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数计算方法对普通高校办学条件评价指标的影响
教育部直属高校规模经济研究

呈现先下降 , 后又上升 的趋势 。但 同时在大的 u 型曲线内部生 均成本 与标 准生数还呈 现 出微弱的双 U 型特征, 即伴随着办学
维普资讯
温艳 黄 卫 : 教育 部 直 属 高 校 规 模 经 济研 究
1 9
口 0 | 罩 舄 盘 】 日J c 0 3 日
维普资讯
第2 卷 5
第 1期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Vo . 5 No 1 12 . F b u r 0 6 e r a y2 0
20 0 6年 2月 பைடு நூலகம்
J u n lo e h o o y Co lg d c to o r a f T c n l g le e E u a in
教 育 部 直 属 高 校 规模经 济研究
温艳 黄卫
1 湖南 大学 ; . . 2 合肥 炮兵 学院
摘要 : 当前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规模已达到枝均300 40 人的水平。以高校生均培养成本作为衡量指标, 对规模经济进
行 研 究 , 出高校 规模 经 济 和 最优 规 模 结 构 的 几 个 结 论 。 提 为其 制 定 规 模 发 展 规 划 提 供 参 考 。
图 1 教 育部直属 高校 2 0 0 4年标准生数 与 生均成本 散点 图和 回归曲线
率 都 小 于 0 00 , 给 定 a 0 0 的 情 况 下 回 归 系数 显 然都 通过 了 T 检验 。更 高 次 数 的 回 归 , 准生 数 的 系数 在 给 定 n . 5 .01在 .5 标 —O 0
规模的扩大 , 生均成本依次呈下降 、 上升、 再下降 、 上升 的态势 , 再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 。 值得注意的是 , 传统 的规模经济U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教发[2004]2号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教发[2004]2号](https://img.taocdn.com/s3/m/224f9e97daef5ef7ba0d3cc4.png)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
(教育部文件教发[2004]2号)
⑴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
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
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⑵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博士生数+留学
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⑶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
师数×0.5)
⑷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数/专
任教师数
⑸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
制在校生数
⑹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
数
⑺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⑻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的专任教
师数/专任教师数
⑼生均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⑽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学生宿舍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⑾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全日制在校生数) ×100
⑿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全日制在校生数) ×100
⒀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⒁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进修生数指进修及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学生数。
※电子类图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已在相关指标的定量中予以考虑,测算时均不包括在内。
浅谈高校教育统计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凌 花
摘 要:高等 学校是培养 高端人才的摇篮 ,加强教 育统计工作,对高校 办学软硬 件条件如 :科研 、师资、教 育教 学水 平、学术影响等 多方面数据进行搜集 、整理 、分析 ,可以为 高校加强教 育教 学管理、培 养高素质人 才提供有 力的数据 支撑 ,也 为教 育主管部 门对 高校的 办 学和人 才培养水 平评估提供科 学的测评依据。 关键词 :高等 学校教育统计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高等学校教育统计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概述 当前 ,为 了加强全方位的教育教学管理 ,全国各级 各类院校都非 常 重视对本校教育资源 、教育统计指标的科 学分析 。高等 学校教育统计 有 着j E 常规范 、严谨的操作流程 ,通过构建科学 的统计指 标体系 ,统计人 员对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资源要 素 , 如 :经费投 入、教学软硬件 设施 、师资队伍 、教学水平等指标进行 全面、科 学、客观的评价 ,为 政 府、普通民众更直观的认 识 、了解 高校教 育教学现状提 供便利 。高校教 育统计在教育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 的作用 , 是教育主管部 门和高校工作 的重 点 , 是 制定我国高等教 育中长期发展规划 的重要参考依据 。 高校人才 培养水平评估 , 是指教育主管部 门对高校教育 资产 ,包括 有形 资产以及 无形 资产进行定量认识 和定性分析 。对高 等学校教育 、人 才培养 实施全 方位监督 、分析 、评价 ,国家作为评估主体对 高等学校办 学状况等 的考察 ,具有最高 的权威性 ,通过采取分类指导 、宏 观调控等 手段 ,找 出学校管理 中存在 的弊端 ,督导各类高校通过整改 ,改善 办学 条件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
