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模数据要求

合集下载

模具开发流程及周期

模具开发流程及周期

精密模具开发流程及周期精密模具开发设计大型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产品和模具设计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了解塑料零件的开发过程、模具设计过程及模具制造过程的作用对产品设计工程师和模具设计工程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开发一款车型几百个零件上千套模具,每个零件都需要开发新模具,汽车覆盖件、结构件、梁类件都离不开模具,模具开发周期长、成本大、要求精度高,开发的每个环节对模具质量、尺寸精度都有一定要求。

1、接到订单以后,签订商务合同,具体要求和协议都在合同里面有详细规定,由客户提供产品数据;2、根据客户提供的数据,进行白光扫描,通过SE分析(同步工程)得出制件状态;3、利用CAE仿真模拟,排查模具开发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4、通过CAE仿真的结果将数据提交的冲压工艺设计,也就是工法设计,通过数据分析制件制作难度系数需要模具开发几道工序,哪序修边,哪序冲孔、翻边这些工序如何安排都是冲压工艺设计需要做的工作;5、冲压工艺设计完成以后将数据反馈给模具结构设计人员,有结构设计人员对模具进行画图设计并出图纸;6、模具图纸画好以后提交到模型制作公司(模具保丽龙制作)模型制作好以后进行模具铸造;7、模具铸造好以后进行数控加工、组装、模具钳工调试合格的产品;8、模具调试完成以后交付客户产品。

精密模具开发周期一般多久关于塑料模具制造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多方位因素考虑,比如产品结构加工难易度,客户产品要求,产品材料特性以及模具产品的起订量,也就是开模穴数。

通常我们塑料模具制作周期取决于产品结构的难易度,产品尺寸的大小,产品穴数,产品要求,产品材料性能等因素:1、产品结构:是指客户提供塑料件样品的结构难度,一般可以这样理解:塑料件形状越复杂,制作模具难度越大。

从技术术语来讲,塑料件分型面越多,装配位,扣位,孔位,筋位越多,加工难度越大,制作模具时间越长。

通常模具结构越复杂,其质量就会越低,问题点越多。

模具开发注意事项

模具开发注意事项

一、材质:50#钢材,平整度光洁度达到镜面要求,上模表面镀铬3-5丝上下模有起吊连接板,配备吊环。

二、尺寸:各部件满足装配性能,厚度可调整,厚度公差±0.2mm,其它尺寸±2mm。

三、温控:1.模具加热孔分布应中间稀,两端密集,以防四周温度低2.上模加热孔应比下模密集(每米多一道),以便上模温度高于下模温度3.模具本身设计有防温度传导装置或结构。

4.加热油接头M27*1.5,油缸接头M16*1.5四、顶出系统:1.油路、油芯或滑块设计合理,抽芯、顶块、滑块镶块等应有一套备件,;2.顶出系统平衡;一模两腔产品中间应加一只两个反推杆。

细长模具也应增加反推杆,反推杆尺寸:1*1米以下反推杆直径40mm,超过的50以上3.活动顶板与底板设计防挤压装置。

4.油缸与模具间加装隔热板,并备有一只油缸和5套密封备件,密封件应耐150度高温,5万模内不允许出现内、外漏,油缸与模具的间隙应超过10mm;油缸应有图纸及配置表。

5.上模顶板与下模的底板尺寸应相同以防吸模,上顶板开螺栓安装槽,间距为320mm,宽度50mm五、飞边:飞边厚度小于10丝。

六、模具寿命:20万模以内出现质量问题,由乙方负责维修等一切费用。

七、嵌件:嵌件座数量为4套,采用防呆设计,用同一尺寸工具拆卸,易于装配。

嵌件座直径一般不小于10mm且应小于产品4mm以上。

八、其它:产品成型后应自然脱落、模具定位导向合理、精确。

九、提供模具资料:包括模具数模、油缸密封等易损件、模具说明书、维护规程、模具尺寸、重量等数据。

十、加强筋高度不高于20mm的情况下,筋的顶端厚2.5mm,底部3mm,产品厚度3mm,模具的闭合垫块厚度应该控制为,制品闭合后的间隙为0.2mm,进油孔为两边进油中间出油。

