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子技术基础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技术概述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解释电子、电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2 电子元件介绍电子元件的分类和功能,包括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等讲解电子元件的符号、性质和测量方法1.3 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分析第二章:数字电路2.1 数字电路概述数字电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数字逻辑电路的分类和功能2.2 逻辑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和功能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实例2.3 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算术逻辑单元等组合逻辑电路的组成和功能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实例第三章:模拟电路3.1 模拟电路概述模拟电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3.2 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分类、组成和原理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3.3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的设计和应用第四章:电子测量技术4.1 电子测量概述电子测量的概念、目的和任务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功能4.2 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4.3 频率、时间、信号的测量示波器、频率计、信号发生器等测量仪器的作用和应用信号的采样和量化过程第五章:电子技术应用实例5.1 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的原理、结构和功能数码管、键盘、微处理器等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5.2 数字万用表数字万用表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示波器、频率计、信号发生器等测量仪器的应用实例5.3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关键技术第六章:电子电路设计基础6.1 电子电路设计流程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布线、调试与测试等环节6.2 原理图设计工具介绍常用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Eagle、KiCad等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元器件符号库的选用和使用技巧6.3 PCB设计基础PCB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布线规则、层叠结构、阻抗匹配、地平面设计等关键技术第七章:常用电子元器件7.1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介绍不同类型的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及其特性阻值、容值、感值的选择与计算方法7.2 晶体管、集成电路晶体管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集成电路的分类、结构和应用,如放大器、驱动器、译码器等7.3 传感器传感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第八章:实验与实践8.1 电子技术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过程8.2 常用实验仪器与设备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子测试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8.3 实验项目与案例分析设计实验项目,如晶体管放大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等分析实验结果,解决问题和优化电路性能第九章: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9.1 电子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光通信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通信设备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9.2 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分类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件的作用和应用9.3 电子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特点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程序等关键技术第十章:新技术与展望10.1 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我国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10.2 前沿技术介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应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10.3 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国防科技、民生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培养高素质的电子技术人才,推动电子技术的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电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电子元件的符号、性质和测量方法2. 数字电路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和功能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实例3. 模拟电路放大电路的分类、组成和原理滤波电路的分类、作用和设计方法4. 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功能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5. 电子技术应用实例电子计算器、数字万用表、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6. 电子电路设计基础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原理图设计工具和PCB设计基础7.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特性及其选择与计算方法晶体管、集成电路和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8. 实验与实践电子技术实验的目的、要求和过程实验仪器与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9. 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在通信工程、自动化控制和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10. 新技术与展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介绍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本文重点关注了中职电子技术教案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实例、电子电路设计基础、常用电子元器件、实验与实践、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以及新技术与展望。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元件教学目标:了解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熟悉常见的电子元件及其符号。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符号和性质。
