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PPT精品课件

瓜分中国狂潮 三 3.门户开放:
(1)提出国家: 美国 (2)原因: 美国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
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3)内容:
(4)实质:
各国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德国 沙俄 法国
英国 日本
强租租借地 胶州湾租借地 旅大租借地
广州湾租借地
4.主要战役:
(3)辽东半岛战役
①辽东半岛之战:
黄海大战之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一 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中国守将不战而逃,只有徐邦道孤军迎
敌,最终战败。 ②旅顺大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 续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国 人,其罪行令人发指。
4.主要战役: (4)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军劝北洋水师提
督丁汝昌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 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 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丧失 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 因。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 供了前车之鉴。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 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 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 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 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 和平,,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
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旅顺屠城是在日军高层将领的直接命令和间接煽动下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的 野蛮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家家遭殃,血肉遍地, 条条街巷血流成河。日军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材料说 明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1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1张PPT)

课堂小结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明扬。 《马关条约》又签订,清朝割地赔款忙。
允许日本开工厂,列强纷纷来效仿。“
瓜分”狂潮又掀起,美国忙于领土争。 无暇东顾不慌张,“门户开放”后来上。 机会均等各国享,中国再遭列强侵。
课后作业
任务一:完成《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后作业》 任务二:预习下节课解决以下问题:
权大臣,前往日本
马关议和。 《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4月17日 2、地点: 日本马关
3、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4、影响: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 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内 容 危 害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 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典型例题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 是不可以缺少 的纺车,都蒙上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 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 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印度棉纺质优价廉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A)
巩固训练
1、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此次战役中,中炮牺牲和弃城逃跑的清军官员分别 是 ( A、邓世昌、叶世超 C、邓世昌、左宝贵 A、割地 B、开设工厂
B)
B、左宝贵、叶志超 D、叶志超、左宝贵 ( C、赔款 D、划使馆界
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B)
D)
3、下列帝国主义国家和它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表述,错误的是( A、德国——山东 C、日本——福建 B、法国 ——两广和云南 D、英国——长城以北及新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4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43张PPT)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辛丑条约》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什 么影响?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还 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日本
德国
清政府
“三国干涉还辽”
原因
《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 法三国的侵略权益
帝国主义(日俄)瓜分中国, 划分“势力范围“矛盾的激化
实质
《时局图》
熊代表俄国 太阳代表日本 香肠代表德国 犬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蛤蟆代表法国
瓜分中国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 财政经济,进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使得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 地,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 法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1894.9 黄海海战 邓世昌等壮烈殉国
黄海海战
虽中国损失较大, 但主力尚存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 制海权
黄海海战(1894.9.17)
1894年9月17日中午,中日两国舰队主力在黄海大东 沟相遇,展开大规模海战。中方,经远、致远、起勇 三舰被击沉, 扬威、广甲自爆沉没,其他战舰受伤;日 方,战舰无沉没,松岛、赤城、西京丸受重创。这场 海战惨烈至极。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
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内 容 影 响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 日本(割地)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赔款)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四口为通 商口岸 (增开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设厂)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共26张PPT)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简表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问 题 思 考
P26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 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二、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1.爆发:
1894年7月 25日日军在 朝鲜半岛丰 岛海面袭击 中国运兵船, 标志着战争 爆发。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丰岛海战
黄海大战
致 远 舰
民族英雄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 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 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 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 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 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四、影响:②“瓜分”中国狂 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 日 本 俄国的盟国 法国 中既矛盾又勾结,完 意欲在远东扩 全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大侵略势力
德国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缓和与俄在欧 洲的矛盾
清政府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 熊代表沙皇俄国 三、“瓜分”中国狂潮 作,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 太阳代表日本国 2 、“瓜分”中国狂潮 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 肠代表德国 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邀出 兵,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PPT优秀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PPT优秀课件

