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概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春秋战国的纷争_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春秋战国的纷争_导学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3.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 B.勾践 C.孙武 D.夫差
4.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二)材料解析题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五.巩固练习(当堂检测,巩固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2.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整理总结】
一.知识梳理
二.学习感受
四.合作探究(交流合作,探讨展示)
情景再现――成语交流:
战国顾名思义,是充满战争的一段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战国时期,在短短的200多年的历史中,发生过不下500次的战争,其中不乏有非常著名的经典大战。
请你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在班级小组里交流。并简要谈谈对你的启发。(2人组、4人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展示)
――引自《史记·周本记》
请回答:
1平王迁都洛邑是哪一年的事?洛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2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材料中找出)
六.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诸侯争霸导致连年战争,人民受难,社会生产破坏,没有任何进步性和正义性。有人认为:诸侯争霸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进步的战争。请你谈谈他们哪个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新人教版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2.质疑、释疑:
(五)探究新课: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①因为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而且其过程在诸侯国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
②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为代表的战役对于争霸局面和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为重点。
难点: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老师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二幅地图进行多媒体处理
学生方面:
1、利用历史成语故事的出处,让学生根据史实解释成语,得到启示,提高文学修养。2、通过绘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方位示意图,渗透地理学科知识。3、设计历史小话剧“纸上谈兵”,并编排。4、利用齐国、晋国进行的改革,让学生联系今日中国之改革,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5、用“卧薪尝胆”的启示,向学生渗透人应该有志向和毅力。6、通过学习本课的史实,挖掘人才、改革、富国的关系,渗透创新的观念。

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四)、合作探究:
1、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2、.有人说“春秋时代诸侯国连年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因而应予否定”,你同意此观点吗?为什么?
自我检测: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2)春秋五霸:
另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看书31页第一段,在书上写出:齐桓公称霸:再根据下面的知识体系在书上标注
A、经济:“齐国在……一个大国”
(1)齐桓公能够政治:积极改革内政
经济:发展生产
称霸的条件(标书)军事:改革军制,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能力目标: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②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城濮大战:结果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阅读小字部分)
(2)晋楚争霸
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5、阅读32页第二段小字了解江南的吴国和越国的争霸战争。(了解一些成语)
6、阅读32页最后一段:标出“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影响”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影响:消极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影响:“但在…………国家”
二、【重点难点】重点:来自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②城濮之战,长平之战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2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2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2新人教版一、春秋争霸1.东周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的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3.齐桓公称霸(1)条件(2)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4.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①条件: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②标志: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称霸中原。

(2)楚庄王称霸: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

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5.春秋争霸的影响(1)积极: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2)消极: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的形成(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2)“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3)战国七雄: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战国兼并战争(1)桂陵之战。

(2)马陵之战。

(3)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此战之后,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御秦的进攻。

【问题1】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探究:(1)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

(2)重用人才。

(3)重视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增强国力。

(4)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问题2】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探究:(1)特点:①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胜负,强者通过召集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齐桓公称霸就是典型代表。

②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人,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2)影响:①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标要求】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争霸”,第二部分“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回答:(1)影片所示的“春秋”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中原霸主?(2)在电视剧《东周列国。

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

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3)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史料中的历史】材料春秋无义战。

----孟子(4)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二、战国七雄结合下列形势图和连环画,完成相关问题。

第一组:地图图1春秋争霸形势图图2战国形势图(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段?这两个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2)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都有著名的战役发生。

比较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春秋战国的纷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第二组:连环画第九集第十一集第十三集第十四集第十七集(3)“第九集”的主人公是谁?晋文公在哪次战役后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第十四集”的最终结果如何?(4)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七上历史导学案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上历史导学案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题: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周的分期,掌握春秋时期的争霸,记住战国七雄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培养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分析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齐晋称霸【学习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预习案】(一)、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与之有关的成语是(),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分别是:()。

5、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

6、公元()年,()和( )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 ,结果( ) 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合作探究案】(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2、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三):春秋争霸1、探究抢答:“桓公”是谁?他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怎样?“管仲”又是何许人?他有什么业绩?“桓公”“霸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他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是什么?2、讨论解决第31页“动脑筋: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告诉我们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改革、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四):战国七雄1、七雄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1)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2、思考: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与探究(五)、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歌谣)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6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6课)

课题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型新课学习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难点重点:齐、晋称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文大约用15分钟。

):1.人物: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

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二、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春秋争霸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课本第30页右下角图》,师设层层疑问生探究抢答:“桓公”是谁?他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怎样?“管仲”又是何许人?他有什么业绩?“桓公”“霸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他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内容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二)教材分析历史上,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课主要讲述的就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讲述了齐桓公称霸和晋楚争霸,当时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是第一位霸主,随着国力的强大晋国与楚国展开了争霸战争,双方在城濮大战。

“战国七雄”讲述了“七雄”的并立与战争,各国运用“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几经反复,经历了长平之战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认识到战乱纷争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文公争霸;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年代尺,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更迭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完相关内容后,教师提出“西周以后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呢?在年代尺上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又将向我们展开怎样恢弘的历史画卷呢?”导入第6课学习。

