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信息化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能力,我们决定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

本项目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优化企业内部流程、提高决策层的决策能力,并打造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平台。

二、项目目标1.提高企业内部流程的效率: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的无纸化管理、自动化流转,以提高流程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2.提高决策层的决策能力: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信息数据,为决策层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3.加强与客户和供应商的沟通合作:通过引入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交流和合作渠道,以增加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机会,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办公。

包括建立内部邮件平台、文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以提高内部流程的协调性和效率。

2.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引入ERP系统,实现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包括采购、销售、生产、财务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集成和自动化处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3.建立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搜集并整理企业内外部的各类数据,建立数据仓库和分析模型,实现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和挖掘,为决策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4.引入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企业自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在线交流、订单管理、支付结算等功能,以增加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和合作机会,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项目计划1.项目启动阶段:确定项目目标、范围和预算,成立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2.系统需求分析:详细调研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需求,制定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3.系统设计与开发:基于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实现系统开发和测试。

科研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科研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科研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科研行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应用能够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速科学研究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科研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提出一套综合的解决方案。

二、需求分析1. 数据管理:科研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存储,包括实验数据、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

2. 协同办公:科研团队通常由多个成员组成,需要进行协同办公,包括共享文档、实时协作、任务分配等。

3. 实验设备管理:科研实验通常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和仪器,需要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4. 项目管理:科研项目通常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管理,包括预算控制、进度跟踪、成果评估等。

5. 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成果的展示对于学术交流和项目申报非常重要,需要一套专业的展示平台。

三、解决方案1. 数据管理:建立科研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检索和分享功能。

通过该系统,科研人员可以方便地管理和共享实验数据、文献资料等。

系统应具备数据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科研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置。

2. 协同办公:建立科研协同办公平台,包括文档共享、实时协作、任务分配等功能。

科研团队成员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3. 实验设备管理:建立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包括设备预约、维护保养、使用记录等功能。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设备的统一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查询,提高设备利用率。

4. 项目管理: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立项、预算管理、进度跟踪、成果评估等功能。

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5. 科研成果展示:建立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学术交流等功能。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提高学术影响力和项目申报成功率。

四、解决方案的优势1. 综合性:该解决方案涵盖了科研行业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科研工作的全面需求。

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各个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介绍一些关键原则和注意事项,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一、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于组织和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信息化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不仅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还可以将重复劳动和冗杂环节减少到最低,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

其次,信息化平台可以提升服务质量。

借助信息化平台,用户可以迅速获取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与反馈,从而实现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此外,信息化平台还能够帮助机构和组织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规划,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关键原则1. 与核心业务一致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与组织核心业务密切相关。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组织的需求和目标,并确保所选用的技术和功能能够为核心业务提供支持。

这样做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和不必要的投资,提升平台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 强调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信息化平台设计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合理的数据权限管理、定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及有效的防护措施都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步骤。

同时,为了确保用户的隐私权益,也应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处理规范。

3.开放、共享和扩展信息化平台应该具备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这意味着平台中的数据和服务应该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无障碍的交互和共享。

通过开放的API接口,可以促进平台的生态系统构建,引入更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从而丰富平台的功能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

三、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步骤1.需求调研与分析在建设信息化平台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组织和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

这包括了解用户的功能需求,确定平台的基本架构和技术需求,以及评估平台建设所需要的投资和资源。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河东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份,政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

为明确政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政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辟、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摆布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河东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

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一)建设一个中心就是建设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

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

(二)实施四大工程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河东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 XX 年 8 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

主要用于对外发布信息,介绍和宣传河东;发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发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关于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12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化建设方案篇1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xx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

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刘建军副组长:陈鹏、贺东成员: 王锋、孙雪峰、张振华三、建设目标1、加大硬件投入。

20xx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xx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

争取20xx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

20xx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xx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

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

(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信息化智慧化的建设方案

信息化智慧化的建设方案

信息化智慧化的建设方案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加紧步伐跟上时代的步伐。

信息化智慧化是当前建设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其目的是将内部的流程与外部的服务进行整合,便于信息的快速流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一、信息化智慧化的核心:智能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智能化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企业内部的各种系统、工具、流程和人员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换和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配合。

构建智能化平台需要从四个方面展开:1. “快速预警系统”: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行业、市场、企业等进行建模分析,构建出一个动态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风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

2. “协同办公平台”:建立企业级的信息协同平台,以人为核心,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壁垒,促进协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3. “智慧客服系统”:将AI技术应用于客服,让客服机器人代替人工解答基础问题,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 “移动办公APP”:为员工提供一套移动办公APP,让他们可以在移动端处理企业信息、实现工作协同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化智慧化的实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信息化智慧化平台的同时,要加强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高效网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内部网络,实现内部网络互通,扩大外部网络贯通能力,提高内外沟通效率。