这要一本详细的塑料模具书才能说清楚。

但注意以下几点:1、塑料模具材料的后处理不需要,因为:塑料软,不需要硬度等什么特殊的要求,且热处理过程可能造成模具变形。

pc模具验收标准

pc模具验收标准

pc模具验收标准
一、模具尺寸
1.模具的整体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不得有超出公差范围的偏差。

2.模具的各个零部件尺寸必须准确无误,符合图纸要求。

3.模具的定位装置、抽芯装置等辅助结构应功能正常,满足使用要求。

二、模具结构
1.模具的结构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各个零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无错装、漏
装现象。

2.模具的开模、闭模动作应顺畅,无卡滞现象。

3.模具的冷却系统、加热系统应工作正常,无泄漏现象。

三、模具材料
1.模具的主要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模具的辅助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得使用劣质材料。

3.模具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应符合要求,保证材料的机械性能。

四、模具精度
1.模具的型腔精度应符合产品要求,不得有明显的变形、磨损现象。

2.模具的定位精度应符合标准,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

3.模具的重复定位精度应符合标准,保证生产的重复性。

五、模具表面处理
1.模具的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划痕、锈迹。

2.模具的涂层、镀层应均匀,无脱落现象。

3.模具的刻字、标记应清晰、准确。

六、模具组装及调试
1.模具的各个零部件应能顺利组装,无卡滞现象。

2.模具的调试过程应顺畅,无明显的故障和问题。

3.模具的性能指标应达到预期要求,满足生产需要。

七、试模效果
1.通过试模检验,产品的外观、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2.模具的生产效率应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

模具开模评估方案报告

模具开模评估方案报告

模具开模评估方案报告**模具开模评估方案报告**一、引言模具开模评估是指对模具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模具开模性能进行评估,并据此确定合理的模具开模方案。

模具开模评估的目的是确保模具能够正常进行开模操作,并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本报告将介绍模具开模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展望。

二、模具开模评估方法1.准备开模测试样品:根据产品零件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进行开模测试。

样品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出模具开模时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

2.确定开模评估指标:根据模具设计的要求和产品零件的特性,确定开模评估的指标体系。

常见的开模评估指标包括开模力、剥模力、开模时间、产品表面质量等。

3.进行实验测试:根据开模评估指标,设计实验方案,对模具进行开模测试。

通过实验,获取模具开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4.数据分析与比对:根据实验数据,对模具的开模性能进行分析和比对。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模具开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5.优化开模方案:根据模具开模性能评估的结果,对模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案进行优化。

包括优化模具结构、材料选择、润滑方式等。

通过优化开模方案,提高模具开模的效率和质量。

三、模具开模评估步骤1.模具设计评估:对模具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尺寸的准确性、加工工艺的可行性等。

2.材料选择评估:对模具材料进行评估,根据产品零件的特性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主要考虑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3.润滑方式评估:对模具的润滑方式进行评估,选择适当的润滑方式,保证模具开模过程中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4.开模力评估:对模具的开模力进行评估,通过实验测试,测量模具的开模力大小,判断是否满足产品的要求。

5.剥模力评估:对模具的剥模力进行评估,通过实验测试,测量模具的剥模力大小,判断是否满足产品的要求。

6.开模时间评估:对模具的开模时间进行评估,通过实验测试,测量模具的开模时间,判断是否满足生产效率的要求。

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

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

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1. 目的:1.1 为确保新开发之模具能够满足客户之产品质量、成本、交期之要求。

1.2 在设计时间,按已有系统进行制作及检验,以顺利达成设计质量要求。

2. 范围:新产品模具开发需求至客户验收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 权责:3.1模具厂协理:负责整个模具厂所有人员的管理及制度的订定与执行,工程部及厂务部的事项统筹协调,协助业务部提供技术的指导,与客户交期的确立。

3.2工程部: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试模产品承认及开模模具指令发行、文件控制。

