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井漏堵漏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钻井工程中井漏的预防及堵漏技术要点

钻井工程中井漏的预防及堵漏技术要点

钻井工程中井漏的预防及堵漏技术要点摘要:钻井工程是勘探开发油气的主要过程,该项工程会受不同因素影响,施工期间容易出现各项问题,井漏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钻井工程施工期间,如果出现井漏问题,会引起严重事故,因此,要做好预防井漏和堵漏技术的探讨。

关键词:钻井工程;堵漏材料;井漏;井身结构井漏是钻井工程施工期间较为难以预防和解决的问题,而且会引起严重后果。

实际作业开展时,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相应分析工作,采取合理措施做好井漏预防和堵漏作业,尽量减小井漏带来的危害。

1钻井工程井漏原因通过对大量钻井工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可以明确,出现井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裂缝大量发育地层中,由于地层出现复杂构造运动,地层内存在大量裂隙,钻头将地层钻开后,受压力影响,钻井液会随着裂隙进入地层内[1]。

(2)在砂砾岩底层或地层疏松区域,经常会发生渗透性井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一地层孔隙率大,渗透性好,在这一情况下,若井筒内静液压力过大,容易出现井漏现象[2]。

(3)溶洞性漏失情况主要出现在碳酸盐岩地层内,受地层流体影响,碳酸岩层容易出现溶蚀现象,产生的溶洞体积过大,这也就提供了容纳钻井液空间,一旦在钻井工程钻进期间遇到大溶洞,会导致钻具发生放空现象,此时,钻井液会快速渗入地层,发生井漏问题,情况严重时,会发生井喷、塌井等各种事故,危害巨大。

(4)在渗流性较差地层区域容易出现破裂性井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井筒内压力超过了地层破裂压力。

2 预防钻井工程井漏的合理措施2.1 科学设计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时要以地层压力剖面为基础,科学规划,确定井身套管层次、井眼尺寸各项内容,确保钻井工程中的每个部件都符合需求。

井身每个部件构造设计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全面考虑底层空隙压力、完井方法、油气层位置各项内容,设计要符合需求,不得盲目依据主观想法进行设计。

2.2 降低井筒内钻井液动压力开展钻井作业期间,要依据钻井工程情况,选择符合需求的钻井液动压力。

地质钻探堵漏新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地质钻探堵漏新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地质钻探堵漏新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摘要:在地质钻探的过程中钻井液漏失会恶化孔内工况,钻井液正常循环被破坏,孔内压力失衡,易造成卡钻,烧钻甚至埋钻等严重事故,给施工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失。

通过地质钻探取心,可直接揭露地层深部岩矿心性质,为地质找矿提供直观而准确的依据。

地层漏失是地质钻探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对地质钻探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需引起地质钻探工作者的注意。

关键词:地质钻探;堵漏新技术;应用效果地层漏失是地质钻探,乃至石油、天然气、地热等所有钻探中经常遇到的共同问题。

据统计全世界油井井漏发生率占钻井总数的20%~25%,成为钻井中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造成钻井成本的大幅提高,常给施工者造成数以百万的经济损失。

地质岩心钻探虽然没有全面统计,但钻孔漏失仍然是制约提高钻探效率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

1发生地质钻探孔漏失的原因分析1.1渗透性漏失当地质层中的渗透性比较高,比如此类地质层是由粗砾岩、粗砂岩或者是含砂的岩层构成的,就极易在地质钻探时发生钻井液的漏失。

此种漏失称之为渗透性漏失。

当钻井液液柱压力的作用下,钻井液会渗透进地质层的空隙当中,此种漏失的速率较小。

1.2裂缝、溶洞类漏失当地质层中多为白云岩、石灰岩等,由于这类岩石会存在裂缝、溶洞,便会引起钻井液的漏失。

同时,如果存在地应力破碎带、断层等,地层压力小于钻井液液柱的压力而发生漏失现象。

此种漏失的速度较快,漏失量也较大,需要及时作出处理,否则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1.3施工技术缺陷引起漏失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上的不到位,或者直接发生技术失误,而引起地质钻探孔的漏失。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地层压力与井底的压力出现明显的较大差别,其差值远远大出了钻井四周的挤压应力和地质层上的张力。

