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一)_0003标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山西51718《地域文化(专)》地域文化形考任务1作业资料

国家开放大学山西51718《地域文化(专)》地域文化形考任
务1作业资料
地域文化(专)-地域文化形考任务1 复习题(带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号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号后再下载!
【题号】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4′~114°33′,北纬34°34′~40°43′。
()
对
错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是“错”。
【题号】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19位。
()
对
错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是“对”。
【题号】
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对
错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是“对”。
【题号】
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
对
错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是“错”。
【题号】
简称山西为“海西”。
()
对
错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是“错”。
【题号】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
对
错。
(山西省)51909-地域文化(本)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
![(山西省)51909-地域文化(本)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0947c44693daef5ef73ddf.png)
地域文化(本)-地域文化(本)形考任务一-辅导资料
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
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第1题
下川文化是一个分布广阔的遗址群,散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麓的山间盆地边缘,出土石制品上万件,因下川发现的石器遗存最为丰富而被命名为“()”。
A. 下川文化
B. 红山文化
C. 仰韶文化
D. 龙山文化
正确的答案是:下川文化
第2题
()的出现,已经预示了新石器时代的即将到来。
A. 龙山文化
B. 仰韶文化
C. 红山文化
D. 下川文化
正确的答案是:下川文化
第3题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西侯度文化,到晚期的(),反映了山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自成序列的发展演变历程,昭示了远古时代的山西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也呈现了山西南部和北部两种不同的文化风貌。
A. 仰韶文化
B. 红山文化
C. 下川文化
D. 龙山文化
正确的答案是:下川文化
第4题
至少在距今()万年以前,中国人的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全新世大致。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一答案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一答案1.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单选题 (4 分)A.西周初年B. 东周初年C. 商朝初年D. 秦朝初年正确答案: A1.()是秦地四大关塞之首。
单选题 (4 分)A.萧关B. 武关C. 大散关D. 潼关正确答案: D2.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是()。
单选题 (4 分)A.北京B. 南京C. 西安D. 洛阳正确答案: C4.1609年,()创办了“关中书院”。
单选题 (4 分)A.王安石B. 冯从吾C. 张载D. 范仲淹正确答案: B5.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
单选题 (4 分)A. 周B. 秦C. 汉D. 唐正确答案: A6.()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单选题 (4 分)A.老官台遗址B. 河姆渡遗址C. 姜寨遗址D. 半坡遗址正确答案: D7.陕北黄土高坡上标志性的民居是( )。
单选题 (4 分)A.窑洞B. 半边房C. 厢房D. 土楼正确答案: A8.镇北台是陕西境内长城遗址中最宏伟的建筑,修建于()朝。
单选题 (4 分)A.汉B. 唐C. 明D. 宋正确答案: C9.陆游在《书愤》一诗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其中的大散关在()。
单选题 (4 分)A.延安市B. 宝鸡市C. 商洛市D. 安康市正确答案: B10.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的文物上,铭文出现了“中或”的字样,中或就是中国。
这件文物是(),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单选题 (4 分)A.墙盘B. 毛公鼎C. 何尊D. 司母戊大方鼎正确答案: C11.秦末汉初,刘邦领兵是从()入关中灭秦。
单选题 (4 分)A. 萧关B. 潼关C. 武关D. 大散关正确答案: C12.4000多年前,农耕始祖()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被后人称为“农神”。
单选题 (4 分)A.黄帝B. 炎帝C. 后稷D. 舜正确答案: C13.北宋时期,出生于宝鸡眉县的()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
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1---4答案

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一1.1938年著名的抗日将领冯玉祥将军在拜将坛立碑,赞颂(韩信)的丰功伟绩,碑文云:“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
”2.被中外游客誉为“华夏第一村”的文化遗址是( 西安半坡遗址)。
3.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4.4000多年前,农耕始祖(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被后人称为“农神”。
5.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封建王朝是(唐朝)。
6.华清池遗址中得唐御汤遗址中,唐太宗沐浴的是(星辰汤)。
7.陕北黄土高坡上标志性的民居是(窑洞)。
8.(潼关)是秦地四大关塞之首。
9.陆游在《书愤》一诗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其中的大散关在(宝鸡市)。
10.秦末汉初,刘邦领兵是从(武关)入关中灭秦。
11.石门十三品中最负盛名的是(曹操)所书的“衮雪”石刻。