关于新升本科高校核算及确定合理生师比的思考

关于新升本科高校核算及确定合理生师比的思考作者:刘金荣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08期生师比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
确定合理的生师比,不仅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高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及办学效益的必要前提。
新建本科高校面对新一轮的“合格评估”,不应根据评估指标的限制性要求,主观的确定一个生师比,应该在保证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下,依据学校现有的学生、专业规模的多少,科学地测算学校各类教师的需求量,从而确定体现自身特点的、合理的生师比。
高校生师比教师需求量教学工作量合格评估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了“内涵发展”时期,强调“质量立校”和“特色兴校”成为各高校追求的目标。
合理的生师比,不仅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高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及办学效益的必要前提,更是衡量一个高校办学水平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我国高校生师比的现状生师比的高低是教育的内外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教育投资、人口基数、学校类型、在校生规模、班级规模、教师人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程度、教育理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从宏观层面上看,难以用统一的生师比来衡量所有高校。
事实上,各高校在发展中承担的角色和目标定位不同,对教师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
1999年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新建本科高校的生师比一再上升。
如浙江省,1999年是11.55;2005年达到17.6的历史最高水平。
为了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和保障教学质量,2004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规定,生师比的合格标准上限为18︰1,限制招生的上限为22︰1。
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新建本科高校的生师比短期内生师比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标准,教育部考虑的这一实际,在本轮合格评估中将这一指标合格的标准确定为不高于22︰1。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

部分评估指标核算方法折合在校生数=专科生数+预科生数+中专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函授生数*0.1全日制在校生数=专科生数+预科生数+中专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兼职教师数=兼职教师总学时数÷240(学时数按学年计算,一学期120学时,一学年240学时)。
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兼职教师数(折算后)1、生师比=全日制在校生数/教师总数[合格标准为18:1]2、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合格标准为15%]3、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合格标准为20%]4、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专任教师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合格标准为50%]5、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数/兼职教师总数[优秀标准为30%]6、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的比例=专业课与实践指导课中的兼职教师数/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合格标准为10%]7、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合格标准为16平方米/生]8、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合格标准为4000元/生]9、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合格标准为8台]10、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合格标准为7个]11、图书馆其它载体类型文献的折算办法为:期刊、报纸每一合订本算为1册;缩微胶卷1卷为1册;缩微平片10片为1册;幻灯片每50片为1册;视听资料(含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影碟等)每盘为1册;光盘未注明册数的每片按1册计;软盘每个软件包为1册;电子图书按所订购的种(册)相应为1册;电子期刊以每种的一个年度为1册;未注明册数的数据库按1GB为200册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简化)11.30

普通⾼等学校本科教学⼯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简化)11.30《普通⾼等学校本科教学⼯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合格评估⽅案设计的核⼼内涵是“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个引导”。
“四个促进”是指促进办学经费投⼊,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三个基本”是指: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两个突出”是指:突出服务地⽅(⾏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型⼈才的办学定位;“⼀个引导”是指: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以上这四个⽅⾯是合格评估⽅案的核⼼内容。
