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6家乡的桥教案2浙美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家乡的桥丨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家乡的桥丨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家乡的桥丨浙美版一、课程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桥的类型、结构、用途和特色。

2.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家乡桥的特色和美感。

3.促进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知和对美的感受力培养。

二、教学材料1.图片:《千年古桥》、《小石桥》、《弯弯的石桥》、《涵洞桥》、《连拱桥》等家乡的桥的照片。

2.纸张:A4纸,彩色纸等。

3.素材:彩笔、铅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本节课的教学材料。

2.将家乡典型桥梁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2. 分享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了解家乡的桥的类型、结构、用途、特色;让学生感受家乡桥的美和历史文化。

2.分享一些与家乡的桥相关的故事和传说,活跃气氛并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3. 绘画创作1.教师示范绘画,教授基本绘画规则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铅笔、彩笔等。

2.学生自由绘制家乡的桥,体现对家乡桥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结合教师的分享和自己的经验进行绘制。

3.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改进,指导学生了解如何协调线条和色彩等方面的问题。

4.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创新,如发挥想象力、添加创意等。

让学生表达出他们对家乡桥的理解和观感。

4. 展示、评价1.结束绘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逐一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需要聆听和观察学生的讲述,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思路。

3.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与指导,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

四、教学内容1.探究家乡的桥,了解各种桥梁类型的特点,如古桥、涵洞桥、连拱桥等。

2.通过绘画亲手描绘家乡桥的美,培养学生的美感觉知力。

五、教学重点1.增强学生对家乡桥的认知和感性认识,认知家乡掌故和文化内涵等。

2.培养学生的美和创造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家乡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提高绘画技巧,通过形式表现出家乡桥的特色和美感。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6课 家乡的桥|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6课 家乡的桥|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6课家乡的桥|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培养对桥梁艺术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家乡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桥梁的艺术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家乡的桥梁,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桥梁的艺术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梁。

教学难点1. 桥梁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桥梁的艺术特点的把握。

3. 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梁的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桥梁的图片和模型。

2. 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桥梁的图片和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桥梁的艺术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观察: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桥梁,了解其特点。

4. 练习:让学生动手描绘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桥2. 板书内容:桥梁的基本结构,桥梁的功能,桥梁的艺术特点,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梁。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乡的桥梁,描绘一幅桥梁的画。

2. 让学生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桥梁的图片和模型,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桥梁的艺术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对桥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家乡的美,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桥梁的结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浙美版美术小学四年级下册6 家乡的桥 教学设计

浙美版美术小学四年级下册6 家乡的桥 教学设计

6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从美术的角度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通过对家乡桥的欣赏, 提高学生的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启发学生通过记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为家乡设计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家乡桥的欣赏和描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或为家乡设计一座桥。

教学难点: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3教学过程(一)导入1.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

身背千金不怕重,河西立刻到河东。

”导入“桥”(板书:桥)2.带领学生认识桥的结构:桥基、桥墩、桥孔、桥面、栏杆等;简要介绍现代桥和古桥在造型和用料上的区别。

3.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请问:同学们见过那座桥给你印象深刻?你们觉得宜宾哪座桥最美? 揭示课题“家乡的桥”,板书:“家乡的“;并告知学生教学目的欣赏并描绘家乡的桥。

(二)新授1.赏桥(1)分组欣赏宜宾的桥,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桥(2)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桥美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南门桥、戎州桥——形状美;长江大桥、中坝大桥——线条的重复、排列的次序美;立交桥——线条美、错落美、形状美;拱桥——形状美、与环境的融合美;廊桥——与传统建筑结合的古典美。

2.欣赏画家画的桥(美术作品)3.欣赏其他小朋友画的桥(美术作品)着重引导观察、学习:绘画表现形式、构图、绘画角度、倒影等(三)学生创作1.创作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描绘家乡一座美丽的桥或为家乡设计一座美丽、独特的桥;(2)桥与环境和人自然融合;(3)构图饱满,色彩和谐。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评价1.学生自荐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2.师生点评(敢于展示自己;感受家乡的美)3.拓展家乡的塔。