这样地层就很容易产生裂缝,引发地质钻探孔的漏失情况。

2堵漏技术研究现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摸索,国内外开发出了数百种堵漏材料。

依据其作用机理常用堵漏材料可分为6类,即桥接堵漏材料、高失水堵漏材料、暂堵材料、化学堵漏材料、无机胶凝堵漏材料和软(硬)塞类堵漏材料。

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

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

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摘要】钻井工程中的井漏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油井爆破、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本文通过分析井漏的危害和成因,探讨了井漏预防和堵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钻井工程中井漏的预防和堵漏技术是保障油田安全和提高油井开采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这些技术研究,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井漏事件,确保油田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钻井工程、井漏、预防、堵漏、技术研究、危害、成因分析、案例分析、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概述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是钻井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井漏一旦发生,会给钻井作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一直备受重视。

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提前预防井漏的发生,或者在井漏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堵漏处理。

这涉及到对井漏的危害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井漏发生的原因、开发各种预防和堵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不断加强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才能保障钻井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针对井漏的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加深对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研究的认识,为钻井作业的安全进行贡献。

1.2 研究意义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井漏是钻井过程中常见的危险事件,一旦发生井漏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影响油气开采的进程。

研究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对于提高钻井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井漏的危害和成因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井漏形成的机理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井漏提供科学依据。

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提高对井下地层情况的判断能力,准确评估井漏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钻井井漏防漏堵漏技术规范-7.20

钻井井漏防漏堵漏技术规范-7.20

钻井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规范冀东油田钻井施工中发生的井漏既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又具有明显的地层特点。

在钻井施工中,规范操作,严格落实钻井施工技术措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井漏;对于漏失层,要“以防为主,以堵为辅,防堵结合”,需要针对不同的漏失特点,采取相应的堵漏材料和堵漏方法,降低井漏对钻井施工的影响。

一、钻井井漏的预防(一)管理措施1、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及技套下入方式,减少井漏对定向井仪器和钻具安全的影响。

2、针对断层、欠压层等易漏地层,优化井眼轨迹控制与监测方式。

揭开潜山面前,简化钻具组合,降低定向井仪器、钻具安全风险。

3、及时沟通协调,进入断层、漏层前,现场地质施工小队做好井漏提示;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在实现地质目的的前提下,考虑提前完钻,减少油层污染。

4、根据工程地质设计提示,参考邻井施工情况,提前制定针对性的防漏堵漏措施,现场要按设计储备足堵漏材料,对于周边凸起的井,需要另外储备石棉绒、核桃壳、凝胶堵漏剂等。

5、加强坐岗制度的落实,密切监测泥浆液面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二)钻进过程中预防措施1、明化镇地层钻进,钻速很快,应适当控制钻速,或者每打完一个单根,划眼1~2次,延长钻井液携带岩屑时间。

2、明化镇地层钻进,采用低粘、低切、强抑制钻井液性能,适当控制钻井液的滤失量,采用合理的排量,如215.9mm井眼,合理的排量应该为30-32 L/s,落实好短起下措施。

3、明化镇地层钻进,搞好钻井液固控工作,使用好离心机,及时清除劣质固相,降低钻井液密度,防止钻井液密度自然增长。

4、需要提高密度时应首先把基浆处理好,先在井浆中加入足量的磺化沥青、超细碳酸钙和单封等,以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循环两周后,才能逐渐加重。

严格执行加重程序,每周只提高0.02g/cm3,使易漏层井壁对钻井液液柱压力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5、钻穿易漏失地层前,在钻井液中加入堵漏剂,加量为8-14kg/m3,封堵细小裂缝和孔洞。

