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上)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上)
(3)如果两个数具有公共质因数,那么,它们各自 的质因数和公共质因数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它们公共质因数的乘积。(注: 一直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德江县土家族乡文化完小
例:36和48
2 36 48
最小公倍数:2×2×3×3×4=144 2 1 8 2 4
36×4=48×3=144 最大公约数:2×2×3=12
3 9 12
3
4
练习:72和14 13和5 9和27
2 1 6 32
2 8 16
24
8
22
4
1
2
2 4 最大公因数:2×2×2=8
1 2 最小公倍数:
6
2×2×2×2×2×3=96 (注意:求最小公倍数
3 (而非最大公因数)时,
3 要除到所有的商是互质数
为止)
德江县土家族乡文化完小
3、6和7
33 6 7 127
7062)
1+2+3=6 7+2+3=12 7+0+6+2=15
同时被2、5整除(2、5的共同特征):个位是0
同时被2、3、5整除(2、3、5的共同特征):个位是0,
且各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
德江县土家族乡文化完小
4、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正整 数范围)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叫做质数。(如:2、3、5、7、11…… 最小 的质数是2)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还有别的约数,叫合数。(如:4、6、8、9、 10…… 最小的合数是4)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 式,这几个质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 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小学毕业总复习数学

小学毕业总复习数学

小学毕业总复习数学小学毕业总复习数学小学毕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为了能够顺利迈入初中,我们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总复习。

下面是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内容:1. 数字和数的关系:小学数学的基础是认识数字及其大小关系。

我们需要复习用数字比较大小、数线和数轴的运用等。

2. 四则运算:复习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包括整数和分数的运算。

要注意掌握运算次序和运算符的应用。

3. 简单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够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4. 分数和小数: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两个分数的加减乘除。

同时,还要掌握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和将小数转化为分数的方法。

5. 简单几何:复习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6. 数据与图表:复习图表和统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图表的读取、数据的分析和绘制简单图表。

7.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预习:适当预习初中的数学知识点,例如初中的代数、方程和几何等。

在复习数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算能力的提高。

复习数学的方法可以通过做题、刷题和解题等。

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数学辅导书、习题集或者上网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和巩固。

此外,还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例如,读题要仔细,确定题目的要求;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通过画图和列式子等方式来解题;化繁为简,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逐一解决。