12.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周)。
13.半坡遗址分为(制陶区墓葬区居住区)。
14.“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是诗人(白居易)在高中进士后写的。
15.下列遗址属于陕北地区的是(统万城镇北台)。
16.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是(西安)。
17.镇北台是陕西境内长城遗址中最宏伟的建筑,修建于(明)朝。
18.三秦地区最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是(秦腔眉户,皮影戏)。
19.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的文物上,铭文出现了“中或”的字样,中或就是中国。
这件文物是(何尊),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楚汉之际划定的三秦地域范围是(翟.雍塞)。
21.被誉为“天下第一陵”的是(黄帝陵)。
22.刘邦拜韩信为将的文化遗址是(拜将坛)。
23.现在西安城东西南北大街正对的四个城门分别是(永宁门长乐门安远门安定门)。
24.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中被称为“军幕”,也就是总指挥部的是(三)号坑。
25.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的是(勉县武侯祠)。
26.汉、唐盛世时期,王朝政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是( 长安)。
27.唐代著名诗人的杜牧笔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是描写(阿房宫)建筑风貌。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三)_0003标准答案

⼭西电⼤新地域⽂化(本)形考作业(三)_0003标准答案⼀、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晋⽅⾔是()中最复杂、最有特⾊、最丰富多彩的⼀⽀语⾔。
A. 汉语B. 普通话C. 粤语D. 洋泾浜.⼭西话⾄今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有⼤量古汉语遗存。
如()说“我不饿”为“蒙不饥”。
A. 运城⼈B. 长治⼈C. 五台⼈D.同⼈.“平⽔韵”就是出在()。
A. 忻州地区B. 吕梁地区C. 太原地区D. 临汾地区. 旧时的习俗,往往要送给婴⼉⼀件有纪念意义的“()”。
A. 长命锁B. 礼物C. 礼⾦D. ⾐服.()⽆论其形成的历史还是所保留的古代语⾔⽂化,在汉语发展史上均占有突出的地位。
A. 晋煤B. 晋⽅⾔D. 晋商.因为⼭西⽅⾔的(),本省⼈都听不懂⾃⼰⼈说话。
县与县、乡与乡、甚⾄村与村,都有差别。
同是⼀乡⼈,三⾥之外不同⾳的现象⼗分普遍。
A. 艺术性B. 严肃性C. 多样性D. 纯洁性.晋南襄汾⼀带有“三⼗⽯榴四⼗桃”的说法,即⼀个⼈满()岁,亲友要送⾯⽯榴祝贺。
A. 30B. 40C. 10D. 60.“看那孩⼦哭得真恓惶哩”,意思就是说那个孩⼦哭得很“()”。
A. 悲伤B. 快乐C. 洋相D.稽.()作为黄河流域、黄⼟⾼原上的⼀⽀古⽼⽅⾔。
A. 粤⽅⾔C. 闽⽅⾔D. 赣⽅⾔0.()是全国⼗⼤⽅⾔之⼀,分布于⼭西省除南部以外的⼴⼤地区以及毗邻的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四个省区临近⼭西的县市。
A. 粤⽅⾔B. 晋⽅⾔C. 闽⽅⾔D. 赣⽅⾔⼆、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马陵之战魏军的惨败,为他国弱魏提供了机会,齐、秦、赵从东、西、北三⾯夹攻魏国,使魏国实⼒⼤为削弱,从⽽结束了战国初期魏国独霸中原的局⾯,战国历史⼜步⼊了⼀个新的历史时期,即齐、秦对峙时期。
A. 错误B. 正确2. 韩国还出现了著名的⽔⼯李冰。
A. 错误B. 正确3. 魏⽂侯是个极有作为的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
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1作业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第一次作业任务: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早在10万年前,山西这块土地上就繁衍、生息着中华民族的先祖,他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远古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文化遗存。
(错误)2、从人类的出现到国家的产生,在山西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3、山西,不仅是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又因创立华夏文明的帝王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晋南,因而晋南又是“帝王所都”。
(正确)4、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更新世大致相当。
(错误)5、人类自身的体质演进也经历了猿人、类人猿、新人三个阶段。
(错误)6、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其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年代衔接,历史脉络清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7、在旷古而久远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地区曾是中国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带,也是我们民族的先民们最早开发的地区之。
(错误)8、西侯度遗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180万年,(正确)9、下川遗址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一处文化遗址,而且也是世界范围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之一。
(错误)10、从动物群生态分析,旧石器时的晋南应是四季分明的疏林草原环境。
(正确)11、考古学家称之为“大石器传统”,“西侯度人便是大石器传统的开山之祖”。
(正确)12、从西侯度人石器的打制技术来看,他们已经采用了锤击、碰砧、砸击的三种方法,用这些方法从石材上获取石片,再将这些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学家称这为“石片文化传统”。
(正确)13、下川的石片文化,为探索人类石片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而也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石片技术的国家。
(错误)14、被火烧过的兽骨、鹿角和马牙化石,是龙山发现的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类文化遗物,它证明西侯度人当时已经开始用火。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新地域文化(山西本)形成性考核一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第一次作业任务: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早在10万年前,山西这块土地上就繁衍、生息着中华民族的先祖,他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远古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文化遗存。