堵漏技术在文23

堵漏技术在文23

堵漏技术在文23-侧33井的应用作者:杨小军【摘要】文23-侧33井是中原油田采油一厂为提高文23气田主块沙四储量动用程度而部署的一口开窗侧钻井。

针对该区块盐膏层易漏失卡钻、地层压力系数高、井斜大等难点,通过对该井堵漏全过程的分析总结及小井眼侧钻堵漏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为以后在该区块侧钻施工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本文详细介绍了堵漏的全过程,包括堵漏泥浆的配置,堵漏施工过程及堵漏效果。

【关键词】小井眼;侧钻;堵漏一、概述文23-侧33井是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23气田主块的一口开窗侧钻井。

钻探目的为提高文23气田主块沙四2-6储量动用程度,目的层为沙四下。

本井设计开窗位置2481m,设计完钻井深3228m,垂深3100m。

实际开窗位置2490m,完钻井深3194.72m,裸眼段长度704.72m,最大井斜44.37°,最大位移327.50m,尾管悬挂位置2230.90m,下入深度3128.02m。

本井地层易漏失,钻井液密度相对较高,裸眼段长,井斜较大,井眼尺寸小,钻井风险大。

在施工过程中,先后发生8次井漏,堵漏计18次.定向段钻具组合:Φ114mm钻头+Φ102mm单弯螺杆+Φ73mm无磁钻杆+Φ89mm加重钻杆×6根+Φ173mm加重钻杆×11根+Φ73mm钻杆主要水力参数:排量:4.8-7L/s、泵压14-19MPa二、漏失情况及处理本井随钻至2927.39m以后共发生8次漏失,漏失钻井液314m3,实施堵漏作业18次。

2009年2月25日6:57,钻进至2927.39m发生漏失,钻井液失返,漏失钻井液7.7m3,泵压由16.5MPa 降至8.9MPa,钻井液密度1.44g/cm3,粘度70s。

起钻至套管内,灌钻井液11m3,能见液面,但很快漏失,此时钻井液量共计漏失18.7m3。

分析该漏失类型为气层裂缝漏失,决定以凝胶堵剂进行堵漏施工。

本次井漏共实施堵漏作业2次。

【2017年整理】钻井井漏防漏堵漏技术规范-7.20

【2017年整理】钻井井漏防漏堵漏技术规范-7.20

钻井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规范冀东油田钻井施工中发生的井漏既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又具有明显的地层特点。

在钻井施工中,规范操作,严格落实钻井施工技术措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井漏;对于漏失层,要“以防为主,以堵为辅,防堵结合”,需要针对不同的漏失特点,采取相应的堵漏材料和堵漏方法,降低井漏对钻井施工的影响。

一、钻井井漏的预防(一)管理措施1、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及技套下入方式,减少井漏对定向井仪器和钻具安全的影响。

2、针对断层、欠压层等易漏地层,优化井眼轨迹控制与监测方式。

揭开潜山面前,简化钻具组合,降低定向井仪器、钻具安全风险。

3、及时沟通协调,进入断层、漏层前,现场地质施工小队做好井漏提示;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在实现地质目的的前提下,考虑提前完钻,减少油层污染。

4、根据工程地质设计提示,参考邻井施工情况,提前制定针对性的防漏堵漏措施,现场要按设计储备足堵漏材料,对于周边凸起的井,需要另外储备石棉绒、核桃壳、凝胶堵漏剂等。

5、加强坐岗制度的落实,密切监测泥浆液面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二)钻进过程中预防措施1、明化镇地层钻进,钻速很快,应适当控制钻速,或者每打完一个单根,划眼1~2次,延长钻井液携带岩屑时间。

2、明化镇地层钻进,采用低粘、低切、强抑制钻井液性能,适当控制钻井液的滤失量,采用合理的排量,如215.9mm井眼,合理的排量应该为30-32 L/s,落实好短起下措施。

3、明化镇地层钻进,搞好钻井液固控工作,使用好离心机,及时清除劣质固相,降低钻井液密度,防止钻井液密度自然增长。

4、需要提高密度时应首先把基浆处理好,先在井浆中加入足量的磺化沥青、超细碳酸钙和单封等,以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循环两周后,才能逐渐加重。