《家乡的桥》(四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四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四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桥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功能,以及家乡桥的特色。

掌握以家乡的桥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方法,能够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现出桥的形态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画面构图、空间关系和材料特性的把握能力,引导学生用艺术形式展现家乡桥的独特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桥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让学生在描绘家乡桥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家乡桥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点,包括桥的造型(如拱桥的优美弧线、梁桥的简洁直线)、材质(如石桥的古朴质感、木桥的温润纹理)、装饰(如栏杆上的雕刻、桥头的石狮)等。

学会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如绘画中的水彩画、油画、线描,手工中的黏土造型、纸雕等)表现家乡的桥,重点掌握桥的比例结构和细节刻画,使作品呈现出家乡桥的真实感和美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传达出家乡桥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避免只是单纯地描绘桥的外观,使作品富有故事性和感染力。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周围的环境(如河水、两岸的建筑、树木等)与桥自然融合,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氛围,同时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和虚实变化。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桥以及各地著名桥梁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内容涵盖不同风格(古典、现代)、不同类型(拱桥、梁桥、索桥等)的桥,展示其外观、结构、装饰细节,以及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周围的环境氛围。

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画纸、宣纸、毛笔、颜料、彩色铅笔、勾线笔等)、手工材料(彩色卡纸、黏土、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用于示范。

一些与桥相关的实物或模型,如小型的木桥模型、石桥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观察桥的细节。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家乡的桥丨浙美版(2012)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家乡的桥丨浙美版(2012)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家乡的桥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以“家乡的桥”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结构和特点;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桥梁的美感;创作一幅描绘家乡桥梁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桥梁,掌握桥梁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桥梁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把握家乡桥梁的特点,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2. 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桥梁的美感,使作品具有艺术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乡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桥梁的美感。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桥梁的美感,讲解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创作与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1. 家乡的桥2. 课题要求:观察、表现、创作3. 重点内容:桥梁的结构、线条与色彩的表现4. 教学过程:导入、观察与讨论、示范与讲解、创作与指导、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完成一幅描绘家乡桥梁的美术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家乡的其他桥梁,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其美感,下周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桥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024四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家乡的桥》教案

2024四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家乡的桥》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家乡的桥》教案contents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课堂活动组织与安排•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桥梁的基本构造和特点,掌握桥梁的种类和功能。

学会观察和分析桥梁的形态美,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桥梁的造型。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意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尝试设计具有创意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参观、图片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桥梁的建筑美和历史文化内涵。

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桥梁的绘画技巧和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倡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通过桥梁的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激发学生对家乡桥梁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时安排与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本课建议安排2-3课时进行教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教学准备教师需准备相关桥梁的图片、视频、绘画工具等材料;学生需准备绘画工具、纸张等用品。

同时,建议教师提前了解学校周边的桥梁资源,为实地参观做好准备。

02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通过对桥的描绘,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与历史。

桥作为连接两岸的象征,代表着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家乡的桥》主题解读桥梁类型及结构特点介绍以弧形结构承受压力,造型优美,历史悠久。

平直简洁,以梁为主要承重构件,适用于各种跨度。

悬挂在两岸之间,轻盈飘逸,富有动感。

结合多种桥梁结构形式,功能性与艺术性兼备。

拱桥梁桥吊桥组合桥南方桥梁北方桥梁少数民族地区桥梁粗犷豪放,厚重实用,展现北方民族的朴实与力量。

融入民族元素和图腾崇拜,独具特色。

030201地域文化差异在桥梁设计中体现注重细节雕刻,造型轻盈灵巧,体现水乡特色。

6.家乡的桥(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四年级美术下册(浙美版)

6.家乡的桥(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四年级美术下册(浙美版)