(错误)2、从人类的出现到国家的产生,在山西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3、山西,不仅是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又因创立华夏文明的帝王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晋南,因而晋南又是“帝王所都”。
(正确)4、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更新世大致相当。
(错误)5、人类自身的体质演进也经历了猿人、类人猿、新人三个阶段。
(错误)6、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其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年代衔接,历史脉络清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7、在旷古而久远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地区曾是中国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带,也是我们民族的先民们最早开发的地区之。
(错误)8、西侯度遗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180万年,(正确)9、下川遗址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一处文化遗址,而且也是世界范围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之一。
(错误)10、从动物群生态分析,旧石器时的晋南应是四季分明的疏林草原环境。
(正确)11、考古学家称之为“大石器传统”,“西侯度人便是大石器传统的开山之祖”。
(正确)12、从西侯度人石器的打制技术来看,他们已经采用了锤击、碰砧、砸击的三种方法,用这些方法从石材上获取石片,再将这些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学家称这为“石片文化传统”。
(正确)13、下川的石片文化,为探索人类石片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而也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石片技术的国家。
(错误)14、被火烧过的兽骨、鹿角和马牙化石,是龙山发现的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类文化遗物,它证明西侯度人当时已经开始用火。
地域文化(本)-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地域文化(本)科目代码:519091. 地域文化带是怎样形成的?谈谈对地域文化的感受。
参考答案:地域文化是大中华文化之下的一个文化分支,是指一个固定区域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既可以指语音区别、气候差异,也可以是饮食习俗、生活习惯等不同,范畴还可大可小,诸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北人豪爽,南人婉约”,“北人面食,个子高大,南人米饭,身材较矮”,“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晋人爱食醋,川人爱吃辣”等等,都是地域文化的表现特征。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从世界整体文化格局来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中华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发展的优良传统文化,也叫中华传统文化或华夏文化。
其实,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多方面因素融合而成的,大致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素,客观方面主要和地理地形、气候环境、交通条件、物产特点等有关,主观方面则和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生活习惯、文化教育等有关。
中国地形地势非常复杂,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从西部的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向海洋倾斜。
由于地形的复杂,造成了各地地理环境气候差异非常大,西南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部属温带季风气候,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再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气候的不同,使得各地物产各不相同。
而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因而大多数人们在一个固定的地域生活劳作,世代繁衍,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聚集体。
进入封建社会,这个聚集体往往在同一个封建君主的统治下,血缘关系相近,语言文字相同,宗教信仰接近一致,生产科技水平共享,生活、饮食习惯类似,文教水平相当,因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有的地域文化。
当然,我国各地的地域文化的根源是为以黄河中下游为主的中原文化,只是在具体表象上有很大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一)_000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50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 传说禹凿龙门后,过中条山经芮城,曾在县东南的柏树下休息,然后渡河,宿于对岸的禹店村,后来禹休息的那个地方叫神柏峪,渡口就叫()
A. 风陵渡
B. 大禹渡
C. 龙口渡
D.
津渡
. 禅位让贤是()让后人最值得称道的事。
A. 临汾
B. 太原
C. 舜
D. 尧
. 陶寺遗址还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遗迹,陶寺字符是迄今为止在考古中发现的中华民族的最古老和最典型的()符号。
A.
乐
B.
物
C. 图画
D. 文字
. 枣园遗址位于()县枣园村。
A. 朔州
B. 翼城
C. 河津
D. 襄汾
. 至少在距今()万年以前,中国人的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全新世大致相当。
A. 10
B. 5、6
C. 50
D. 1
. 晋东南高平市之北的羊头山,传说()曾活动于此。
A. 后羿
B. 轩辕
C. 炎帝
D.
帝
.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西侯度文化,到晚期的(),反映了山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自成序列的发展演变历程,昭示了远古时代的山西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也呈现了山西南部和北部两种不同的文化风貌。
A. 下川文化
B. 龙山文化
C. 红山文化
D. 仰韶文化
.
“舜治蒲坂”,蒲坂即今()市。
A. 临汾
B. 永济
C. 运城
D. 长治
.