严格执行加重程序,每周只提高0.02g/cm3,使易漏层井壁对钻井液液柱压力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5、钻穿易漏失地层前,在钻井液中加入堵漏剂,加量为8-14kg/m3,封堵细小裂缝和孔洞。

钻井工程中井漏的预防及堵漏技术分析

钻井工程中井漏的预防及堵漏技术分析

钻井工程中井漏的预防及堵漏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石油资源需求量持续增加,因此石油资源勘探力度不断加深。

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钻井属于重要设备,因为钻井井型复杂程度不断加深,因此钻井的施工工艺更为复杂化,导致钻井事故频发,直接影响到钻井施工的安全性。

为保证钻井作业的安全性,必须重视井漏的预防以及堵漏作业。

关键词:钻井工程;井漏;预防;堵漏技术;因为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间差异性较大,因此井漏事故的诱发原因相对多元化,根据漏速等因素的不同,井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钻进施工作业当中,导致井漏事故的原因比较复杂化,必须重视以及做好井漏事故有效预防,结合井漏的具体状况,运用合理的堵漏技术,在保证钻井作业安全性的同时,也给我国石油资源勘探作业奠定基础保障。

1、钻井工程中井漏事故分析钻井施工作业中井漏事故比较常见,和地层与钻井施工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层的孔隙度相对较大,并且有裂缝与溶洞等情况时,钻井液便会进入到地层中,直接导致井漏事故。

钻井液的密度较大,井筒内部压力超出地层压力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达到临界值时导致井漏事故。

此外,地层的裂缝与溶洞相对较大,超出了钻井液内固相颗粒的尺寸也会导致井漏事故。

造成井漏事故的原因主要分为裂缝漏失、溶洞漏失、渗透漏失以及破裂漏失。

其中,裂缝漏失主要出现于裂缝较多的地层位置,在地层因为复杂化的板块运动而产生的大量地质构造裂缝,在钻井液因为压力作用沿着裂缝进入到地层内。

溶洞漏失集中于碳酸盐岩类的地层位置,碳酸盐岩因为地层流体的相应作用导致溶蚀而产生的较大溶洞,溶洞体积逐步增加,会让钻具出现放空情况,钻井液随后进入到地层内产生井漏,同时会诱发井塌与井喷事故。

渗透井漏主要位于地层疏松以及砂砾岩地层等位置,地层的孔隙度大且渗透能力高,在井筒中静液压力超过限值时,会导致井漏事故[1]。

2、钻井工程中的井漏预防措施2.1钻井结构的合理设计钻井井身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井漏事故的发生率,所以,为有效地控制钻井工程中井漏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合理的设计钻井的井身结构。

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综述

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综述

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综述摘要:在调研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低固相、超低渗透率油基钻井液技术和随钻防漏堵漏、凝胶堵漏、水泥浆堵漏等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与现场应用。

关键词: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油基钻井液是以油作连续相,水作分散相,乳化剂作稳定剂的油包水乳化钻井液。

相比于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具有润滑性好、抗高温抗污染能力强、体系稳定、对油气层损害程度较小等多种优点[1],广泛应用于页岩气田、大斜度定向井及水平井施工中。

但同时由于油基钻井液配制成本更高且较水基钻井液更易发生漏失,如果发生井漏,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水基钻井液堵漏材料及堵漏技术已经形成体系,种类繁多且技术成熟,但水基钻井液堵漏材料多为亲水性材料,在油基钻井液环境中容易变质、降解,堵漏效果的持久性差,并且与油基钻井液配伍性差,对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大[2]。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油基钻井液用堵漏材料及堵漏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

1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1.1低固相油基钻井液技术Fossum等制备出一种低固相矿物油基钻井液体系(LSOBM)[3],LSOBM使用比重比较大的溴化钙盐水作为分散相,用标准矿物油作为连续相,用液态树脂有机物替代天然沥青作为降滤失剂。

