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满分作文模式指导

合集下载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例文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例文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例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美丽的精灵。

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

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

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

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探险者与蝴蝶”材料的基本理解这是一则经命题人改编而来的生活故事,也是一则价值取向明显且有“先天缺陷”的作文材料。

大凡从材料的“人”、“事”、“情”、“理”等角度入手,抓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美丽”、“小与大”、“关系”、“影响”等关键词,形成的“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的立意,都是允许的。

二、判分1.判分原则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平公正;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从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等维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2.判分等级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4.几点说明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

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2013届高考作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2013届高考作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2013年高考作文: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对于看图作文,考生在读题时,需要将图画转化为文字,这类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题,我们称之为看图作文,究竟该如何读图呢?这类看图作文所提供的图画一般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成,审题时要重点审读这三个组成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

一、看标题标题往往告知人们图画的主题思想,是图画的“眼腈”。

透过这“眼睛”,我们可洞察图画的主题。

所以审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图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画的寓意所在。

二、观画面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分析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画图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我们在审读图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

三、读注释图画是一门艺术,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注释文字。

这注释是弄清图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思考其所隐含的信息和观点。

四、析夸张很多图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引起观者共鸣。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图画的弦外之音,是图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所以,审读题时必须注意图画的夸张之处。

五、联现实图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时必须展开想象,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外之音。

考生要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

示例一:下面以2007年全国卷l的作文题为例:2007年高考全国卷I(陕西、河南等省)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1.先看标题。

图画《摔了一跤》交代了主要事件是一个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很显然,这个“摔跤”是有象征意义的,它可引申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失败等。

2.然后观画面。

总体来说,由两部分组成,摔了一跤的孩子及看到孩子摔倒后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且三方的态度是一致的。

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与范文

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与范文

立意:从杂志角度1.敢于向名人说“ 不”;2.不迷信权威;3.该较真时就 较真;4.认真严谨是一种科学态度。 从名人角度:1.放下架子更显高大; 2.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知错就改是一 种美德;3.赞歌只会让你停止不前; 4.逆耳之言会让你更清醒,促使你更 进步。 从两者角度:1.双赢;2.进步发展之 道。
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 云固堤坝后,它就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 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 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 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走过黑夜里的 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 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 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 这一人才。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和指责,作为 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 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
而更可喜的是,被指出的一方已开始不再遮 掩了,已然公开承认,已然着力改正了。一 些安全生产问题,一些食品质量问题,一些 百姓就医问题,等等,有关部门都在一步步 改善。我们欣喜地看到大至国家,小到地方 或个人都在一步步改变着,发展着,进步着 。 如果从这个角度深入探究,文章就会显得有 厚度、有深度,再加上一些文采,写出一篇 上乘之作便不再是一件难事。
2013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共有50.8万份,其中弃考卷 近8000份。全省语文阅卷人 员有578人,分成31组,分 别批阅知识题和作文题,其 中作文组16组,由经验丰富 的高中教师、高校教授、博 士等组成。在作文的批阅上, 要由3个老师批阅时均给满 分,才能最终确定为满分作 文,因此作文得到60分的满 分,几率非常低。作文分数 在40分以下,语文分数肯定 受其影响。更甚至可以说, 如果作文写不好,在一定程 度上可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这绝非危言耸听,所以需要 明确评分标准。

2013年福建高考高分作文解读及评析

2013年福建高考高分作文解读及评析

2013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内心的“灵魂”人生在世,需要有立身之本。

何为本?我想,就是扎进地层的“树根”,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灵魂就是深入地层的树根,有了它,大树才有茁壮成长;反之,如果我们失去了灵魂,就会像没有了引力束缚的流星,最终陨落在天际。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各界人士都在热议高论,采访他的人如过江之鲫,文学爱好者也在突然暴涨,书店里的莫言著作被一抢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学则在邀请莫言当名誉教授,面对此情此景,莫言很淡定,他声称自己很希望能够回到老家高密继续安静地创作。

正因莫言守住了自己的阵地,没有因为名利浮华而改变自己写作的初衷。

他坚守自己文学创作的初衷,坚守内心深处的灵魂,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人生进行深刻的体悟,于是他写出了像《我们的荆轲》《蛙》等具有深刻思想的作品,终被诺奖青睐。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过:“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

”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仍有这样的体悟,写出这样的文字,这离不开他对生活的态度。

“一味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正是林清玄这种队生活从容、淡泊的传统观念,使他的作品富有哲理与内涵。

林清玄守住了内心深处的灵魂,成为了生活的主人。

对生活,他并没有因当今的快节奏而改变最初的坚守,反而体会得更加深刻透彻。

他守着对生活的感悟与深思,让我们从他所阐述的茶道与佛教中体会出无限的哲理。

反观刘铁男,以为原本人人敬羡不已的副部级高官却在一夕之间成为了人人唾弃的贪官,究其原因,难道不是以为他丧失了内心深处的灵魂吗?做人当诚实,做官当清廉。

可是他呢?造假、受贿、骗套国家贷款。

名人、高官若是偏离了内心深处的灵魂,他在大众面前的形象就一落千丈了。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发展迅猛的时代,有太多的事物让人偏离了初衷,肆意排放污水的黑心厂家,还有那向黄埔江扔了成千上万头死猪的养殖户们。

