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几种节气
春季的6个节气

春季里的六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立春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摄氏度至22摄氏度的时段。
2、雨水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期间,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可能带来损害。
而湿暖的天气也很容易招来感冒、头痛、鼻炎等疾病,注重健康的人们在这个节气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和相关的养生工作。
3、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蛰是藏的意思。
春雨惊春惊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是二十四节气歌中的前三句,每句都包含了两个节气,描述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所带来的气候特征。
“春雨惊春清谷天”描述了春天的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这些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和结束,以及春天的气候变化,如春雨绵绵、万物复苏、草木生长等。
“夏满芒夏暑相连”描述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这些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和结束,以及夏天的气候特征,如炎热、潮湿、多雨等。
“秋处露秋寒霜降”描述了秋天的六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这些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和结束,以及秋季的气候特征,如凉爽、干燥、出现霜冻等。
总的来说,这三句歌词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24节气解读

24节气解读24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气象学术语,它是用来表示一年中特定时期的天气和气候状况的。
中国古人认为,一年之中变化多端的气候和天气,都是由太阳的阳光和地球的自转而来的,每年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分别有六个节气。
这些节气分别标记了中国农民和渔民们的重要工作和活动。
以下解读这24个节气。
立春:表示春季的开始。
此时阳气开始发生活跃,万物开始萌芽生长。
雨水:表示春季雨水开始多起来,水气逐渐增加,春季的到来也就更加明显了。
惊蛰:此节气标志着春季渐进到达了高峰,气温开始上升,蛰伏的生物也开始苏醒。
春分:春分日是春分节气中最重要的日子。
此时,昼夜长度相等,天空晴朗无云,春天的开始也就更加明显了。
清明:清明节气又称踏青节,气温变化明显,许多花卉进入盛花期,是春季的最佳旅游季节之一。
谷雨:谷雨节气标志着春雨时节的正式到来,农民们开始大规模播种农作物。
立夏:此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上升,万物生长蓬勃。
小满:小满节气表示农作物进入生长最为繁旺的时间段,此时往往需要特别关注田间作物的情况。
芒种:芒种节气表示夏季已到达高峰,农民们开始启动夏令穀作,开始储藏将来的粮食。
夏至:夏至是夏季中最重要的日子。
夏至日当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太阳高度最高,是夏天的全盛期。
小暑:小暑节气标志着炎热气息已渐滋味,夏季进入到了火热的时期。
大暑:大暑节气表示夏季已到达顶点。
此时气温最高,人们要及时进行防暑降温措施。
立秋:此节气表示秋季的开始,天气转凉,适合农作物生长,农民们开始了秋季的耕作。
处暑:处暑节气表示炎热天气即将过去,人们可以逐渐放心出行了。
白露:白露节气标志着天气已经转凉,早上的露水也渐渐变得凉爽,此时也是收获的时节。
秋分:秋分节气中,昼夜平分,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人们要适应气温的变化,做好保暖工作。
寒露:寒露节气表示天气已经逐渐变冷,气温开始下降,人们渐渐需要换上秋冬服装。
霜降:霜降节气标志着秋季接近于尾声,天气逐渐变冷,也是收获的关键时刻。
二十四节气各节气详解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农业应用、注意事项和民间说法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在农业方面,立春是开始准备春耕的时间。
农民们会开始清理田地、准备种子和农具。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春季流行病的发生。
民间有咬春的习俗,吃春饼、春卷等。
2.雨水:表示降水量逐渐增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农民们会根据雨水情况来安排灌溉和施肥。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雨水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
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认为雨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惊蛰:意味着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在农业方面,惊蛰是开始春耕的好时机,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预防害虫的滋生和疾病的传播。
民间有吃梨的习俗,认为惊蛰吃梨可以润肺止咳。
4.春分: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此后白天渐长,黑夜渐短。
在农业方面,春分是种植春季作物的关键时期。
农民们会抓紧时间播种、施肥和灌溉。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天气变化,防范倒春寒的影响。
民间有春分立蛋的习俗,认为春分这天可以把鸡蛋立起来。
5.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有扫墓祭祖的传统。
在农业方面,清明是春耕春种的重要时期。
农民们会继续进行田间管理和作物的移栽。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民间有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6.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在农业方面,谷雨是谷类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强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民间有喝谷雨茶的习俗,认为谷雨茶有清火明目的功效。
7.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在农业方面,立夏是管理田间、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暑降温,及时给农作物浇水。
民间有吃立夏蛋的习俗,认为立夏吃蛋可以强身健体。
8.小满:小满节气意味着麦类等夏熟作物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
在农业方面,小满是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春天的六个节气谚语