2. 加强服务器管理:对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全面保障服务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

3.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水平,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

4. 优化信息流程:大力推广信息化流程管理,并对企业信息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提高信息流转效率。

三、信息化智慧化的实施:培育数据驱动思维信息化智慧化的实施需要企业所有人都拥有数据驱动思维,即将数据驱动思维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提升日常工作效率,从而不断优化企业运营。

济南市科技局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济南市科技局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济南市科技局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近几年来,济南市科技局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完善,目前已经建成多家门户网站和多个公共服务平台。

去年以来,科技云的应用理念也正在逐步形成,这标志着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通过对局里各信息网站的调研,我们发现,信息化建设还存有一些问题。

下面就我局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浅谈几点看法。

1 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下四个局属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概况1.1 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局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其门户网站和专利数据库两部分。

专利数据库现有数据容量3733万条专利,年访问量大概为1000人次。

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数据库系统管理采用专人管理,运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安图特科技有限公司定期进行巡检。

1.2 创新谷管理中心创新谷管理中心目前有一门户网站正在建设中,由省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建设。

1.3 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和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的信息化系统主要是其门户网站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主要负责发布新闻稿件和收集到的科技成果及大型仪器共享的申报管理工作,同时转发其他网站与科技工作有关的信息。

1.4 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所目前负责着包括济南市科技局门户网站—济南科技信息网在内的多个网站系统和多个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和维护。

其中,2010年由局机关组织领导、信息所具体负责建设完成的济南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当时济南市科技局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和需求,整合了原有的科技计划申报系统等7个业务系统,新建了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管理系统等17个业务系统,增加和扩充了面向企业的对外服务,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使济南市科技局系统的信息资源更加体系化。

目前信息所负责的各个系统都搬迁到省科学院云计算平台。

2 当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市科技局及局属单位网络信息化系统包括多个门户网站和业务系统,由于建设之初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协调,造成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自为战重复投入。

信息化建设方案模板7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模板7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模板7篇信息化建设方案篇1为加快推进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以下简称“金保工程”),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40号)精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对“金保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涵盖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

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和信息化相关规划,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的工作格局,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州“金保工程”在体系、网络、硬件等方面同全省水平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逐步扩大,促进就业、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社会保障“一卡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实行,以信息化手段对大量业务提供高效支撑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进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对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提供优质社会化服务、加强基金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工作任务,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以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基本原则1、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等资源,依托州政府电子政务内网搭建“金保工程”主干网,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分步实施。

