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辽宁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合集下载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解析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解析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解析课标全国Ⅰ【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对比、引申关系,一事多解。

【关键词】突破阻拦相拥而过规则共赢【思路点拨】这则材料的主角是运动员,次角是观众和裁判员。

之前的运动员采取的是你死我活的方式决出胜负,而今年预赛出现的情况是相拥、转身换位,实现的是共存。

但是,这样的做法肯定不是这个比赛项目的本意,也不遵从比赛的规则,这个比赛带有一定的竞技性质,现在运动员把它变成了道德的展示与表演,成了一个伦理小品。

那么,裁判员如何判定这场比赛?观众在观看这场比赛时的心理期待是什么?而这场比赛又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还有一个未出现的角色,那就是比赛的组织者,他们将如何继续举办这项比赛?这个故事是比赛的一个意外,可是它带给人们的思考是长远的。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从运动员的角度立意:①要敢于挑战规则;②合作实现共存;③放弃胜负之争,对手也即朋友。

从裁判员的角度立意:①规则是游戏的基础;②漠视规则,也就失去公平。

从观众的角度立意:①竞技也可娱乐化;②为什么我们喜欢看“戏”?从比赛组织者的角度立意:意外能让我们反思当初设计的漏洞课标全国Ⅱ【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引申、一事多解关系。

【关键词】喂食警示丧失【思路点拨】这则材料出现的对象有“自然保护区”“喂食者”“野生动物”等三方,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可以着眼于“自然保护区”立意,谈“监督”“约束”“惩处”等的必要性;可以着眼于“喂食者”,谈“爱护”“照顾”“包办”的消极作用;还可以着眼于“野生动物”,谈“自立”“成长”“锻炼”的重要意义。

从材料本身的特色看,后两个角度立意更为准确。

如果从两者的关系角度立意,辩证分析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立意更为贴切。

当然,如果谈“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如人对某些动物的过度爱护,其实导致了物种的退化,未尝不可,引申开去则更具广度和深意,如从社会学的角度,高福利社会造成了人类的懒惰与不思进取;从教育学的角度,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求学的动力和学习的能力。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最新: 2014年卷i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最新: 2014年卷i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完美整理版)

最新: 2014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原创0607 12492014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对比原作品:2014年03月02日来源南方农村报有鱼吃着还捉老鼠?!王铎关注漫画中的这句“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体味此语折射出的深层的思想认知和社会问题。

(1)生活富裕了,赖以生存的技能能不能丢?(2)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老传统该不该继承?艰苦朴素、自力更生还要不要?(3)父母、家庭有钱了,还要不要学习要不要凭自己的一技之长生存或者有没有长远的思考,还是像第一个莽吃什么都不想?(4)有鱼吃,要不要居安思危?(5)怎么样看待富二代问题,是做是做孙权、曹丕、司马师兄弟还是做阿斗?(6)国家发达了、富裕了,人民有饭吃了,农业税都免了,农业还要不要重视了?粮食、庄稼要不要种了?怎样看待农业这一基础产业。

(7)网络发达,复制一篇或整理一篇东西很方便,那还要不要辛辛苦苦去原创?(8)剑指房地产业。

此业为政府国家带来巨大GDP,但一定得反思有鱼吃是不是这个鱼就长久,其他基础行业要不要关注。

(建议慎重此立意,可能涉及敏感话题)【命题立意】今年全国卷(一)的作文时隔三年又见漫画作文,颇有意外。

但我认为这是三十年来全国卷作文最为成功的一次,真正能够检验学生的思维发散度,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漫画作文首先重点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和把握,千人可有千面。

体现了自由与束缚的统一,限制与开放的融合,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虽然形式上新了一点,但具体看文题内容,今年作文仍延续了多年来全国卷的最基本特点———安守本真、不追时尚,稳中求新。

