: 中框架:I=1.5 I0 T型截面 边框架:I=1.2 I0 框架梁支座截面: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矩形截面 中框架:I=I0 边框架:I=I0 注:I0为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

(整理)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整理)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 值法。

计算时首先将框架各楼层的层间总剪力Vj ,按各柱的侧移刚度值(D 值)在该层总侧移刚度所占比例分配到各柱,即可求得第j 层第i 柱的层间剪力Vij ;根据求得的各柱层间剪力Vij 和修正后的反弯点位置Y ,即可确定柱端弯矩Mc 上和Mc 下;由节点平衡条件,梁端弯矩之和等于柱端弯矩之和,将节点左右梁端弯矩之和按线刚度比例分配,可求出各梁端弯矩;进而由梁的平衡条件求出梁端剪力;最后,第j 层第i 柱的轴力即为其上各层节点左右梁端剪力代数和。

(1)一榀框架上风荷载的作用计算:前面已经算出风荷载作用下的一榀框架下每层楼的剪力,但是还要计算出一品框架下每根柱子分得的剪力Vi DijDijVij sj ∑==1,具体的计算结果见下表:(2)风荷载作用下反弯点高度的计算:反弯点高度比即: V=V0+V1+V2+V3式中:V0 ——标准层反弯点高度比;注:本框架风荷载采用分段式均布荷载,故可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表5.8a。

V1 ——因上、下层梁刚度比变化的修正值,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表5.9;V2 ——因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表5.10;V3 ——因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表5.10。

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3)计算各柱端、梁端弯矩:①柱端弯矩计算:柱上下端弯矩按式:M u = V (1 - y)h,M d = Vyh计算;②梁端弯矩计算:梁端弯矩按式M = i b / ∑ i b ⨯ (M u + M d )具体结果如下:(4)计算各梁端剪力:计算方法:以梁为隔离体根据力矩平衡可得到梁端剪力。

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注:单位为KN(5)计算各柱轴力:计算方法:已知梁的剪力,由上到下利用节点的竖向力平衡条件,即可得到柱的轴力,计算方法同恒。