3.3工程部课长:工程部人员的管理、任务的分配,协助模具厂协理及业务部进行工程设计数据的提供及进度的彚报,提供工程部技术的指导,负责工程部设计组及工程部产品组工作的协调与试模检讨。

3.4工程部产品组:负责模具产品开发前协助业务部进行客户端样品及图档的确认、客户端图面的检讨、合理性的判定、客户端设计变更的检讨、报价系统数据的整理提供并参与试模检讨。

3.5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并参与试模检讨。

3.6工程部品管组:负责进料检验、加工零件检测、试模产品检测、量具检测等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同时负责文件管控。

3.7工程部生管组:负责模具设计、加工、组立、试模,从开模需求至客户验收为止之各段工作进度追踪。

3.8 业务部:负责模具产品开发前之调研及开发申请、客户端样品及图档的确认、报价、模具的移转。

3.9 厂务部经理:负责督导模具加工、组立、试模,从开模需求至客户验收为止之各段加工进度追踪,厂务人员的安排及管理,车间作业指导书的建立,车间作业技术的指导,转发厂外加工的申请,及校对设计图面是否完善。

3.10 厂务部仓库:负责模具零件、刀具之仓库点收及发放、储存。

3.11 采购部:负责模具零件、刀具及各种生产用具及物料之采购。

3.12 现场加工各组:负责模具零件的加工。

开模件3D设计点检表

开模件3D设计点检表

开模件3D点检表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点检内容结论拔模分析1.后模侧脱模斜度小于或等于前模侧斜度2.晒纹面拔模比晒纹要求度数大0.5°3.筋骨、柱位脱模按大、小头数据拔模(拔模一般不超过0.5°)4.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有装配要求的特征脱模斜度小5.外光面上的凹槽,面拔模是否有3°6.在满足功能及外观允许的情况下,取大斜度拔模壁厚分析7.主壁厚是否均匀8.侧壁是否有凹槽产生应力痕(槽深应小于壁厚的1/3,且表面做大斜度晒粗皮纹)9.筋位壁厚是否会缩水(一般纹面小于主壁厚的0.5,一般高光面小于壁厚的0.4)10.最小壁厚是否满足成型要求(一般大于0.8)11.最大壁厚是否会缩水(一般大于5且壁厚不均匀)12.柱子是否与外观面侧壁相连结构13.对配件是否有定位结构14.装配结构的强度是否合理(如提手位置)15.尺寸公差是否定义合理(可实现性及是否影响装配)16.长度方向的面是否会变形(一般长度大于200)17.是否在完整面上有凹槽影响产品变形18.结构是否可简化合并降低成本外观19.产品颜色是否定义明确(产品基体及表面处理)20.产品表面处理是否已经定义明确(喷涂、电镀、丝印、雷雕、免喷涂、高光)21.熔接痕、应力痕、缩水印是否影响外观22.产品包装设计是否已完成23.外观零件之间是否设计了美工槽24.不同表面外观区分是否明确25.对配件的段差及错位是否定义明确其他26.材料是否定义清楚27.是否有防火要求28.是否有环保、日期章要求29.是否定义测试规则(如喷漆要求、液体液路类气密性要求)30.3D数据是否包含涂层会签:。

注塑机操作规程

注塑机操作规程

注塑机操作规程KD-1080塑料注射机使用说明一、仪器预热打开电源,启动油泵,将液压油预热至45?左右。

预热半个小时。

二、各项参数设置1、开模数据设定;2、射出数据设定;3、保压数据设定;4、储料/射退/冷却数据设定5、座台数据设定;6、调模数据设定;7、托模数据设定按多次托模键,如顶针可退回说明设置距离合适,托进快要小于托进慢 8、计时/计数数据设定; 9、温度数据设定储料,调模,托模,时间,温度的参数设计对一般的物料可通用,差别不大。