教学活动:展示实物电子元件,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电子元件的符号图示。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1.2 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电路的定义和组成要素。
讲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电路,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原则。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2.1 放大电路教学目标: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熟悉常见的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放大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模拟电路,让学生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技巧。
2.2 振荡电路教学目标:理解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熟悉常见的振荡电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振荡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模拟电路,让学生观察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振荡电路的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振荡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技巧。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3.1 数字逻辑基础教学目标: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熟悉常见的逻辑门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数字逻辑的定义和基本元素。
讲解逻辑门的原理和功能。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电路,让学生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逻辑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逻辑门的应用和连接方式。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第1章

第一章 电路与元件
关联参考方向: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参 考方向一致(假定电流方向与假定电压 降方向一致)。
注意: 电压、电流的参 考方向可任意假定互 不相关,但为了分析 电路时方便,常常采 用关联参考方向。
第一章 电路与元件
关联参考方向举例 (associated reference direction)
第一章 电路与元件
第一章 电路与元件
主要内容: 1、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功率) 2、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KCL、 KVL) 3、电阻、电源(独立源、受控源) 4、电路的三种状态(开路、短路、 带负载) 注意:电位(电势)
第一章 电路与元件
电路分析的主要任务在于求解电路物 理量,其中最基本的电路物理量就是 电流、电压和功率。
第一章 电路与元件
1.4 理 想 电 源 不管外部电路如何,其两端电压 总能保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的电 源定义为理想电压源。
图 1.4-1 理想电压源模型
第一章 电路与元件
(1) 对任意时刻t1, (直流)理想电压源 的端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曲线(称伏安特 性)是平行于i轴、其值为us(t1)的直线,如图 1.4-2 所示。 理想电压源的内阻多大? 内阻=伏安曲线斜率
第一章 电路与元件
kW·h读作千瓦小时,它是计量电 能的一种单位。1000W的用电器具加电 使用1h,它所消耗的电能为1kW·h, 即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1度电。有了这一概 念,计算本问题就是易事。
第一章 电路与元件
开路和短路
• 开路:两点之间的电阻为无穷大。 根据i = u/R,开路时无论电压多大,电 流恒为零。 • 短路:两点之间的电阻为零。 根据u = i R,短路时无论电流多大,电 压恒为零。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熟悉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 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3. 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4. 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3. 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熟悉这些元件的使用方法。
4. 通过示例电路,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信号源、放大器、滤波器等,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5. 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电压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并通过实际电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熟悉程度。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使用方法;3. 熟悉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晶体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4.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半导体器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如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并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
3. 讲解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如整流、稳压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二极管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第1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pt

用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来表示十进制数码、字母、符 号等信息称为编码。
用以表示十进制数码、字母、符号等信息的一定位数的 二进制数称为代码。
二-十进制代码:用4位二进制数b3b2b1b0来表示十进 制数中的 0 ~ 9 十个数码。简称BCD码。
用四位自然二进制码中的前十个码字来表示十进制数码, 因各位的权值依次为8、4、2、1,故称8421 BCD码。
整数部分采用基数连除法, 先得到的余数为低位,后得 到的余数为高位。
小数部分采用基数连乘法, 先得到的整数为高位,后得 到的整数为低位。
2 44
余数
2 22 ……… 0=K0 2 11 ……… 0=K1 2 5 ……… 1=K2 2 2 ……… 1=K3 2 1 ……… 0=K4
0 ……… 1=K5
课程说明
主要内容:
• 数字逻辑基础 • 逻辑门电路 • 组合逻辑电路 • 触发器 • 时序逻辑电路 • 半导体存储器 •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 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 数/模和模/数转换
课程意义:
数字电路是一门硬件方面的重要基础课。 其任务是使同学们获得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数字逻辑的基本 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工程实验能力。