本科教学⼯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由7个⼀级指标,20个⼆级指标,39个观测点(见附表)构成。
主要有以下特点:⼀是强调领导作⽤,要求学校各级领导班⼦遵循⾼等教育办学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落实教学⼯作的中⼼地位。
⼆是突出应⽤型⼈才培养模式,⿎励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三是强调经费投⼊,特别是政府和学校举办⽅对学校办学经费的保障。
四是强调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形成不断提⾼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五是体现“以学⽣为本”的理念,强调对学⽣的指导和服务。
六是强调产出导向,重视⼈才培养质量,重视师⽣和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
本科教学⼯作合格评估从评估⽅案设计理念到具体指标,坚持“以学⽣为本”,保障学⽣基本权益,具体反映在六个⽅⾯:⼀是对学校办学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教学的基本投⼊。
如教学⽇常运⾏⽀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之和的⽐例≥13%,⽣均年教学⽇常运⾏⽀出≥1200元⼈民币,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逐步增长。
⼆是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
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其⽬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使学⽣直接受益。
三是明确要求按国家规定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和学⽣⼯作队伍,加强思想政治⼯作。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1)

附件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1.1 学校定位1.2 领导作用1.3 人才培养模式2.教师队伍2.1 数量与结构2.2 教育教学水平2.3培养培训3.教学条件与利用3.1 教学基本设施3.2 经费投入4.专业与课程建设4.1 专业建设4.2 课程与教学4.3 实践教学5.质量管理5.1 教学管理队伍5.2 质量监控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6.1 学风建设6.2 指导与服务7.教学质量7.1 德育7.2 专业知识和能力7.3 体育美育7.4校内外评价7.5 就业附: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2.对民办、医学类、艺术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1附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2345678910附2:对民办、医学类、艺术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一、民办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1.2 领导作用增加一个观测点“领导体制”,基本要求为:领导体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党委会机构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建立了学校发展决策咨询机构并很好发挥了作用;建立了学校师生员工民主管理监督、建言献策的机制。
2.教师队伍2.1 数量与结构观测点“生师比”合格标准中增加:自有专任教师数量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50%。
“专任教师计算方法”是:自有教师及外聘教师中聘期二年(含)以上并满足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的教师按1:1计入,聘期一年至二年的外聘教师按50%计入,聘期不足一年的不计入专任教师数。
二、医学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1.教师队伍2.1数量与结构观测点“生师比”合格标准中增加:医学类专业(主要指五年制、授医学学士的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针灸推拿学等本科专业)要有一支双师型的临床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达到1:10。
临床教师的计算以附属医院(直属)具有医师职称系列全部人员的15%计;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师按聘请校外教师折算,原则上不超过全校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监测系统的开发

se le Z
use &m一r l . GJJ 12 v Z
se le 3
Se le g
use &m_dr l CJJ 1 v 4
* — 采集 基 表 数 据, 加 到 办 学 条 件 库 追
sele l
以上测算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教育部《 高等 教育基层统计报表》 该报表有相应的统计软件来支 ( 持, 有独立的数据库) , 通过人工来折算在校生规模,
su l刀 xxs02 > 0
skiP
en d d
e r pl a l
高 教育 软件} 等 统1卜 日基 办 条 监 统 本 学 件 测系
采 集各基表数据 生成办学条件数据库
ly l, l ‘ B F T D
h沙s with ( zw/ sum二5 2 ) * 10 0 0
o fr
u s ln xxs 2 > 0 0
的模式进行设计。系统的 设计模式图如图1所示。
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
分为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两
3卜 建立办学条件数据库 1
会监督机制, 有利于促进办学条件改善和保证我国
高等教育持续、 健康发展。 该指标由两部分组成: 1 1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包括生师比、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 的比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例、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值、 生均图书。这些指标是衡量普通高等学校基本
第1 期 2