“稳”在题型,不为新而新,不增加考生审题的难度;“新”在落点,引导考生体味和反思自身或同龄人的“时尚”追求,学生容易入题。

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讲解

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讲解

X


来自高考网上阅卷的截屏

(2)短时间内从你的作文中要找到得分的关键 词,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扣题。有了这些关键 词才能得到关键的分。如果能让他们记住你文章 中的有利于主题的关键词就更好了。 (3) 作文中要有关键的句子,这个关键句子实 质上就是文章的主旨句。评价一个人写作文功底, 主要看表达,句子是否蕴含哲理,是否精练,是 否经得起推敲,是否有创新。2009年北京高考作 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很多学生开头如出 一辙“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还有诸如“我想XXX的事 迹大家都听说过吧”则显得很是稚嫩。 因此说,短时间内,如能给阅卷者留下文章字迹 工整、段落分明,结构很好、开头的语句能吸引 人、能看出文章层次与主题、甚至一些句子带有 哲理,让老师眼前一亮,能从你的文章中得到启 发,这样的文章分数肯定不会低。
多 角 度 分 析
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⑵错过也许意味着新生 ⑶要正确地面对挫折 ⑷认清自己,找准位置 ⑸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⑹莫让人才空埋没 ⑺机遇成就梦想 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莫放错位置
千里马若被磨房的主人聘用,就是一头推磨的驴,但 他被伯乐相中,终一日千里,物尽其用。同样的马,不同 的位臵,自有不同的结局,人亦同理,找准位臵,才能大 展雄才,有所作为。 秦末,楚汉相争,汉王刘邦笑到最后,拥有江山;而 霸王项羽别过虞姬,舍弃宝马,自刎于乌江令人叹息。然 而这一切似乎又是必然。刘邦虽无雄韬武略,但他却有识 别千里马的能力。“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他有军师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他有后盾萧何;“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他 有大将韩信。这三位人杰,在刘邦这里,各得其所,各尽 其能,终助刘邦成就霸业,而这一点恰是霸王所不能比的 ,可见,人才找对位臵是何其重要。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立意三维解读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立意三维解读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立意三维解读2014年高考18套作文试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从命题形式上看,这18套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全部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考生在立意与选材方面,都有极高的自由度,便于尽情发挥。

在文体要求上,江西卷与湖南卷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他省份一般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从题材内容方面看,2014年全国各地作文题的主题体现了一个中心――“紧跟时代脚步,密切联系生活”,并且在材料、话题中更多地引导考生用辩证、创新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题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传统的传承。

如北京卷的“老规矩”、天津卷的“假如有一款芯片”、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辽宁卷的“科技改变生活”等,都需要考生对科技或人文在现今社会的发展以及造成的影响作出科学、准确的评述。

第二类:人生哲理与辩证的处事方法。

如新课标卷I的“两人过独木桥”、上海卷的“从穿越沙漠看自由”、安徽卷的“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山东卷的“不一样的眼光”、湖北卷的“登山观景”等,这一类型的题材,都隐含着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处理态度或方法,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支持的观点作文,也可以用思辨的方式综合加以论述。

第三类:人物事迹评述。

如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重庆卷的“租房”、全国大纲卷的“老王生病”等,这类题目首先需要考生从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中,准确提炼出相关的人生态度或处世观点,再加以自己的理解作文。

在此,谨对2014年高考部分作文试题的命题及审题立意作一简要评述。

1.课标卷II――喂食动物丧失觅食能力(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价值取向:倡导自立自强的生存意识。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道试题关注成长体验,关注生活哲理。

可以由动物保护问题,进一步谈及人事,讨论教育的问题。

这个话题,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有利于考查辩证分析的能力。

审题立意主要有四个角度:①从学生成长的角度:野生动物依赖喂养会因惰性而失去生存能力,同样,在青少年成长中,如果长辈过度呵护,甚至溺爱,也会让他们失去自立、自强的生存能力。

2014年各地高考材料作文立意分析

2014年各地高考材料作文立意分析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立意分析一、2014年北京卷高考微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分析:立意可以有:①礼仪是成人之本;②坚守做人准则;③老规矩,新青年;④老规矩要走进新时代,新时代要吸纳老规矩;⑤老规矩朽矣。

二、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分析:围绕“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我们可以谈“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受约束的”“过度自由是一种祸害”“过适度自由的人生”等;此外,还可以谈“道路可以选择,目的必须明确”“没有方向的选择是没有选择”等。

若只单纯地谈论“原则”“压力”“自由”“选择”等,而不能将它们内在的关系结合起来谈,则有失妥当。

三、2014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2014辽宁高考作文题目

2014辽宁高考作文题目

2014 辽宁高考作文题目【篇一: 2014 年高考语文真题辽宁卷作文简析】七、 2014 年高考辽宁卷作文简析18. 阅读下边资料,依据要求写一篇许多于800 字的文章。