(6)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绘制:风载作用下的梁端、柱端弯矩,梁端柱端剪力,柱的轴力计算完毕,恒载作用下的标准值如下几图所示:手算风荷载作用下柱端弯矩图手算风荷载作用下两端弯矩图与电算内力图的比较:电算风荷载作用下柱端弯矩图电算风荷载作用下两端弯矩图误差分析:风荷载作用下梁柱剪力图的绘制与误差分析:手算风荷载作用下的梁柱剪力图电算风荷载作用下的梁柱剪力图误差分析:风荷载作用下柱轴力图的绘制与误差分析:手算风荷载作用下的柱轴力图电算风荷载作用下的柱轴力图误差分析: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框架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6-5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层数 5 4 3 2 1
hi /m
3.3 4.2 4.2 4.2 5.2 顶点位移 u
Vi /kN
37.93 62.56 87.93 111.35 136.03
Di /kN/m
31360 47390 47390 47390 38980
ui Vi / Di /mm
Fwi
/kN 37.93 24.63 25.37 23.42 24.68
Vi
/kN 37.93 62.56 87.93 111.35 136.03
单位:kN 图 6-1 横向刚架风荷载分布
6.2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分析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侧移分析与地震做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方法相同, 及采用 D 值法。框架各杆件的刚度与地震作用下的完全相同。内力正负号规定如下:节点弯矩以逆时针为 正,杆端弯矩以顺时针为正;杆端剪力以顺时针为正;轴力以压为正。
D 轴柱 楼层 5 4 3 2 1 梁跨度 7.8 7.8 7.8 7.8 7.8
DE 跨
表 6-4 续表 D 轴柱
M cu
/kN·m 26.84 26.82 34.51 40.31 47.19
M cb
/kN·m 7.09 18.48 29.16 40.31 72.88
ib
i
0.5 0.5 0.5 0.5
N A Vb
/kN 11.04 33.13 62.41 99.31
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见图 6-2 所示。
图 6-2 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风荷载作用下柱子剪力、轴力及梁的剪力见图 6-3 所示。
图 6-3 风荷载作用下柱子剪力、轴力及梁的剪力(括号内表示柱子轴力)
6.3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层间剪力除以层间刚度得到层间位移,层间位移累加得到顶点位移。刚架柱的顶点水平位移 不 宜 超 过 H /500 , 层 见位 移 不 宜 超 过 h /400 。 H 为 从 基 础 顶 面算 起 至柱 顶 的 总 高 度 , H =3.3+4.2+4.2+4.2+5.2=21.1m; h 为层高。计算过程见表 6-5 所示。
b
Vb /kN
-11.04 -22.08 -29.28 -36.91
N A Vb
/kN -7.34 -23.11 -44.00 -70.35
F 轴柱 楼层 5 4 3 2 1 梁跨度 4.2 4.2 4.2 4.2
EF 跨
表 6-4 续表 F 轴柱
M cu
/kN·m 25.73 33.13 38.42 44.90
M bl
/kN·m 19.14 22.92 26.50 34.74 43.75
M br
/kN·m 26.84 16.96 26.50 34.74 43.75
b
Vb /kN
-5.68 -5.22 -6.79 -8.91 -11.22
N A Vb
/kN 0.00 0.00 0.00 0.00 0.00
y
0.209 0.332 0.346 0.408 0.432 0.404 0.439 0.458 0.482 0.454 0.49 0.50 0.50 0.50 0.693 0.607 0.55 0.617
M cu
M cb
/kN·m /kN·m 26.84 7.09 38.27 19.02 18.14 9.60 26.82 18.48 31.78 24.17 25.73 17.44 21.87 17.12 34.51 29.16 40.73 37.90 33.13 27.55 25.18 24.19 40.31 40.31 49.79 49.79 38.42 38.42 29.32 66.17 47.19 72.88 60.49 73.93 44.90 72.34
D
/× 10 N/mm 3.136
D4
2~4
4.739
1
3.898
2.计算风荷载下柱剪力、弯矩 柱子剪力按抗侧刚度进行分配,柱端弯矩由反弯点高度和柱剪力求得。计算过程见表 6-3 所 示。
表 6-3 柱剪力、弯矩计算
楼层 5
hi /m
3.3
轴线位置 B,D C A B,C,D E F A B,C,D E F A B,C,D E F A B,C,D E F
1. 计算柱子修正抗侧刚度 横向框架柱子修正抗侧刚度的计算见表 6-2 所示。
楼 层 5
柱子类别 中框 架 中框 架 中柱(1) 边柱(2) 中柱(3) 边柱 A(1) 中柱 E(1) 边柱 F(1) 中柱(3) 中框 架 边柱 A(1) 中柱 E(1) 边柱 F(1)
h /mm
3300 3300 4200 4200 4200 4200 5200 5200 5200 5200
F
w
0.30
,单元宽度 B
=7.8m, h 为上下楼层高度的平均值,底层应从室外标高算起,顶层应考虑高出屋面部分。基本 风压 w0 =0.55kN/m2,地面粗糙度为 B 类,计算结果见下表 6-1,风荷载分布见图 6-1 所示。
表 6-1 风荷载计算
楼层 5 4 3 2 1
z
1.0 1.0 1.0 1.0 1.0
s
1.3 1.3 1.3 1.3 1.3
z /m
23.70 17.25 13.05 8.85 4.65
z
1.3 1.18 1.08 1.00 1.00
wk
/kN/m 0.55 0.55 0.55 0.55 0.55
2
B /m
7.8 7.8 7.8 7.8 7.8
h /m
3.6+3.3/2=5.25 (4.2+3.3)/2=3.75 (4.2+4.2)/2=4.2 (4.2+4.2)/2=4.2 (4.65+4.2)/2=4.425
M cb
/kN·m 17.44 27.55 38.42 72.43
ibl
i
1.0 1.0 1.0 1.0
M bl
/kN·m 20.66 42.19 57.00 71.68
M br
/kN·m 25.73 50.57 65.97 83.32
b
Vb /kN
-11.04 -22.08 -29.28 -36.91
Vi /kN
37.93 37.93 62.56 62.56 62.56 62.56 87.93 87.93 87.93 87.93 111.35 111.35 111.35 111.35 136.03 136.03 136.03 136.03
Vik /kN
10.28 17.36 6.60 10.79 13.32 10.28 9.28 15.16 18.72 14.45 11.76 19.20 23.71 18.30 18.36 23.09 25.85 22.55
K /× 104 E /× 10 E (N·mm) (N·mm) 0.907 36.768 40.54 0.453 18.384 40.54
36.768 18.384 52.53 34.14 18.384 9.192 26.263 17.071 31.86 31.86 31.86 31.86 12.87 12.87 12.87 12.87 1.155 0.577 1.649 1.072 1.428 0.714 2.041 1.326
M bl
/kN·m 16.96 26.50 34.74 43.75
M br
/kN·m 11.12 22.72 30.69 38.60
b
Vb /kN
-3.71 -6.31 -8.39 -10.56
N A Vb
/kN 5.68 7.19 7.67 8.19 8.85
E 轴柱 楼层 5 4 3 2 1 梁跨度 4.2 4.2 4.2 4.2
/kN -4.61 -12.04 -21.92 -34.39
A 轴柱
B 轴柱 楼层 5 4 3 2 1 梁跨度 7.8 7.8 7.8 7.8 7.8
BC 跨
表 6-4 续表 B 轴柱
M cu
/kN·m 26.84 26.82 34.51 40.31 47.19
M cb
/kN·m 7.09 18.48 29.16 40.31 72.88
第六章 水平风荷载作用计算
6.1 风荷载计算 将刚架结构的水平风荷载简化为作用在楼层位置的集中荷载。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wk z s z w0 各楼层位置的集中荷载为: Fw Bhwk 层间剪力为: Vi
由于结构高度小于 50m,可取 z =1.0, s =0.8+0.5=1.3, z 1.0000 z /10
4i
表 6-2 柱子修正抗侧刚度
b
ic
c
0.312 0.185 0.366 0.224 0.452 0.349 0.562 0.447 0.629 0.549
/× 104 N/mm 1.436 0.850 0.817 0.500 1.009 0.779 0.662 0.526 0.740 0.646
3. 风荷载下梁端弯矩、剪力及柱子轴力计算 计算方法同地震作用计算方法。计算过程见表 6-4。
表 6-4 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及框架柱轴力计算 A 轴柱 AB 跨 楼层 5 4 3 2 1 梁跨度 7.8 7.8 7.8 7.8
M cu
/kN·m 18.14 21.87 25.18 29.32
M cb
C 轴柱 楼层 5 4 3 2 1 梁跨度 7.8 7.8 7.8 7.8 7.8
CD 跨
表 6-4 续表 C 轴柱
M cu
/kN·m 38.27 26.82 34.51 40.31 47.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