6.家乡的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美术下册(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四年级美术下册(浙美版)第6课《家乡的桥》的第二课时。

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桥梁的结构、造型、功能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时将继续深入学习桥梁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桥梁作品。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出家乡桥梁的特点。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桥梁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桥梁的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笔、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独特之处。

3. 教学演示: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展示桥梁的结构、造型、色彩等美术要素,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绘画工具,创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桥梁作品。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桥梁的艺术特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1. 家乡的桥2. 副第二课时3.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创作具有家乡特色的桥梁作品。

4. 教学难点:观察并描绘出家乡桥梁的特点;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作品。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教学演示、实践操作、作品展示、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观察并描绘出家乡的一座桥梁,要求表现出桥梁的特点。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家乡特色的桥梁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家乡的桥|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家乡的桥|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家乡的桥|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乡的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桥梁的结构特点及分类2. 家乡的桥的特点及绘画方法3. 桥梁绘画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桥梁的结构特点及分类2. 家乡的桥的特点及绘画方法难点:1.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乡的桥2. 桥梁绘画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桥梁图片、绘画工具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颜料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新知学习:讲解桥梁的结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桥的特点及绘画方法。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乡的桥,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乡的桥,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分享绘画心得。

板书设计1. 家乡的桥2. 正文:- 桥梁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家乡的桥的特点及绘画方法- 桥梁绘画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作业设计1.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乡的桥,注意桥梁的结构特点。

2. 欣赏一幅桥梁绘画作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桥梁的结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乡的桥。

但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桥梁的结构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桥梁绘画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欣赏、多思考、多表达。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详解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家乡的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家乡的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词语,会用“各不相同”,“情趣”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感情。

3、学习按课文提示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5、能观察一个建筑或一处场所,说、写一段话,讲清楚它的名称和造型特点。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具准备:
PPT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家乡的桥在造型与名称上的特点以及小桥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哪些乐趣。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生字新词和不懂的词语。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会读、会写生字、新词:户、缀、纠、暮、禽、凿、炎、蟹,理解新词在文中的含义。

2、要求学生掌握音、形、意。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的拼音、字形以及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你们的家乡有桥吗?是什么样的?
师:图上画的是江南水乡的桥。

在江南,有很多这样的桥。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去看看这些桥。

板书: 6、家乡的桥
二、新授。

1、指导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找出课文新词及不懂的词语。

3、板书出示生字词语。

yī hù diǎn zhuì xióng jiū jiū yuán bǎo
一户点缀雄赳赳元宝
mù sè jiā qín záo kāi yán rè xiè
暮色家禽凿开炎热蟹
新增教学较难的词语:
荡漾情趣骆驼
4、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给新词注音。

5、指导学生读词语,结合课文讲解词义。

雄赳赳——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炎热——十分热,很热。

凿——用刀凿开,具体动作理解。

6、练习词语读唇能力。

师:同学在练习读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老师的发音,认真区别读音的不一样。

先跟读嘴型,再抽生单独练习,最后读唇说说是哪个词语。

(该练习主要针对班内读唇较好的学生,不会和读唇较差的手语辅助。

)看老师口型说词语
7、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边读时跟老师学习课文中的手语,注意手语的规范和美感。

三、巩固练习。

1、指名自由读课文。

2、黑板练习易写错的字,注意偏旁和易错点。

①“暮”字偏旁不和“墓”混淆。

②“缀”“赳”“蟹”字注意整体写法整齐。

四、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5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写新词及教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
1、检查新词的掌握情况。

2、能概括出家乡的小桥在造型有什么特点。

3、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家乡的小桥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和复习。

1、检查词语抄写作业完成情况。

2、读唇听写词语。

(先尝试读唇听写,最后一次复读时用手语提示少数无法读唇的学生。


二、新授。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家乡的桥》。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小河长、小桥多。