2、统一规划,规范运作。

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电子政务-某科技局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目录第1章智慧科技局概述 (8)第1章智慧科技局总体规划 (11)1.1 总体设计思路 (11)1.2 整体逻辑架构 (12)第2章业务系统规划建议 (15)2.1 网络数字标牌系统规划 (15)2.1.1 系统概述 (15)2.1.2 系统架构 (21)2.1.3 信息采集设计 (24)2.1.4 控制中心设计 (24)2.1.5 承载网络设计 (27)2.1.6 发布终端设计 (28)2.1.7 应用规划 (31)2.1.8 系统功能 (32)2.2 数字公共广播系统规划 (35)2.2.1 系统概述 (35)2.2.2 系统架构 (40)2.2.3 承载网络设计 (41)2.2.4 控制端设计 (43)2.2.5 播放端设计 (46)2.2.6 联动设计 (47)2.2.7 系统功能 (48)2.3 智能安防系统规划 (51)2.3.1 系统概述 (51)2.3.2 系统总体设计 (57)2.3.3 承载网络设计 (65)2.3.4 视频监控子系统设计 (68)2.3.5 门禁子系统设计 (81)2.3.6 报警子系统设计 (88)2.3.7 安防集成管理平台设计 (92)2.3.8 监控中心设计 (100)2.3.9 存储系统设计 (102)2.4 智能办公系统规划 (103)2.4.1 概述 (103)2.4.2 系统架构 (112)2.4.3 OA系统设计 (115)2.4.4 Portal系统设计 (130)2.4.5 Email系统设计 (148)第3章网络规划建议 (161)3.1.1 机关网定义 (161)3.1.2 需求分析 (161)3.1.3 设计原则 (163)3.2 机关网总体设计方案 (164)3.2.1 机关总体网络架构 (164)3.2.2 核心区规划 (167)3.2.3 互联区规划 (175)3.2.4 DMZ区规划 (179)3.2.5 内部服务区规划 (180)3.3 终端接入规划 (181)3.3.1 概述 (181)3.3.2 WLAN接入规划 (184)3.4 用户接入规划 (193)3.4.1 概述 (193)3.4.2 分支接入规划 (193)3.4.3 远程接入规划 (194)3.4.4 访问公网 (195)3.5 业务隔离规划 (196)3.5.1 概述 (196)3.5.2 小型机关业务隔离设计 (196)3.5.3 大中型机关业务隔离设计 (198)3.6 QoS规划 (204)3.6.1 多业务共存引发QoS需求 (204)3.6.2 建立部署模型 (205)3.6.3 机关网QoS部署 (217)3.7 安全规划 (219)3.7.1 安全概述 (219)3.7.2 网络安全规划 (220)3.7.3 边界安全规划 (226)3.7.4 远程接入安全规划 (235)3.7.5 终端安全规划 (243)第4章存储及服务器规划 (251)4.1 概述 (251)4.2 业务分析 (251)4.3 存储规划 (256)4.3.1 存储技术简介 (256)4.3.2 影响存储性能的几个因素 (257)4.3.3 存储选择原则 (259)4.3.4 各种应用推荐存储选择 (261)4.3.5 存储解决方案场景分析 (263)4.4 服务器规划 (266)4.4.1 服务器选型考虑因素 (269)4.4.2 虚拟机规格分析 (272)4.4.3 服务器部署规划 (273)4.5.1 容灾概述 (277)4.5.2 容灾架构 (277)4.5.3 容灾技术 (278)第5章安全规划 (288)5.1 概述 (288)5.2 硬件安全规划 (288)5.3 网络安全规划 (289)5.4 系统软件安全规划 (289)5.5 安全管理机制 (290)第6章系统维护建议 (292)6.1 网络管理 (292)6.2 故障处理 (293)6.2.1 网络设备故障处理 (293)6.2.2 服务器故障处理 (295)6.3 系统扩容 (297)6.3.1 服务器扩容 (297)6.3.2 网络设备扩容 (298)6.3.3 链路带宽扩容 (300)第7章产品介绍 (301)7.1 交换机 (301)7.1.1 S12700系列敏捷交换机 (301)7.1.2 S9700 系列T比特核心路由交换机 (302)7.1.3 S7700 系列智能路由交换机 (304)7.1.4 S5720-HI 系列盒式敏捷交换机 (306)7.1.5 S5720-EI 系列下一代增强型千兆以太交换机 (308)7.1.6 S5720-SI系列下一代标准型千兆以太交换机 (309)7.1.7 S5700-LI 系列精简型千兆以太交换机 (310)7.1.8 S3700 系列企业交换机 (311)7.1.9 S2700 系列企业交换机 (312)7.2 WLAN接入控制器 (313)7.2.1 X1E系列随板无线接入控制单板 (313)7.2.2 ACU2无线接入控制单板 (314)7.2.3 AC6605接入控制器 (315)7.2.4 AC6005接入控制器 (316)7.2.5 AC6003接入控制器 (317)7.3 AP 接入点 (318)7.3.1 AP4030DN/AP4130DN接入点 (318)7.3.2 AP4030DN-E接入点 (319)7.3.3 AP5030DN&AP5130DN接入点 (320)7.3.4 AP6010系列接入点 (320)7.3.5 AP7030DE接入点 (322)7.3.6 AP8030DN/AP8130DN接入点 (322)7.3.7 AP2030DN面板式接入点 (323)7.4.1 USG6600下一代防火墙 (324)7.4.2 USG6500下一代防火墙 (325)7.4.3 USG6300下一代防火墙 (326)7.4.4 T级下一代防火墙 (327)7.5 机关路由器 (329)7.5.1 NE16EX系列多业务企业路由器 (329)7.5.2 AR3200系列企业路由器 (330)7.5.3 AR2200系列企业路由器 (331)7.5.4 AR1200系列企业路由器 (332)7.6 网管和SDN控制器 (333)7.6.1 eSight (333)7.6.2 敏捷控制器 (336)7.7 CE交换机 (337)7.7.1 产品&方案概述 (337)7.7.2 产品系列介绍 (338)7.7.3 产品&方案价值 (343)7.8 网络摄像机 (351)7.8.1 IPC1226系列130万日夜型枪型网络摄像机 (351)7.8.2 IPC6331-IR系列半球型网络摄像机 (351)7.8.3 IPC6611-Z30-I 130万30倍红外智能网络高速球 (352)第8章施工组织设计 (354)8.1 施工组织设计说明 (354)8.1.1 工程概况 (355)8.1.2 工程管理目标 (355)8.2 工程质量目标 (355)8.2.1 工程工期目标 (356)8.2.2 现场安全管理目标 (356)8.2.3 现场环境管理目标 (356)8.2.4 工程服务目标 (356)8.3 编制依据 (356)8.3.1 招标文件及图纸 (356)8.3.2 主要规范及规程 (357)8.4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创优设想 (360)8.4.1 施工技术要求高、建筑面积大。