三、注塑工作步骤步骤1:料筒温度设定为当前使用塑料的合适温度,设定值约为15分钟步骤2:将物料加入料斗送料步骤3:根据制品的重量、原料的比重设定好预塑结束的位置、预塑背压和螺杆转速,注射分段和保压时间及压力步骤4:启动油泵马达,按下手动键,再按锁模键直到合模结束1步骤5:按下“射座进”键,射座左移,注意控制喷嘴与模具浇口缓慢贴紧步骤6:按下储料键,螺杆旋转至设定位置后自动停止储料。

步骤7:按下射出键,先射胶,结束后转入保压结束。

步骤8:松开射出键,按下储料键,开始下一模的储料。

步骤9:估计冷却时间足够,按下开模键,开模后按多次脱模键,开安全门取制品。

步骤10:观察制品的成型质量,针对性的调整各有关参数.重复步骤3至9。

步骤11:完成调试后重复步骤5、7、8、9。

四、注塑工作结束时的处置1、模塑完毕:关闭料筒电热、关闭料斗挡板、手动抵压锁模,模具之间可适当留有间隙,按下座台退键,螺杆退回原来停止位置,再按射出键,将螺杆内的物料射出。

关闭油泵马达,关总电源。

2、换料或换模:关闭料筒电热,关闭料斗挡板,清出料筒内的残余熔料。

(空注几次)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

com,您的在线图书馆!23。

模具设计绩效考核KPI

模具设计绩效考核KPI
包括工作失误、工作质量、工作心态(不积极、不主动)等相关事项, 每次扣2分,可以倒扣。
本部门直属领导打分
个人出勤
由人事部统计出勤率
0次
10
当月没有请假/迟到/早退/漏打卡10分, 当月有请假/迟到/早退/漏打卡每一次扣1分。
此项由人事部统一填写
考核总分:
100
考核得分:
最终得分:
备注: 1. 90~100分, 优秀; 2. 80~90分, 良好; 3. 70~80分,一般; 4. 60~70分 待培养;5. 60分以下:不合格,每月绩效依据考核等级进行定义。
2. 因个人原因造成公司损失超过500元的, 取消当月个人绩效考核资格, 若造成严重后果, 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人员:
审核:
核准:
品质
5.部门合作
5
由协作部门评分(工程部/生产部/采购部/钳工1.被投诉3次及以上不奖励; 2. 被投诉1次奖励5分; 3. 被投诉2奖励2分
部门主管统计
6.设计异常
≥0次
15
出现设计失误造成加工重工/烧焊,出现设计失误造成模具模仁重做. 每次扣5分,可以倒扣
采购
工作态度/服务承诺
工作态度
符合要求
5
部门主管统计
相关部门确认
3.当月开模数
15
以当月新产品的开模数量作为评分标准(整形/冲孔等加工模具不算),每开一套模具奖励5分(满分15分)
业务/工程
4.量产良率
直通率
87.5%
20
量产机种良率 = 所负责机种制程良率之和的平均值。
每个制程良率=单个制程良品数/单个制程投入生产总数*100%
目标的定义参考试产转量产时良率状况,多个机种则取其平均值, 在量产后,在基数(有后处理产品基数85%,无后处理残品基数为90%)基础上的提升作为KPI考核量化标准。规则为:1.达成基数分值为10分;2.达成基数后,每提升1%的良率奖励1分;3.达不成基数,每差1%倒扣1分(此直通率可参考工程或QE的各人直通率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模数据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开模数据要求 要求 开模申请书:确定零件材料及颜色,穴数,零件表面要求,开模大概时间 备料数模:结构确定不会有大的变动,模具的出模方式能确定,即可用于备料。 最终数模:外观面、能确定分型线的外观面、边缘有倒R角的面、外观配合面,均需做好拔 模角。 用建模使用的同款软件打开数模,零件必须为实体,不能有破面。 产品建模中会不断的修改,就产生碎面。细小的面尽量合并成大面。 若碎面为曲面,必须达到G1(光顺)连接精度。 零件关键尺寸及注意问题:在最终数模下发后,3日内出产品重要尺寸2D图(电子版)。 模具水口位置,在模具设计时,需跟进了解。以免水转换后有破面,没有办法避免 用曲面画出来图,多少都会有碎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