该体系抑制能力强,滤失量低,流变性能好,与常规油基钻井液体系相比封堵性更强,有效预防了井漏问题。

M-I钻井液公司使用甲酸铯盐水配制了一种低固相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不含任何固体加重剂且为单离子,性能良好,表现出很低的当量循环密度,有效预防了井漏的发生。

国内还研制了一种以复合型乳化剂和增粘剂G336为核心,同时结合降滤失剂G328和提切剂G322等处理剂配套形成了一种无土相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电稳定性强,流变性好,抑制和封堵能力强,有效的减少了地层漏失,在四川页岩气水平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井井漏堵漏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渗漏裂缝性漏失熔洞性漏失
一、概述
浙江油田在云南、四川页岩气井的钻探中,均不同程度的发生井下漏失,漏失地层不一,但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漏失段长,基本是裂缝或溶洞性的漏失,对溶洞性漏失还没有好的处理办法,最显著的漏失是###井(本文主要介绍该井的堵漏施工),先后发生了渗漏、裂缝和溶洞性漏失,该井从井深470米开始渗漏(30m3/天),740米漏失进一步增加(40m3/天),920米为裂缝性漏失(必须停钻堵漏),944米为较大裂缝性漏失(必须停钻堵漏),970.41米以后为熔洞性漏失(只进不出)。

二、堵漏方法的运用
本地区漏失地层一般是灰岩地层,多以裂缝性漏失形式存在,钻井液漏入地层。

基本不会引起地层发生膨胀变化,主要是堵漏剂进入地层而堵塞孔道,在一些漏失中,最终电测解释裂缝较大,而堵漏也比较成功,这是因为裂缝存在喉道,堵漏剂进入裂缝后堵塞裂缝喉道,如###井704.20~711.90米,电测为7.7米的主裂缝带,该段漏失堵漏基本成功,这可能就是地层呈蜂窝状,喉道小。

而有些地层孔道大,或存在暗流使堵漏成功率大降低。

如该井井深971.20~973.00米,主裂缝带1.80米,钻进中放空30cm,井口液面保持在130米左右,这可能就是一个熔洞或者暗河,使堵漏变得困难。

堵漏应注意以下三点:
⑴根据漏失速度,及时判断漏失类型;
⑵根据漏失层位和井深,选用合适的堵漏剂类型;
⑶注意堵漏剂的运送方式,这决定堵漏成败的关键;主要是大熔洞性漏失和井深相对较深的井。

1.渗透性漏失(2-3方/小时)
对于渗透性漏失(2-3方/小时),在井浆中加入3-5%的随钻堵漏剂,基本不影响钻井作业时间。

如果日漏量达到40方,则加入1-3%的粗一些的锯沫、棉籽皮,正常钻进中,前几周不用开震动筛,漏失量减小后再开震动筛。

如###井、宝1井、阳1井。

2.渗透性漏失(3-5方/小时)
在井浆中加入1%10-16目的坚果壳,1-3%锯沫或棉籽皮,3-5%随钻堵漏剂,地面配好后注入漏层上部,如果不漏,可稍微用泥浆憋一下,如果继续钻进时仍然发生漏失,停止钻进循环泥浆,不发生漏失但是漏失井段较长,需要用堵漏泥浆钻进(边钻、边堵、边漏),待漏失量减小后才能筛除堵漏剂。

如昭103井、宝1井、阳1井。

3.裂缝性漏失(大于60方/日)
在井浆中加入1%4-10目的坚果壳,1-3%10-16目的坚果壳,3-5%锯沫或棉籽皮,4-8%随钻堵漏剂,地面配好后注入漏层上部,如果不漏,可稍微用泥浆憋一下,如果继续钻进时仍然发生漏失,停止钻进循环泥浆,不发生漏失但是漏失井段较长,需要用堵漏泥浆钻进(边钻、边堵、边漏),待漏失量减小后才能筛除堵漏剂。