学习本门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 ⑴ 应着重抓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 本方法的学习。
• ⑵能熟练运用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 计方法。
• ⑶重视实验技术。
教材及参考书: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第二版) 余孟尝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技术概述了解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1.2 电子元件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符号和功能。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等半导体元件的原理和应用。
1.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学习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掌握电子电路的简单分析和计算能力。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2.1 放大电路学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2.2 滤波器了解滤波器的作用和分类。
学习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
2.3 振荡电路掌握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分类。
学习振荡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3.1 数字逻辑基础学习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逻辑门、逻辑函数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3.2 数字电路学习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和设计。
掌握数字电路的应用和实例。
3.3 数字计算机基础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习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
第四章:电子测量与仪器4.1 电子测量基础学习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学习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4.3 电子测量实验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五章:电子技术应用实例5.1 电子控制系统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学习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5.2 电子制作实例学习电子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制作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3 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了解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电子技术在通信、家电、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1 运算放大器概述学习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领域和选用原则。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讲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2 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解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1.3 电子技术的基本测量与测试方法介绍电子技术的测量与测试方法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原理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1 模拟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讲解二极管、晶体管等有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2.2 模拟电子电路分析并讲解基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2.3 模拟信号处理讲解模拟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介绍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1 数字电子元件介绍逻辑门、逻辑电路的功能和特点讲解触发器、计数器等数字电路的应用3.2 数字电路设计分析并讲解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介绍数字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3.3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介绍数字信号的滤波与加密技术第四章: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践4.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2 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讲解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安排电子电路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4.3 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讲解电子电路的安装工艺和注意事项介绍电子电路调试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与发展5.1 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介绍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微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5.2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5.3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讲解嵌入式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第六章:传感器与信号检测6.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2 信号检测技术讲解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3 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安排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七章:电源技术与电子测量7.1 电源技术基础介绍电源的分类和基本原理讲解电源电路的设计和保护7.2 电子测量技术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7.3 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安排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八章:可编程逻辑器件与计算机8.1 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和应用8.2 计算机硬件基础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8.3 计算机软件与编程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应用第九章: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电子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通信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2 