最后,复习数学需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我们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小学毕业的数学复习,迎接初中的挑战。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整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整数和小数一、自然数和整数自然数和负整数通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叫做自然数.任何一个非零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所以“1”是非零自然数的单位.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所以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2、负整数:小于0的整数叫负整数,如-2,-68等都是负整数.二、数位和位数1、数位:“数位”是指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整数中,从右往左,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小数中,从左往右,有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2、位数:位数与数位的意思不同.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例如:168是三位数.因为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而不是0,3、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有相应的计数单位.如个位的计数单位就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就是十,百分位的计数单位就是百分之一(或者)…….三、十进制所谓十进制就是指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满十进一.除了十进制,不同的领域还有不同的进制,如计算机的二进制,时间的六十进制等等.四、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1、多位数的分级:四位一级;个、十、百、千四位,称为个级;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位,称为万级;亿、十亿、百亿、千亿四位,称为亿级.2、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3、整数大小的比较4、改写和省略尾数的区别.(1)改写后是写准确数,用等号连接,如:2680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就是万.(2)省略尾数四舍五入后是近似值,用约等号连接.比如:268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就是≈27万.五、小数1、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2、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4、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又可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要注意的是在“小数的末尾”而不是“小数点的后面”.6、小数数位的变化小数数位的变化是由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必将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7、小数大小的比较8、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各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或);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或)……注: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分数和百分数一、分数的意义二、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等于1.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这很关键)分数的大小不变.四、约分和通分五、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自然数中,1的倒数最大.六、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般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后面绝不能带单位.七、分数大小的比较八、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九、折扣、利息和纳税“几折”或“几成”就是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整数的性质一、因数和倍数:2×3=6,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地说谁是因数,或谁是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2、3、5的倍数的特征.二、奇数和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除2和0外,其余的偶数都是合数.不是2的倍数的自然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奇数不全部是质数.三、质数和合数1、质数和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如:2、3、5、7、11……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只有一个因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2、分解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比如:30=2×3×5,2、3和5是20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一般用短除法.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称为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四、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1和任何非零自然数是互质数,比如:1和3,1和6……两个质数是互质数,比如:2和3,7和11……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也是互质数,比如:3和4,8和9……五、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六、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采用短除法.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积.七、近似值求近似值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有以下三种:(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第二部分数的运算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者想减.0不能做除数.四则混合运算一、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的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算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二、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三、运算性质减法运算性质:a-(b+c+d)=a-b-c-d除法运算性质1: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除法运算性质2:a÷(b÷c)=a÷b×c四、估算五、算盘和电子计算器第三部分式与方程一、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可以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a2表示两个a相乘,即a×a;而2a表示两个a相加,即a+a.a3表示三个a相乘,即a×a×a;而3a表示三个a相加,即a+a+a.二、简易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方程的解是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解方程时不仅要注意书写的格式,还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三、列方程解决问题第四部分比和比例一、应理解掌握的概念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5、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6、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7、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一个比).8、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 yx=k(一定).9、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xy=k(一定).二、应掌握运用的方法1、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2、比、分数和除法的联系和区别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求比值是将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将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所得的结果是一个比.4、比例尺是比的概念的实际应用.比例尺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1:70000或 1,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70000厘米(即700米).线段比例尺: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米.5、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反比例还是不成比例的方法:(1)找出题目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 (2)根据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与第三个量的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3)看第三个量是比值(商)还是积,若比值(商)一定,就是正比例;若积一定就是反比例.第五部分 解决问题三、分数(百分数)问题1、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分类(1)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就是求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方法是:甲数÷乙数.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算.(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是上面第二类题目的逆运算.可以用除法或列方程解.(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方法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部分”÷单位“1”(另一个数).如:5比4多百分之几 方法是:(5-4)÷4=25%(5)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这个数;这是上面第四类题目的逆运算,可以用除法或列方程解.2、用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条是弄清数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弄清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所以一定要注意两个对比.比如下面的四道题,就要学会区分.1)一堆煤5吨,用去 1 5 ,还剩( )( ) . 2)一堆煤5吨,用去 15,还剩( )吨. 3)一堆煤5吨,用去1 5 吨,还剩( )( ) . 4)一堆煤5吨,用去15吨,还剩( )吨. 3、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芽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等.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 试验种子总数 ×100% 合格率= 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 应出勤人数 ×100% 花生出油率= 花生油质量花生质量×100%第六部分 量与计量第七部分 图形与几何线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或平行或相交.1、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角一、角的定义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跟两边长短无关.二、角的分类锐角:大于0°而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平角:等于180°的角.周角:等于360°的角.平面图形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边形)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具备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特征;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二、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按边分:等腰三角形(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都是60°)、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圆(封闭的曲线图形)1、圆的各部分名称:半径(r)、直径(d)、圆心(O)2、圆的特点: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并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任何一个圆,不管有多大,它的周长永远是直径的π倍.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个固定的值,叫做圆周率.3、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温馨提醒(1)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都要“÷2”,因为在推导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时,都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因此要“÷2”才是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2)半圆的周长和圆的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半圆周长等于πd2 +d =(π2+1)d =(填空题可直接用此公式) 圆周长的一半等于πd2= 立体图形温馨提醒(1)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2)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二、图形与变换1、轴对称图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图形能完全重合.2、图形平移3、图形旋转:顺时针、逆时针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三、图形与位置第八部分统计与概率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1、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2、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2)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起伏表示数量增减变化,从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部分与总量、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附录π≈2π=3π=4π=5π=6π=7π=8π=9π=10π=102=100 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一、整数的加减法1. 同号两个整数相加、相减,结算符号不变,取公共部分的数。

2. 异号两个整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结算时用大数减去小数的绝对值。

3. 如果计算中出现转入现象,说明给的计算不够精确,应在记数上添上括号。

二、整数的乘除法1. 同号两个整数相乘、相除,结果为正,果不再提及除法的符号。

2. 异号两个整数相乘、相除,结果为负,若果不再提及除法的符号。

三、面积1.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宽。

2.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面积=底×高。

四、周长1.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2×(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4×边长。

