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超高层建筑更抗震!万科带你到日本去看看装配式建筑工程!

合集下载

装配式建筑案例分享

装配式建筑案例分享

结构装配: 现浇连接段+水平现浇带/圈梁:将 预制墙板与现浇剪力墙连接为整体 水平现浇带/圈梁:将剪力墙与楼 屋盖连接为整体 钢筋套筒连接:使竖向钢筋连续 钢筋搭接连接:使水平钢筋连续 钢板连接:预制墙板实现抗剪连接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关键技术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关键技术
防水构造: ①结构防水 ②构造防水 ③材料防水
宇辉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间接搭接连接)
黑龙江宇辉集团开发的“保利花园”应用了 预制墙体、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叠合 板等建筑部件;
长沙远大住工现浇结构外挂板体系
远大住工在整体厨卫、成套门窗等技术方面实
现了标准化设计、并建设了以预制混凝土外墙
板为主的工业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建造体系
南京大地集团装配式框架外挂板体系
新加坡 预制剪力墙+灌浆套筒
日本 预制框架+灌浆套筒
美国钢+PC挂板组合结构,
香港
装配式框架+预应力双T板车 库体系;各种工业化小住宅
PC外墙挂板+标准化定型化
芬兰全预制 装配板式+弱连接
美 国
装 配 式 建 筑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9 of 9
美国洛杉矶某装配式住宅:
框架结构,细柱厚板,外墙为预制墙板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10 of 10
美国某装配式住宅:
板式结构建造过程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国内外共10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瑞典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美国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

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

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

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

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

BL质量认证制度。

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

英国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

明确提出英国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10%”的具体目标。

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

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

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

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新建占比70%以上。

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英钢联起到关键作用。

德国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不断增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具有潜力的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借鉴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在这个领域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可应用性,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一、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典型案例1. 日本的“现代住宅”日本是世界上最为先进和成熟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之一。

他们通过广泛应用模块化构件和工厂化生产方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房屋建设。

该技术既提高了施工速度,也保证了质量稳定。

同时,由于采用预制构件,减少了很多室内主体钢筋混凝土梁柱和墙面等基础设施工程,使得整个项目更加灵活、绿色。

2. 美国的“宿舍楼”美国在高校宿舍楼建设方面大胆尝试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们使用模块化构件,通过生产线方式进行预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大量学生宿舍楼的建设。

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建筑施工方式,也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此外,在随后的运营过程中,由于构件标准化,维修和更新也更加便捷。

二、借鉴国际经验的思考1. 适应中国具体情况国外的装配式建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

中国人口众多且多样化,因此需求也各异。

在引进国外经验时,我们需要将之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并以适合自身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前提。

2. 推动产业升级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生产设备、材料供应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投资和激励,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升级。

这将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3. 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在引进国外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我们需要从整体上对行业进行规范和监管。

加强标准制定,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并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以确保该技术在中国得到正确应用。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并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适用中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路径1. 提高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在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开放灵活等优点,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国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案例一:日本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日本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加快项目进度并提高质量。

首先,设计团队使用BIM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设计和模拟分析,在模拟过程中充分考虑结构强度和阻尼,并确保满足所有安全标准。

然后,他们将多个组件进行预制和精确加工,以便现场安装时能够无缝衔接。

最终,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了整个主体育场的搭建。

二、案例二:美国纽约帝国大厦重建项目纽约帝国大厦的重建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这一地标性建筑。

在这个项目中,预制混凝土板和钢框架被设计成标准化的组件,并在现场进行优化的组装。

该技术不仅使得施工速度得以提高,而且还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三、案例三:新加坡河南岸住宅开发项目新加坡河南岸住宅开发项目使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解决城市空间有限和人口增长导致的住房短缺问题。

在这一项目中,整栋楼房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建造,各个功能区域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与传统施工相比,在质量和效率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四、案例四:英国伦敦奥运会主体育馆英国伦敦奥运会主体育馆是一个具有创新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特点的代表性建筑。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并确保安全可靠,工程团队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他们使用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和钢结构,通过组装来实现快速建设。

此外,奥运会后,主体育馆还被拆解并进行再利用,充分发挥了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优势。

五、案例五:中国上海迪士尼乐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之一,中国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建设过程中充分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由于项目规模庞大,并在短时间内需完成,装配式建筑成为最佳选择。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案例出发,剖析其设计理念、施工优势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1.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机场项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不锈钢膜结构装配式建筑。

这座巨大而精美的航站楼凭借着其卓越的设计、高效率的施工以及卓越的环保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注意。

通过采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节能材料以及先进技术,T3航站楼成功地实现了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并降低对环境资源依赖。

1.2 上海静安悦荟广场上海静安悦荟广场是中国首个商业建筑项目,也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商业建筑。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性的装配式建造技术而闻名。

悦荟广场的外立面采用了由多个重复模块组成的集装箱结构,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2.1 日本东京奥运会主体育馆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东京奥运会主体育馆是一个典型的装配式建筑案例。

该体育馆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加工完成了大部分施工工作。

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在时间上节约了很多,还减少了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2.2 德国哈默尔恩度假酒店德国哈默尔恩度假酒店是一家位于巴伐利亚州皇家城堡附近的豪华酒店。

该酒店完全采用木结构装配式建造,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天然木材资源。

通过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酒店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施工,并致力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理念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

它们通常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例如绿色保温材料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注重空间灵活性和人性化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居住或工作体验。

日本建筑抗震

日本建筑抗震

日本建筑抗震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东京都都厅( Metropolitian Government Building)日本设计师,丹下健三在1986年设计的东京都都厅,耗资1569亿日元。