武德峰: 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监测系统的开发
63
se e g l
o f r sullu 汉 1 > 0 0 5
1 0cs f r x dm = 8. and . bh = 0 1’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人数计算方法对普通高校办学条件评价指标的影响汪瑞芳 徐 慧 一、学生人数在普通高校办学条件统计监测与评价指标中的地位目前,普通高校办学条件统计监测与评价指标有很多,主要应用于教学评估、国家审核高校办学能力,对年度招生规模进行宏观控制以及监督普通高校工作规划建设标准。
本文主要选择教学评估和宏观调控招生规模时使用的几项监测与评价指标进行讨论,具体包括:①生师比;②生均图书册数;③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④生均教学行政用房;⑤生均学生宿舍面积。
其中第①项指标生师比为学生人数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第②~⑤项均为办学条件与学生人数之比,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与学生人数这一指标有关,其比值大小受学生人数的影响。
对同一所高校而言,一定时间的办学条件值是固定的,而在校学生人数却有研究生、本专科生、函授夜大生等多种层次,学生总人数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计算方法的不同,对监测与评价结论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可导致错误的决策。
学生人数的计算方法目前有两种,一种是按自然学生人数计算(以下简称甲方法)。
主要用于教学评估,其计算方法为:学生人数=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另一种方法是按折合人数计算(以下简称乙方法)。
主要用于国家对高校办学规模进行宏观管理,控制招生规模。
其计算方法为:学生人数=本专科生+研究生×2+留学生×3 +进修生×1.5+预科生+成人脱产班+函授生×0.1+夜大生×0.3下面分别讨论甲、乙两种计算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二、学生人数计算方法对高校办学条件监测与评价指标的影响教育监测与评价的结果是国家制定宏观教育事业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国家对高校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时直接影响甚至决定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高校办学条件的统计监测与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显得相当重要。
现以1996~1997学年初湖南省三所普通高校各类学生人数和办学条件统计资料分别说明甲、乙两种计算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表1 湖南省某三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资料学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函授生夜大生计其中住校成人脱产 班进修生甲12345667 A校5348143016811208120827160 B校7254944181103185334801 C校32853302111652652320891998年第5期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中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教授中南工业大学校办统计师(长沙410083)表2 湖南省某三所普通高校办学条件统计资料学校专任教师人数藏书量(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学生宿舍面积(m2)教学行政房(m2)甲12356A校62765.003745.004384277023 B校1071134.009019.4662102158164 C校47141.001752.001932550147 按甲方法计算的学生人数=1栏+2栏+3栏,各校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A校5491人,B校8216人,C校3318人。
由此得出的统计监测指标结果见表3中的“甲方法”各栏。
该方法在计算学生人数时,只统计了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而且各项生均指标均以自然学生人数作分母,这样做忽略了两个实际问题:第1,各层次学生占用办学条件的差异性。
例如,在住宿标准上,无论哪所高校,研究生要比本专科生高,留学生亦如此。
其他办学条件也一样,实验室、教学科研设备、图书等等,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占用都存在差别。
第2,忽略了函授、夜大教学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中普遍存在培养函授、夜大学生的事实。
成人教育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学校一定的办学条件。
因此,在评价与考核生均办学条件时,如果将成教学生“忽略不计”,得出的评价结果就会产生片面性。
乙方法考核生均宿舍时不计函授、夜大和走读生,其他各项生均指标的学生人数计算方法为:学生人数=1栏+2栏×2+3栏×3+4栏×0.1+5栏×0.3+6栏+7栏×1.5,按此法计算的各校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A校8880人,B校9864人,C校3790人。
由此计算的统计监测指标结果见表3中的“乙方法”各栏。
这种计算方法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1,除生均宿舍外,其他各项生均指标将不住校的函授生折算计入学生总人数中。
实际上,函授生占用校舍、资产的实际发生在函授教学站,占用校本部的只是少量师资和办学经费。
因此,在计算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图书、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时,将这部分学生折算计算总数,存在着分子分母考核范围不一致的问题。
第2,少数高校夜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住在校园内,占用了办学条件。
尽管国家不允许高校将夜大学办成全日制脱产形式,但这现象仍然在部分高校存在。
这些学生除了进校渠道不同以外,进校后在办学条件占用上与本专科生几乎没有区别。
笔者对上述三所高校进行过初步调查,A校和C校的夜大学生全部住校,B校有348人。
夜大学生在教学计划、住宿、图书借阅、上课教室安排等方面,与本专科生没什么区别。
为了加强对这种现象的监督与检查,保证本专科生正常教学条件,设计办学统计监测与评价指标时,应该将这部分学生纳入考核范围。