3.黄海海战
时间 1894年9月
地点 黄海大东沟海面
概况
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邓世 昌在致远舰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 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 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 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乘 机夺取了制海权
5.威海卫战役
时间 1895年初
概况
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 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 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 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易错误区
【错误观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在黄海大 战中全军覆没。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黄海大战中北 洋舰队与日军进行了激战,虽然舰队损失较大,但 主力尚存。战后李鸿章下令“避战自保”,让舰队 躲进威海卫军港。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归纳总结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的比较: (1)相同方面:割占中国领土;战后赔款;开放通商 口岸。 (2)不同方面:前者是协定关税,后者是开办工厂。
方法技巧《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缩字为“两口(子)分工”。
“两”指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口”指增辟通商 口岸;“分”指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使宝岛台湾与祖国分离;“工”指允许 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 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 爆发 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 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平壤战役
时间 经过 结果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共29张PPT)知识讲解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共29张PPT)知识讲解
• (5)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 ,位居 六部 之 上 ,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 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 3.影响 • (1)清廷堕落为“ 洋人的朝廷 ”。 •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境 地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福建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 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 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对中国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的影响: 从此以后,美国在华势力大大增强;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共29张PPT)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甲午战争:战争经过
阶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日本不宣而战
第一阶段
(1894.7-9)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第二阶段 辽东地区 (1894.10-
1895.4) 山东半岛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内不许 中国人 居住,各国 驻兵保护 ,实际上是“ 国中之国 ”,成为列强
策划 侵略中国 的大本营。
• (3)拆毁 北京至大沽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
守 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的战略要地,使清朝
腹地 京津至山海关
广大地区,置于
列强武装
控制之下。
• (4)惩办 义和团运动 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使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