如果采用边钻、边堵的方式堵漏,因坚果壳对泵危害程度大,全井泥浆
中堵漏剂含量应适当降低。

如昭101井、昭103井、###井。

4.裂缝性漏失(大于60方/日)
上一个堵漏方法仍然不能解决的漏失问题,则仍然按上配好堵漏泥浆,起钻保持空井,在井口慢慢加入裂缝性堵漏剂,同时往井里注入泥浆,加入速度尽可能的使堵漏剂在泥浆中保持均匀,泥浆粘度保持在50-80s,堵漏剂含量维持在5%左右。

裂缝性堵漏剂在泥浆中尽量不下沉也不上浮,加完后用堵漏泥浆将其推入漏层。

5.熔洞性漏失(只进不出)
5.1浅层熔油性漏失
准备好棉被,将其剪小,搓成团,用麻绳将其捆好,大小能进入井口,如果考虑运送不好或要上浮,可在里边塞一些土粉或重晶石,起完钻以后,将棉团、撕碎的麻绳、粗的坚果壳交替投入井内,投入时边投边灌泥浆,并尽量保持均匀,投完后用钻具推入井底,下钻时应在井口灌泥浆,以保证运送至井底。

当漏失量减少时,小排量注入堵漏泥浆。

如阳1井。

5.2深井的熔油性漏失
也可用浅层的堵漏方法,但输送效果较差,有时达不到堵漏的目的,同时,井深时压力激动大,液柱压力不易控制,这也是影响堵漏效果的原因之一。

能有效处理大熔洞漏失的方法是用凝胶堵漏,该方法尚未本地区使用。

5.3现场小型试验
清水+1%聚合物+交联剂+5%堵漏剂
配好后因粘度较高,井队技术人员认为泥浆泵抽不动,放弃了该堵漏办法。

5.4水泥浆堵漏
发生大熔洞漏失,最直接、最有效的堵漏方法是直接注入水泥浆,但因为水泥浆密度太高,加入减轻剂后也在1.30g/cm3以上,要多次注水泥才能解决问题,用水泥堵漏还可能带来某些钻井方面的事故,尤其是斜井段。

在洞穴较大的漏层,通过几十次注水泥浆,每次叠加逐渐将漏层堵死,从而达到堵漏的目的。

三、大熔洞漏失堵漏技术的设想
1.清水强钻
本井的使用办法,但存在许多问题:①无法地质录井;②无法保证固井质量;③易造成套管破损(本井已发生);④容易发生钻井事故(井塌、卡钻、电测不畅);⑤地层含有害气或高压气体时应禁止使用。

2.使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钻进
用半理论、半经验的范德华方程,叠加累进计算,在井深970米处,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在该点的液柱压力为:(地面泡沫泥浆密度0.75g/cm3,基液密度1.02g/cm3)9.52mpa,实钻中根据井眼液面高度计算该点的压力是:8.23mpa,使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钻进井口仍可能失返。

3.应采用凝胶堵漏+泡沫钻井液钻进
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钻进时,钻遇漏层,配制约150方凝胶堵漏剂(可分多次配制),分别打入漏层,该凝胶配制好后,不易溶于水,能较好的粘接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如果承压能力较低,可使用低密度的凝固堵漏剂配合堵漏,可大大提高堵漏成功率。

四、结论
1.遇长段漏失,应采用边钻、边漏、边堵的方式施工。

2.钻穿漏层以后,应用凝固性的堵漏方式作业一次,并且用适当的压力将一部分憋入漏层。

尤其是发生井漏后还将有较长的作业时间。

3.遇大熔洞井漏,主要是解决堵漏剂的运送方式,只有将其输送到漏失层位,才能达到有效的施工。

对于地层压力低,用凝固型堵漏剂一定要解决其密度问题。

用交联凝胶,一定要注意凝胶溶解性要差,易失水,如果能滞留在熔洞,能做水过而堵漏剂不过,则慢慢的就能起到堵漏的作用。

4.对于浅层大型漏失,输送相对容易,处理办法较多,但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清水强钻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5.对于高含硫地区或可能有高压层存在的地区,无论遇到那一种井漏,要么必须堵死,要么下一层套管,这样才能保证安全钻井生产,用清水强钻的方式必须小心、谨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