师:你从哪句知道?
生:小河密如蛛网,小河长,小桥多。

出示江南的照片(如乌镇、南浔、西塘等)让学生有直观印象。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江南美吗?江南的桥美吗?
家乡不但小河长、小桥多,家乡的桥的造型还千姿百态呢!它有哪些特点?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汇报交流。

(1)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家乡的桥的造型千姿百态,他介绍了几种桥的形状?(两种)
先来说说过户桥(看PPT)
看图片,自己说说过户桥桥是怎样的。

师:单拱桥又怎么气派了?读一读课文,你能想象桥的样子吗?试着画一画。

出示PPT,看看自己理解的样子对不对。

说一说: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单拱桥的气派、漂亮。

5、(1)师:后面写到“夜里……月亮婆婆的家呢!”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2)你把自己当成作者,夜晚,当你坐在小船上,月光倒影在湖面上,你穿梭在桥洞当中。

此时,你会看到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同学们,现在如果你在这样的美景当中,请你再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和原先的感受有什么变化?
(4)指名读。

用心、用情,谁还能再读。

(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看着图片复述第二段,可用自己的话说。

6、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是多家乡的桥多。

第二自然段讲家乡的桥都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

三、小结。

1、师:家乡的桥不仅造型独特,名称也很美。

它有哪些名称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作业。

1、抄写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教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意思。

概括出家乡的桥在名称上有哪些特点?
2、体会理解为什么说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概括出家乡的桥在名称上有哪些特点?并能体会理解为什么说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

教学难点:
能体会理解为什么说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家乡的桥在造型上
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家乡的桥在名称上有哪些特点?
(2)师:家乡小桥的这些名字,他们是怎么来的?
一起总结:是根据桥的形状、民间传说、和诗句来的。

说说根据桥的形状取了哪些名字?让学生说说
(3)师:你们知道王维的这首诗吗?老师课前搜集到了,(课件出示)读一读,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就是流水好像对我有意思,傍晚回家时天上的鸟好像想和我一起回家。

(4)师:江南的桥不但桥名有意思,字体也不一样,谁来说说呀?
(5)师:这些字的字体不同“或……或……或……或……,有的……有的……,跟桥……又……”,作者在介绍桥的名字时,用连接词,显得非常凝练。

(6)师:(课件出示桥名)同学们看,不同的桥名是不同的字体,你们能不能用一些词来形容这些字体呢?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用书上的话。

(7)师:如果你就是作者,你跟着外婆清明节去扫墓,也经过这一座又一座的桥,一边听外婆讲这有意思的桥的故事,你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小声的读读。

(8)概括段落大意:第三自然段讲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

2、教授第五自然段。

(1)过渡:我们不但感受到了桥的名字美,感受到了这里桥多,外婆的故事多,也感受到了外婆与作者之间那份浓浓的深情。

其实,家乡的桥带给作者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接着看。

(2)齐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
(3)师:我们在家乡的桥上,桥下可以做什么?
(4)“在火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干什么?(生接读)我们把桥头当作什么?我们在桥边干什么?实在玩累了呢?”
(5)总结概括可以玩的事情。

(6)概括段落大意:第四自然段讲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

3、教授第六自然段。

(1)从“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简短的一句话中,看出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师:作者为什么说最忆家乡的桥?其他地方有没有桥?为什么偏偏说最忆家乡桥呢?
因为作者在自己的家乡有很多回忆,也有很深的感情。

(2)“长相忆”是长长的相思和回忆,说明作者很想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桥。

体会作者的思乡,怀念童趣之情。

三、齐读全文,感受全文。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及课课练。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课后练习讲解及课课练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课后思考练习训练和课课练习难点辅导。

教学重点:
1、能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能用“各不相同”“情趣”造句。

教学难点:
能理解“情趣”该词,并会造句。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做课后部分练习。

1、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家乡的桥有哪些美妙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样来的?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最忆家乡的桥?从长相忆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1)题比较容易,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第(2)题比较难教师要作指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