(360)8.4.2 施工技术重点控制。

(360)8.5 施工组织部署 (360)8.5.1 施工工期部署计划 (360)8.5.2 施工劳动力部署计划 (360)8.6 施工进度初步设计及确保工期的技术措施 (361)8.6.1 施工进度的初步设计 (361)8.6.2 工程工期进度控制综述 (361)8.6.3 工程进度控制的方法、措施 (362)8.6.4 施工进度计划 (365)8.7 大型设备和材料订货时间表 (365)8.7.1 工程主要物资进场计划 (365)8.7.2 第主要物资、及资金的保证措施 (366)8.7.3 资金保证措施 (370)8.8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及现有设施保护方案 (370)8.8.1 主要系统施工方案 (370)8.8.2 施工程序 (370)8.8.3 施工准备 (370)8.8.4 主要施工方法 (371)8.8.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373)8.8.6 闭路监控系统安装程序 (373)8.8.7 前端设备安装前的检查 (374)8.8.8 前端设备的安装 (374)8.8.9 线路的敷设 (377)8.8.10 监控中心设备的安装 (381)8.8.11 电源要求 (384)8.8.12 防雷接地系统 (384)8.8.13 闭路监控系统测试方法 (386)8.8.14 布线标记方案 (389)8.8.15 现有设施保护方案 (393)8.9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397)8.9.1 工程质量目标 (397)8.9.2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397)8.9.3 质量管理 (400)8.9.4 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402)8.10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405)8.10.1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405)8.10.2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405)8.10.3 施工场地治安管理 (410)8.10.4 安全保障措施 (412)8.10.5 施工现场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413)8.11 消防保障措施 (415)8.11.1 编制说明 (415)8.11.2 安全防火管理组织 (415)8.11.3 安全防火措施 (420)8.11.4 安全防火教育 (425)8.12 主要施工机械及劳动力配备计划 (427)8.12.1 施工机具调配计划 (427)8.12.2 项目组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432)8.12.3 项目组织架构 (437)8.12.4 人员保证措施 (437)8.12.5 第劳动力安排计划 (438)8.13 临时用水、用电、存货、工地办公室等要求 (439)8.13.1 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和原则 (439)8.13.2 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439)8.13.3 工地安排 (440)8.13.4 施工现场用水 (441)8.13.5 第五节施工现场用电 (441)8.14 冬季、雨季施工防护措施 (441)8.14.1 冬季施工措施 (441)8.14.2 雨季施工措施 (442)8.15 抢工措施 (443)8.15.1 保障施工进度的因素分析 (443)8.15.2 抢工方案 (444)8.15.3 抢工措施 (444)8.15.4 施工方案 (445)8.15.5 施工准备工作 (446)8.15.6 施工组织工作 (447)8.15.7 施工管理措施 (448)8.15.8 安全质量措施 (448)8.16 文明施工的管理 (450)8.16.1 文明施工的意义 (450)8.16.2 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措施 (450)8.17 保证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 (453)8.17.1 保证施工环境的目标 (454)8.17.2 工作依据 (454)8.17.3 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因素 (455)8.17.4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456)8.17.5 降低噪音及减少扰民的措施 (458)8.18 施工应急预案 (460)8.18.1 紧急情况的处理及应急预案 (460)8.18.2 高空坠落事故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465)8.18.3 高空坠落事故的监控措施 (465)8.18.4 高处作业时应注意事项 (466)8.18.5 高空坠落事故的应急预案 (466)8.18.6 火灾事故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467)8.18.7 触电事故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469)8.18.8 系统测试验收 (470)8.18.9 项目测试及验收依据 (470)8.18.10 项目测试及验收标准 (471)8.18.11 项目测试及验收程序 (473)8.18.12 项目竣工验收 (477)8.19 合理化建议 (479)8.20 人员培训 (480)8.21 售后服务 (482)8.21.1 售后服务总则 (482)8.21.2 售后服务与维修保证措施及承诺 (482)8.21.3 保修期内的维修计划及内容 (483)8.21.4 操作及维修保养手册 (490)第1章智慧科技局概述智慧科技局可以从基础设施的管理、IT配套、服务管理、人才资源和产业创新五个纬度进行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