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茶文化知识
中国茶文化之乡的介绍

中国茶文化之乡的介绍余姚产茶历史悠久,茶史遗存丰富,演变传承有序,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茶饮、茶事、茶文化的主要源头,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之乡的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之乡的介绍余姚是中国文献名邦,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自汉代以来,余姚名家辈出,群彦争辉,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和“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的美誉。
自唐宋以来进士、状元、杰出人物辈出,在众多的名家中,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其中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
对于余姚茶事,历代大师级的人物留下文墨,虞世南辑录的茶事文章收在《北堂书钞》,王阳明有“正如酣醉后,醒酒却须茶”的名句,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记有更多余姚茶事,还写有《余姚瀑布茶》等诗作。
余姚也因此被誉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
余姚是中国原始茶源头之一。
1 9 7 3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植物标本,樟科植物的叶片数量最多,堆积在干栏式居住处,显然是人工采集留下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经专家学者研究考证,为最早的原始茶。
多年来,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和典籍记载,由众多专家学者认同,原始茶符合远古社会的饮茶习俗。
河姆渡遗址上还发现原始茶具,与后来茶壶很接近的“罐形盉’’和“圜底单把盉’’,而茶具是茶文化的载体之一。
最新发掘的6 0 0 0年前田螺山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山茶属植物根,如果进一步得到考证证实,将改写世界原始茶起源史。
余姚是中国最早的产茶地之一。
据茶圣陆羽在其《茶经》《四之器》引《神异记》记: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
《四之器》标注时间为“永嘉中",据现存史料推算,余姚早在汉代时就有茶事,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为我国绿茶主产区浙江省的最早出茶之地,也是全国茶叶最早产地之一。
余姚是中国名茶故里。
《茶经》先后在“四之器”、“七之事’’、“八之出”三处写到余姚茶事,评价所产茶为上品。
中国茶道的地域文化

中国茶道的地域文化中国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代表了中国人对茶艺的崇尚和追求。
在中国茶道中,地域文化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茶文化,这不仅在品茗的过程中展现,更是在茶的制作和使用中体现出来。
本文将从不同地域的茶文化入手,探讨中国茶道的地域文化。
一、四川茶道的地域文化四川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素有茶乡之称。
四川茶道以川茶为主,在品茗过程中注重茶叶的色香味形。
四川佳茗色泽翠绿,香气清雅,经典的川剧变脸就源于四川茶道中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四川茶道中,茶艺师表演变脸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川剧变脸的音乐和舞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展现出四川茶道的独特魅力。
二、福建茶道的地域文化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以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闻名。
福建茶道以茶的制作和泡茶过程为主要表现形式。
福建的茶艺师擅长泡茶,他们通过炉火烹茶、倒茶、闻香、品饮等环节,展示出独特的茶道艺术。
其中,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韵、浓香和陈年的回甘而闻名。
福建茶道注重将茶与自然环境融合,通过在自然山水中泡茶,营造出恬静宜人的茶道氛围。
三、浙江茶道的地域文化浙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浙江茶道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注重茶叶的外形和色泽,以及茶汤的清澈和味道。
在浙江茶道中,制茶师傅的表演技巧和泡茶工艺都非常重要。
制茶师傅们通过手法独特的落茶、炒茶等过程展示出浙江茶道的独特韵味。
同时,浙江茶道注重茶与文化的结合,茶艺师傅会在品茶过程中陈述有关文人墨客、历史故事等内容,使茶道更具文化内涵。
四、台湾茶道的地域文化台湾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以高山茶和包種茶而著名。
台湾茶道注重茶叶的新鲜和口感,以及茶器的精致。
台湾茶道强调品茗的仪式感和沉浸式体验,茶艺师傅通过展示茶的制作和冲泡过程,让品茗者感受到台湾茶文化的魅力。
台湾茶道还强调茶与食物的搭配,如将茶品与水果、糕点等搭配,以呈现出更多的口味和享受。
总结起来,中国茶道的地域文化体现在四川、福建、浙江和台湾等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上。