瓜分中国的狂潮ppt1

瓜分中国的狂潮ppt1

第 二 1 章 课 第 甲 六 午 节 中 瓜 日 分 战 中 争 国 后 的 民 狂 族 潮 危 机 的 加 深
3、“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 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B ) 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于列强之首 D、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着中国 的自然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 D、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主 义纷纷侵略的间隙里,中国内部 新的生产因素暗自生长着……
第 二 1 新的生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 章 课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第 甲 六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 占总资本额 午 节 的百分比 (千元) 中 瓜 甲午中日 商办 53 4707 22.4% 日 分 战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19 16208 77.6% 战 中 63 12465 70% 争 国 甲午中日 商办 后 5345 30% 的 战争后 官督商办、官办 18 民 狂 族 潮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危 新因素: 机 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 的 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 加 民间设厂的限制。 深
¨¹ · ú
À ¹ Ã ú
不仅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 还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到那里。
第 二 1 章 课 第 甲 六 午 节 中 瓜 日 分 战 中 争 国 后 的 民 狂 族 潮 危 机 的 加 深
列强在中国争夺开矿权
到1899年,美国先后夺取了山西平定、盂县煤矿 的开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英国先后夺取了 四川全省和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以及河南怀 庆附近地区的矿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 开采权;俄国除了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 开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法国先 后取得了四川灌县、犍为、威远、綦江、合州、巴县 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权;德国先后取得了 山东胶济铁路两旁和沂水、沂州、诸城、潍县、烟台 等地矿产的开采权。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 局1983年版。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PPT教学课件(1)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PPT教学课件(1)
X-射线衍射法 红外光谱测定法 溶出速率测定法
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
针对环境情况进行改善。 加入稳定剂除去碱金属离子以延缓化学
反应。 采用联合载体,调节载体的物化性质。 根据药物性质选择载体。
固体分散物实验设计 (以青蒿素为例)
理化分析
参数
1、争做中国债主 (1)、贷款特点:税收担保;数量大;
期限长;回扣重;政治条件苛刻。
一 二 三 1 2 图片 史料
退出
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争做中国债主 (1)、贷款特点:税收担保;数量大;
期限长;回扣重;政治条件苛刻。 (2)、贷款影响:
一 二 三 1 2 图片 史料
退出
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单用PEG6000作载体则固体分散体变软, 特别当温度较高时,能使载体发粘。
水溶性载体
PVP
PVP对热的化学稳定性好。 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同时蒸发凝固时,药物
不易结晶析出。 宜用于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不宜用熔融法。 药物和PVP形成共沉淀物时,PVP和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是抑制药物结晶的主要因素。 PVP的Mr愈小愈易形成氢键,形成的共沉淀
油酯等表面活性剂及乳糖、PVP等水 溶性物质改善载体湿润性,增加载体 中药物释放孔道,提高药物释放速率。
肠溶性载体
聚丙烯酸树脂类
EudraigtL:相当于国内II号聚丙烯酸树 脂,在pH6以上的微碱性介质中溶解。
EudragitS:相当于国内III号聚丙烯酸树 脂,在pH7以上碱性介质中溶解。
2、抢夺路权、矿权和办工厂 (1)、筑路:A、概况 B、影响:为
“势力范围”提供前提
(2)、开矿:A、概况 B、影响:掠夺 资源,阻碍重工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俄德比法美。 列强修筑铁路,不仅直接控制 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 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 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了 铁路 沿岸的地方并将势力深入内地。
思考 :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采矿、 设厂各有什么特点?对中国有 什么危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已由地上一 直深入地下,中国资源已经 逐渐为西方列强所控制,严重影 响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资金充足、规模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新、 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 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的 市场和奴役中国廉价劳动力,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讨论:
为什么帝国主义掀起强占租借 地和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高潮?
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充分暴露 了清政府的腐朽,列强争相宰割中国。
三国干涉还辽是俄德法同日本在中 国争夺势力范围的集中表现。 德国强占胶洲湾前,帝国主义已有 争夺势力范围的表现。甲午战后,列强 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 高潮。
(1)不是,巩固或分取更多的 侵华权益。 (2)英俄勾结、互相承认对方 在中国所取得的既得利益。 (3)既勾结又斗争。
讨论:
“门户开放” 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 响各是什么?
背景: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 美国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在承认列强在中国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 实质: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使美国在那里现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影响: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独 立是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由于当时西方列强没有 力量独吞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妨碍他们在华利 益,所以得到英法等国的同意,形成表面上的一致, 暂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预习思考题
• 一、为什么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 中国的狂潮? • 二、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哪 些?各有什么危害? • 三、为什么帝国主义掀起强占租界地,划分 “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高潮? • 四、哪些国家在中国强占或划分了哪些租借地 或势力范围? • 五、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讨论:
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哪 些? 各有什么危害?
方式:争做中国债主,抢夺筑路权,
开采矿山权和开办工厂权。
阅读教材及下表思考列强为何争做 中国债主?对中国有哪些危害?
时间 1895 年 1896 年 债主 法俄 银行 团 英德 银行 团 英德 银行 团 借款额 4亿法 郎 1600万 英镑 年息 4厘 折扣 94.125 年限 36 共计 白银3 亿两 偿还 本息 白银7 亿两
看图回答哪些国家参加了瓜分中国? 他们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各在哪里?
材料一:“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 臣民或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材料二:“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 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中外条约》英俄换文协议
请回答(1)材料是为了尊重中国主权吗?他们 的真实目的何在? (2)为达到这些目的,他们各自是怎么做 的? (3)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中国 中的关系如何?
本课小结
外因:19世纪末,列强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
瓜 分 中 国 的 狂 潮
背 景
内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及其投降助长了列强的野心
表 现
争做中国债主 抢夺筑路权 资本输出 开采矿山权 开办工厂权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 政策
经济侵略
政治侵略 标志侵华进入新阶段
练习:
1、19世纪末刺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事件: A.《北京条约》的签定 B.《中法新约》的签定 C.《马关条约》的签定 D.德国强占胶州湾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借款,是为了: (1)攫取高额回扣和利息 (2)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3)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4)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1)(2) B.(1)(2)(3) C.(1)(2)(4) D.(1)(2)(3)(4)
5厘
94
36
1898 年
1600万 英镑
4.5厘
83
45
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
1、政治奴役性 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
通过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
2、经济获利
讨论: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 同今天我国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有何不 同?
讨论:
哪些列强在中国抢夺筑路权,在 经济上和军事上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危害?
知识回顾: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割占中 国哪些领 土?给中国社会造成什么 危害?
讨论:
为什么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外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
主义阶段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 资本掠夺(根本原因)。 内因: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 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 的野心(直接原因)。
布置作业:
问答:19世纪么列强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是怎样对中国进行资 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及划分“势力范围”的?其危害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