是啊,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内心深处的灵魂,亦如顾城先生所说的因为失去地球引力而获得“自由”的流星一样,终在天际陨落。

2013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2013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2013年高考作文:深入解读高考作文趋势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流程程立海分析,高考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求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因此,材料作文依然是2013年乃至此后一段时间的主打作文题型,考生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应熟练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流程”与操作技法。

首先,要读懂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艰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关键的词句),进而领悟其主旨意义,理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的写作指向,这就是“读”。

第二、“引”。

所谓“引”就是在写作时扼要概述你所要引用的材料中的信息——即你所阐述的论题,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就会“走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所给材料很长,就要概括引用;假如是几句诗歌、名言等短小材料,则可以全部引用。

对此,考生应区别对待,不可定于一尊,一概而论。

第三、“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包括自己在内),这是供料作文的本质特征,即通过材料本身,揭示其所蕴涵的本质意义,否则,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文章没有说服力,显得干瘪苍白。

第四、“议”,就是说,材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体,对材料所揭示的问题、现象等发表看法、见解和主张。

尽管现在考试已淡化文体要求,提醒广大学生,尤其是考生朋友一定要注意。

第五、“结”,这一点尤其重要。

因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无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并且,不同的读者读后的视角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得出的论题(结论)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作文者能够突破“人云亦云”的传统思维定势,力避“千人一面”的文章出现,必须展开“发散思维”,即“不囿常规,探求问题多种解决途径的开放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

其特征是从同一信息源生发出来的不同看法,不同结果”。

总之,材料作文要按照“读—引—议—联—结”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惟其如此,才能驾驭这一文体的作文特点和写法,做到立意深刻、新颖,论证充分、有力。

要做好论据的“储备”1.新闻时事类对于这类材料作文,考生在高三这一年里,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有关时政内容外,自己也要有目的地收听收看中央电视台、省市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事追踪”、“新闻与报纸摘要”等栏目,各类中央级报刊和地方报刊、网站,或是阅读短平快的文摘等,以获取一定量的相关信息,以便对可能考到的材料作文心中有数,不至于闻所未闻,束手无策。

2013年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3年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3年高考作文题评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3年高考作文题评析和以往相比,今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有3个变化,一是材料作文占了大头,命题(话题)作文大为减少。

材料作文一般只给出一些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自己命题写作。

这比命题作文的自由度更高,更有利于考生的发挥,但不见得就比命题作文要容易,因为阅读分析材料、寻找自己适合题目的过程,就是在考察发现问题和破题的能力了。

这几年高考作文采用的材料作文方式越来越多,几乎是一边倒了,也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趋向。

第二个变化是往理性靠拢。

去年高考后我在人民日报发文评述高考作文,就主张多一些理性思维,不要停留于叙事抒情。

现在看情况的确在变化。

今年全国各省市作文命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给出的材料多是名言、寓言和哲理故事等,属于哲理类;另一是贴近现实的素材,属于时事类。

无论哪一类,都是引出话题,需要考生自己来选择和确立写作的题目。

而基本走向,都是论述性的,要展开思路,阐述观点;要围绕所提供的材料,又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提升,或者要凝聚为某一观点。

今年的出题能往理性靠拢,是应当肯定的。

往理性靠拢,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训练,当然要着力于语言表达,但根本上又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育不太注重思维训练,应试教育也不利于思维训练,目前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成为应试技巧的培训了。

现今作文题往理性靠拢,是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的。

第三个变化,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增加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文从字顺的表达,这都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

整体上说,出题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注意兼顾,质量应当说是在提高的。

也可以说,多年课改的实绩,现在多少已在高考作文命题变化中体现。

那种晦涩难解、“雷人”“坑人”的题目很少了。

下面对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做些评点,侧重评述优质的和相对毛病较多的。

因为刚刚考过,我只是从网上获得有关信息,不一定很准确,只是提供参考罢了。

2013高考作文题目评解及例文

2013高考作文题目评解及例文


司汤达说:“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 过人间。”人间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然而,风 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无愧于内心,一生,安矣! 叩问心灵,“我愿意!”
本文以名言开篇,切中两则材料的交融点——“幸 福”,然后以此为契机,探讨幸福观,即“一生无悔, 足矣”,在此作者添加“我愿意”一句,在形上呼应材 料,在意上引出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正文部分,作者以古人切入,先谈嵇康,以繁笔展 示其不屈的一生,以“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 为结,点明其幸福之所在,然后在面上铺开,陶渊明、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一笔带过,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然 后,作者以海子的名言过渡,引出现实中的种种不良现 象,具备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整篇文章反复使用“我愿意”一句,不仅强化了观 点,也使得行文紧凑,不枝蔓。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 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拼搏着 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 “歼—15”号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 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 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 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 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英雄长存海天间!”
用“感悟生活法”更新“死背素材法”
用“务实创造论”取代“空想创造论”
据题发挥
“ 历年作文同一题”。任何作文题目都无法
限制思想解放的头脑;体现“新课标”精神的高
考作文题目更是如此。当然,任何作文题目,也 都无法开启认识闭塞的心灵。考场作文,不取决 于题目,而取决于思维品质。
*
[2013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2013年全国各省市
高考作文题目评解及例文
据题发挥 高考作文题目提供写作思维的原点。给标题和给话 题作文是给出一个原点,作为写作依据;给材料作文则 给出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包含若干原点,供考生选择。 考场作文要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与标杆作文点评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与标杆作文点评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与标杆作文点评(一)高考真题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以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命题分析该作文题目延续了广东作文开放性的特点,同时也暗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