西湖说茶叶品牌故事

西湖说茶叶品牌故事摘要:一、西湖龙井茶的历史背景二、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特点三、西湖龙井茶的饮用方法与功效四、西湖龙井茶的品牌故事五、如何选购正宗西湖龙井茶六、总结正文:西湖龙井茶,源自我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茶叶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西湖龙井茶就是贡品、礼品,享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美誉。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西湖龙井茶的故事及其相关知识。
一、西湖龙井茶的历史背景西湖龙井茶起源于公元618年的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据史书记载,当时西湖龙井茶主要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
到了明朝,龙井茶开始在民间流传,并逐渐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饮品。
清朝时,西湖龙井茶被列为朝廷贡品,名声越发显赫。
二、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特点西湖龙井茶品质优良,独具特色。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产地特色:西湖龙井茶产自杭州市西湖区,这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
2.采摘标准:龙井茶采摘时严格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保证茶叶品质。
3.独特工艺:采用传统的炒制、揉捻、晾晒等工艺制作,使茶叶保持绿色、香气持久。
4.茶叶形状:西湖龙井茶叶形状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呈龙须状。
5.口感香气:西湖龙井茶汤色清亮,口感鲜爽,香气高长。
三、西湖龙井茶的饮用方法与功效1.饮用方法:西湖龙井茶适宜用85℃左右的开水冲泡,泡饮时注意控制泡茶时间和水量,以保持茶汤口感和品质。
2.饮用功效:龙井茶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提神醒脑、抗氧化、助消化等多种功效。
四、西湖龙井茶的品牌故事在西湖龙井茶的众多品牌中,有一家名为“西湖说”的茶叶品牌颇具特色。
这家品牌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西湖龙井茶文化,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销售,全程把控品质。
此外,“西湖说”还注重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创新推出多种口味和形式的龙井茶产品,让传统茶文化焕发新生。
五、如何选购正宗西湖龙井茶1.观察外观:正宗西湖龙井茶叶形状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呈龙须状。
2.闻香气:优质龙井茶香气高长,闻之令人愉悦。
茶知识—安吉白茶介绍

茶知识—安吉白茶介绍安吉白茶是一种以中国浙江省安吉县出产的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其鲜亮的绿叶和甘醇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吉白茶的起源、品种、制作工艺和保健功效等方面的知识。
起源与品种安吉白茶起源于唐朝,有着千年的历史。
它原本是以“白毫乌头”为传统品种,是以产于乌头山的野生茶树为原料制作而成。
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安吉县种植了白茶专用的无性繁殖一级野生茶树种苗,这些茶树长势良好,树龄也达到了数十年,品质更加优良。
制作工艺安吉白茶是采用“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成。
在采摘后的第一时间,将新鲜茶叶进行炒青杀青,使茶叶保持绿色。
然后将茶叶轻轻揉捻,使茶叶细嫩柔软,最后将茶叶摊晾至干燥。
保鲜与贮存安吉白茶的保鲜贮存非常重要,唯有妥善保存才能保持其原有的口感和香气。
一般来说,应尽量避免将茶叶暴露在空气中,最好将其存放在密封的、干燥的容器中,并放置在阴凉干爽的地方。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吉白茶的氧化程度将逐渐加重,口感也会有所变化。
因此,建议在茶叶的新鲜度最好的状态下享用。
保健功效安吉白茶具有很高的保健功效。
首先,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锌、锰等,能够维护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抵抗力。
其次,安吉白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脂减肥和防癌抗癌的作用。
此外,安吉白茶还可以清热解毒,护肤养颜,促进新陈代谢等。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饮用安吉白茶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应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饮用。
总结安吉白茶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绿茶,其特点在于鲜亮的绿叶与独特的甘醇口感。
它的制作工艺简单,但却需要精细的过程和细致的监控。
安吉白茶不仅具有高度的保健功效,而且还成为了高档礼品茶和品饮茶的代表。
饮用安吉白茶时,最好选择新鲜的茶叶,用80℃-85℃的温水冲泡,保持茶叶的原有香气和口感。
