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探讨

合集下载

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

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

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张掖市作为甘肃省的重要农业经济区,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在该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一、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情况甘肃省地广人稀,自然条件适宜玉米种植,具有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省的玉米制种产业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甘肃省建立了完善的玉米制种作物品种选育体系。

该体系通过对现有品种的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抗虫能力。

同时,甘肃省还开展了品种间杂交育种和亲本纯净化等工作,为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品种支撑。

其次,甘肃省注重玉米种子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通过对种子的种植、收获、加工和贮存等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确保玉米种子的品质和数量。

甘肃省还积极引进现代化玉米种子处理设备和技术,提高种子的加工效率和质量。

再次,甘肃省加大了玉米制种技术的推广力度。

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开展示范种植和科普宣传等活动,向农民普及现代化的玉米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甘肃省还建立了玉米制种技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最后,甘肃省加强了玉米制种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通过鼓励农民合作组建专业化的种植合作社和企业,提高种植管理的规模效益。

甘肃省还加大对种植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为甘肃省的重要农业经济区,张掖市的玉米制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首先,张掖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为玉米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市政府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种植效益。

其次,张掖市注重玉米制种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和品质。

与此同时,张掖市还加大了对玉米制种科研和示范的投入,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活动。

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推动措施及思路

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推动措施及思路
2 0 1 5
・—
● 一 - ・ — 卜- — h- - ~ - — - + -— ’ 一 一 — + _ - 一 . _ +
参考文献
[ 1 ] 东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东台市志 [ M] . 南京 : 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
社, 1 9 9 4
[ 2 ] 陈新 保. 阳新 县农作 物种质 资源普 查现状 与分析 [ J J . 中国种业 ,
2 产业推动措施
2 . 1 强 化 政 府 引导 , 培 育支 柱 产 业
- — 卜- + - + - + 一— + 一- — + 一 - — + 一 - — ● 一- + -+ -— ● 一一 - p - -— - 卜
1 . 3 品种研发能力

全市玉米制种企业 中, 育繁推
张掖 市 委 、 市
体 化 和开 展育 种研 发 的企 业共 2 3家 。其 中 , 育 繁
+ ~” ・ -一- — - 卜 -—+ -一— +_ — — 卜-— + 一”+ ”十

政府 高度 重视 玉米 种 子产业 发 展 , 立 足 区位优 势 , 抢
建议 [ J J . 中国种业 , 2 0 1 6( 3 ) :1 2 — 1 4 f 4 ] 东 台党史 地方 志办公 室. 东 台年 鉴 [ M] . 南京 : 江 苏人 民出版社 ,
1 产业发展现状
1 . 1 基地 生产 能 力 2 0 1 1 年 以来 , 张 掖市 杂交 玉米 种子基地面积基本稳定在 6 . 6 万 h m 左右 , 年 产 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均玉米制种纯收入 1 6 0 0 元 。种子产业本身效益和 对畜牧 、 包装 、 运输 、 机械加工 、 商业 、 建筑等关联产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形势分析2021 年是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起步之年,同时,受去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及库存“双下降”、今年大田玉米价格及面积“双增长”的利好影响,可以预见,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面积将会稳中有增。

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种子企业库存减少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国家将扩大玉米播种面积,重点扩大东北及黄淮海地区的玉米播种面积。

同时,受去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农户扩大玉米种植的积极性高涨。

2021 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有望出现大幅增长。

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直接拉动了玉米种子的消费需求,国内玉米种子总需求量大幅增加,全国玉米种子销售均价小幅上扬,同比增长 2.37%,西南地区的热带血缘品种、硬粒型品种甚至出现断供现象。

资料显示,2020 年全国玉米杂交制种面积下降至233 万亩,实际收获种子9 亿公斤,同比减少9%,加上库存6 亿公斤,2021 年实际可供玉米种子总量为15 亿公斤,预计2021 年总需求量约为11-12 亿公斤,企业库存会较往年减少。

受此利好影响,2021 年种子生产企业扩大玉米制种面积的意愿增强。

商品玉米价格上涨,制种基地产值大幅提高资料显示,2016-2020 年,我国商品玉米总产量由2.2 亿吨增加至2.61 亿吨,消费需求量由2.3 亿吨增加至2.75 亿吨,玉米生产总量始终跟不上玉米消费需求的增长。

2020 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全球玉米贸易遭受重创,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玉米出口国都停止玉米出口。

国内玉米市场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玉米价格一路飙升。

商品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极大提高了种子基地农户对制种亩产值的较高期望值,农户种植商品玉米的意愿增强,目前已引发制种玉米、商品玉米争地现象。