( 60 分)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透明,霓虹闪耀,真美。

”男孩说,“假如没有电。

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惋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瞬之间啊!当年那些先人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赏识的或许才是美景。

”关于这则资料,你有何感觉、联想和思虑?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离开资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剽窃。

命题方式:资料作文资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真谛)资料内容(要点词):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万家灯火,真美,现代科技,颔首,摇头,天汉灿烂,美景。

资料特点:这个故事所波及的主题应当是学生生涯中在各样文章中或平常写作中常常碰到的主题,审题难度不大,不过在掌握的要点上和素材的选用上还需要一些思虑。

审题立意:祖孙二人。

孩子认为,“万家灯火”、“霓虹闪耀”是美景,但这美景的创建没有“现代科技”是不可以的。

爷爷认为,“漫天繁星”、“天汉灿烂”是美景,而那时的人类是身居陋洞就能够仰目而及的。

又是波及到“现代科技的利与弊”,又是波及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孰是孰非的问题。

问题的要点是,我们自然希望在发显现代科技的同时还能保持原始自然的田园风光,但是几百年来,这一梦想却一直没能实现。

那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究竟能否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呢?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必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吗?几百年来,这个问题向来在现实中没有获得很好的求证。

所以,这个资料能够从现实的角度着眼,就“可连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等详细问题睁开阐述,也能够从哲学的角度,从“科技的利与弊”“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睁开阐述,还能够从人文的角度,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心灵自然的回归” 等角度睁开阐述。

2014辽宁卷高考作文解析

2014辽宁卷高考作文解析
改革开放的洪流袭来,城市化的脚步迈进,物我关系的不断调 整,让多少人迷失忙碌而无追求、无信仰的生活。那些难觅踪迹的 树木、花草、溪流与鸟鸣(具体化-实),那些传统古朴的节日传 统与民俗,那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淳朴和透明(具体化-虚) ,才 是自然的、本真的、纤尘不染的大美、这本真之美让我们深深地眷 恋,这本真之美让我们由衷地向往。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过往人类的无知,如今科技似乎让人与自 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物质化使人类丧失了把握联系多样性着眼于长远利益的 理性,肆无忌惮地滥用科技淫威伤害自然,使自然之美不复存在。昔日福楼 拜惜时看日出,欣赏朦胧如鱼肚白的晨曦,放在雾霾围城的北京却好似遥不 可及的传说。也难怪梭罗要发出来自灵魂深处对工业革命的强烈控诉:“让 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过上一天,而不要因落在路轨上的坚果壳和蚊 子翅膀而出轨!”?他也为了能一览漫天繁星,孤身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瓦尔登湖。人类汲 汲与工业化城市化,却让科技背上了破坏自然的黑锅,让繁星成为城市化进 程中无辜的牺牲品,信可悲也!
让城市变得五彩缤纷”
拆解:比喻现代/科技/都市/的美好事物
美化了生活
整合中心:现代/科技/都市/的美好事物(具体:手机、嫦娥登 月、“神十”上天等科技…… )美化了生活(延展了生活的广度和 深度)
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霓虹灯的“美”和“美化”的特点,偏向了论述科 技的危害(危害人们的健康/危害环境)——30,兼有尚可。
科技改变生活,美化世界,为当代人带来全新的物质与精神享 受。它通过推动物质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几乎美化了我们生活中的 一切。溶洞景观中的霓虹灯为单调的乳白石灰岩披上绚丽外衣,平 添仙境之美;摄影用数码成像记录下一个个转瞬即逝的动人一刻, 带人们领略大好河山,咂摸淡淡乡愁,平添回味之美;一幢幢摩天 大楼拔地而起,人们于灯红酒绿纵享欢愉,丰富的生活岂不美哉! 然而,科技之美却不仅限于此,它更深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甚至 颠覆了“美”的定义,教美学探索从以“自发美”为主向“自觉美” 的更高层次进发。从前人们绘画以摹得山光水色为美,如今以光影 巧妙结合的印象派和机械分割立体图像的抽象派为美,意境更为悠 远;从前人们只懂得欣赏鸟悦蝉鸣,如今用电脑合成的电音别有一 番韵味,风靡全球。科技之美甚至可以比大自然赐予的恩宠更为精 彩!霓虹之美、科技之美,是人类独立于造物者,自我努力创造的 果实,值得品味,信可乐也!