此外,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柠檬汁增加茶水的芬芳和口感。
谷雨谷雨 采茶对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54 农村·农业·农民2022.5A谷雨谷雨 采茶对雨曾 艺古时民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为“雨生百谷”,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古人认为此时是采茶的最好时节。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神农·本草经》中提到:雨前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
雨前龙井是属于西湖龙井中的一个种类。
雨前龙井指的是在谷雨这个节气前采摘制成的龙井茶,还有一种是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称之为明前龙井。
谷雨和清明两个节气之前采摘出来的茶叶比较鲜嫩,而谷雨前正是采摘雨前龙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茶树正处于一叶一芽的状态,俗称一旗一枪。
这时采摘出来的茶叶制作成的龙井茶茶香是最为香醇的。
正所谓,玉髓晨烹谷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鲜。
由此,我们也来真正了解一下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是以西湖龙井茶种植栽培为基础,通过龙井茶的广泛传播而形成的农业文化系统。
唐代有西湖龙井茶种植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品茶赋诗,提数十首龙井诗。
乾隆首次到天竺观看茶农采茶、炒茶,写下《观采茶作歌》,当中对诗中炒茶的“火功”有很详细的描述,其中“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乾隆后为龙井八景题匾赋诗,题“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世称《龙井八咏》,将龙井茶推上至尊地位。
“龙井”既是地名,亦是泉名和茶名。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记载杭州天竺、灵隐两寺僧人在寺院中开园种茶,称作本栏目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合办——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西湖龙井茶种植园农村·农业·农民2022.5A 55文化Wenhua农艺白云茶和宝云茶。
北宋时辩才法师归隐于龙井村宋广福院,在狮峰山一带种植茶树,龙井距离宋广福院约百米,大旱不涸,古人认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由此称其为龙井,泉水上方“老龙井”三个字,为苏东坡手笔。
大美非遗|茶香何出?探访西湖龙井茶人

大美非遗|茶香何出?探访西湖龙井茶人在浙江美丽的西湖畔盛产龙井茶,关于龙井茶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一只茶杯不小心滚落到凡间变成了一口井,曾有龙路过此地,吸了仙茗,留下了一井水,故此并得名“龙井”。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这口“龙井”中的仙露滋养了周边的茶树,使之结出了品质超群的龙井茶。
也许是沾染了龙的灵性,西湖的龙井茶色绿、味甘、形美。
茶叶泡进水里,颜色由浅变深,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缕缕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苦尽甘来。
茶叶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还有的十分固执,怎么也沉不下去……西湖的龙井茶主要分成两种:狮峰龙井和梅坞龙井。
其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茶谚说道:前三日晚,正三日宝,后三日草。
摘下来的茶叶经过腌制,有的运往菜馆里,有的运往茶馆里,有的运往市场上去买。
茶的腌制手法五花八门,茶乡存有“女土家,男炒作茶”的习俗,腌制不好的上等龙井茶扁平鲍事天、扁平匀齐、翠绿略徐,看管使你喝了第一杯,还想要喝第二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爱西湖的龙井茶!周六上午,我们先锋假日小队成员沿着河坊街走进了吴山广场,一路探访那些努力实现梦想的人们。
一辆献血车映入我们眼前,我们纷纷围过去,采访起那里的工作人员,虽然我们准备了好多问题,但是同学们都犹豫着不敢开口。
一位阿姨笑着问:“你们怎么不提问呀?没关系的,大胆点!”我壮着胆问阿姨:“阿姨,你们在这里工作,梦想是什么?”阿姨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是为了能有更多的人来献血,为有需要的人出一份力,希望那些生白血病的小朋友,可以早日康复。
”阿姨还让我们一起参加他们的志愿者活动,帮他们一起喊亮口号,一起实现梦想,我们大声地喊着:“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献血救人,功德无量……”,行人纷纷停下脚步,这时,有两位叔叔前来献血了,我们大声的对叔叔说:“叔叔,谢谢你。
”虽然我们不能献血,但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能让更多的人加入献血的队伍。
杭州茶文化景点

杭州茶文化景点杭州作为我国著名的茶城,自古以来便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底蕴。