2020 年,全市玉米制种亩产值在2000-2650 元之间,平均亩产值2595 元。

2021 年伊始,武威市洪祥镇提出对亩产值低于3200 元的制种企业严格管控进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玉米种业界的极大关注。

张掖市玉米制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掖市玉米制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分析了张掖市玉米制种的自然优势条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制种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河西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玉米制种;现状;问题;对策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气候适宜、灌溉条件便利,非常适合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

农田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机械耕作条件好,有利于实行集约化生产经营[1-2]。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玉米光合作用和积累干物质提供了优厚条件。

张掖市以其独特的自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最大生产基地。

1 张掖市玉米制种现状张掖市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海拔高,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相对湿度小,玉米不易发生病害。

收获季节的光热条件对种子的干燥脱水极为有利。

生产的玉米种子子粒饱满均匀、色泽光亮、发芽率高。

由于气候干燥,脱水快,该制种区全部采用果穗晾晒,保证了种子纯度。

在种子贮藏期间,不会发生变质或生虫,色泽也几乎不改变,这就大大减少了制种基地的风险[1-2]。

2009年张掖市制种玉米面积6.4万hm2,占全国种子需求量的近45%,产值达25亿多元。

2010年制种玉米面积6.2万hm2,所生产的种子99%供给外省。

张掖市玉米制种区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及民乐县的部分地区。

截至2010年,制种企业已达60多家,制种面积达6.2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生产基地。

2 存在的问题2.1 制种面积发展过大,成本增加 随着制种面积的逐年增加,加上上年库存的种子,近10年来玉米种子市场行情基本上是供过于求。

玉米种子生产和经营周期长,种子的销售受品种表现影响很大,很难恰当把握某一品种的制种规模,盲目扩大制种面积给某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

由于基地膨胀过快和企业过多,而能够适宜制种的土地相对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基地需求,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剧。

各企业为稳定和扩大制种基地面积,随意放宽种子生产条件,对基地上存在的不安全生产行为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甚至对基地提出的过分要求和不平等条件一概满足[3-4]。

浅谈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浅谈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5.7强化引导扶持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将河南省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向茶产业倾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县要把茶叶生产确立为朝阳性的特色产业,加大汇报和争取的力度,制定贴息、直补等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保证每年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对茶产业发展进行扶持。

三是整合项目资金,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农业项目资金使用原则,尽可能整合农业结构调整、农综开发、扶贫、土地整理、发展经济林、生态建设等项目资金,向茶产业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茶园生产基本条件。

同时,调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茶产业的参与热情,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等投入到茶产业发展上来。

6小结综上所述,南阳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文化、环境和区位等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坚持茶叶生产绿色化、产品品牌化,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价值链,才能不断推进南阳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常年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52.9h ,≥10℃的活动积温为2980℃,正常年份无霜期为152d ,昼夜温差大,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

玉米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6.67万hm 2左右,全国50%左右的玉米种子产自张掖,供应3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

张掖杂交玉米种子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全国大田玉米生产用种安全,在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方面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农业“四个百万”工程,先后经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盲目扩张、稳步发展4个阶段的玉米制种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2020年全市落实杂交玉米制种面积6.38万hm 2,占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的41.5%,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

本文作者针对现阶段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促进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张掖市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张掖市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张掖市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张掖市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张掖市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探讨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张掖市的农村地区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地形复杂,导致机械化操作困难。

对策是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和布局,优化农田结构。

采用轮作、间作等措施,合理利用农田资源,降低土地利用强度,并选择适应山区地形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

其次,张掖市农民的机械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和维护的知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可以通过成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

同时,与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此外,张掖市的农业机械设备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进优质的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促进农业机械产业化发展。

同时,加强农机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以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

最后,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张掖市农民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无法承担高昂的机械化成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设立农业机械化贷款专项资金,推动银行和农民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通过集体经济的方式降低机械化成本;推动政府对农机购置补贴和农用机械设备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综上所述,张掖市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包括土地利用问题、农民技术水平、农机设备供应和资金投入等。

为了克服这些制约因素,需要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引进优质农机设备生产企业,推动农机产业化发展,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潜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潜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潜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张掖市充分发挥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以建设“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连年保持在100万亩左右,年均产种4.5亿公斤,面积、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70%和80%以上,占到全国的25%和33%,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

2011年,玉米制种平均亩产值达2400元,制种业总产值突破24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玉米制种纯收入14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6%。