第3,函授、夜大学生的计算当量问题。
函授、夜大学生的当量至少已经过三次改动。
1995年国家规定的函授生当量为0.2,夜大学生当量为0.5,1996年改为函授生0.1,夜大生0.3。
这种频繁变动给人的感觉是,函授、夜大生的当量计算具有随意性。
笔者认为,函授、夜大学生当量的计算比较科学的依据应该来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如课程开设门数、面授课时、实验、实习课时等与同层次本专科生的比例进行综合测算,求出一个综合的比例,作为监测与评价的合理当量。
三、对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中学生人数计算方法的新设想坚持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来监测与评价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按照学生实际占用的情况规定统计口径,进行统计监测与评价。
下面提出笔者设计的统计和计算学生人数的一种新方法(以下简称丙方法),并将据此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甲、乙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1.新方法简介计算学生与教职工比、学生与专任教师比时,计算学生人数时将全部学生按当量计折算,具体办法为:90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8年第5期学生人数(Ⅰ)=本专科生+研究生×2+留学生×3+函授生×0.1+住校夜大生+未住校夜大生×0.5+成人脱产班+进修生×1.5+预科生。
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得出上述三校的学生人数分别为A校9726人,B校9759人,C校4246人。
计算固定资产、图书和校舍等生均指标时,以实际住校人数计算,不计函授学生。
学生人数(Ⅱ)=本专科生+研究生×2+留学生×3+住校夜大学生×未住校夜大生×0.3+成人脱产班+进修生+预科生。
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得出上述三校的学生人数分别为A校9558人,B校9546人,C校4035人。
根据以上学生人数计算结果,对三校的办学条件监测指标进行计算,得出监测结果如表3。
2.对三种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为了便于观察,现将三种计算结果及原国家教委在控制招生规模时制定的办学条件最低标准(标准1)和教学评估时使用的A级标准(标准2)列表如下: 表3生均教学科研仪器值(万元/人)生均图书册数(册/人)甲方法乙方法丙方法标准1标准2甲方法乙方法丙方法标准1标准2 A校118.3873.20681301000.680.420.390.50.6B校163.10135.83138.87130120 1.100.910.930.5 1.0C校123.57108.18101.611301000.530.460.430.50.6 续表3生均教学行政用房(m2/人)生均学生宿舍面积(m2)学生与专任教师比甲方法乙方法丙方法标准甲方法乙方法丙方法标准1甲方法乙方法丙方法标准2 A校14.038.678.06187.98 5.25 4.5961:8.761:14.161:15.511:6~8 B校19.2516.0316.39187.56 6.75 6.4461:7.671:9.211:9.111:6~8 C校16.1113.2312.4318 5.82 5.71 4.7961:7.041:8.051:9.011:6~8 ①三种计算结果与国家教委控制招生规模时规定的最低办学条件标准比较:a.生均图书册数:A、C两校无论用哪种方法考核,均达不到规定标准,且甲乙丙三种计算结果呈下降趋势,说明学生人数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直接影响着办学条件的监测结果。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A 校的生均图书册数在丙计算法下,比国家规定标准少62册/人,在乙计算法下,比国家规定标准少56.8册/人,说明在藏书量这个办学条件方面,A校不能满足要求;B校生均图书在丙计算法下,比国家规定标准少28.39册/人,在乙计算法下,比国家规定标准少6.43册/人,说明在藏书量这个办学条件方面, C校也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国家在宏观控制政策方面,应加强对住校夜大生比例较大的学校的监测。
相对而言,由于B校的夜大生住校人数所占比例较低,因而乙法和丙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从计算结果看,B校的图书条件已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b.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和生均学生宿舍面积:若按甲方法考核,则A、C两校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学生宿舍能达到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接近国家最低标准。
但若按乙丙两种方法考核, A、C两校的三项指标都达不到规定要求。
表明丙方法对实际情况的监督功能更强一些。
B校的各项办学条件均已达到或超过了规定标准。
综上所述,如果用丙方法考核办学条件,A、C两校的图书、教学设备、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等生均指标远远达不到原国家教委控制招生规模时规定的最低办学标准。
因此,国家有必要从宏观上制定政策,对这类不能保证本专科生(下转至第69页)要有先导性的基础研究,也要有大量的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且还要有大量推广现成技术的研究。
因此,高等学校的科研面向也应该是多层次的。
具体分类如下:第一层次高校目标——重大学术创新与突破。
这类高校的科研管理目标应当是追求学术研究上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强化目标而非过程,向国际水平看齐和冲击,研究内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和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基本问题。
第二层次高校目标——重点发展、形成特色。
这类高校无力全面保持最高水平的研究质量,一般在部分学科保持优势。
因此,是否形成了特色是其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这类高校的科研管理目标,应当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注意有重点地发展优势学科、办出特色,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科研攻关和产业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