茶文化景点遍布全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味茶香、感受茶韵。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杭州茶文化景点:一、龙井茶村龙井茶村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中国著名的龙井茶产区。
这里的茶树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618年的唐朝。
游览龙井茶村,游客可以欣赏到茶园的优美景色,了解龙井茶的种植、加工工艺,品尝正宗的龙井茶。
此外,茶村内还有众多茶文化景点,如茶香径、宋代茶宴遗址等。
二、梅家坞梅家坞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梅灵南路,是著名的龙井茶产区之一。
这里有“钱塘第一山”的美誉,景色秀丽,茶香四溢。
游客可以参观茶园、茶厂,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并品尝各种茶叶。
此外,梅家坞还有许多茶文化景观,如茶仙亭、茶圣像等。
三、南宋御街南宋御街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是一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街道。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茶点、茶具,购买正宗的杭州茶叶。
南宋御街两侧有许多茶楼、茶馆,可以品味到不同的茶艺表演,感受古代茶文化的韵味。
四、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我国首个以茶叶为主题的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丰富的茶叶历史、茶具、茶艺资料,展示了我国茶叶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观博物馆,游客可以了解到茶叶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茶叶的特色。
五、虎跑梦泉虎跑梦泉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里的泉水清澈见底,口感清甜,被誉为“杭州第一泉”。
游览虎跑梦泉,游客可以品尝到用泉水泡制的茶叶,感受茶与泉水的完美结合。
在杭州,茶文化景点无处不在,游客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茶的历史、品味茶的韵味。
这些茶文化景点不仅展示了杭州的茶文化底蕴,也使游客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一片宁静,品味人生。
快来杭州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吧!1。
中国茶道之西湖龙井

中国茶道之西湖龙井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
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
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西湖龙井“龙井”一词,既是茶名,又是茶树种名,还是村名、井名和寺名,可谓“五龙合一”。
龙井茶产地分布在杭州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秀山峻峰,故名“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分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传统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
西湖龙井中有两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和“梅坞龙井。
“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
“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
“高级“龙井茶”宜用85℃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
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相当讲究。
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
据说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
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茶文化知识茶叶在浙江栽植最早是三国时期,葛玄先后创建了浙江天台上上首批道观,由于道教视茶为养生之“仙药”,葛玄亦钟情于茶相继在天台山主峰华顶和临海竹山开辟了“葛仙茶圃”。
据陆羽《茶经》记载唐时浙江茶区分为浙东浙西,浙西有湖州的长兴县、安吉、武康,杭州的临安、于潜、钱塘,睦州的桐庐。
浙东有越州的余姚,明州(宁波)的贸县,婺州(金华)的东阳,台州的始丰(天台)等。
除了以上几个地区,另外据有关文献记载,还有温州地区的永嘉。
在唐宋时期,浙江的名茶都是产在一些名山之中。
浙江名茶与浙江名山秀水之间的关系。
如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的浙江龙井茶,普陀山上的佛茶,天台山素有“佛国仙山”之称,天台山上主峰华顶峰出产华顶云舞茶,天下奇秀的的雁荡山“白云茶”等等都是与名山大川相伴的。
随着优秀水质的发现,以及茶种植、制茶技术的提高,人们饮茶成风,这使浙江茶区在唐宋时期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也随之增加,茶叶的销售也很畅通。
如唐时期,浙江的湖州成为当时茶叶市场主要集散地。
到了宋代发展到了星罗棋布的状况。
茶叶的繁荣又推动了浙江饮茶风俗及茶文化的发展。