其主要结构形式为:铁骨构造、铁骨钢筋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结合体;在总层数达到51层之高的前提下,地上48层,地下3层;总高度:243.4m。

经历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竖立在日本首都东京。

独户、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与高层楼房相比整体重量轻,积层橡胶不起作用。

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型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这样可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

弹性建筑:东京电通大厦(Dentsu Tower)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日本早就不用砖头盖房子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

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

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

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

局部浮力:京王饭店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普通抗震结构把建筑物的上层结构与地基分离开,以中间加入橡胶夹层和阻尼器的方式支撑建筑物。

相比之下,“局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

6到8层建筑物的固有周期最大可以达到5秒以上。

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

[日本]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造过程图解

[日本]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造过程图解

[日本]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造过程图解
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因1995年神户大地震在日本得到普及推广尤其是经历了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震中兵库县实施了“不死鸟”计划,要求建筑物遭受8级地震不倒;日本政府则提出了“零死亡”计划。

因此,抗震性能卓越的轻钢结构、轻质材料等各种最先进的防震手段被广泛应用,所有老式建筑全部采用不同形状的轻钢结构框架进行加固。

2011年日本遭遇人类观测史上最高级别的特大地震,同时还伴有特大海啸的轮番袭击。

事实证明,地震本身给建筑带来的破坏并不大,日本建筑经受住了9级地震的考验。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早在18年前日本政府就提出‘零死亡’计划,外国能行的事中国为什么不行?在注重民生的今天,生命第一是建筑的最高准则,住宅安全就是最大的民生!”
一、已经浇筑好的配筋混凝土带型基础,转角处均有抗拔锚栓预埋;
二、工厂预制好的墙体、楼板、屋面等模块装车运输;
三、墙体模块吊装;
四、抗拔锚栓就位;
五、外墙加了浅蓝色XPS挤塑保温板外保温层;
六、楼面模块吊装;
七、楼面模块准确就位;
八、基础做的非常规整,外保温层和基础外边对齐,日本精工细作值得学习;
九、二层墙体模块吊装;
十、分户间隔墙体单面覆设了多层板
十一、墙帽单独设置了配件收口,挤塑板也用胶带粘在了墙帽上以免运输过程中脱落;
十四、屋脊主梁吊装并安装就位;
十五、屋面板吊装并安装就位;
十七、主体基本完工,当天即可完成主体安装;
十八、屋脊盖板安装及局部校正补强处理。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结构高度144.2米、地上42层、标准层层高3.3米、一层地下室、管桩基础。

日本高层建筑普遍使用框架结构,剪力墙只在低、多层中使用,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剪力墙相比框架而言抗震性能不明确;更重要的是,框架相比剪力墙更加“柔”,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在日本的规范中,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就是楼层的水平位移除以层高)可以允许做到1/120,而国内为1/550,即日本认为地震时让建筑“适当摇摆以释放
能量”要好过“硬扛”。

配合以隔震减震技术,日本的框架结构可以做到200米高。

三、减震柱的使用
减震原理:当地震来临,柔性建筑就开始晃动,所产生的能量就要全部被减震柱吸收掉,保护关键的柱子、梁不被破坏
布置位置:内筒三跨PC柱的左右两跨,四周各两根,每层8根;从1层布置至29层,共计232根。

▲内筒三跨PC柱的左右两跨
▲从1层布置至29层
内筒框架因刚度较大,将分配较大的水平作用(约60%-80%的地震、风荷载)。

尤其是内筒角部变形较大,故将减震柱布置于此,可最大限度发挥其吸收能量、保护主体的功能。

而只布置3/4高,是因为结构底部承担了主要的水平剪力与倾覆力矩。

顶部虽然位移较大,但位移角参数能控制在有效范围,安全无影响,加上底部3/4已有减震器参与工作,顶部加速度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减震柱构造:上下两块对称的带翼缘钢板,与梁可靠连接,中间是相对较软(屈服点低)的钢材。

对于高层弯剪型结构,水平剪力最大一般出现在楼层中部,此处设置较低屈服点的钢材,可以充分发挥其承担剪力、变形耗能作用。

可通过计算调整软钢厚度及尺寸,使其符合大震下的往复受剪变形性能。

减震柱施工图:首层至6层各减震柱型号有差别,而7-29层则统一一种型号,区别在于软钢板厚以及上下板端的连接节点。

▲7-29层减震柱布置图
减震柱净高2800,分为三段,上下两段(红色所圈)位安装加劲板,中间为软钢。

上下两端安装加劲板通过锚杆固定于上下梁之间,梁为PC大梁,已预留锚孔,将加劲板的锚杆穿过锚孔用锚板螺钉拧紧固定。

▲锚杆与梁的连接
▲减震柱与梁的连接
不仅仅技术上完全实现,楼书上也将减震柱作为抗震安全的重点进行宣传,图片让客户简单易懂。

四、其他防震安全措施
门框与门之间的变形空间:地震时即使门框变形,人们也能打开门逃生。

▲门框空隙变形示意
电梯防震感应控制:当监测到先行到达的地震纵波,电梯防震感应立即启动,正在行驶的轿厢将停在就近的楼层,并开门停止运行。

▲电梯防震感应控制
全预制的关键:强节点
除了采用高大上的减震技术,预制结构本身的节点也是关键,只有做好了“强节点”连接,才能保证装配建筑抗震性能不低于现浇。

▲梁套筒连接
▲预制柱柱头钢筋
万科的应用
北京万科的金域缇香是国内第一个工业化隔震项目,采用18层的装配式剪力墙+隔震支座,在8度设防的北京,略显偏刚的装配式剪力墙通过隔震层与基础“隔开”,有效降低地震作用70%。

▲隔震层施工
▲隔震支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