春天的六个节气谚语本文是关于春天的六个节气谚语,感谢您的阅读!春天节气的谚语,春天是一年之计的第一个季节,一共有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下面是春天的六个节气谚语,欢迎阅读借鉴。
1、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3、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4、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5、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7、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9、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10、立春晴,雨水匀。
11、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20、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21、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22、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23、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24、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
2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26、反了春,冻断筋。
春天谚语的解析1、立春赶春气。
释义: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2、早春晚播田。
释义: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3、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释义: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非常好。
4、三月初,寒死少年家。
释义: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5、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释义:意思是春雨非常珍贵,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好处。
6、春雷响,万物长。
关于春天的资料

春天的资料关于春天的资料春天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关于春天的资料,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春天的节气: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4月19-21日交节。
春天的气候特点:在春天,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
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
春天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
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
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天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天气温和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响。
春天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天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
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天。
但这样的划分方法都有个弊端,按这样的方法3月份我国都属于春天,这时候长江流域固然桃红柳绿,一派春光,可是黑龙江省却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则已经有夏日的气息了。
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天,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春天的饮食注意事项:增甘少酸春天,肝的疏泄功能旺盛,如果多吃些酸味食品,酸本身就是收敛收摄,会抑制肝气的生发,肝火过旺者可适当吃些酸味的东西,防止肝气过度发散。
而肝阴虚者,应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品,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
春天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
二十四节气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 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 (约15.2天), 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 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 (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 春分点系天文学名词,全球通用;但南半球的春分点指东经180°与赤道的交点,太阳在9月23日 (或24日)经过此点。中国文献中指的春分点,通常指黄经0°与赤道的交点。春分点的确定,始 于商代(约在公元前18一20世纪)。 古代的春分分为三候: “一候玄乌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 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有:“二月中,分者 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之篇》有:“春节者,阴阳相半 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好。”此日阳光直射赤道,几乎全球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点位置北移,北 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而夜长。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春季开始。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 越冬 作物进入春 季生长 阶段。华中农谚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京地区,山桃、加 拿大杨、连翘、杏树、玉兰等树木相继开花。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春分时节,在中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 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来对沙尘这一地区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 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 卷起的扬沙 、高空飘来的浮尘 ,特别是沙尘暴 对大气 造成的污 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立夏节气
春天包含的节气

春天包含的节气春天包含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一、立春1. 时间立春一般在公历2月3 5日交节。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2. 含义“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从立春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3. 物候现象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二、雨水1. 时间雨水通常在公历2月18 20日交节。
2. 含义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它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3. 物候现象一候獭祭鱼: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二候鸿雁来: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动: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三、惊蛰1. 时间惊蛰于公历3月5 7日交节。
2. 含义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这个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3. 物候现象一候桃始华:桃花开始盛开,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开始鸣叫了。
三候鹰化为鸠: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都是鸠,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四、春分1. 时间春分在公历3月20 22日交节。
2. 含义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中分点。
3. 物候现象一候元鸟至:燕子开始从南方飞回来。
二候雷乃发声:春分后五日,开始有雷声。
三候始电:再五日,天空中开始出现闪电。
五、清明1. 时间清明于公历4月4 6日交节。
2. 含义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它既是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天的几种节气
立春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
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
难估计。
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雨水
20、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2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2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惊蛰
23、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4、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25、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26、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27、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28、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29、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33、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34、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
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35、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36、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