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讲解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3 电子技术在现代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医疗电子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第十章: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10.1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在科研、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分析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0.2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讲解电子技术在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10.3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发展探讨电子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电子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挑战重点解析本文档是《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的完整版,共包含十个章节。
第1章-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虞文鹏-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征半导体自由电子、空穴导体基础知识
1.1.2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有用的杂质,使杂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并能 加以控制,从而使半导体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掺入的杂质不同,杂质半导体可分为N 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在共价键结构中,原子中最外层的8个价电子虽被 束缚在共价键中,但不像绝缘体中
束缚得那样牢固,当本征半导体受到热或光激发 获得一定能量后,价电子即可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 自由电子,温度越高,光照越强,晶体中产生自由电 子数便越多,导电能力就越强。
1.PN结的形成 P区的多子是空穴,N区的多子是自由电子,由于PN结交界处两侧同类载流子浓度(单 位体积内的载流子数)差异极大,形成了高浓度的多子向低浓度的少子一侧的扩散运动,即 图 (a)中,P区的多子空穴向N区扩散,而N区的多子自由电子则向P区扩散。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自由电子和空穴都是载流子,扩散的结果,在交界面P区一侧因失去了空穴而出现了负 离子区,而N区一侧因失去自由电子出现了正离子区。正负离子都被束缚在晶格内不能移动。 于是在交界面两侧形成了正、负空间电荷区。在空间电荷区内可以认为载流子已被“耗尽”, 故又称耗尽区或耗尽层,如图 (b)所示。
杂质半导体结构示意图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2.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硅和锗中,掺入微量三价元素如硼,杂质原子取代晶体中某些晶格中的硅 或锗原子,如上图 (b)所示。三价元素的三个价电子与周围四个原子组成共价键时缺少一个 电子而产生了空位。在室温下,价电子几乎能填满杂质元素上的全部空位,由此半导体中产 生了与杂质元素原子数相同的空穴,另外,半导体中同时还有少量的本征激发产生的自由电 子-空穴对。显然,在这类半导体中,空穴数就远大于自由电子数。导电时以空穴为主,故 称空穴型半导体,而空穴带正电(Positive),又称P型半导体。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为多数 载流子(简称多子),自由电子为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理论教学教案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新课教案]一、什么是半导体?物质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
二、半导体的基本特性半导体的导电能力随着掺入杂质、输入电压(电流)、温度和光照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很大变化。
1、掺杂性: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及其微量的杂质元素,则它的导电能力将大大增强。
2、热敏性:温度升高,将使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大大增强。
3、光敏性:对半导体施加光线照射时,光照越强,导电能力越强。
三、半导体的分类分为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
1、本征半导体:不含其他杂质的纯净半导体。
【载流子:本征半导体中存在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但由于其载流子数量太少,且受温度影响太明显,因此本征半导体不能直接用来制造晶体二极管。
】2、杂质半导体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五价元素磷或砷,称为N型半导体。
其多数载流子为电子,少数载流子为空穴,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少量三家元素铟或硼,称为P型半导体。
其多数载流子为空穴,少数载流子为电子,主要靠空穴导电。
[课后练习]1、半导体与金属相比较有什么特点?答:(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较弱(2)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半导体靠自由电子和空穴导电。
2、半导体具有哪些特性?答:三个特性3、什么是P型半导体?什么是N型半导体?答:主要靠空穴导电的是P型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的是N型半导体。
4、N型半导体本身是带负电的还是中性的?为什么?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理论教学教案内容教学程序引入——新课——小结学情分析在元器件课程中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重点二极管的特性及特性曲线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难点二极管的特性曲线及测量方法板书设计晶体二极管一、二极管的构成和符号二、二极管的导电特性三、例题(一)构成(一)实验一四、二极管的检测(二)符号(二)实验二(三)分类教学过[引入新课]以前在元器件当中我们学习过二极管的符号、作用、分类和实训测量方法,以前学的是外表上面的,本书所讲的是从外到内的。
[新课教案]一、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一)结构在本征半导体上利用特殊工艺分别渗入硼元素和磷元素加工出一半是P型半导体、一半是N型半导体,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结合部位形成一个特殊的结构,即PN结,PN结是构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
在P区和N区两侧各接上电极引线,并将其封装在密封的壳体中,即构成半导体二极管,如图。
接在P区的引线称为阳极(正极)用a表示,接在N区的引线称为阴极或负极,用k表示。
二极管的核心即是一个PN结。
(二)符号程电子技术中的所有元件在电路图中都是用符号来表示的,二极管的符号图中三角箭头代表二极管正向导电时电流的方向通常用V或D来表示(以后都统一用V来表示)。
二、二极管的导电特性1、单相导电性:二极管加正向偏压时导通,加反向偏压时截止。
正向偏置:二极管正极加正电压,负极加负电压。
二极管导通反向偏置:二极管负极加正电压,正极加负电压。
二极管截止【实验探究】二极管的导电特性(一)认识元件认识实验中使用的元件:电池、电阻、开关、二极管、指示灯。
(二)实验一实验电路如下图:讲解电路构成。
结论:指示灯亮,说明二极管导通,称为导通状态。
二极管导通时,其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此时的外加电压称为正向电压,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状态,简称“正偏”。