从宋代开始,茶又成为婚礼宴客的必须品,据《冬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记载,士族商贾家庭在操办婚礼时候广宴宾客,其中必须备茶,古人在结婚大喜之日烹茗待客人,宾主双方既品尝到甘美鲜爽的茶味又可共叙友情,互相勉励祝福,更加增添了婚礼喜庆、祥和的气氛。
龙井茶文化是浙江茶文化的骄傲,西湖龙井茶成了中国绿茶的代表,浙江各地以生产龙井茶为时尚,各地茶叶生产亦以龙井茶为目标,至今龙井茶的生产工艺已传播至越南等国家。
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绿茶中最有特色的茶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龙井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名茶本身的物质层面,它成了中国茶的代名词。
龙井茶在中国茶的至尊地位的形成,是浙江杭州茶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其所产生的辐射力已超越茶本身,各地来杭州观光旅游者,以到龙井问茶、虎跑品泉为幸,以到茶区观光,欣赏采茶、制茶、茶艺过程为风雅,西湖龙井茶文化已成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成分。
浙江地区名茶迭出,许多名茶有着优美的传说、典故和趣谈,如龙井茶、鸠坑毛锋、九曲红梅等都有着优美传说,寄托了人们对亲情、爱情等美好情感的向往,而与茶有关的泉、井也纷纷被抹上了神秘色彩,如龙井和老虎刨出的“虎跑泉”等等,与乾隆皇帝有着密切关系的“十八棵御茶”和“胡公庙”等现在都已成为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杭州双绝”之“龙井茶叶虎跑水”,现已成为杭州一句著名民谚。
人以育茶,茶亦育人。
古往今来,在浙江这片奇川秀水里涌现出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陆羽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期间,因安史之乱一度隐居余杭将军山麓之泉畔(今属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所辖),明嘉靖(1528年)《余杭县志》、《双溪十景诗》等中对此均有述及,现当地确有俗称陆家井的陆羽泉,然陆羽在余杭著书一事缺少唐宋期间的重要材料作为佐证,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唐以后至清代的1200年间,共有茶书120余种,其中编撰者为杭州籍的有8人,茶书有10种。
如宋代钱塘人沈括撰有《本朝茶法》和《茶论》,明清时吴旦编《水辨》、《茶经外集》,孙大绶编《茶谱外集》,程用宾撰《茶录》,都是新安(今淳安)人,撰《煮泉小品》的田艺蘅、《茶考》的陈师,《茶疏》的许次纾和《续茶经》的潘思齐,都是钱塘或仁和(今杭州)人。
另有宋代蔡襄、吕惠卿和清代程淯,都曾在杭州为官或寓居,分别编撰有《茶录》、《建安茶记》、《龙井访茶记》。
此外,古代在杭州任职的文化人中,嗜茶吟诗好泼墨的就更多了,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苏轼、陆游、吴昌硕等。
茶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严谨的完整体系,既亲和内省,又显质朴平和。
且与绘画、雕塑、歌舞戏曲等文化艺术渐渐融合,如1980年临安县水邱氏墓出土的晚唐白瓷连托把杯上一侧置有模印的卷曲形龙云纹把手,刻纹精细流畅。
明清时杭州富阳一带流传的《贡茶鲰鱼歌》就是经文人的改编配曲再返回民间的茶歌。
20世纪七十年代由周大风作词作曲的《采茶舞曲》,展现了一副清新的江南茶园的茶事风光画卷。
而以名茶为题材的楹联更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奇葩。
杭州九溪烟霞有座林海亭,亭上有副古楹联,上联是“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下联是“日归可缓,试吟陌上花来”,禅味隽永。
发生在杭州天竺寺的“坐、请坐、请上座,茶、泡茶、泡好茶”等等茶联趣事,都与茶有着密切关系。
茶文化的发展与宗教尤其是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唐西湖群山产茶就与天竺、灵隐寺有莫大关系,两宋临安所产的白云茶、香林茶、宝云茶、垂云茶、於潜茶等也都是僧道创制或宣传出来的,据南宋淳佑《临安志》记载和苏轼、林和靖等传世佳作来看,后世的龙井茶其前身应为白云茶、香林茶,⑦白居易与韬光禅师烹茗煮茶、苏轼寻访辩才法师等有关文人、茶与禅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南宋杭州径山茶及径山茶宴得以传到日本也是与学佛有着莫大关联。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漫长的茶叶发展历史中浙江与茶相关的民俗也逐渐被固定了下来。
西湖茶乡有“女采茶、男炒茶”的习俗。
开采日,全家要吃青团子。
炒茶之夜,要吃红糖鸡蛋,采茶则讲究时间,茶谚说:“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
”七家茶相传起源于南宋,至今尚流传西湖茶乡。
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茶乡家家烹煮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糕点,馈送亲友比邻,以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
春节民间用茶、酒祀神名曰拜土地,另外还有敬元宝茶习俗。
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至亲好友,相互往来,恭贺新喜。
讲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宝茶,在茶中加两颗青橄榄,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
饮茶而佐以橄榄、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