五、容量1. 容量是指某个容器所能容纳的液体或其他物质的量,常用毫升、升、立方厘米等单位。

2. 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3. 容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容器,其容积相等。

四、长短1. 1千米=1000米,1米=10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数的大小比较1. 数字大的数大,数字小的数小。

2. 两位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十位数的大小,十位数相同,再比个位数的大小。

六、数的读法1. 白读:先读百位数,再读十位数,最后读个位数。

2. 读上百位数时,中间空一“If”,例如136读作“一百三十六”。

七、打一混合运算1.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 先算括号里的计算。

八、数的运算顺序与求解方法1. 从左到右按顺序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遇到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2. 先乘除后加减,先算括号中的式子。

九、图形1. 三角形:三个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长方形:四个角是直角(角的度数为90度)。

十、小时的计算1. 一个小时是60分钟,半小时是30分钟,1分钟是60秒。

2. 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

以上是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复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顺利完成毕业考试!加油!。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小学数学是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科目。

对于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来说,准备好一套好的数学复习资料非常重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之一。

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

在学习的时候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自然数的认知:自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自然数的加减乘除,自然数的倍数和约数等。

2. 常见整数的认知:正整数、负整数、零等,正负整数的加减及其应用。

3. 分数的认知: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与小数的转换等。

4. 小数的认知: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与分数的转换等。

第二部分:算术算术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章节。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要掌握以下的内容:1.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基本运算的认识和应用,应该注意到四则运算的优先顺序。

2. 复杂计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多个运算符号的综合运算。

3. 逆运算:逆运算即反向运算,如加数、减数等,逆运算是解决复杂计算的关键。

4. 综合应用:网格计数、算式填空、数形综合等数学应用题的解法等。

第三部分:几何几何是小学数学中的另一个重点。

几何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和几何作图。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掌握以下的内容:1. 基本图形的认知:点、线、面等基本概念的认知,以及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命名。

2. 图形的性质:线、角、平行、垂直、等边等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相关概念。

3. 几何作图:常见的一些几何作图,如平面上两点之间画线段、画正方形、画等腰三角形等。

第四部分:应用数学应用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毕业复习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数学语境的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数据分析。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掌握以下的内容:1. 数学语境与理解:掌握不同情形下的数学语言、符号和表达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解释和说明。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及例题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及例题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及例题小学数学总复知识点与例题一、数与运算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负数和整数自然数是大于等于1的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负数是小于0的数,而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数。

2.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例如,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3、数位与位数的区分数位是指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

而位数是指一个数所包含的数字个数,例如125是三位数。

4、数的整除倍数是指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所得到的结果。

如果数a能够被数b整除,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有限,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二)四则运算1.加法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例如,2+3=5.2.减法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5-3=2.3.乘法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例如,2×3=6.4.除法除法是指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6÷3=2.三)分数1.分数的概念分数是指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例如,1/2表示将一个整体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

2.分数的加减分数的加减需要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将分子相加或相减。

例如,1/2+1/3=5/6.3.分数的乘除分数的乘除直接将分子相乘或相除,分母相乘或相除。

例如,1/2×2/3=1/3,2/3÷1/2=4/3.四)小数1.小数的概念小数是指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例如,1.5是一个小数,其中1是整数部分,0.5是小数部分。