标线: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三大类型审题立意解说(整理)

标线: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三大类型审题立意解说(整理)

标线: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三大类型审题立意解说(整理)议论文2014-09-13 11:28: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三大类型审题立意解说对于2014年高考作文来说,总体有三大类型(分别是有人有事的故事型、论述性材料的思辨性题、社会现象型题),而这三大类型就是全国作文今后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分值不同,对每个问题的要求不同,或者是对文体的限制不同,但总体来说,对于2014年高考作文我们应该是总结性的认为他们考得就是这三大类型,就是想考考你对于某些你困惑的、社会发生的、人们关心的、大学需要你有的、弘扬真善美的等等问题的一些你真实的想法(当然了,你可能得说由于某些原因你不能说实话,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对于一个问题,你就只有那一句实话,只有那些抱怨,然后发完牢骚,拍拍屁股走人,同学们,我们心里要阳光一点,打败我们的不是天真,是无邪,同样的,打动阅卷老师的,不是貌似天真的、刻意的、不经意的套模板,套类型,说大话,还把自己装扮成圣人,好像国家在我手,少我你就愁的样子。

同学们,悲天悯人不是刻意渲染,人文关怀,不等于老奶奶过马路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你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作文不是不允许批评黑暗,而是说,你从黑暗中要有启示,要坚强,不是发牢骚,你可以说这里环境不好,但是最起码你要有自己的思考吧,什么都是国家没做好,那请问你,要人是干吗的?所以,同学们,你要注意,说自己的话就是说自己的话,不是发牢骚,等你冷静下来,你就会把适量的牢骚转化为作文,并加以深化这就是思辨性。

这些我们都要在后面几讲谈到。

好了,说一下我们六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用鹰的眼睛去审题立意第二节:天才般的想象第三节:我的作文我做主,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又叫说人话,丢鬼话)第四节:三千弱水只取一瓢,我的风格(结构)我说了算第五节:用魔法装点语言第六节:看看作文的眼睛,突出点题同学们的问题:害怕自己立意偏题,跑题,甚至根本就是偏题跑题,另外不会立意,把立意当做作文题目,更有甚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偏离了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辽宁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一、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夜晚,祖孙二人椅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

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天空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点评
2014年辽宁省高考作文依然是新材料作文,形式和往年一样,这道作文题,含义丰富,角度灵活,可深可浅,亦大亦小,耐人寻味,颇有特色。

这个题目,很容易考出考生的文化、素养与认知的水平高低,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

三、立意分析
1、这则材料角色清楚,一是男孩,一是爷爷。

材料里,男孩的角度是赞美现代科技带给当代生活的丰富色彩及便利,当代人享用着诸多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多彩生活和便利条件,的确应该感到幸福和感恩。

而爷爷的感概,则让人看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雾霾等环境污染;并让人格外怀想曾经的往昔、古代,怀念那一尘不染的空气、月华、星光和篝火……总之,霓虹闪耀是一种美,星汉灿烂也是一种美。

前者是现代美、科技美、智慧美、创造美、都市美,是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富足;后者是自然美、古朴美、原始美、田园美、山野美。

当然也各有不足,前者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等副产品,后者则享受不到现代科技文明带给现代人的方便、快捷、繁荣、富足。

要是两者能够兼得该有多好?至少应该努力实现它们的互补。

社会要发展,自然也要保护,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要是保持同步才是最好。

2、该材料和社会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契合当下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传统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怀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具体写来,审题立意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可以从男孩的角度出发,谈谈现代科技的美,着意赞美现代文明的进步和辉煌;也可以从老人的角度谈谈自然状态的美,侧重表达怀古之幽情;当然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辩论分析:既可以从“发展与保护”等比较现实的角度展开,也可以从“星火与灯火”等比较诗意的角度入手。

总之,考生行文可以各有侧重,但都不该忘记辩证说理,不能把话说得过于极端和绝对,不能为了证明自己角度的正确而将对方的角度一棍子打死。

写作上,考生可以写成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思想深刻的议论文,选材也较广泛,科技的美,从古代人们追求科技带来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到今天“嫦娥登月”、“神十”上天都是科技延展了人们的广度和深度;自然的美,从大自然入手,传统文化、自然的生存状态,皆可入文,可以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