()有尧庙和尧陵。
A. 临汾
B. 太原
C. 忻州
D. 长治
0.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章丘的龙山镇而得名。
A. 汾阳
B. 山东
C. 太谷
D. 晋阳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
1. 丁村文化细小石器的文化风貌,说明由北京人文化所开创的华北旧石器文化的小石器传统,
经过许家窑文化的发展,到峙峪文化已经成熟。
A. 错误
B. 正确
2. 西侯度人用火遗迹的发现,又把中国古人类用火的时间推前了10多万年,这不但是迄今所
知中国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也是世界上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3. 西侯度文化是迄今所知在黄河流域所发现的最原始的文化,它奠定了以后在华北地区居主导
地位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4. 在峙峪文化的小石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石镞、斧形小石刀和扁圆形钻孔装饰品等,这些具
有较高工艺水平的精美器物,最能表现峙峪文化的特色。
A. 错误
B. 正确
5. 丁村文化这种分布密集、范围广阔、年代跨度大的显著特点,在中国和世界范围都属罕见
A. 错误
B. 正确
6. 从西侯度人石器的打制技术来看,他们已经采用了锤击、碰砧、砸击的三种方法,用这些方
法从石材上获取石片,再将这些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学家称这为“石片文化传统”。
A. 错误
B. 正确
7. 下川遗址位于晋城市沁水县下川附近,距今约2万年左右,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它不
仅是山西地区,而且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具代表性的细石器文化遗址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8. 从人类的出现到国家的产生,在山西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发展序列。
A. 错误
B. 正确
9. 从动物群生态分析,旧石器时的晋南应是四季分明的疏林草原环境。
A. 错误
B. 正确
10. 西侯度遗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180万
年。
A. 错误
B. 正确
三、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
1.
简述晋文公勤王。
参考答案:
晋文公二年(前635)的秋天,周王室发生了内乱。
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又称叔带、太叔带)联合狄人赶走了天子襄王,自立为王,周襄王出奔派大夫分别向晋、秦求救。
文公初政,正忙于建政立法,在国内局势稍有好转的情况下,也想借“尊王”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狐偃很敏锐地看到了这点,他对晋文公说:“求诸侯,莫如勤王。
”于是晋国谢止秦师,发左右两师,日夜兼程,前赴周难,杀掉太叔带,恢复了周襄王的地位。
晋国独自平定了王室之乱,速战速决,在诸侯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过去一直默默无闻的晋国从此开始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
周襄王在危难之中获得晋国的援助,十分感激,于是把八邑赐给晋文公以示嘉奖。
以上这八邑沃野平畴,资源丰富,战略地位亦很重要。
拥有这片土地,晋国既增强了实力,扩展了版图,也占据了通往中原的有利通道。
文公这次勤王的成功,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增强了
文公集团治国称霸的信心。
2.
简述城濮之战。
参考答案:
齐桓公去世、宋襄公图霸未成以后,楚国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地区。
在晋国实力大增的情况下,宋国在公元前634年首先叛楚从晋。
楚国伐宋。
晋国能否救宋关系到中原诸国的背向,文公就采纳了狐偃的建议,以文公流亡期间曾遭到曹、卫的冷遇为口实,发兵先攻楚国,迫使楚国先与晋国交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终于对阵于城濮(今山东范县南临濮城)。
文公以实现当年对楚王的承诺为名,退避三舍(三十里为一舍)。
接着又采取了避实击虚、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晋国大获全胜。
城濮之战,晋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军,使中原小国摆脱了楚国的控制,归附了晋国。
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周襄王也亲自参加,并册封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的霸主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晋文公从公元前636年即位,到公元前628年去世,统治晋国只有短短的9年时间,但他所创立的晋制和霸业,却对晋国以及诸侯列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致晋国的霸主地位整整维
持了一个半世纪之久。
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
1. 请分析论述晋政下移。
参考答案:
晋国由于实行无公族制度,使得一些战功卓著的异姓异氏将领得到提拔和重用。
他们执掌了晋国的军政大权后,就凭借着手中的权利,贪婪地掠夺人口、土地和财富。
权势和财富的急剧增长,使得他们具备了独立发展的自由意识和能力,他们不再依赖于公室,也不再受制于公室,而是从自家的利益出发,根据自家的需要,时而与公室联合,时而与公室分离,侵夺公室的利益,甚至还会随意废立国君。
晋政下移对晋国的霸业是一种很不利的因素。
晋国政权的下移开始于赵盾。
晋襄公七年(前621)定赵盾为正卿。
这样三十刚刚出头的赵盾,成了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贵。
赵盾实际上起着国君的作用。
灵公渐长,不满赵盾专权,派人谋杀,结果自己反被赵盾的族弟赵穿袭杀于桃园。
赵氏势力的发展,对晋公室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激化了与其他卿族之间的矛盾,赵氏成为众矢之的,终于导致了晋景公十七年(前583)诛灭赵氏的“下宫之役”。
“下宫之役”是公室对卿大夫斗争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使公室摆脱了赵氏对晋国政治的垄断。
晋平公八年(前550),栾书的孙子栾盈因与范
氏的矛盾,栾氏合族及其党羽全部被杀。
卿大夫势力的发展,不仅引起了卿大夫和公室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而且也激化了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些斗争,不仅使公室逐渐削弱,也使一些强宗大族灭亡。
到晋平公时期,就形成了六卿专政的局面。
统治阶级致力于内部的争斗,无暇顾及晋国的霸业,这也严重地影响了
晋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