青豆茶也是在浙江地区普遍用于招待客人的“吉祥茶”。
茶在民间旧式婚礼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间订婚时,男方要到女方“下茶礼”(茶叶、饰物、糖果包),有预祝生男育女的含意。
新娘陪嫁中有八角式的锡制茶瓶。
结婚行礼后,新郎新娘还要献上香茗,作为一种尊敬的象征;长辈要摸出红纸包的拜见钱,放在茶盘上,仪式才算结束。
婚后第三天,新娘还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户向四邻敬茶。
杭州茶肴饮喻中外,“龙井虾仁”的发源地,是辛亥革命后在灵隐开设的“天外天”菜馆。
是由祖居天竺山间的名厨吴立昌发明的。
11街头巷口的“茶叶蛋”更是价廉物美的寻常茶点。
以临安天目山云雾茶为基料,与甘草、槟榔、莲子等研制而成的戒烟茶一度也成为戒烟茶药。
浙江之所以成为令人向往的茶文化旅游胜地,还由于山水之胜、林壑之美总与丰富的茶文化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现如今,茶文化旅游已成为西湖、千岛湖、天目山、富春江、径山等景区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历来有“名山名寺出名茶”之说,杭州天竺、灵隐、大慈山、狮峰山、南屏山等自佛教盛行以来,陆续建有天竺寺、灵隐寺、韬光寺、广福院和净慈寺等,狮峰山胡公庙前还植有乾隆钦点的“十八棵御茶”。
而余杭径山,历史上以佛教圣地和茶道祖庭而闻名中外。
唐大历三年(768年)建径山禅寺,香火延及宋元。
径山茶和径山茶宴经由日本学佛僧人传至日本。
在余杭、临安两县交界处之径山,由凌霄、堆珠、鹏搏、宴座、御爱五大峰组成。
清《余杭县志》:“地峙五峰,中辟高原,境地清幽,岩壑深邃。
”山上现存古迹有龙井、东坡洗砚池、望江亭、佛圣水、棋盘山、罗汉石,并盛产径山茶。
临安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天眼山、天池山。
为江南宗教名山,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在此修道,乾隆帝刺封“大树王”,自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始,改称天目山,一直沿用至今。
天目青顶产于此。
明代袁宏道《天目山记》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均有“产茶”记载。
桐庐桐君山,历史上便是名茶产地。
有诗为证:“桐君云山采雀舌(茶),富春江水煮龙团。
”诗情画意,令人向往不已。
宋代范仲淹亦云:“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
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茶。
”淳安佛教名山蜜山岛,距淳安县城15公里。
清乾隆《淳安县志》载:“有蜜水出空罅中,故名。
”山中原有古庙,名蜜山堂,香火旺盛。
庙旁有泉,名蜜山泉,久旱不涸,清凉甘美,今庙毁泉存。
淳安千岛湖湖中岛屿森林覆盖率达82.5%,大森林和大面积水域,形成千岛湖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
盛产千岛玉叶、千岛银珍等名茶。
建德严陵八景之一的双塔凌云,位在梅城对岸巽峰顶和城东碧溪坞卯峰顶上,前者称南峰塔,后者名北峰塔,隔江相望,凌云突兀。
现在的双塔均重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清周善长有《登南峰古塔》诗:“曲径盘旋上,游山屐印泥。
昂头一天逼,俯瞰万山低。
破寺供春茗,荒村报午鸡。
读碑怀胜迹,今昔感增凄。
”自古又有好茶当须好水配一说,而杭州历代较为出名的当属虎跑泉和龙井泉。
虎跑泉位于杭州西湖西南大慈山白鹤峰麓。
明代万历《杭州志》也载,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高僧寰中居此,苦于无水,一日,梦见“二虎刨地作穴”,泉水从穴中涌出,故名虎刨泉,后又改名为虎跑泉,此之由来。
如今,刻于石壁上的“虎跑泉”三个大字,出自西蜀书法家谭道一之手。
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载:“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
西山之茶,以龙井为佳。
”清代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品评天下佳茗,敕封虎跑泉为“天下第三泉”。
杭州龙井泉,一名龙泓,又名龙湫,位于杭州西湖西南的凤篁岭上。
传说,龙井与江海相通,龙居其中,故名。
元代虞集《咏龙井茶》、明孙一元《饮龙井诗》和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中都对龙井泉备为推崇。
龙井泉周围还有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等胜迹。
同时,与龙井寺、龙井村、龙井茶,“四龙合一”,相得益彰。
现今,距离龙井泉几百米外的凤篁岭落晖坞还有一口老龙井,紧挨它的山岩,岩壁上有“老龙井”三个字,据分析,它出自苏轼之手。
杭州历史上的名泉另外还有玉泉、杭州韬光泉、冲泉等。
余杭双溪陆家井,又称“苎翁泉”、“陆羽泉”,据地方志记载,陆羽隐居余杭双溪撰写《茶经》,初隐桑苎山,后寓双溪吴山,再隐居在将军山清泉附近,并在此汲泉烹茶。
《新唐书.隐逸传》和《余杭县志》均有提及。
桐庐县严子陵滩水钓台近旁有“天下十九泉”遗址,传说唐代陆羽曾以此泉煮茶水,品定为天下十九泉,民国期间临近江边处,建有“天下十九泉”亭,后毁。
根据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说这里“溪水至清,水味甚冷”。
还说当地用此水煎茶,即使所煎的茶是“陈罴坏茶”,也“皆至芳香。
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
张又新最终认为,严子陵滩水超出刘伯刍品位第一的扬子江南零水。
差不多同时代的陆羽,亦曾来到严光垂钓的严子陵滩水,通过比较,认为天下二十个最宜茶水品中,名列第十九,于是又有“天下第十九泉”之称。