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设计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诸侯国及其纷争原因。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以及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重要人物。
4.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诸侯国。
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著名战役。
3.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
三、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时期,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学习新课(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诸侯国的兴起、分封制的瓦解等。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如频繁的战争、兼并战争等。
(3)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如城濮之战、马陵道之战等。
(4)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如齐桓公、晋文公、孙武等。
3.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探讨:①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2)强调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分析其战争过程及影响。
3.选择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介绍其事迹及历史地位。
六、教学反思1.对部分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有那么多的诸侯国吗?”“对了,这是因为周王室的权威减弱,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土和军队,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分封制。
”(2)分析战争特点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战争有什么不同?”“是的,那个时期的战争非常频繁,而且很多都是为了兼并别的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
2023最新-《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优秀4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秋战国的纷争篇一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⑴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⑴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4、讨论分析改革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学习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知识结构: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3、城濮之战:晋文公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展示内容:一、故事导入法。
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导入。
二、自主学习任务一:通过看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1.东周分为和。
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
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任务二:通过看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1.说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巩固达标: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a.晋文公b.楚庄公c.齐桓公d.越王勾践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a.齐和秦b.燕和楚c.韩和赵d.赵和楚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a.齐国b.晋国c.楚国d.赵国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9.阅读上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请回答: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⑴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归纳生成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第6课_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了解西周和东周时期,周天子地位的变化;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贱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几个著名的霸主和著名的争霸战争(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讨论法、讲故事、图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了解和掌握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
2、了解这些战争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出:东周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思考一下:为什么叫做东周?东周一般分为哪两个时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东周与西周相比,周天子到底有怎样的变化呢?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平王东迁后,还有3直辖的人口所周天子地位的变化:西周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二、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三、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二、春秋五霸1、诸侯争霸的实质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2、春秋五霸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3、齐桓公称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4、晋楚争霸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5、争霸战争的作用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二、战国七雄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板书设计。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背景介绍1.1 时间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2 地理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情况1.3 社会背景: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封建社会的形成1.4 文化背景: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第二章:春秋时期的纷争与变革2.1 春秋五霸的崛起与争霸战争2.2 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城濮之战、马陵之战等2.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2.4 春秋时期的文化发展: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兴起第三章: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3.1 战国七雄的分布与实力对比3.2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3.3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各国变法运动与中央集权的加强3.4 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诸子百家的思想交融与繁荣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4.1 农业生产的进步:耕作技术的发展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4.2 手工业的发展:铁器的广泛使用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4.3 商业贸易的繁荣:货币的统一与商业路线的拓展4.4 城乡市场的形成: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动第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5.1 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贵族、士、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5.2 礼制的变迁:礼制的松弛与民间风俗的变迁5.3 教育与学术:私学的兴起与士人的流动5.4 宗教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崇拜与道教的起源第六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6.1 孔子与儒家思想:仁爱、礼制、孝道等6.2 老子与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德经等6.3 墨子与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6.4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等第七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成就7.1 诗歌的发展:诗经、楚辞等7.2 书法艺术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等7.3 绘画与雕塑:人物画像、佛像等7.4 音乐舞蹈:宫廷乐舞与民间舞蹈第八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8.1 天文学的发展:历法、天象观测等8.2 数学的进步:勾股定理、代数学等8.3 医学的发展:黄帝内经、针灸等8.4 物理学与化学:磁铁、炼丹术等第九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9.1 儒家的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等9.2 道家的自然哲学:道、德、无、有等9.3 法家的法治思想:法、术、势等9.4 墨家的兼爱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第十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与武器装备10.1 军事制度的演变:兵制、将制、卒制等10.2 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白起等10.3 武器装备的进步:剑、弓箭、战车等10.4 军事战略与战术:兵法、阵法等第十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风俗与生活11.1 节日习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11.2 饮食文化:烹饪技术、饮食习惯等11.3 服饰特色:冠服制度、丝绸制品等11.4 住宅建筑与园林:庭院布局、园林艺术等第十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与通讯12.1 交通设施:道路、桥梁、水运等12.2 地图绘制:地理知识的积累与地图的绘制12.3 邮政系统:信鸽、邮驿等通讯方式12.4 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等第十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3.1 法律起源与发展:习惯法到成文法13.2 刑法与民法:刑罚、律法、契约等13.3 司法制度:法庭、法官、诉讼程序等13.4 法律文献:法经、秦律等第十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学术14.1 教育制度:官学、私学、师徒制等14.2 学术繁荣:诸子百家的学术争论与交流14.3 学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著作与论文14.4 学术中心:各国都城成为学术中心的情况第十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终结与秦朝的统一15.1 战国七雄的争霸与衰落15.2 秦国的发展与崛起: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15.3 秦始皇统一六国:兼并战争与秦朝的建立15.4 秦朝的统治政策:中央集权、法律制度、兵马俑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共分为十五章,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军事制度等多个方面。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案 (完整版)