2012年,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02.53万亩,预计总产值将突破25亿元。

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全市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促农增收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张掖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为保障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尤其是近期农业部把张掖确定为西北基地的核心区,确认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并成立了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甘肃省农牧厅、张掖市政府共同组成的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张掖)建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这在张掖历史上还属首次。

张掖市委、市政府把玉米制种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产业,最近专门召开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建设管理暨全市种子生产经营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大力推进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和生产经营秩序整顿。

可以说,目前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客观认知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和风险,并有效加以应对和化解,就会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推动种子产业和主产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潜在的问题及风险1.入驻制种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入驻我市的70家玉米制种企业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足20家,多数企业为委托型、代理型生产公司。

虽然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中有15家落户,但没有一家在张掖设立总部和研发、营销中心,代繁代育仍是主要形式,企业多小散弱的情况比较突出;大部分企业晾晒条件差,烘干能力不足,所产种子遭遇霉变、冻害的几率大,种业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仍很弱。

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状况探析(宋学林甘肃省张掖市种子管理稽查站734000)张掖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地形地貌类型独特,光照充足,灌溉便利,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相对较高,具有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工程”,积极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发展规划,培育龙头企业,推行标准生产,强化市场监管,打造品牌形象,提升产业化水平,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全市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种子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全国玉米制种产业良性发展,提升我国种子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全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现况及成效(一)基地面积稳中有增,为国家粮食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0-2011连续两年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年均产种4.5亿kg,分别占到全省的70%和80%以上,面积、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5%和33%,总产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40%以上,所生产玉米种子可满足全国近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的需要,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市级玉米制种基地。

(二)节水成效显著,为改善下游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玉米制种全生育期灌水5—6次,平均每次灌水量75—80 m3,亩用水350—480 m3,比小麦玉米带田每亩节水250 m3左右,年实现农业节水2.5亿m3,仅节水一项按张掖灌水量可新增灌溉面积53—64万亩,连续12年完成向额济纳旗调水任务,有效地改善了内蒙西部的生态环境,支援了国家的国防建设,为恢复下游生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现有玉米种子企业70家,全国54家骨干龙头企业中,有15家在张掖建有公司和基地,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7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的初级阶段,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占主导的比例较大,高级需求占主导的比例较小;在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则刚好相反。

“自我实现需求”引导企业进入到品牌战略与企业文化层次。

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不但要告诉人们产品的实用价值,还要充分运用企业标识、企业口号、产品商标、品牌标志色等,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特征,让人们体会到产品的象征意义,丰乐种业的“把丰收的快乐带给农民”与敦煌种业“敦煌种业,收获喜悦” 的企业愿景,都是超越产品功能层次,对情感满足的表达,是企业品牌的定位和企业文化的表白。

4 总结
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是种业企业直观展示企业综合实力的窗口,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否具有推广价值与应用前景,评价标准是它如何满足马斯洛需
求层次理论提出的五个需求层次。

现场观摩会要对玉米新品种的实用功能以及其中包含的人文意义与象征意义进行全方位的表达,才能真正体现出玉米品种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少昆,王崇桃.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农业科学,2009,42(6):1941-1951
[2] 闫树合,陈素华.浅谈强化种子零售商的服务功能.种子科技,2011(3):18-19
[3] 宋协良,宋雷,宋雨.浅谈密植型玉米品种良玉88的选育思路与技术创新.农业科技通讯,2011(6):18-20[4] 王利强.先玉335和郑单958在东北、华北的表现及玉米发展趋势.种业导刊,2014(4):24-26
[5] 李波.我国种子营销新模式探析.中国种业,2013(6):8-11(收稿日期:2014-07-23)
基金项目: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资助项目“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探讨
李向岭 李树君 李 欣 崔永伟 赵跃龙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标准定额研究所,北京 100125)
摘要:通过对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形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思路,包括建设国家级“四化”玉米制种基地、培育现代玉米制种产业体系、创新现代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包括实施标准化制种田改造工程,以及加快制种和加工技术研发、种子加工与储运中心、副产品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种子质量监管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以期为促进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关键词: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四化制种基地;发展探讨
目前,我国玉米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三个区域。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光照充足,灌溉便利,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相对较高,具有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1]。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高,所产种子子粒饱满、发芽率高、水分含量低、商品性能好,是我国
最佳的玉米种子繁育地带,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

近年来,张掖市高度重视玉米制种产业,将玉米制种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面临着专业化、科学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不足等因素制约。

本文通过对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促进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措施,以期促进张掖玉米制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玉米制种产业提供借鉴。

1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现状
1.1 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目前,张掖市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玉米种子4.5亿kg ,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能满足国家近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需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2011年,“张掖玉米种子”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