【落实课标】解释课题,“春秋战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看课本30页注释①,结合下列图示了解春秋战国的意思以及起至时间,知道春秋战国都属于东周时期。

展示《史记》资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
1.知道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情况。

2.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的史实,认识到国强要革新,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学习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大国对峙局面形成,战国时期开始了,战争更频繁、残酷了,秦国横扫六国统天下,封建社会形成了)。

【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

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痛就痛在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没有给周幽王留下任何申辩、痛改前非的机会。

当戎族真的来进攻的时候,往日报警号令天下的烽火台就失去了威力和作用。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和狼来了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①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1)春秋争霸的原因
②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和,不断征战,争当霸主。

(2)争霸的实质:。

(3)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他称霸的原因有哪些?
①经济方面(有利条件):
②政治方面(雄厚的实力):
(根本原因)
③军事外交方面(成功的政策):
(4)争霸战争的影响:
①(消极)
②战争频繁—民族流动迁徙—民族融合
争霸战争—诸侯国减少—局部统一(积极)
(1)战国七雄的形成
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是:东南西北中间、、。

(3)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
①之战,齐魏之间,成语;
②之战,交战时间是,交战双方是和
结果:大败。

成语:
影响: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三、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讨论解决课本第31页“动脑筋: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都善于改革,善于用人,加上本来国力就较强,于是成就了霸业。

2. 春秋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春秋争霸战争规模小,主要是迫使其他国家承认战胜国的霸主地位,如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春秋时期的战争带给社会种种灾难。

战国兼并战争规模大,很频繁,主要是征服地区和国家,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影响是许多国家被消灭,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

四、达标检测
1.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2.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晋文公参与争霸的历史有关的是()
A.退避三舍 B. 卧薪尝胆 C. 围魏救赵 D.纸上谈兵
3.在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商鞅 B.孙膑 C.管仲 D.孙武
4.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A.齐恒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D.楚庄王
5.确立晋文公霸主地位的关键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6.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7.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燕
B.楚、韩、赵
C.齐、楚、秦
D.韩、赵、魏
8.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它反映的史实是()
A.武王伐纣 B.分封诸侯 C.诸侯争霸 D.秦并六国
9.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部的是()
A.赵
B.魏
C.韩
D.秦
10.读地图,回答问题。

①在图上填上战国七雄。

②列举三个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成语小宝库:一鸣惊人
楚庄王是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

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

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湎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

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数月之后,庄王一仍依旧,享乐更甚。

大夫苏从又进谏。

庄王抽出宝剑,要杀苏从。

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劝谏。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参、苏从担任要职。

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后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讲求得失,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问鼎中原
洛阳是东周的都城。

楚庄王亲自领兵打败在陆浑一带的戎族以后,又到周定
王的边境阅兵,显示楚国势力的强大,想以此威胁周天子,与他分治天下,吓得周定王立即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他。

庄王一见王孙满就问:“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从夏传到商,又从商传到周,成为世界上的宝贝,现在放在洛阳。

这鼎有多大?有多重?”这一劈头盖脑的问话,把王孙满吓呆了。

因为九鼎是大禹治水时,用九州进贡的铁铸成的,它是九州的象征,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它标志着天子的尊严,象征着王位的神圣,从来都是奉若神明,不容许任何人过问的。

王孙满呆了一会,赶忙哈起腰,皮笑肉不笑地说:“大王,这九鼎嘛……小人不敢应答啊!”庄王用轻蔑的口气说:“那九鼎有什么了不起呀?从楚国的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
王孙满一听这口气,吓得不敢在这里多停留,赶忙向楚王告辞回洛阳。

他一边走一边想:自古以来,任何人不敢过问九鼎,今天楚王问九鼎的轻重和大小,而且那样蔑视九鼎,是把周天子没放在眼里,莫非是想灭周朝而统领天下!他越想越害怕,连忙快步往回跑。

此时,周定王在宫里坐立不安,正等着王孙满的消息。

王孙满一进宫,周定王劈头就问:“楚国那个叫旅(庄王的字)的小子说些什么?他对你的态度如何?”王孙满急忙下跪,结结巴巴地说:“哎呀,不,不得了呀!这世道变、变、变了啊!”说着呜呜地哭了起来。

周定王见此情景,更着急了,赶忙追问:“你快说,是怎么回事?”
王孙满一边套一边说:“楚子狗胆包天!他,他问九鼎有多大、多重,他还说,从楚国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


庄王问鼎,有损于天子的尊严,更是对周朝政权的威胁。

这平素被尊奉如神的周定王一听到这个消息,又生气又害怕,一时沉默不语,呆若木鸡。

过了一会,他起身一遍又遍地抚摸九鼎。

大臣们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来安慰周定王说:“陛下放心,陛下万福!九鼎天命所系。

天命不可改变,苍天会保佑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