授课教案班级:课程名称:中国历史讲课人:时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授课题目: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作用。
培养学生应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的军事力量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与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立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知历史的能力2、过程与教法: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一历史现象,比较齐晋越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价值观与感情态度:是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几个著名的霸主和著名的争霸战争2、教学难点: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点及其影响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图视法、比较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西周建立后,周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是什么?(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功臣和王族,让他们共同保卫周王、定期纳贡,由此产生了大量或大或小的诸侯国。
那,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是谁?(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有一个关于他的著名成语故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烽火戏诸侯)谁来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个故事?2、叫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老师小结:“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惨重的,周幽王虽然博得美人一笑,可也自食其果,BC771犬戎进攻西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得到什么启发啊?(失信、做人要讲诚信)老师点出:周幽王失信于诸侯,导致国破人亡,所以我们文人处事要讲诚信。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洛在今天的哪里啊(P23在今河南洛阳)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春秋BC770—B476和战国BC475——BC221学习新课一、春秋争霸——相续称雄(BC770—B476)1、讲述“春秋”的来历。
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齐晋争霸2、本课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三、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由阅读法、故事法学习方法:阅读、讨论、探究、比较五、教学过程:幻灯片1 《春秋战国的纷争》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导入:西周是谁建立的?都城在哪?(周武王,镐京)西周又是怎样灭亡的?(p30导入框,指导学生阅读)幻灯片2:《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讲的是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竟下令奖赏一千两金子,(成语:一笑千金)后来听信了一个马屁精的鬼主意,叫人点起了烽火台,结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这个故事跟我们小时候听的什么故事类似?(狼来了)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做人要有诚信,昏君会误国。
幻灯片3:《周平王迁都洛》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幻灯片4:《春秋战国的分期》幻灯片5:《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看出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天子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王室力量已严重衰微,权威一落千丈,(p30)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为了抢夺土地、人口,争夺政治上的特权,不断发动战争,迫使弱小的诸侯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A.伍子胥B.勾践C.孙武D.夫差
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7.“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课题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总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三维
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三、组内交流独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四、课堂展示及合作探究:
阅读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新课】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环节为“说周王衰落看纷争四起”。
第二环节为“观春秋烽火展争霸风采”。
第三环节为“谈七雄兼并解战国风云”。
第四环节为“讲趣味故事悟历史智慧”。
一、“说周王衰落看纷争四起”
周幽王在位时,上演了一幕《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周幽王戏耍了诸侯,结果,外族入侵,西周灭亡,幽王被杀。
平王即位后,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提出问题1]请你看图片,聪明的你知道:为什么迁都洛邑以后的周称为东周呢?
教师过渡:东周时,周王室的势力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是怎样出现的呢?让我们通过材料来了解其原因吧。
教师过渡: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王的实力强大起来,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条件。
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观春秋烽火展争霸风采”
[提出问题1]请看课本P31-32内容,找出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
对了,他们分别是,除了上述五位霸主外,史学界还有另一种说法,他们分别是。
春秋时期的争霸斗争风起云涌,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第一个当上霸主?
[提出问题2]请看材料一:《春秋争霸形势图》,说说齐国地理形势上有什么优势?
教师引申:可见,齐国具备了称霸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
(教师出示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提出问题3]管仲的改革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请你看课本31页的内容,管仲改革内政、改革军制、尊王攘夷,可以看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还有政治、军事外交的因素。
[提出问题4]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请你结合漫画,讲一讲“一箭之仇”的故事。
(出示材料三:历史漫画故事:一箭之仇。
)
[提出问题5]齐桓公与管仲有一箭之仇,当上君主的齐桓公该如何处置管仲?请看漫画。
由漫画我们可以得知:齐桓公不计前嫌,抛弃个人恩怨,显示了他崇高的个人魅力。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以上原因,齐桓公才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教师过渡:春秋时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大鱼吃小鱼,到了春秋末年,只剩下二十多个国家,到战国初年,就只有七个大国了。
三、“谈七雄兼并解战国风云”
[提出问题1]结合课本P33的地图,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具体的地理范围。
[过渡问题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与春秋时期相比,其规模更加宏大,战略战术更加灵活,出现了中国古代史中许多著名的经典战役。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完成表格要求。
学法培养:我们在学习战争的时候,除了要了解战争的名称和使用的军事策略外,还需要了解交战双方、原因、将领、经过、结果等方面。
[提出问题4]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这些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开动你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吧。
教师归纳: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影响:促进国家统一;增进民族交流;推动社会变革。
[教师过渡]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成语典故,凝聚成历史星空中璀璨的宝贵财富。
四、“讲趣味故事悟历史智慧”
[提出问题]我们在本课已经学过了许多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不为大家所知的,请你结合图片,生动地讲一个历史成语故事与大家分享。
并告诉我们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老师在面对这些历史典故的时候,也有许多的感悟,下面与大家分享。
希望对大家的生活学习有所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学习,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谰的年代,从政史的角度来讲,它展示了众多国家的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社会变迁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
从文史的角度讲,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
你知道与下面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