一方面该材料反映的是如何对待捐款问题,提供了三个角度,学生可选角度比较多,很很容易就能了解到要写作的话题,且做到有话可写,体现了其开放性的一面,能较容易考察出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另一方面,该素材也暗合之前的红十字会和雅安地震引发捐与不捐,如何捐的争议行话题,富有时代性。

【材料与写作范围的把握】1.材料讨论家庭对待捐款的态度问题,其中有三种态度:乐意接受,接受但表示偿还,拒绝。

三个家庭就是否接受捐赠体现各自观点和态度,其中折射出来的道理也反映在除捐赠外的其他领域。

那么,学生可以就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可以将材料引入文中,也可以不引入。

2.写作要求(题干)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可从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立意方向参考】(一)高兴地接受角度1.在困难时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一种人生的智慧2:在困难时候,学会利用外在力量帮助自己走出困境3.高兴地接受别人帮助,是对捐赠者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尊重。

(二)接受但表示偿还1.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且表示偿还,是一种知恩图报的表现2.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且表示偿还,也是一种对己对捐赠人有责任体现3.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且表示偿还,表示应该有感恩之心(三)拒绝1.莫因个人的尊严绑架了善意的心(素材的捐赠人是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的)2.对嗟来之食,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要有自己的尊严和骨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满分作文模式指导议论文2014-05-06 18:09:2013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满分作文模式指导第一步: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

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

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

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二)命题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有交叉的地方。

有些命题本身就是话题,如“安”、“愿景”、“谈意气”等等,这样的命题与话题作文,二者立意完全相同。

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的观点或主张了,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等,这样的命题作文,立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如以“一枝一叶一世界”,“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一枝一叶未必一世界”“心中的天使不需雕琢”(保持人的本真美)。

广东省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纪念”也可以立意为“无须纪念”),因为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

(三)材料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材料1:“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

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请你结合成长中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

在写法上,以往的材料作文很容易套用“三段论”、“四步法”。

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联系材料、归结材料几乎成了这类作文固定的写作模式(并不是说这种模式完全要不得,作为基础训练它是可以的,但在选拔考试中,这种模式作文肯定占不了什么优势)。

而话题式材料作文,除了明确限定性内容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完全可以从简审题,突破传统材料作文所形成的种种程式,在它为同学们提供的最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大胆地发表对事物的高见,不拘一格地写出社会生活的五彩缤纷,写出自己的最精彩的故事。

第二步: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一)话题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话题作文的立意应考虑的几个方向:一是使要话题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加具体;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易于深化;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为新颖。

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话题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⑴:词语型话题(包括独词类,偏正短语类)的立意:词语型话题,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

对话题采用“前添加,后添加,中间添加”的办法(添加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或添加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宽题走窄”,使话题更具体明确,或把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

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

如:话题“脸”(05江西)扩展为短语:妈妈的脸,孔繁森的脸,曹操的脸;城市的脸,中国的脸,地球的脸;美化脸部,化装脸部;美丽的脸,丑陋的脸。

扩展为句子:我希望有一张天使的脸;笑容,写在脸上;三国史是一部“脸”史;请你收起伪善的脸;改革开放的成果展露在人们的脸上。

再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需要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更需要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应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双方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可以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一来,思路展开了,理解话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立意也就出来了。

⑵:句子型话题(包括主谓短语类,动宾短语类)的立意句子型话题,其本身就是中心论点,但任须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六种成分具体化,从而列举出不同的立意。

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对象的角度添加:谁雕琢心中的天使?添加主语或通过添加不同的类属定语细化主语————(我,妈妈,孔子,丛飞,巴金,李白---------)雕琢心中的天使从原因的角度添加:为什么要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个层面的原因状语———因为(责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个人有理想;---------)而雕琢心中的天使从办法(方式)的角度添加:怎样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种的方式状语———(用爱,用奉献,用执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坚强,用献身)雕琢心中的天使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雕琢心中的什么样的天使?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定语———雕琢心中(人格高尚,才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纯真,贡献巨大)的天使从后果(意义)的角度添加:雕琢心中的天使就会怎么样?在话题后面添加词语或句子———雕琢心中的天使(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会美好;天地宽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⑶:关系型话题的立意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

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

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

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

如“和而不同”,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

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一一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

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

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

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例2::2000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

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③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例2: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

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