2.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与整数的加减乘除类似,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例如,1.5+0.3=1.8,1.5×0.3=0.45.五)几何图形1.点、线、面、体的认识点是没有大小的,只有位置的概念;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没有宽度,只有长度的概念;面是由无数个线组成的,具有宽度和长度的概念;体是由无数个面组成的,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概念。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一、数的认识1. 百分数2. 含义和读法3. 百分数的转化二、整数1. 整数的定义2. 整数的大小比较3. 正负数的加减法4. 整数的运算规则三、分数1. 分数的定义2. 分数的相等与约分3. 假分数和真分数4. 分数的加减运算5. 分数的乘除运算四、小数1. 小数的表示法2. 小数的大小比较3. 小数的加减运算4. 小数的乘除运算五、算式与方程1. 算式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 算式的加减乘除3. 用字母表示数4. 方程的解法六、长度、面积与体积1. 长度的单位换算2. 长度的加减法3. 长度的乘除法4. 面积的认识和单位5. 面积的计算公式6. 体积的认识和单位7. 体积的计算公式七、时、钟与日历1. 时、分、秒的认识和读法2. 时、分的加减3. 钟的读法和表示4. 日历的认识和使用八、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调查的方法和流程2.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3. 数据的分析和推理九、图形的认识1. 平面图形的认识2. 直线、射线和线段3. 角的种类和读法4. 置疑和绘制平行线5. 置疑和绘制垂直线十、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与观察2. 等速运动的认识和描述3. 力的认识和作用4. 力的大小比较和合成以上是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内容,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要掌握其定义、性质、运算规则以及解题方法等。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习题册等资源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要注意练习题的答题技巧和解题思路,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你能够认真复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上)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上)
◆程应来费滋润李霞
(湖北阳新县太子镇茂立小学 435214)
一、数与代数
【范例精析】
例1:(1)、三亿零五十万八千七百零六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2)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有老人124035000人左右,读作(),把这个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约是()。

【分析与解】
(1)解:先把要写的数中“万”和“亿”字打上记号,然后按照个级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写出各级上的数,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除最高级以外,其它各级均要保证是四个数字,不是四个数字的在级首补0。

三亿零五十万八千七百零六
3 0050 8706
连起来就是300508706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看亿位后一位,确定四舍还是五入,是(3亿)。

(2)解:先分级:1 2 403 5000,然后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读,只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亿”或“万”字。

124035000读作1亿二千四百零三万五千)。

例2:一本书120页,小明已经看了3/4,小明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多少?
【分析与解】
这道题用一般解法比较麻烦,用独特解法却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般解法:要求小明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就要先分别求出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小红已看120×3/4=90(页),未看的页数是120-90=30(页),所以小明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90:30,化简得3:1。

巧妙解法:已知小明已看了这本书的3/4,也就是这本书平均分成4份,已看3份,还剩下(4-3)份,所以小明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3:(4-3)化简得3:1。

例3:一个数比30小,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2,这个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
小于30的3的倍数有:3,6,9,12,15,18,21,
27;小于30,有因数2的有:2,4,6,8,10,12,14,16,18,20,22,24,26,28。

小于30既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2的数是:6,12,18和24。

又解:一个数比30小,有因数2,就是这个数是2的倍数,因此原题也就是求小于30,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即是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24。

例4:简算:8/17×2/23+2/17×9/23
【分析与解】
这道题粗一看,好像不能进行简便计算,但是经过巧妙的变形,便可以使计算非常简便。

原式=8/17×2/23+9/17×2/23
=2/23×(8/17+9/17)=2/23×1=2/23
例5:一桶油,第一次用去1/5又10千克,第二次用去的比第一次的1.2倍少8千克,余下的恰好是这桶油的36%,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先将第一次用去的油分成1/5与10千克两部分;再将第二次用去的油也分解为(1.2×1/5)与(10×1.2-8)千克两部分,这样,这桶油也就被分解为(1/5+1.2×1/5+36%)与(10+10×1.2-8)千克两部份,于是(10+10×12-8)所对应的分率是(1-1/5-1.2×1/5-36%)
由此,便可求得这桶油的重量。

(10+10×1.2-8)÷(1-1/5-1.2×1/5-36%)
=14÷0.2=70(千克)
例6:判断3/10、3/2、20/3、4/3能否能成比例
【分析与解】
解题时,可先将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用以下两种方法解题。

解法(一):运用比例的意义解答。

将第一、三这两个数与第二、四这两个数分别组成比,求出比值,如果相等则可组成比例。

3/10:4/3=3/10×3/4=9:40
3/2:20/3=3/2×3/20=9:40
所以它们能组成比例。

解法(二):运用比例的的基本性质解答,将第一、四这两个数和第二、三这两个数分别相乘,如果积相等,则可组成比例,因为3/10×20/3=2;3/2×4/3=2,所以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综合训练】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