(三)实验二结论:灯泡不亮,说明二极管不导通,称为截止状态二极管截止时,其阳极电位低于阴极电位,此时的外加电压称为反向电压,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状态,简称“反偏”。
【补充知识】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H1和H2两个指示灯哪一个能发光.解:由图可知,开关S闭合后,只有V1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所以H1指示灯发光,V2反偏,H2不发光。
如下图a、图b所示电路中,那些灯泡可能发光,为什么?解:(图a)V1导通,H1 H2亮V2截止,H 3不亮(图b)二极管V1截止,指示灯不亮2、二极管的特性曲线伏安特性:二极管的导电性能由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来决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硅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1)正向特性(二极管正极电压大于负极电压)①死区:当正向电压较小时,正向电流极小,二极管呈现很大的电阻,如图中OA 段,通常把这个范围称为死区。
死区电压:硅二极管0.5 V左右,锗二极管0.2 V。
②正向导通区:当外加电压大于死区电压后,电流随电压增大而急剧增大,二极管导通。
导通电压:硅二极管0.6~0.7 V,锗二极管0.2~0.3 V。
(2)反向特性(二极管负极电压大于正极电压)①反向饱和电流:当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反向电流很小,而且在很大范围内不随反向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故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②反向击穿:若反向电压不断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反向电流就会突然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反向击穿。
普通二极管不允许出现此种状态。
备注: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不是直线,说明二极管属于非线性器件。
锗二极管的特性曲线与硅二极管相似,有一定差异。
三、二极管的选用及主要参数1、分类(1)、二极管根据所用半导体材料不同分为锗管和硅管。
(2)、根据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
点接触型主要用于高频小电流场合如:检波、混频、小电流整流。
面接触型主要用于低频大电流场合如:大电流整流。
(3)按用途分:2、主要参数(1)最大整流电流IFM:二极管长时间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直流电流。
(2)最高反向工作电压VRM:二极管正常使用时允许加的最高反向电压。
(3)反向漏电流I S:规定的反向电压和环境温度下,二极管反向电流值。
(4)最高工作频率fM四、二极管的简易测量1、判别正负极性万用表测试条件:R ⨯ 100 Ω 或R ⨯ 1 kΩ;将红、黑表笔分别接二极管两端。
所测电阻小时,黑表笔接触处为正极,红表笔接触处为负极。
2、判别好坏万用表测试条件:R ⨯ 1 kΩ。
(1) 若正反向电阻均为零,二极管短路;(2) 若正反向电阻非常大,二极管开路。
(3) 若正向电阻约几千欧姆,反向电阻非常大,二极管正常。
小结作业题复习课本P14 第1、4、5题思考题教学好质量反馈课后反思实验探究和补充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增强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实验器材不全和补充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
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理论教学教案教学过程实现将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并在当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改变时,能保持输出直流电压基本不变。
(如手机充电器可以给不同型号的手机充电,但不提倡)2、组成框图3、各部分作用(1)电源变压器:将交流电变换为整流所需的交流电压值。
(通过电源变压器的降压作用)。
(2)整流电路:将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的交流电变为单一方向的脉动直流电。
(利用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3)滤波电路:将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滤掉,转变为平滑的直流电。
(利用电容和电感的充放电特性)(4)稳压电路:使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稳定,消除由于电网电压波动、负载变化对输出出电压的影响。
(利用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二、单相半波整流电路1、电路结构T:电源变压器,把v1变成整流电路所需的电压v2。
V:整流二极管,把交流电变成脉动直流电;2、工作原理设v2为正弦波,波形如图所示。
(1)v2正半周时,A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二极管V正偏导通,则v L ≈ v2;(2)v2负半周时,A点电位低于B点电位,二极管V反偏截止,则v L ≈ 0。
由波形可见,v2一周期内,负载只有单方向的半个波形,这种大小波动、方向不变的电压或电流称为脉动直流电。
上述过程说明,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可把交流电v2变成脉动直流电v L。
由于电路仅利用v2的半个波形,故称为半波整流电路。
3、负载和整流二极管上的电压和电流(1) 负载电压V L = 0.45V 2(2) 负载电流 45.0L2L L L R V R V I ==(3) 二极管正向电流 L2L V 45.0R V I I == (4) 二极管反向峰值电压22RM 41.12V V V ≈=选管条件:(1) 二极管的额定电压(允许的最大反向电压)应大于承受的反向峰值电压;22RM 41.12V V V ≈≥(2) 二极管的额定电流(允许的最大整流电流)应大于流过二极管的实际工作电流。
L2L VM 45.0R V I I =≥ 4、电路优点、缺点电路优点:电路简单、成本低电路缺点:电源利用率低,输出电压脉动大。
解决办法:全波整流。
三、单相全波整流电路⎩⎨⎧桥式变压器中心抽头式全波整流(一)、变压器中心抽头式单相全波整流电路1.电路图变压器中心抽头式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如图所示。
V 1、V 2为性能相同的整流二极管;T 为电源变压器,作用是产生大小相等而相位相反的v 2a 和v 2b 。
2.工作原理(1) v 1正半周时,T 次级A 点电位高于B 点电位,在v 2a 作用下,V 1导通(V 2截止),i V1自上而下流过R L ;(2) v 1负半周时,T 次级A 点电位低于B 点电位,在v 2b 的作用下,V 2导通(V 1截止),i V2自上而下流过R L ;可见,在v 1一周期内,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 V1、i V2叠加形成全波脉动直流电流i L ,于是R L 两端产生全波脉动直流电压v L 。
故电路称为全波整流电路。
3.负载和整流二极管上的电压和电流 (1) 负载电压2L 9.0V V =(2) 负载电流 L2L L L 9.0R V R V I ==(3) 二极管的平均电流 L V 21I I =(4) 二极管承受反向峰值电压 2RM 22V V =优点:整流效率高,输出电压波动小缺点:单管承受的反向峰值压比半波整流高一倍,变压器T 需中心抽头。
(二)、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1、电路结构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如图所示。
V 1 ~ V 4为整流二极管,电路为桥式结构。
2、工作原理(1) v 2正半周时,A 点电位高于B 点电位,V 1、V 3导通,电流经A-V1-RL-V3-B; i 1自上而下流过负载R L ;(2) v 2负半周时, A 点电位低于B 点电位,V 2、V 4导通,电流经B-V2-RL-V4-A ,i 2自上而下流过负载R L ;由波形图可见,v 2一周期内,两组整流二极管轮流导通产生的单方向电流i 1和i 2叠加形成了i L 。
于是负载得到全波脉动直流电压v L 。
3、负载和整流二极管上的电压和电流(1) 负载电压2L 9.0V V =(2) 负载电流L2L L L 9.0R V R V I == (3) 二极管的平均电流L V 21I I = (4)二极管承受反向峰值电压为2RM 2V V =缺点:电路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